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山东省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从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角度出发,建立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的指标体系,给出了单项评价、权重确定、综合评价等计算模型.根据1995-2002年的统计数据对山东省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定量评估,并简要论述协调发展的对策,以寻求山东省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从适应性和量化的角度研究了山东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能力和实现提升发展之间的关系.首先比较了世界能源结构和中国的能源结构异同以及国内省份和地区之间的能源结构现状,然后以山东省6个煤炭资源型城市为研究样本,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了样本城市的转型能力并进行了综合排序.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量化研究对能源工业(又称能源经济单元)对煤炭资源型城市国民经济活动的影响.并重点评估了一些以煤炭资源为发展基础的城市下一步转型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矿业资源城市作为一种特殊的城市类型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今天资源型城市已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决定了资源型城市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资源型城市能否可持续发展直接关系到我们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大局.评估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平顶山市的可持续发展程度,分析其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在综合国内外最新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了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所建立的评价体系框架和主成分分析法对山东省1990-2006年农业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评估。结果显示,从总体来看,1990-2006年山东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呈曲线上升形态。各个成分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影响作用大小不一,人均农业机械总动力、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农业科技成果比重等对可持续发展水平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
参照国家生态城市课题组设计的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UESDI)对镇江市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评估,发现影响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可持续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6.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对于山东省和谐社会的构建意义重大.笔者根据山东省2010年17地市相关数据,选取经济和社会两个系统共30项基本指标,建立了一个多层次系统的评价模型,定量评价了山东省17城市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得出以下结论:山东省经济社会协调水平较低,在空间上存在由东向西明显的梯度性格局,社会发展水平落后导致了山东省17城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度偏低.最后从协调发展类型的角度提出山东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对煤矿城市可持续发展含义阐述的基础上,建立了该类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并就此对陕西省神木、韩城及铜川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评估,且提出了3城市今后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城市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建立了城市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山东省17个地级以上城市的发展水平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根据其现有的发展水平、潜力和优势,针对性地提出各自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9.
济南市城市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城市生态系统承载力理论,以山东省济南市为研究对象,从维持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稳定、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济南市城市生态承载力定量指标,构建了城市生态承载力评价模型,包括城市生态支撑力模型、城市生态压力模型、城市生态承载力模型,利用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评价了济南市2004-2008年城市生态系统承载力状况,并分析其变化规律,可为区域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依据地理学区域思想,从全国、东南沿海、山东省三种不同尺度的区域对青岛市的城市竞争力进行了评估.指出了目前由于城市规模小、经济总量小、基础设施不完善等局限,青岛市只能作为山东省内的核心城市.但是青岛市在外向型经济、港口经济、海洋经济、旅游经济等方面具有的优势,使青岛市具有成长为更大地域范围核心城市的潜在竞争力.最后提出提升青岛市城市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自然地理背景是一个城市得以发展的基础.基于城市发展所必需的自然地理要素,构建了城市发展的自然地理背景评价体系.利用均方差决策法,从自然地理背景角度,对山东省17个城市2006年的相关统计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各城市发展中受自然地理背景因素影响的程度不同;沿海城市明显表现出在自然地理区位条件要素上的优势;自然环境状况在推动城市发展中占据较为重要的地位,但城市间差异不大;城市发展既依靠自然资源,一定程度上又受其在环境污染方面的影响;人居环境状况在现代城市发展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山东半岛城市群城市流强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城市流强度的定量分析方法对山东半岛城市群城市流强度及其结构进行系统分析,揭示山东半岛城市间的相互作用与定量联系,可为山东半岛城市群的规划、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城市规模结构及其分形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秀芬  王发曾 《河南科学》2009,27(10):1319-1324
选取1986,1991,1996,2001和2006年山东省17个地级市城市人口规模的资料,运用城市首位律、城市金字塔理论及位序-规模法则分析了山东省城市人口规模的变化,继而运用分形理论阐释了位序-规模曲线.结果显示,首位城市济南人口规模尚有可观的发展潜力,山东省城市体系属于典型的"双核心"结构;城市规模结构已从传统"金字塔形"向"纺锤形"转变;城市规模由分散趋于集中,人口分布趋向均衡,城市体系发育日益成熟;分形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14.
从山东省城市土地经济效益、利用程度、投入强度、可持续发展等4个方面入手,构建包括12个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运用SPSS统计软件,选出影响土地集约利用的4个主成分,并以其贡献率为权重,利用主成分各因子得分,对山东省17个地级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价,从区域空间发展角度,结合ArcGS处理软...  相似文献   

15.
为了刻画山东省城市规模分布特点,以市区非农业人口作为城市规模的特征量,选取山东省建制城市1990—2008年的相关数据,采用首位度指数、帕雷托模型、基尼指数,借助ArcGIS 9.3对1990年以来山东省城市规模分布时空演变特征进行探讨.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规模城市数量的分布大致呈金字塔型,城市规模分布集中性呈现先减弱后增强的趋势;2)首位城市垄断功能较弱但趋于增强,中间位序城市比较发育,且分布均衡,规模结构差别趋于增强;3)城市体系的结构容量在不断增大;4)山东半岛城市群、济南都市圈、黄河三角洲城镇发展区、鲁南城镇带4个城镇化地域单元互动发展的格局逐渐清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城市体系发展的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山东省城市竞争力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城市竞争力是城市综合实力的体现.本文选取山东省17个地级市的统计数据,构建拟合与表征城市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计算出17个城市的竞争力综合得分,根据聚类分析将这些城市划分为强、较强、中、较弱4类,并相应地做出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7.
分析山东半岛城镇空间的历史演变过程及机制,对山东半岛城镇空间演变的动力因素进行深入探讨,提出政府主导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区开发、企业自组织形成的多样化产业集群是未来城镇空间演变的新动力,都市圈结构是城镇空间未来的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18.
以山东省17个地级城市为研究对象,选取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基础设施、社会发展水平和城市环境水平四类指标作为评价因子,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山东省17个地级市生活质量进行了定量评价.依照综合得分情况,将山东省17地市分为五类,即:第一类包括青岛市和威海市;第二类包括济南、东营和烟台市;第三类包括潍坊、济宁、淄博、德州和滨州市;第四类包括泰安、聊城、莱芜、日照和临沂市;第五类包括枣庄和荷泽市.同时简要分析了每个城市的优劣之处,对各城市今后生活质量的改善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选取2003~2012年可比价的人均GDP为研究对象,采用灰色系统理论GM(1,1)模型、回归分析以及Nich的方法,定量分析了山东省区域经济的时空演变趋势和山东省总体、各市之间以及城乡居民之间区域经济的差异及其变动的情况,为山东省未来宏观经济发展策略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得出结论:(1)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经济水平在不断的提高,增长速度较快;(2)山东省各地市人均GDP的相对发展速度差别较大;(3)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收入差异有扩大趋势.  相似文献   

20.
山东半岛城市群水资源与水环境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分析山东半岛城市群水资源状况和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入侵、水域污染及自然生态失衡等水环境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水资源约束下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对策。建设现代化水网体系、构建合理的城市规模结构体系、加强产业合作和合理布局制造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保护生态环境以提高自然造水功能等,是该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城市群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