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殷罡:就算伊核协议能圆满地执行,对伊朗所有相关的制裁能顺利解除,我们仍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伊朗核问题极有可能在告一段落的同时发生质的变化,即演变、升级为中东核问题。因为伊朗核协议的签订实际上是把伊朗的全部核技术和部分核能力合法化了,伊朗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中东的日本",给阿拉伯主要国家和土耳其等中东未拥核国家树立了榜样,为中东进入全面核竞赛提供了动力。据我观察,沙特阿拉伯、阿联酋、约旦、埃及和土耳其等五国已经开始建设或洽谈购买核反应堆,数量在十座以上。这五个国家的在建和拟建的核反  相似文献   

2.
中东:WMD喧嚣的年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年伊始,常驻国际原子能机构的西方外交官爆出猛料:已经发现埃及曾经秘密进行小规模核试验,进行核试验的目的是生产制造原子弹的原料。虽然这一消息没有得到权威认可,但是经西方媒体大肆炒作后仍引起各方广泛关注。埃及核武器事件是近几年来中东持续升温的伊朗和以色列核问题后又一焦点。人们担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WMD)会在中东进一步扩散。由于历史上错综复杂的宗教、民族和地缘政治矛盾,WMD在中东的扩散极为严重,诸如以色列、埃及、沙特阿拉伯、叙利亚、伊朗、伊拉克以及利比亚等国历史上都曾经寻求或拥有过核生化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其运载工具(导弹),国际社会和部分中东国家倡导了几十年的中东无核区和中东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区计划迟迟得不到响应和落实。2002年3月在美国《核态势评估报告》所列的七个潜在核打击目标名单里,有四个(伊朗、伊拉克、利比亚和叙利亚)位于该区域。造成中东严重的WMD扩散的原因很多,主要有:冷战时期美苏等强国为了在中东争霸和角力而主动扩散或纵容扩散WMD;中东地区没有一个良好的安全框架,国际关系始终处于紧张状态,各国竞相发展WMD,是想依靠其强大的威慑力慑止敌对国家的进攻,确保国家的安全;有些国家发展WMD旨在提升在本地区的地位和威望并实现称霸地区野心;生化武  相似文献   

3.
阿拉伯国家对以色列的经济抵制已达40年之久,现在随着中东和谈的进展,这一问题有了松动。以色列上下更是迫切要求解除经济抵制,说他们——长期处于动荡不安中的中东各国,都希望能在相对稳定的周边环境中发展经济,而受到阿拉伯国家长达40余年经济抵制的以色列更有这种愿望,特别是随着中东和谈的进展,以色列上上下下更是迫切希望改善与阿拉伯国家的经济关系。今年8月5日,以色列商会联合会主席要求拉宾总理在访美时敦促布什总统劝说阿拉伯国家在第六轮阿以双边谈判之前取消对以色列的经济抵制。他强调这一愿望多么迫切时说他们“一天也不能再等待了”。8月11日,以色列的阿拉伯民主党领袖达鲁什在出访埃及前夕透露,将请埃及帮助解除阿拉伯国家对以色列的经济抵制,并将建议阿拉伯国  相似文献   

4.
水源问题是阿以关系、中东国家之间关系的一根十分敏感的神经,与各方利益攸关。它已成为影响中东和平的一个政治问题。海湾战争结束后,中东的水源争端正在突出。拟议中的中东水源首脑会议10月将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召开。随着会期的临近,中东舆论对水源危机的评论又多起来。美国务卿贝克最近指出,中东水源问题将列入中东和会的议题之中。美国设想和会后一阶段由土耳其和海湾6国加入水源问题的讨论。直接影响中东和平导致以色列拒不撤出阿拉伯被占领土的现实原因一般说来有三个:(1)以色列需要“足够的生存空间”;(2)以色列需要“能抵御和迟滞”阿拉伯激进国家和巴勒斯坦发动军事进攻的“战略缓冲地带”;(3)以色列不能没有“水源保证”。从所谓“生存空间”因素上看,以色列境内可供犹  相似文献   

5.
李艳枝 《世界知识》2013,(15):22-23
埃及军方在日前政局变化中的上下其手,使众多分析家猜测埃及可能会走上与土耳其类似的老路,可是土耳其的老路究竟是怎样的呢?自2010年底开始持续至今的中东剧变,已经把中东地区拖入新的动荡、转型、重塑时期,土耳其以其独特的"伊斯兰+民主"模式成为众多阿拉伯国家谋求政治变革的模  相似文献   

6.
西方国家在历史上以欧洲为中心,把东方各地称为“近东”、“中东”和“远东”。这样的地理概念一直沿用至今。中东范围没有明确的界限,现在所指一般以西亚为主,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地区,包括伊朗、阿富汗、埃及、巴勒斯坦、以色列、叙利亚、伊拉克、约旦、黎巴嫩、也门、沙特、阿联酋、阿曼、科威特、卡塔尔、巴林、土耳其、塞浦路斯。  相似文献   

7.
《世界知识》2012,(15):69
《游学中东》系范鸿达博士访学以色列、巴勒斯坦和土耳其等中东国家的考察笔记。近十余年来笔者一直从事中东问题的学习和研究,目前在厦门大学政治学系从事相关的教研工作,中东大地可以说是笔者的一个梦。所以在选择访学地点时,笔者毫不犹豫地把目光投向地处中东的以色列。  相似文献   

8.
这是1973年“十月战争”期间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一项旨在实现以色列同埃及、叙利亚停止交战的决议。1967年“六·五”战争以后,以色列拒绝撤出被占领土,埃及和以色列处于冲突状态。其间虽经联合国秘书长代表雅林进行斡旋和美国为促进双方和解抛出“罗杰斯计划”,但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美苏之间则达成协议要维持中东地区“不战不和”的状况。阿拉伯国家感到只有通过战争行动才能摆脱困境。埃及同  相似文献   

9.
土伊条约和新阿拉伯联盟中东局势最近发生了很大的动荡。二月间,土耳其—伊拉克军事条约的正式签订,引起了阿拉伯联盟的分化。针对着土耳其—伊拉克条约,埃及向阿拉伯各国提出组织新阿拉伯联盟的主张。埃及国家指导部部长赛拉·萨勒姆也到叙利亚、黎巴嫩、沙特阿拉伯等国去访问,商讨组织这个新的联盟。  相似文献   

10.
正今年是中东地区国家的"选举年",埃及、土耳其、突尼斯、黎巴嫩、伊拉克等相继举行了不同形式的选举。其中,土耳其正义与发展党在议会选举中获胜;突尼斯伊斯兰复兴运动党在地方选举中占据上风;黎巴嫩真主党及其政治盟友在议会选举中拿下超过半数议席……"阿拉伯之春"爆发后,政治伊斯兰力量一度势头强劲,在多个国家上台执政,成为一支影响国家和地区政治格局的重要力量。但在2013年前后,突尼斯、埃及、利比亚等国已  相似文献   

11.
正5月中旬,巴以爆发自2014年以来最大规模的武装冲突。在埃及斡旋下,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于5月21日实现无条件停火,冲突共造成两百余名巴勒斯坦人和十余名以色列人死亡。尽管目前冲突已暂时平息,但其将对地区局势和大国与中东关系带来多方面影响,也彰显重启中东和平进程更为急迫和艰难。  相似文献   

12.
在筹备中东和会的过程中,如何解决水源争端越来越成为重要话题。中东的水源争端各方包括阿拉伯、以色列和非阿拉伯国家,几乎是一个牵涉面最为广泛的争端。作为中东的一个水资源大国的土耳其当然是水源问题的重要一方。土耳其对水源问题投入了极大的关注和  相似文献   

13.
中东位于欧亚非三洲的衔接地带,据东西交通之要津,战略地位重要,石油资源丰富。二次大战时,中东为盟国重兵扼守的战略要地,是盟军作战物资的贮存中心和中转站。中东人民为赢得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伊拉克、伊朗、土耳其、埃及、沙特阿拉伯、叙利亚和黎巴嫩都先后对轴心国宣战,并成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战后初期中东国际关系呈现出一幅错综复杂的图景:反殖斗争的蓬勃发展猛烈冲击殖民体系,但英法却不肯轻易退出,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斗争;美国大规模插手中东,和英国等国进行争夺;而由阿犹争端点燃的中东战火更使举世不安,使中东问题越来越成为战后国际关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斗争迭起捷报频传中东素为阿拉伯人聚居的地区,战后阿拉伯世界统一的呼声十分高涨。1945年3月,埃及、沙特阿拉  相似文献   

14.
以色列与伊朗是中东的一对冤家对头。在伊朗核问题上,以色列一直态度强硬。甚至有媒体不断曝出“以色列正计划用核武器攻击伊朗”的猛料。尽管在拥核的问题上,以色列三缄其口,但其作为中东乃至全球的军工大国,却是不争的事实。而且作为中东地区的一个小国,以色列还在做着军火生意的大买卖。  相似文献   

15.
丁隆 《世界知识》2023,(14):28-30
<正>丁隆(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在中国斡旋下,沙特和伊朗实现和解。沙伊矛盾在中东具有全局性和基础性,两国和解引发连锁效应,多个地区冲突迎刃而解或获得解决契机,中东地缘政治冲突大幅降温,安全局势显著缓和。沙伊和解、叙利亚回归阿拉伯大家庭、埃及与土耳其恢复关系将中东“和解潮”不断推向高潮,这分别意味着地缘政治争夺缓和、阿拉伯国家克服“阿拉伯之春”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不胜利毋宁死!”——埃及民族解放軍总司令文告英、法和以色列的軍队侵入了埃及的领士。中东燃起了战火。世界和平已受到严重的威胁。 10月29日晚上,以色列軍队在英法帝国主义唆使下侵入埃及西奈半島国境。30日,英法就向埃及發出了“最后通牒”,要它在12小时以內答复同意英法軍队开入塞得港、伊士美利亞和苏伊士等地区。在埃及納賽尔总統断然拒絕这一無理要求  相似文献   

17.
正《中东发展报告(2016?2017)》杨光/主编唐志超/副主编2017年10月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阿拉伯之春"爆发以来,中东处于历史性大变局与大动荡之中。当前中东地缘政治发展的突出特点是地区陷入动荡、失衡、失序和失控,美国领导作用缺失,地区多极化进程加快。失衡主要是指地区内外各种力量对比、尤其是大国力量对比的失衡。比如,地区传统大国的沉陷(如埃及、利比亚、阿尔及利亚、伊拉克等),一些"新型"大国的兴起(如沙特、伊朗、阿联酋和土耳其等),  相似文献   

18.
<正>2023年1月31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结束为期三天的中东之行。他先后访问了埃及、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巴以紧张局势降温是他此行主要意图。自2022年12月29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领导的被认为是以色列史上“最右翼政府”宣誓就职以来,美国发起高官访以“接力赛”,在短时间内连续派出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中情局局长伯恩斯、国务卿布林肯访问以色列,降温巴以冲突,维持地区稳定局势是他们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4月25日至5月8日,美国国务卿舒尔茨先后对埃及,以色列、黎巴嫩、约旦、叙利亚和沙特阿拉伯等六国进行了频繁而紧张的穿梭访问。5月6日黎以双方达成了一项以色列撤军的协议草案。在舒尔茨出访以前,中东的形势是:由于以色列坚持横蛮无理的要求,黎以美三方的撤军谈判已拖了4个月而毫无结果;黎两派民兵冲突加剧;美驻黎使馆挨炸;约旦一巴解组织谈判中断;叙以关系紧张;里根方案连遭挫折,有夭折之虞。与此同时,苏联改变了前一时期无所作为的态度,加强了对中东事务的影响。舒尔茨此行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促成撤军协议和其他活动来稳住阿拉伯温和国家,使已经搁浅的里根中东和平方案重新运转起来.以巩固和扩大美国在中东的战略利益,防止苏联进一步插手中东。  相似文献   

20.
伊斯坦布尔连环爆炸案让人们再度关注土耳其这个独特的国家。土耳其的独特在于,它是伊斯兰国家里面一个最世俗、最开放的国家,一个发祥于东方、地跨欧亚大陆、想加入欧盟又追随美国的国家,一个与以色列关系“暧昧”又与中东阿拉伯国家有共同宗教信仰的国家……恐怖分子将目光投向土耳其,追根溯源,与它的这些独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