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3 毫秒
1.
一、虽过失犹弗治《楚辞·九章·借往日》曰:“借往日之曾信兮,受命诏以昭诗。奉先功以照下兮,明法度之嫌疑。囚富强而法立兮。属贞臣而日秘密事之我心兮,虽过失优件治。”此乃届子追忆往昔与怀王君lh相得之时,怀王安以重任,己亦邑勉从事。王逸注释“秘密事之载心兮,虽过失犹儿治”,曰“天灾地变乃存念也”、“臣有过差赦贳宽也”,后世说者大致不出其窠臼。今案:屈子之为人也严于律己,必非已有过差君个究治则沾沾自喜之辈,旧说之误甚为显叫。“我心”,在心由。“秘密事”.指怀下独与m原煤画面托付之事,即《史记·屈原灵生对…  相似文献   

2.
九章解诂     
惜诵 哀时命‘志憾恨而不逞兮,杼中情而属诗。九欢远逝‘舒情 陈诗,冀以自免兮。 惜诵以致愍兮;发愤以杼(抒)情。所非忠而言之兮,指苍天以为正。 杼通抒,哀时命‘焉发愤而抒情’。情,诚也,抽思‘焉舒情而抽 信,情信即诚信。所傥对转,古本同语,古誓词多以所为 傥。论语雍也篇‘予以否者,天厌之,天厌之。’国语越语:所 不掩子之恶,扬子之善者,使其身无终没于越国’。左传僖 二十四年“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此例尚多;不存 举);所皆当读为傥。此曰‘所非忠而言之,’亦谓傥所言 之不实也。 令五帝以(折)中兮,戒六神与向(相)服俾山川以 …  相似文献   

3.
离骚:“索(?)茅以筵(?)兮,命灵氛为予占之,曰:两美其必合兮,孰信修而慕之?”集注说:“占之慕之,两之字自为韵。”闻一多楚辞校补云:“案慕与占不叶,义亦难通。郭沫若氏谓当为莫口二字,因下一字缺坏,写者不慎,致与莫误合为一而成慕字。案郭说是也。惟谓所缺一字,耽、钦、琛、探、寻、朋等必居其一,则似不然。知之者,此字必其音能与占相叶,其义又与求美之事相应,此固不待论,而字形之下半尤必须能与莫相合而成慕。余尝准此三事以徧求诸与占同韵之侵部诸字中,则惟‘念’足以当之,念缺上半,以所遗之心上合于  相似文献   

4.
屈原在《离骚》自叙中说:“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王逸注谓:“言已之生,内含天地之美气。”生即性也,这就是说明古人命名,不仅是符号,且含有实质的深刻含义。我们这位战国时的伟大诗人的名字,便充满着个人的图腾的神秘色彩,是以自身的内在美而鸣世。从中我们看出命名并非只是一个符号象征,它是人类的意识形态之一。人名在各个时代的演变必然会受到同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各方面的浸染,从人名的演变发展  相似文献   

5.
屈原的诗文创作继承了《诗经》的比兴传统,并将花鸟草木赋予人的思想情感,发展为象征的艺术手法,突出地表现为“以物比人”。汉代王逸《离骚》序中明确指出:“《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贤;恶禽臭物,以比谗倿……虬龙鸾凤,以诧君子,飘凤云,以为小人……”朱熹则一言以蔽之曰:寓情草木。 屈原作品中的鸟兽草木意象比比皆是,草木有兰、菊、蕙、芷、桔、杜蘅、江离、留夷、揭车、薜荔、芰荷等;鸟兽有飞龙、鸾凰、凤鸟、凤凰、马、犬、鸡、雏、封狐、雄虺、玄蜂、虎豹等。这些意象总体来说是比喻人,或象征人格情操,即以物喻人。如屈原说自己高洁即以饮木兰之坠露、餐秋菊之落英来象征。把木兰与秋菊的芳菲品质与自己的人格合而为一,即把香草的芬芳与自我品格视为同一。再如以被兰佩芷的服饰作为自己人格外化的标志,“扈江离与薜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揽本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纟丽)兮”其他一些人也以草木作为人格的外化形式,灵巫是“浴兰汤兮沫芳,华采衣兮落英”。山鬼也是“被薜荔兮带女罗,被石兰兮带杜蘅”。有的文以草木直接隐喻为人,如荃、荪代表君王,或特指怀王,“荃不察余之中情”(《离骚》)、“荪详聋  相似文献   

6.
一 诗邶风新■篇曰: 鱼网之设,鸿则离之。传不为‘鸿’字作训,殆以为鸟名,人所习知无烦词费。虽然余有疑焉。夫鸿者,高飞之大鸟(1),取鸿当以矰缴(2),不闻以网罗也。此其一。藉曰误得,则施水中,亦断无得鸿之理。何则?鸿但近水而 ,初非潜洲之物,鸿既不入水,何由误结於鱼网之中哉?此其二。抑更有进者,上文日“燕婉之求,籧篨不鲜”,“燕婉之求,籧篨不殄”,下文曰“燕婉之求,得此戚施”,籧篨戚施皆喻丑恶,(详下) 则此曰“鱼网之设,鸿则离之”者,当亦以鱼喻美,鸿喻醇,故传释之曰“言所得非所求也”。然而夷考载籍,从无以鸿为丑鸟者。说文鸟部日“…  相似文献   

7.
楚辞地名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次一,引言二,略论楚辞疆域源流三,屈原年历四,屈原放居汉北考 1,释汉北涔阳 2,释沧浪之水 3,释三闾大夫五,楚辞洞庭在江北说六,楚辞湘澧沅诸水均在江北说 1,释澧 2,释沅 3,释湘七,宋玉赋巫山高唐在南阳说 1,释高唐 2,释巫山八,再论湘澧沅诸水 九,杂释 1;释九江 2,释鄂渚 3:释泪罗十,屈原卒在怀王入秦以前说 一,引言 先秦诸书不言屈原,自太史公史记始为之传。而宋司马氏通鑑削弃不录。近人乃颇疑屈原并无其人,此殊无说以证。而史公论屈原事,则实颇有误者。余读楚辞,意屈原被谗放居,乃在汉北.非至翻尔也。(l)其死或当在怀王入秦肌非在里要之…  相似文献   

8.
高禖郊社祖庙通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释高唐赋──说瑶姬为私奔之佚女 (二)释高密──说高禖之制 (三)高禖郊社与秘庙为一 (四)楚之高禖──说屈原三闾大夫为媒巫 (五)齐燕郑卫秦诸国之高禖 (六)高禖始于商族 一释高唐赋──说瑶姬为私奔之佚女 宋玉高唐赋见载于文选,各本稍有出入,今以文选正载为主本(称甲),取文选江文通杂体诗注引宋玉集(称乙),渚宫旧事三引襄阳耆旧传(称丙),文选别赋注引高唐赋(称丁),水经注卷三十四(称戊),诸本互校如下: 昔者楚襄王与宋玉游于雪梦之台乙作野望朝云之观 乙丙作馆其上独有云气[ 兮直上忽兮改容]乙丙所无 须臾之问变化无穷王问玉曰此何气…  相似文献   

9.
释“士”     
《邶风·匏有苦叶》:“士如归妻,迨冰未泮。”《卫风·氓》:“于嗟女兮。无与士耽。”《郑风·女曰鸡鸣》:“女曰鸡鸣,士曰昧旦。”《郑风·溱洧》:“士与女。”诗中“士”都指男人,非公卿大夫士之士。  相似文献   

10.
36.义务教育初中课本第二册晋干宝《宋定伯捉鬼》:“行欲至宛市,定伯便担鬼著肩上。”欲,课本无注。 按:本句中“欲”与上文“嗒曰:‘欲至宛市’”中“欲”不同。“答曰”之“欲”为能愿动词,本句之“欲”为时间副词,“将要”的意思。清刘淇《助字辨略》卷五:“欲,将也。凡云欲者,皆愿之而未得,故又得为将也。”这就把能愿动  相似文献   

11.
楚辞斠补     
离骚 何不改此度(一云何不改乎此度也) 来吾道夫先路(一本句末有也字) 案当据一本补乎字及两也字。正德本,朱氏集注本,钱氏集传本皆有乎字,正德本,钱本又有两也字,唐写本文选集注残卷同,并与一本合。两也字关系於韵律者甚大,尤不当省,说详下条。 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杂申椒与菌桂兮岂 维 夫蕙 案上云“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下云“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上下皆言行路,中忽插入此四句,文意梗滞,其为错简,殆无可疑。今案杂椒桂, 蕙 ,仍以服饰言, 蕙 之 ,即前“ 秋兰以为佩”之 ,故四句当在彼文之下。浅人以三后与…  相似文献   

12.
一、释“降” 《离骚》:“摄提贞子孟(阝最)兮,惟庚寅吾以降。”王逸注:“降,下也……庚寅之曰,下母体而生。”后世学者多因之。按此说虽通,然未尽其义。“降”见于屈赋者凡十次,皆与神灵相关,“百神翳共备降”(《离骚》)、“灵皇皇兮既降”(《九歌·云中君》)、“帝乃降观”,(《天问》)是其明证。“降”字的神秘意味甲骨文中早已屡屡出现,如“帝降食受又”(《殷虚文字乙编》5296),“帝降不若”(《卜辞通篡》367)等,帝即神也。先秦典籍更不乏其例。故钱澄之《屈诂》云:“原自序其生  相似文献   

13.
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编》中指出了《离骚》中的“前后失照”之处。这是由“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二句切入的。王逸《楚辞章法》说:“‘蛾眉’,美好之人”,洪兴祖《补注》则谓“众女竞为谣言以谮愬我,彼淫人也,而谓我善淫”,似此,则——此句取以为喻之“美好之人”称“余”者,乃女也。“众女嫉余之蛾眉兮”,又即下文之“好蔽美而嫉妒”也。上文“恐美人之迟暮”,王逸注“‘美人’,谓怀王也’”;  相似文献   

14.
九歌山鬼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民神杂 ” (二)山鬼的姿容及其它 (三)山鬼所居必为大山 (四)云雨 (五)三秀与蕃草 (六)幽篁与扫坛竹 (七)灵修与先王 (八)原鬼 (九)考山 (十)结论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罗,既含睇兮又宜笑,于慕予兮善窈窕。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後来。表独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杏冥冥兮羌书晦,东风飘兮神灵雨。留灵 兮恒忘归,岁既晏兮执华予?采三秀兮於山间,石磊磊兮葛蔓蔓,怨公子兮怅望归,君思我兮不得间。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口口口口口口口,(1)君思…  相似文献   

15.
北京大学郭锡良先生编的《古代汉剧》(北京出版社)上册文选有《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齐策》)一文。其中有这样几句话:“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这里三个“美我”编者注为:“以我为美”;其“美”注为:“用作意动,认为……美”(见此书150页)。而且这一教材讲“词类活有”之意动用法时又特地以上述几句话为例以区别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说:“三个‘美我’都是意动用法,是‘以我为美(认为我美)’,而不是‘使我美’,(见此书273页)现行普通中学语文课本高中第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也选了《邹忌讽齐兰纳谏》,其中三个“美我”的注释也是“以我为美”。江夏先生编著的《高中文言文评点译释》(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将三个“美我”译为“认为我漂亮”,意思是与以上两家一致的,总之,这三种教材都是把三个“美我”视为意动用法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诗歌与音乐是近亲。先秦音与诗不分离,诗乃音之情感的语言体现,歌咏言,诗言志。观音知政即观诗知政。《吕氏春秋·适音》说:“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平也;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也;亡国之音悲以伤,其政险也。”考查屈原的诗文,我们认为其诗反映的国政以乖又险。大处说,当时举国动荡,自春秋始,天子失位,诸侯争雄,《吕氏春秋·观世》曰:“天子既废,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戋?),不得休息。”战国之世,七雄争强,屈原时代则是三强争立,社会面临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大转变。屈原诗中反映了这个动荡不安的乱世,故而其情感既怨又怒。小处讲,屈原是楚国一大夫,且又是土生土长的一位诗人。其思想情感的着眼点在楚,直面的是楚宫廷与民众,当时楚由盛转衰,走着下坡路,与秦争战连连败绩,与秦、齐的外交屡屡受挫。楚是昏君当道、谗佞作乱、黑  相似文献   

17.
屈原《离骚》中有这样两句诗:“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这两句诗,就是比喻那些原先是好人而后来变坏的人的。《水浒》中的潘金莲,似乎就是属于这一类。一开头,是那么简单的几笔:清河县里有一个大户人家,有个使女小名唤做潘金莲,年方二十余岁,颇有些颜  相似文献   

18.
南齐书卷伍贰丘灵鞠传: 世祖即位,转通直常侍,寻领东观祭酒。灵鞠曰:‘人居 官愿数迁,使我终身为祭酒。不恨也。’永明二年领骁骑将 军。灵鞠不乐武位,谓人曰:‘我应还东掘顾荣冢。江南 地方数千里,士子风流皆出此中。顾荣忽引诸伧渡,妨我 辈途辙,死有馀罪!’改正员常侍。南史卷柒贰本传同。说者或谓江左五朝侨人当政,南士恒被排抑,故灵鞠作此愤慨之语或谡骁骑将军初非寒贱之职,特以灵鞠不乐武位,故而愤激。实则自晋元渡江,侨姓门户已成。丘氏虽为吴兴著姓,而位望终不得与侨姓比,遂出怨词。犹是门第之争,非尔时南北人士有互相排斥之事也。见…  相似文献   

19.
屈原作品中烙有楚国礼仪文化的深刻印记。结合《离骚》文本及相关文献,至少可以考知楚人在认祖归宗("高阳苗裔")、始生取名("锡余嘉名")、陈辞神明("就重华而陈辞")、占卜降神("灵氛占之""巫咸夕降")、颂神祭祖("奏《九歌》而舞韶兮")等方面的礼仪习俗。  相似文献   

20.
庄子与屈原都是追求人格尊严与独立的富有个性化的人物,但他们的人格精神却有着不同的内涵。两人都有超凡脱俗之志,庄子的超脱是勘破世情之后的自保与自适,而屈原则是遭受打击之后以我主沉浮的自信去超越现实、开辟光明之路的不屈与抗争;两人都在追求人格的独立与完善,庄子是以残损肉体为代价换取健全的“道路”,而屈原则是以内美带外美,以外美增内美,内外兼修。庄子与屈原的追求,为后世文人开辟了两条不同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