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7 毫秒
1.
诗人情感丰富。邹荻帆曾这样表述:“我只是一个神经比电流更锐敏的人”。(《青空与林·白静的夜》) 创作时,思绪遐飞,古今中外,驰骋想象。如艾青囚禁在鉴狱时,在写《大堰河——我的褓姆》的同时便写了不少国际题材的诗歌。他说:“看到阿波里内尔‘当年我有一支芦笛,拿法(?)大元帅的节杖我也不换’受到  相似文献   

2.
艾青是中国自由体诗的代表诗人,他的诗往往在散文化的外表下蕴藏着真挚的深情。他认为“健康的灵魂不需遮蔽,他们比肉体的袒露更美。”对诗歌而言,感情的真挚和崇高才是感动读者的力量所在。《大堰河,我的保姆》就充分体现了诗人这一美学思想。该诗用富有生活气息的铺叙,刻画了大堰河苦难的生涯、善良的品德和美丽的梦。而将这一切贯穿起来的抒情线索则是诗人对乳母的深切之爱。 “诗言志”,作为抒情主人公,诗人对大堰河的真挚情感在朴素的语言外表下源源不断的流露出来。这种情感,十分复杂,既有怀念,也有留恋,既有同情,又有赞美。这些情感贯穿了诗歌的始终,隐然便是  相似文献   

3.
诗人食指被誉为朦胧诗的先驱,是一代知青的诗歌代言人。《相信未来》是其代表作,写于1968年。在讲授这首诗歌时,我引用了教参上的一些资料,告诉学生江青说这首诗歌是“灰色的”。  相似文献   

4.
艾青一生创作并发表的481首诗歌中,240多首包含色彩词汇。这些色彩词汇为读者呈现了一个色彩鲜明、情感丰富的诗人的视觉世界。大体上,艾青诗歌中的黑色多表现痛苦、贫困与忧郁,白色象征希望和虚弱,红色则是激情和危险的代名词,金色在艾青的世界里永远是希望与美好的象征,黄色、灰色、褐色系列则多用于表现忧郁、苦难和衰颓,绿色、蓝色、青色在艾青的构图中似乎于明媚中带着忧伤,而紫色是使艾青有别于其他运用色彩作诗的诗人的独特的色彩元素。  相似文献   

5.
艾青 原名蒋海澄,中国诗人,1910年2月17日生于浙江省金华县。 艾青是南方省份一家地主的儿子。曾在巴黎留学,接触到雷蒙德(Rimbaua)和阿波利奈尔等欧洲大师的作品。回国后,因参加左翼美术家联盟而被捕。1932年至1935年,艾青被拘禁在上海的法租界。他在那里写出第一个诗集,即后来发表的《大堰河》(1936)。标题诗是献给他的奶妈的,他爱他的奶妈,奶妈以当地村名作为名字,奶妈是位不识字的妇女。艾青从此背判了自己的阶级,把生命与艺术献给了被剥夺了的大众宣称“诗与伪善是绝缓的”。他很快投入了爱国的革命活动,从普通民众那里和他在北方的家乡那里搜集素材。 艾青的诗歌是他那个时代写出的最直白的诗歌,显示鲜明的形象和大胆使用色彩的特点。艾青一贯坚持诗歌必须是一种功利主义的艺术形式,是“鼓励群众、教育群众的工具”;他劝告他的同行“坚持惠特曼·凡尔哈伦和马雅可夫斯基带进诗歌的革命精神。我们必须把诗歌变成新时代所需要的东西,要毫不迟疑地使用任何适用于这个目的的诗歌形式。”  相似文献   

6.
《百合花》是新近被增选入现行高中语文第一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精美感人的短篇小说,也可以说是一首优美、淳朴的诗。它最初发表在一九五八年三月号的《延河》上,同年六月,《人民文学》  相似文献   

7.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一生写了大量的通俗诗歌,被誉为“大众诗人”。《陶行知全集》(四)诗歌卷中收集了作者从一九一八年至一九四六年期间写的六百六十八首诗歌(不包括译诗)。最近通读了他的诗集,感到他是一位出色的大众诗人,又感到各种版本的“现代文学史”没给陶诗一席之地,这不能不说是遗憾的缺漏。郭沫若曾经说过;“陶行知  相似文献   

8.
1919年8月6日,《新共和报》(New Repnblic)上第一次刊登了威廉·福克纳的文学作品“L’APres—Mididum”。这是他按照法国象征主义作家斯蒂芬·马拉美(Ste—phane Mallarme)的精巧作品《egtogue》改写成的一首诗。其后十多个月中,福克纳在《密西西比人》(The Mississippian)报上发表了十三首诗:一首是改译的马拉美的  相似文献   

9.
《黑暗中的鸫鸟》(又译作《暗夜画眉》,)是哈代诗歌中较为有名的一篇,同时也是哈代关于自然的诗歌中,最受评论界关注的一首诗。这首诗欢乐与忧伤并存,反映了处于世纪之交的诗人哈代迷茫、苦闷的情绪。诗歌体现了哈代的悲观主义倾向以及他对人类命运的忧患意识。而诗歌主题的深化得益于韵律的巧妙安排与意象的运用。  相似文献   

10.
D.H.劳伦斯(1885—1930)的诗歌《蛇》是其诗歌中的上乘之作。这首诗讲述了人与蛇遭遇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这一过程是人与自然相处的历史进程的缩影。诗人在描述人与蛇遭遇的字里行间,充满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表现出极强的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11.
《谈谈辩证法问题》是伟大革命导师列宁于一九一五年写的一篇哲学笔记。在他生前未公开发表,一九二五年第一次发表在《布尔什维克》杂志第5—6期上。《谈谈辩证法问题》虽然是一篇笔记式的短文,但它却是列宁精深地研究了哲学史上的哲学家特别是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之后,写成的一篇关于辩证法的纲要性的文章。它是对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包括反对第二国际修正主义)和自然科学新成就的哲学概  相似文献   

12.
文艺领域里的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问题日益受到文艺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当代文艺思潮》一九八三年第一期上刊登三篇文章就此进行了讨论。 这三篇文章是刘锡诚的《关于我国文学发展方向问题的辩难》,徐敬亚的《崛起的诗群—评我国诗歌的现代倾向》,李文衡的《关于非理性心理描写及其深化的文学潮流—兼谈新时期小说非理性心理描写趋向》。另外还发表了与讨论有关的美国学者菲尔威廉斯评王蒙小说的一篇来稿。  相似文献   

13.
希腊现代诗人卡瓦菲斯和中国晚唐诗人陈陶处于不同的时代和国度,但两位诗人却写出两首旨意相似的诗歌:《祈祷》与《陇西行》。两首诗歌都表现了人处于一种悲剧而懵然不知的状况。但由于两人各自文化背景的不同,在这两首诗歌中也表现了不同的情感特征。  相似文献   

14.
三十年代初,在我国诗坛上取代新月派而崛起的是现代派。“现代派”是因一九三二年五月创办《现代》月刊而得名的。当时在《现代》上发表诗作量多质好的是戴望舒。他是该派独领风骚的代表人物。 戴望舒1905年三月生于浙江杭州,1950年二月病逝于北京,大约在1922—1924年开始写新诗。在他坎坷曲折的二十多年的创作道路上,先后出版过《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语稿》和《灾难  相似文献   

15.
在本世纪三、四十年代,艾青就奠定了他在中国新诗史上的地位,一首《大堰河,我的保姆》曾震撼过多少人的心灵。解放后他又写下不少风采独具的抒情短诗,其成就不容忽视。这里选析的《礁石》、《盆景》、《鱼化石》、《希望》四诗,就是运用了比喻、象征等手法的精短之作。在作者悉心创制的喻象世界中,我们分明领略到他那激扬的情思和对社会人生的深刻体悟。下边就逐首赏析之。  相似文献   

16.
徐玉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专门的诗歌刊物《诗》月刊发表诗作最多的诗人。从题材内容方面概括了徐玉诺在《诗》月刊上所发表的三类诗作。《诗》月刊进一步成就了徐玉诺诗歌创作的先锋姿态,徐玉诺与《诗》月刊的结合推进了中国新诗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古诗十九首》对建安诗歌的影响是前人早有定评的.本文从生命意识角度揭示了这一影响,并指出这种上升为人格的意识对于后代诗歌的影响.建安诗歌总的风格是悲凉慷慨,这本身就深深地打上了诗人各自对于生命的独特的感受;诗歌洋溢着对于建功立业的渴求,就是诗人们追求实现自我生命价值的人格意识,这与《古诗十九首》的珍惜生命的存在的生命意识相比已经有了更进一步的升华.这种人格意识几乎成了后代文人骚客不屈不挠、积极向上的人格支柱,在中国诗坛上有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杜牧是晚唐时期的重要诗人。在文学创作上,他提出要“从意为主”,有感而发。他的七言绝句写得尤为出色,词采清丽,画面鲜明,格调高雅。其中《山行》一篇,可称上乘佳作。这首涛描绘的是山中秋色,写到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第一篇拓扑学论文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关于中国的第一篇拓扑学论文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1925或1926年俞大维发表了第一篇拓扑学论文,这源自李仲珩(李达)1944年在《科学》第3期发表的《三十年来中国的算学》;另一种否定前者,提出1931年江泽涵发表了第一篇拓扑学论文.经考证和研究,提出俞大维发表的相关论文的时间为1926年,其研究属于数理逻辑而不是拓扑学,1931年江泽涵发表了中国的第一篇拓扑学论文,即1931年中国开始了拓扑学研究.  相似文献   

20.
老含的短篇小说《月牙几》,写于三十年代,它是从十多万字的长篇《大明湖》中抽出来加以修改的。《大明湖》被一九三二年“一·二八”的战火焚烧后,作者“把其他的情节都毫不可惜的忘弃,可是忘不了这一段。”它是《大明湖》中的精华,是最有意思、最感人肺腑的一个片断。老舍很重视这篇小说,在《老舍生活与创作自述》一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