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Mobile SVG的移动GIS数据可视化方法与实现的可行性,通过GIS数据可视化方法,结合显示对象转换、坐标转换和地图符号的可视化表达对Mobile SVG的地理数据可视化表达方式经行分析。Mobile SVG能够带来一些传统GIS数据可视化方法无法提供的优势。结果表明,Mobile SVG解决了栅格地图数据量大和缩放失真问题,实现了地图数据的矢量化表达。  相似文献   

2.
针对三维仿真城市地图在社会管理网格化PC端网格员无法实时定位并修改热区信息的问题,运用一种在移动端实现地图展示功能的方法,在APIcloud平台通过都市圈o Map三维地图api,将都市圈三维仿真地图数据可视化,并实现其移动端地图切换、查看热区信息等功能。在介绍三维仿真地图数据来源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如何搭建移动端平台,实现地图模块的实时定位、修改热区信息等功能。此方法可快速开发出一款解决社管平台中网格员实时定位并上报信息等问题的APP,真正做到随时随地的移动办公,大大提升了网格管理的效率。  相似文献   

3.
基于地图的交互式可视化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分析了GIS可视化交互界面的层次结构和功能,从空间查询和空间分析两个方面初步探讨了基于地图的交互式可视化的内容、方式,给出了交互式可视化空间查询与空间分析的基本框架,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地图的交互式可视化原型系统,结合应用实例给出了可视化分析流程。  相似文献   

4.
地图是人们获取地学空信息的中介和桥梁.地图信息以视觉传输为主要传输方式,故可视化是地图学的核心.本文在论述地图可视化必须满足的基本条件的基础上,对地图比例尺、地图内容的有限性、地图概括及其相关概念的派生、地图色彩的运用、地图符号性质与地图比例尺的相关性、相似现象的普遍存在与它空间认识中的意义、制图资料的处理、计算机制图中的质量监控、地图制印中样图的作用等,分别进行了论述、从而解释了可视化是地图学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5.
针对传统工程图纸查询过分依赖用户、效率低等现象,在分析可视化查询要求和待查询物体属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用于查询可视化模型的构造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到工程图纸的查询中.通过工程图纸中不同图纸子库的存放地域间的层次关系,构造了基于地图模式的可视化查询系统,同时提出了地图定义和地图查询策略.  相似文献   

6.
本论述针对地图可视化图形中出现的折线、接口部位和曲线出现的走样问题,分别应用不同的软件算法进行处理,在地图可视化显示中提高了地图的显示质量。本文最重要的应用在于探索了对折线、接口部位、曲线等常见图形的高效反走样算法。  相似文献   

7.
地理信息系统中的三维可视化方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针对地理信息系统中的三维可视化问题,探讨了ArcObjects的技术特点及其在解决地图三维可视化问题中的应用潜力和存在的问题,并采用VB与ArcObjects相结合的办法对地图三维可视化进行了初步实践,取得了成功的应用。通过某城市地形的三维可视化,探索了.ArcObjects在表达较大数据量数字地形的能力,开发了三维场景的飞行仿真系统原型。并对某城市地形进行了飞行仿真。  相似文献   

8.
室内地图的需求在今天方兴未艾。室内地图与室外地图的特征有着许多区别,尤其是室内地图的数据量远小于室外地图,但精度的要求要远高于室外地图。移动终端的性能和技术的提升,使得室内地图可以在移动终端实现地图解析和展示。描述了室内地图的制作、设计和实现,经实践检验,用户体验良好。  相似文献   

9.
通过该年度的研究,对全息位置地图的内涵、技术体系有了更清晰准确的认识,并在若干技术层面取得了进展。研究了全息位置地图的理论框架,对全息位置地图的概念、特征进行了分析,对全息位置地图的制图模型开展了研究。构建了全息位置地图的情境模型和统一数据模型,提出了活动模型、行为模型、情境信息模型组成的三层全息位置地图情境模型,建立了由活动规则、行为规则、情境信息规则组成的逐层推理机制。通过对上海试验区的数据分析,在该年度内重点研究了多种语义位置描述模型,以及信息存储数据模型,特别对室内空间数据模型进行了详细讨论。对多尺度转换、基于地图空间密度分布的网络拓扑地图变比例尺可视化、基于语义的室外场景三维重建等全息位置地图制图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完成了室外街景全景位置数据采集总体集成、互联网位置服务信息挖掘系统的研发,设计了全息位置地图快速制图系统的总体框架与核心模块,设计并初步构建了基于移动平台的室内数据采集系统。  相似文献   

10.
地图匹配是一种移动轨迹数据的误差修正技术,是将移动轨迹数据纠正到道路网络中,地图匹配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GPS导航、交通流分析等领域。现有的地图匹配算法分为确定性地图匹配和不确定性地图匹配两大类。其分别具有各自的优势和适用范围。本文对地图匹配算法进行了综述性的介绍,对地图匹配的定义及现有算法加以系统阐述,并指明了现有算法的优势与缺陷。  相似文献   

11.
目前,中国移动通信市场发展迅猛,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如何向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演进,成为移动运营商和移动用户所关注的焦点。这里通过介绍我国移动通信的市场、技术现状及移动通信的演进过程,分析了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探讨中国移动通信网向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过渡应采取的演进策略和演进步骤。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移动互联网信息安全始终存在隐患.为了确保移动互联网的信息安全,针对移动互联网安全构架、安全现状及信息安全策略进行分析,重点加强移动互联网信息安全立法建设、互联网信息安全机构建设和加强对移动终端的管理,对移动互联网信息安全提出建设性意见,达到保证移动互联网的信息安全.  相似文献   

13.
手机的普及导致手机游戏市场呈现出爆炸式的发展,随着手机性能的增强,手机游戏市场的发展势头迅猛.J2ME平台被认为是最杰出的手机程序开发平台,它提供了由多数大型移动设备厂商一起设计和提出的工业标准简表MIDP.由于MIDP2.0为手机游戏提供了更多的支持,使得手机游戏开发的效率更高,运行手机游戏的速度更快.本文介绍J2ME技术的基本概念以及在无线设备上的应用,并通过一个游戏实例的开发,给出基于该技术的手机程序开发的系统设计和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4.
短波宽带移动信道模型是远程机动平台移动通信系统性能分析评估的基础,现有短波宽带信道模型不能有效表征机动平台移动信道快时变多普勒效应,难以适应机动平台短波移动通信需要。鉴于此,在分析机动平台行为模式与信道时变多普勒效应的映射关系基础上,推导出了机动平台移动信道冲激响应表达式,基于ITS(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society)模型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固定与机动不同场景、不同传播模式、宽窄带融合的短波通信信道模型。利用信道冲激响应与信道散射函数从时域色散、频域色散两个维度对本文信道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信道模型能够基于机动平台运动轨迹实现时变多普勒效应传播复现与信道模拟;也能在运动轨迹未知情况下,基于飞行器种类、机动频率等先验信息,实现具有各态历经性的机动平台短波宽带信道仿真,对机动平台短波移动通信系统效能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移动GIS概念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移动GIS是GIS领域中比较热门的研究方向之一,而移动GIS中运动对象的时空位置分析,是实现运动对象查询及空间分析的基础。本文针对移动GIS的运动对象提出了概念描述,并提出运动对象的分析方法,以及相应的算法。  相似文献   

16.
在校园网上实现移动IP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移动IP技术的工作机理,提出了在校园网上实现移动IP技术的重要性,同时给出一个在校园网上实现移动IP的具体方案,最后,对移动IP的路由算法,移动IP与无线局域网的结合以及移动IP的安全性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移动CRM系统将“以客户为中心”的CRM理念延伸到一个全新的移动平台,同同时也是未来移动业务发展的趋势.文章阐述了基于SQLServerCE的移动CRM系统架构,给出了移动客户端和企业整合的关键技术,构建了一个移动CRM系统.  相似文献   

18.
嵌入式产品在人们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以及移动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对数据库技术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并由此产生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嵌入式数据库。本文对移动计算、移动数据库、嵌入式移动数据库做了简单介绍,并详细阐述了嵌入式移动数据库的组成部分以及关键技术几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在通讯技术裂变式的发展下,手机媒体对于新生代农民工而言,已经远远超过了作为一种简单的通讯工具的意义.“流动”作为新生代农民工生活的现实写照,决定了他们对手机这一移动媒体的选择与依赖.一方面利用对手机的消费试图建立起自己的都市新身份,另一方面由手机重新建构的“流动空间”里,暂时改写了他们初来都市新空间的颠沛流离感,在跨越时空的流动空间里,渐成“空间人”的他们沉浸在自己臆想的空间里,享受着“移动无处不在”的“真诚沟通”.  相似文献   

20.
基于手机等移动终端的移动支付在带给大家快捷方便的同时,移动支付的安全性问题也日益突出。通过探讨移动支付系统结构以及椭圆曲线密码系统,针对移动支付系统存在的安全问题,设计了移动支付系统中一种CA的信任模型,对该模型分析之后,将椭圆曲线算法应用到其中,保证了移动支付系统的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