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基于现代时间序列分析原理及系统辨识方法,建立了多变量自适应预测模型,并用该模型对某注水油田的原油产量进行了实际预测。结果表明,预测精度比传统的预测方法大大提高,该方法可为油田编制原油稳产计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针对我国东部3个油田企业原油生产成本和钻井成本费用的变化趋势,探讨了影响油气生产成本和钻井进尺成本变化的各种因素,提出了(1)以累计原油(或天然气)产量作为自变量,建立起原油成本费用和累计原油产量关系基础上的原油(天然气)生产成本预测模型;(2)以累计钻井进尺和钻机月速作为自变量,建立起钻井成本和累计进尺与钻机月速关系基础上的钻井成本预测模型,并以时间序列预测模型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为了验证预测结果的可靠性,分别对3个油田1985~1994年间成本函数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表明,预测值与实际值之间误差极小,吻合良好.说明上述模型用于原油生产成本和钻井成本预测,具有很强的模拟能力和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3.
渤海南部A油田处于该区域外输枢纽位置,负责将该区域所有油田和部分渤海西部油田的原油汇集输送至终端处理厂。该油田共配备6台外输泵,由于新油田的投产和老油田的挖潜都使得原油外输压力不断增大,严重制约着整个区域的原油生产。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和试验,将减阻剂注入A油田原油外输海管,并优化改进减阻剂的注入手段,有效提升了同海管压力下的原油外输量,缓解了外输压力,保障了外输稳定,对于海上油田的原油外输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油田用化学品与原油脱水配伍性技术评价方法》,摘录了其中的预脱水剂与原油破乳剂配伍性技术评价方法的部分.并对英在辽河油田曙五联的应用进行了论述。通过配伍性评价试验结果,得出了该方法在油田生产中能够起到比较重要作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为了使油田能够长期稳定高产,必须编制科学合理的生产计划,而在计划编制过程中,对原油产量进行科学预测又是十分必要的。为此,本文选定GM(1.1)模型,通过对原油生产的实际分析,建立了老井原油递减后产量的预测模型,并经过实征,具有预测精度高、计算速度快、方便实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伊朗雅达油田生产井由于沥青质析出和沉积在油管内壁,严重影响了油井的完井测试和投产前井下作业,例如阻碍钢丝作业工具的下入和井下工具的回收等。为了查清该油田原油中沥青质析出趋势和析出规律,结合雅达油田的特点,利用原油SARA 数据,采用胶体体系稳定性定量计算方法对沥青质析出程度进行了分析;采用热力学平衡原理和固体模型,结合不同产量下油管内温度与压力分布剖面,对沥青质析出初始压力与温度进行分析和预测,同时通过室内试验,评价并优化了沥青清除剂。通过对原油胶体体系稳定性定量计算,认为雅达油田原油胶体体系趋于不稳定,沥青质易于析出;通过对沥青质析出初始压力与温度及深度的预测,沥青质析出深度为2900~3700 m,认为雅达油田生产井自投产开始,沥青析出是无法避免的。室内沥青清除剂试验结果表明,单一的沥青清除剂无法达到满意的效果。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优化了井筒处理方法和施工作业措施。  相似文献   

7.
变原油黏度油水两相流驱替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水驱油田开发过程中的原油黏度长高对水驱油的驱替特征影响,在经典的非活塞式驱替理论的基础上,考虑驱替过程中原油黏度的升高,进一步完善了非活塞式驱油理论,建立了一个一维油水两相渗流模型,并采用解析法和有限差分法两种方法对饱和度方程进行了求解,用数学模拟的结果研究了原油黏度随含水率上升的5种变化规律对无水采油期,注入孔隙体积与采收率关系等驱替特征的影响,结合太平油田沾14块太10-12井原油黏度随含水上升的变化规律,对比了考虑原油黏度变化和不考虑原油黏度变化两种情况下采出程度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开发过程中原油黏度的升高明显地缩短无水采油期,加剧含水上升速度,未考虑黏度升高的经典驱替理论方法预测的采收率偏高。  相似文献   

8.
原油沥青质的沉积条件及其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油温度、压力和组分的改变均会引起沥青质发生絮凝和沉积,造成储层损害。沥青质沉积热力学预测模型可以更直观、方便地确定沥青质的沉积条件。建立了一种沥青质沉积条件的预测模型,该模型将沥青质沉积相视为固相,按液-固相平衡来处理沥青质的沉积问题,根据井筒流体组成和地层性质等资料,估算原油沥青质开始沉积的压力,并提出相应的井下热力学控制条件。利用该模型预测了渤海SZ36—1油田具有代表性的3口油井的原油沥青质发生沉积的初始压力,结果表明,随着压力不断下降,原油中的沥青质在沉积初始压力处开始发生沉积,且该压力比地层温度下的原油饱和压力高出2~4MPa,这为预防油井发生沥青质沉积具体措施的制订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砂岩表面原油清洗液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各种溶剂及表面活性剂进行了筛选和复配,用正交实验方法配制了对砂岩表面砂岩表面原油具有高效清洗能力的水包油型乳状液。所研制的砂岩表面原油清洗液是由10%的混合表面活性剂及水等物质组成的。筛网实验证明,该清洗液清洗能力达到90%以上,最佳使用温度范围为50-70℃,符合油田固砂施工要求。砂岩表面原油清洗液的高效清洗能力是体系中溶剂、表面活性剂等多种成分通过溶解、渗透、分散等方式协同和的结果。这种砂岩表面原油清洗液毒性小,成本低、清洗能力强,使用方便,油田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油田产量多因素非线性时变预测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运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对多因素非线性影响下的油田产量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该方法既能考虑新井开井数、注水井开井数、注水量、老井开井数及老井措施量对油田产量的影响,还能间接地全面考虑储层非均质性对油田产量的影响,且预测快速、简便、精度高,是对油田油产量进行中短期预测的有效方法,对于产能建设、产量规划、措施安排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含油层早期产能预测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油藏勘探阶段,利用录井地化热解资料可以准确地求取原油粘度和含油饱和度。在此基础上,建立储层油相渗透率与含油饱和度关系模型,避免了在资料较少情况下求取油相渗透率的不确定性。根据流体渗流理论,利用原油产能指示参数预测模型可以对产层进行原油产能预测。对胜利油田不同层位、不同流体性质、不同含油性等储层的33口井42层产能预测结果与试油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能进行早期产能预测,并且能够达到较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2.
针对海上勘探评价阶段稠油油田地层流体取样少或无取样的问题,通过对大量渤海地区已取样稠油流体数据统计,应用数据矩阵分析探寻影响地层原油黏度的主控因素及不同参数与地层原油黏度的关系,采用非线性回归建立地层原油黏度与其他参数之间关系的经验公式,同时建立不同参数条件的地层原油黏度与地面密度的取值图版。新经验公式计算的地层原油黏度与实测地层原油黏度平均误差5.6%,同时应用经验公式和原油黏度确定综合图版对某海上稠油流体性质进行分析,两种方法研究结果相当,说明新方法的可靠性。基于数据驱动建立的地层原油黏度公式和图版成果可解决海上稠油油田地层流体取样少或无取样的问题,为油田开发方案编制、开发方式选择、采收率预测、平台设施设计及原油输送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神经网络在CB油田储层预测和储层厚度计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CB油田的特点提出了利用神经网络进行储层预测和计算地层厚度的方法。将传统的储层预测方法与人工神经网络相结合,能较好地解决CB油田的储层预测问题。利用神经网络的非线性映射特点实现了地震特征与地层厚度之间的映射,从而可以准确地求取地层厚度。用该方法设计了2口探井,实际钻井结果表明,这种方法的预测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4.
运用预测模型和数据库管理一体化技术,面向油田已有的数据库数据、包容各种预测方法.建立了油田生产的计算机预测系统,以提高预报效率和数据管理水平,并为制订生产规划提供依据.应用表明,该系统具有推广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在水驱油过程中非牛顿原油的视黏度受压力梯度影响,不同压力梯度区间内其变化规律不同。为了理清非牛顿型原油黏度变化及其对渗流特征和水驱规律的影响,以胜利油区孤岛油田水驱稠油为例,结合该油田流变性实验数据,针对流动规律不同于幂律流体及宾汉流体的特殊非牛顿原油,建立了三段式原油视黏度数学表征模型。运用非线性渗流理论和计算机计算技术,在考虑其黏度随压力梯度的特殊变化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二维油水两相渗流数学模型,并采用有限差分方法进行了求解,且研制了相应的油藏数值模拟软件。构建并模拟了水驱不同性质原油的算例,对4种类型原油的模拟结果表明:生产1 000 d时,水驱牛顿原油采油井含水率为93.7%,其他3种非牛顿原油油井含水率分别为91.2%、88.1%和89.8%。水驱牛顿和非牛顿型原油的油井含水率、压力、黏度分布和水驱前缘均有明显的差异。本方法为更准确模拟和预测非牛顿型稠油油藏水驱开发提供了手段。  相似文献   

16.
在水驱油过程中非牛顿原油的视黏度受压力梯度影响,不同压力梯度区间内其变化规律不同。为了理清非牛顿型原油黏度变化及其对渗流特征和水驱规律的影响,以胜利油区孤岛油田水驱稠油为例,结合该油田流变性实验数据,针对流动规律不同于幂律流体及宾汉流体的特殊非牛顿原油,建立了三段式原油视黏度数学表征模型。运用非线性渗流理论和计算机计算技术,在考虑其黏度随压力梯度的特殊变化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二维油水两相渗流数学模型,并采用有限差分方法进行了求解,且研制了相应的油藏数值模拟软件。构建并模拟了水驱不同性质原油的算例,对4种类型原油的模拟结果表明:生产1 000 d时,水驱牛顿原油采油井含水率为93.7%,其他3种非牛顿原油油井含水率分别为91.2%、88.1%和89.8%。水驱牛顿和非牛顿型原油的油井含水率、压力、黏度分布和水驱前缘均有明显的差异。本方法为更准确模拟和预测非牛顿型稠油油藏水驱开发提供了手段。  相似文献   

17.
运用预测模型和数据库管理一体化技术,面向油田已有的数据库数据、包容各种预测方法。建立了油田生产的计算机预测系统,以提高预报效率和数据管理水平。并为制订生产规划提供依据。应用表明,该系统具有推广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针对渤海稠油油田原油黏度覆盖范围广、实施聚合物驱时机早晚不一的问题,需对预测水驱产油量的水驱特征曲线方法进行适应性分析,以便筛选合适的增油量评价方法。根据渤海海域某稠油油田实际油藏数据,建立典型模型,考虑不同聚合物驱时机和不同原油黏度情况下,分别用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水驱特征曲线预测不同含水阶段下水驱产油量,从而得到相应的聚驱增油量,与数模计算结果对比,计算其平均误差和标准差,从而筛选出合适的增油量评价方法。根据适应性分析结果,对渤海某聚合物驱试验区进行增油量分析,与数值模拟跟踪评价结果对比其结果误差较小,准确性高。为准确计算渤海油田聚合物驱增油量提供了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19.
阿尔伯特凹陷KF油田原油来源尚没有清晰认识。通过分析油田原油轻烃、饱和烃和芳烃等地球化学特征,对该油田原油来源及成因做了探讨。结果表明,KF油田原油为生烃高峰初期的产物,主要来自弱氧化-还原沉积环境的湖相烃源岩,有机质以Ⅰ~Ⅱ为主;在阿尔伯特凹陷上中新统烃源岩段是区域主力烃源岩。阿尔伯特凹陷上中新统烃源岩的证实说明东非裂谷西支新生代裂谷有广阔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20.
李伟超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22):5460-5462
油井在长期关井时,井筒中流体温度将逐渐降低至环境温度。当井流物温度低至原油凝固点温度时,原油将在井筒内凝结,发生凝管现象。海上油田油井所处的自然环境及热力条件复杂且恶劣,井筒中结蜡及发生凝管的风险也远高于陆上油田。对海上油田关井期间井筒防凝措施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挤生产水防凝的新方法。并分析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为海上油田关井期间油井防凝方案设计及油田低成本、安全开发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