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代史学家郑樵曾言:“书有亡者,有虽亡而不亡者。”这里“虽亡而不亡者”即指原书已佚,而书中部分章节、语句保存在其它一些书中。祁承璞也在《澹生堂藏书约》中说:“如书有著于三代而亡于汉者,然汉人之引经多据之;书有著于汉而亡于唐者,然唐人之著述尚存之;书有著于唐而亡于宋者,然宋人之纂集多存之”把保存于其它书中的某一佚书的资料辑录起来,让原书重现于世,由此导致辑佚风气的兴起。辑佚始于宋代,黄伯思曾从马总《意林》、李氏《文选注》、鲍照《舞鹤赋》中辑录出《相鹤经》。现存最早的辑佚书是  相似文献   

2.
三等分角法二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等分角曲线,如巴斯开蜗形线(Limacon dePascal),及聂苛默德蚌形线(Conchoid of Nicomedes)等,皆用两个二等边三角形互置之理求之,取其理简法易也。今亦本此理,求得下述二法: 一第一法 甲.作图:──(1) 以 O为极,OX为轴,取 OA=a 为半径,绕极 O作一圆周;(2)作 OP线,交圆周於 Q点;(3) 连 AQ线;(4)在 OP线上,作 PQ线等於 AQ;(5)连AP线,如是,则P点之轨足迹为一种蜗形曲线,可作三等分任意角之用。 乙.曲线方程式之推求:── 命 OP= r = f(θ),由作法,OP=OQ QP= a AQ,但 AQ=2a Cos ,故 r= a (1 2 Cos ) 丙.曲线之讨论:──(…  相似文献   

3.
楚辞斠补     
离骚 何不改此度(一云何不改乎此度也) 来吾道夫先路(一本句末有也字) 案当据一本补乎字及两也字。正德本,朱氏集注本,钱氏集传本皆有乎字,正德本,钱本又有两也字,唐写本文选集注残卷同,并与一本合。两也字关系於韵律者甚大,尤不当省,说详下条。 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杂申椒与菌桂兮岂 维 夫蕙 案上云“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下云“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上下皆言行路,中忽插入此四句,文意梗滞,其为错简,殆无可疑。今案杂椒桂, 蕙 ,仍以服饰言, 蕙 之 ,即前“ 秋兰以为佩”之 ,故四句当在彼文之下。浅人以三后与…  相似文献   

4.
一、释“降” 《离骚》:“摄提贞子孟(阝最)兮,惟庚寅吾以降。”王逸注:“降,下也……庚寅之曰,下母体而生。”后世学者多因之。按此说虽通,然未尽其义。“降”见于屈赋者凡十次,皆与神灵相关,“百神翳共备降”(《离骚》)、“灵皇皇兮既降”(《九歌·云中君》)、“帝乃降观”,(《天问》)是其明证。“降”字的神秘意味甲骨文中早已屡屡出现,如“帝降食受又”(《殷虚文字乙编》5296),“帝降不若”(《卜辞通篡》367)等,帝即神也。先秦典籍更不乏其例。故钱澄之《屈诂》云:“原自序其生  相似文献   

5.
宋玉的《高唐》《神女》赋真可谓聚讼纷纭。有说是淫乐之词,有反其道证之为讽谏淫乐;有以为是山水诗(见陈宏天《昭明文选译注》第二册),有以为写游览(胡念贻《中国古代文学论稿》);有主影射之说,以为用男女狎爱之词喻襄王舍弃巫郢河山之险(章炳麟《菿汉闲话》第二十五),有主人与自然相接之说,以为通过同高唐自然相接来通政治延人寿(日人藤原尚《骚赋与辞赋的分岐点》)。排沙简金,各有所获,然发微析疑,终未能  相似文献   

6.
新民公学堂平面图(1906年)奉天实业学堂招生简章这是一本新民公学堂1928年(时称:新民第一国民高等学校)珍贵的《实用文章示范》(范文选)。当时,一位叫陈候东的教师在呕心沥血完成这本文选的编撰之后,于辛亥革命纪念日这一天郑重地在这本书上写道:“大中华民国十七年马厂首义日(注:即为辛亥革命纪念日)陈候东写于新民师中学校之自修室”。一位普通教师的革命情怀跃然纸上,也代表了新民公学堂百年来的爱国主义传统。奉天实业学堂毕业证书历史的记忆——纪念奉天实业学堂、新民公学堂建立一百周年  相似文献   

7.
撰著提要     
一文学哲学史地类 甲骨文字之发现及其考释──清光绪廿五年,甲骨文字发现於河南安阳城西北五里之小屯。分甲归刘鹗者一千馀片,归罗振玉者三万以上。甲骨刻辞,乃殷虚遗文,较之许慎所见大抵为姬周文字,实称更古。自经孙诒让,罗振玉,王国维等考释之后,已得结果如下。(一)关于小学者:(甲)象形文字多恍若图书。(乙)会意文字,有特殊字同者;例如牢,或从牛,或从羊,其义则一。(丙) 正说文:说文中形体之讹者,因此证明者甚众。(丁) 正经文:罗氏从殷墟卜辞中发现阶段 字之本形,知古文 散二字形似,经书中多讹诈为散。(戊)参证金文:骨甲文中足为金文…  相似文献   

8.
敦煌遗书《刘子》残卷,笔者曾有《校证》之文,刊出二十五条。兹再迻录二十二条刊布之,纰谬浅陋之处,伏祈识者正之。 1.周鸡断尾,获免于牺;山狙见巧,终必招害。(伯3562《韬光》) “获免于牺”,罗本、吉府本“牺”后有“牲”字,余本并作“获免牺牲”,《集校》:“法藏敦煌(甲)本夺‘牲’字。” 按:牺犹牲也。《说文》:“牺,宗庙之牲也。”《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牺双觡抵之兽。”《集解》引《汉书音义》:“牺,牲也。”《淮南子·说山》:“生子而牺。”高注:“牺者,牲也。”《吕氏春秋·恃君览·行论》:“宋公肉袒执牺。”高注:“牺,牲也。”是皆牺、牲义同之证。《国语·周语下》:“宾孟适郊,见雄鸡白断其尾。问之,  相似文献   

9.
周易释词     
贞 ‘贞’字见於周易卦爻辞者百十有一,审其文义每与‘事’字相通。屯九五称小贞吉大贞凶,小过称‘可小事不可大事’,睽称‘小事吉’,义皆相近。说文‘贞卜问也’,易称‘贞’乃指所问之事。左传‘贞,事之干也’。(说本俞樾。) 卦爻辞中‘贞’字无单用者,或称利贞,或称贞吉’,或称贞凶,或称贞吝’贞厉’,旧训‘贞’为‘正’而於‘小贞‘大贞’之辞不免 说,或别求他解不知‘正’者“政’也,亦‘事’也去‘利贞’者利於所问之事也,‘贞凶’‘贞厉’者所问之事有凶厉也‘利女贞’者利於女子之事也,‘利君子贞’者利於君子所问之事也,‘利幽人之…  相似文献   

10.
《离骚》:“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各家注汩字读音不少于四种:注做越笔反或于笔反(yù),如宋洪兴祖《楚辞补注》、朱熹《楚辞集注》;注做(yì)音,如王力先生《古代汉语》楚辞注释;注做觅(mí)音,如马茂元先生《楚辞选》;注做骨(gǔ)音,如陆侃如诸先生《楚辞选》。⑤注音歧异如此,读者莫衷一是。至于释义,自汉王逸起,通行注本都解作“水急流貌,喻时光迅逝”,(重点号为笔者所加,下同)似乎皆无异议,其实尚有商榷之处。本文就此句“汩”字读音、释义略作疏证,并顺便对现代辞书注释读破提一点建议,就教于读者。  相似文献   

11.
唐诗札记     
一 骆宾王《在江南赠宋五之问》《骆临海集》卷一有《在江南赠宋五之问》一诗,有句云:“秋江无绿芷,寒汀有白苹.采之将何遗,故人漳水滨.漳水滨,陈熙晋援引《说文》所云上党之浊漳,清漳为注,并云:“宋汾州人,故云.”傅璇琮先生《唐代诗人考略》(载《文史》第八辑)辨宋之问籍贯,亦引此为据,云:“据陈熙晋笺注,说漳水有浊漳、清漳,浊漳出上党长子鹿谷山,东入清漳,清漳出沾山大要谷,北入河,皆在山西境.”因此断宋之问为汾州(今山西  相似文献   

12.
《九章》是屈原一组诗篇的总题,朱熹说是“后人辑之,得其九章,合为一卷,非必一时之言”(《楚辞集注·〈九章〉序》。下引文不注者同),证之各篇所写的地点和内容,此言得之。这就纠正了王逸“屈原放于江南之野”,“复作《九章》”(《楚辞章句·〈九章〉序》。下引文不注者同)之说。惜朱熹虽正确知其“非必一时之言”,却未予进一步探求其言之先后,仍本王逸《楚辞章句》所列的《九章》篇次,作:  相似文献   

13.
屈原的诗文创作继承了《诗经》的比兴传统,并将花鸟草木赋予人的思想情感,发展为象征的艺术手法,突出地表现为“以物比人”。汉代王逸《离骚》序中明确指出:“《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贤;恶禽臭物,以比谗倿……虬龙鸾凤,以诧君子,飘凤云,以为小人……”朱熹则一言以蔽之曰:寓情草木。 屈原作品中的鸟兽草木意象比比皆是,草木有兰、菊、蕙、芷、桔、杜蘅、江离、留夷、揭车、薜荔、芰荷等;鸟兽有飞龙、鸾凰、凤鸟、凤凰、马、犬、鸡、雏、封狐、雄虺、玄蜂、虎豹等。这些意象总体来说是比喻人,或象征人格情操,即以物喻人。如屈原说自己高洁即以饮木兰之坠露、餐秋菊之落英来象征。把木兰与秋菊的芳菲品质与自己的人格合而为一,即把香草的芬芳与自我品格视为同一。再如以被兰佩芷的服饰作为自己人格外化的标志,“扈江离与薜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揽本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纟丽)兮”其他一些人也以草木作为人格的外化形式,灵巫是“浴兰汤兮沫芳,华采衣兮落英”。山鬼也是“被薜荔兮带女罗,被石兰兮带杜蘅”。有的文以草木直接隐喻为人,如荃、荪代表君王,或特指怀王,“荃不察余之中情”(《离骚》)、“荪详聋  相似文献   

14.
裲裆 (一)即今之背心。 (1)裲裆与郎著,反绣持贮里。汗污莫溅浣,持许相存在。(上声歌) (2)所欢子,问春花可怜,摘插裲裆里。(读曲歌) (3)新衫绣裲裆,迮著罗裙里。行步动微尘,罗裙随风起。(上声歌) (4)瑯玡复瑯玡,瑯玡大道王。阳春二三月,单衫绣裲裆。(瑯玡王歌辞) (5)独柯不成树,独树不成林。念娘锦裲裆,恒长不忘心。(紫骝马歌) 按:《释名·释衣服》:“裲裆,其一当胸,其一当背也。”《广雅·释器》:“裲裆谓之(衤白)腹。”《疏证》引郑注《乡射礼》“直心背之衣曰当”的话,认为“裲裆盖本作两当。”王先谦《疏证补》按语云:“即唐宋时之半臂,今俗谓之背心。当背当心,亦两当之义也。”又据翟颢《通俗  相似文献   

15.
山西人研究语言文字学源远流长,于小学(文字)、音韵、训詀皆有著述.班书阁先生曾著有《山西古代学者在史学上的贡献》,刊于《山西地方志史研究》第二辑(山西人民出版社),今仿其体例辑录文献资料汇成此篇,择其有特殊贡献者加以介绍.郭璞与《方言注》、《尔雅注》郭璞(276—324),字景纯,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四十岁以前是在北方的西晋渡过的,没有做过什么官.永嘉之乱后,随晋室逃到南方,才在东晋做了宣城郡参军,因作《南郊赋》受到元帝赏识,当了著作佐郎,后升为尚书郎.魏晋时代文人动辄遭受迫害,郭璞“苟全性命于乱世”,常借占卜巧妙地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最后还是  相似文献   

16.
每一本数论书对素数分布情况无不加以介绍。我们说素数实质上是单因子之数。一个数如果有仅只有r个素因子(可以重复),我们称它为r因子之数。当r=1时,就是素数,当r=2时,就是双因子数。关于x因子数的分布情况,本人觉得与素数分布情况相类似,因此,本文试图作某些方面的初步探讨。 我们用P_r表示r因子数,用∏_r(x)表示不超过X的所有r因子数的个数。  相似文献   

17.
杜甫在湖南的三年,是“江湖行路难”的三年,也是“乱离难自救”的三年。当时他贫病交加,居无定所,处境十分困难,但作为一个时代的歌手,他的诗歌创作却从未停止。“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泊岳阳城下》),他一进入湖南就这样庄严地宣告了。他早年曾说过:“诗是吾家事。”把写诗看成是世代相传的事业;到了湖南,这一思想又有新的发展,“斯文忧患余,圣哲垂彖系”(《宿凿石浦》),他要像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的那样,把自己的诗视为优患中的发愤之作,以比于文王蒙难演《易》而作彖辞(《易》之卦辞),孔子莫容赞《易》而作系辞(卦辞传注)。就因为有这样的力量支持着他,所以  相似文献   

18.
(一)字形衍变:大与太“大”,与“太”,今音殊异,字形有别.但历史地考查、我们就会发现,“大”、“太”本同出一宗,后来衍变而异.篆文“大”“象人形”(见《说文》).“象人首、手、足皆具,而可以参天地,是为大”(见段氏《说文解字注》).《广韵》徒盖切,读如tài,湖南、四川有人读“大”为“tài”乃古音之遗;又音转作唐佐切(泰、歌之转),陕西人、山西晋南人也读“大”为“tuo”;《集韵》他达切,即普通话之dà.“太”不见《说文》,它作为后出字脱胎于“泰”.《说文》“泰,滑也,从艹从水大(tài)声,(?),古文泰”.从艹从水者,以手掬水,则水易从指缝中流出,故训“滑”.“泰”隶省作“汏”,(与浙米之“汏”同形,后人误为“汰”),则“泰”之本义也由“汰”来表达(今淘  相似文献   

19.
乐清在东晋孝武帝宁康三年(375)建县,取名乐成。至后梁太祖开平二年(908),为避太祖之义父朱诚讳,改称乐清。县河以取名乐成?后人有三说:即“子晋吹笙”说。此说始于何时已无考,王十明称故乡为“子晋之江山”,可见至迟宋代已有此说。“云门张乐”说。始见于南宋刘黻的《云门福地记》:“福地以云门名,乐成之得各仿此欤?”从刘氏的口气看,他自己对所持之说也长肯定。至清道光问鲍怍雨修《乐清县去》,又提出了“乐正造士”说。“古者犬乐正造士,七年小成,九年大成,故谓之司成,乐成之义殆取诸此欤!云门张乐,子晋吹笙,故老所  相似文献   

20.
位于浙江南部的温州(水嘉),从南宋时起就是戏剧盛行的地方,曾有温州杂剧、永嘉杂剧之称。明祝允明的《猥谈》中说:“南戏出于宣和之后,南渡之际,谓之温州戏剧。予见旧牒,其时有赵闳夫榜禁,颇述名目,如《赵贞女蔡二郎》等,亦不甚多。”明叶子奇《草木子》卷四中记有“俳优戏文,始于《王魁》。永嘉人作之。”认为南戏创始于永嘉。又,明徐渭《南词叙录》也提出了以下说法,认为南戏于宋的光宗朝(一一九○-一一九四)为永嘉人所作,并列举《赵贞女》《王魁》二种名目。此外,还认为3监觞于宣和间(一一一九-一一二五),南渡后被称为永嘉杂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