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为克服无线信道时变衰落特性对传输性能的影响 ,提出了基于低密度奇偶校验 (L DPC)编码的自适应调制传输方案。该方案将所有子信道传输的信息采用同一个 L DPC码进行编码 ,每个子信道根据各自当前的噪声水平动态选取调制方式 ,而各个子信道的瞬时噪声根据 L DPC译码前后信息序列的符号改变情况进行估计。仿真结果表明 :在 Nakaga-mi时变衰落信道下 ,该系统方案可以很好地适应信道的时变衰落特性 ,在满足系统输出误比特率的条件下 ,可以很低的系统复杂度实现信息的最佳传输 ,并获得距离理论极限3d B的良好传输性能  相似文献   

2.
概述了无线移动信道的特点和数据传输方式,阐述了正交频分多路(OFDM)在模拟无线移动信道中传输数据的工作原理,给出频率调制(FM)模拟信道和单边带(SSB)调制模拟信道OFDM数据传输系统的构成,并提出一组低速OFDM/SSB数据传输系统的参数.  相似文献   

3.
在2~10GHZ频段,视距微波信道衰落是不可避免的。本文通过对一个实际通信系统进行总体参数估算,分析说明微波视距传输信道的衰落和衰落概率对系统总体设计的影响。指出加强对微波传输衰落的研究,对于经济合理地进行系统设计、发展我国高速率的数字通信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CDMA通信系统的并行捕获方法及其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CDMA 通信系统中快速捕获的需要,提出了一种基于并行结构的快速捕获方法,计算了它的平均捕获时间,分析了该方法在无衰落高斯信道和瑞利衰落信道中的捕捉性能,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针对CDMA通信系统中快速捕获的需要,提出一种基于并行结构的快速捕获方法,计算了它的平均捕获时间,分析了该方法在无衰落高斯信道和瑞利衰落信道中的捕捉性能,结果表明方法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了增强高速多媒体无线通信系统在衰落环境中的传输效率,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大比合并的Turbo乘积码自适应编码调制的通信方法;通过采用信道补偿最佳速率自适应策略,研究了优化的模式切换门限;分析了在瑞利信道环境中自适应传输的系统容量性能.研究表明:所设计的自适应系统具有较强的抗衰落能力;随着分集阶数的增加,其频谱利用率将可以逼近高斯信道香农容量限.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在衰落信道下数字电视地面广播系统的传输性能,在时域同步正交频分复用(TDS-OFDM)系统中应用空时、空频两种发射分集方法。根据系统信号帧结构的特点,提出了简单易行的发射链路信号配置方法,保持原有链路不变,运算复杂度小。同时,分析了空时、空频两种分集方法的适用范围。仿真结果表明:在慢衰落信道下,两种方法都能提高系统的误码性能,当误码率为10-3时有不低于8dB的分集增益;在快衰落信道下,空时分集性能受D opp ler频移的影响而变得很差,空频分集的增益则与在慢衰落信道时相近。对于不同类型的信道采用合适的发射分集方法,数字电视地面广播系统的传输性能可以得到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8.
下一代移动无线通信系统的目标是实现无所不在的、高质量的、高速率的移动多媒体传输.但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面临许多技术挑战.例如,移动无线通信信道面临的是十分恶劣的衰落特性,无线信道通常具有频率选择性而且是时变的,而且多径衰落信道其信道转移函数无论在时域还是频域都呈现出非均匀性.因此要在这样的传播条件下保持可以接受的传输质量,就必须采用各种技术措施来抵消衰落的不利影响.本文简要介绍了在衰落信道中传输OFDM信号的信道估计方法和算法,以及进行的仿真,通过仿真得出基于块插入型的有无反馈器的BER特性和基于梳插入型的低通滤波的BER特性.  相似文献   

9.
建立无线信道传输模型有利于无线系统的设计和完善.根据基站处使用多天线系统的特点,分析并建立了矢量信道模型.通过分析衰落信道的特点,建立了用于仿真衰落信号幅度统计特性的模型,并利用GBSB—CM模型产生了适于基站处接收信号仿真的随机角度.信道的数值仿真结果证明了该信道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无线通信中多媒体数据的传输质量,提出了在MIMO系统中通过自适应调制实现数据不等错误保护传输的算法.在窄带平衰落信道环境下,空间相关MIMO系统中各个子信道的功率增益差异较大,利用这个特点将MIMO子信道分为两组,分别传输高质量和低质量的数据.根据输入数据的传输质量和传输速率要求,自适应调整各个子信道的发射功率和调制阶数,使得系统消耗的总功率最小.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在最小发射功率的约束条件下,有效控制数据传输的误比特率,实现不等错误保护.  相似文献   

11.
基于室内办公环境的WSN信道衰落模型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室内环境下无线传感器网络信道衰落的不确定性,提出一个基于室内环境的信道衰落模型。根据无线信道衰落模型的理论研究和无线传感器网络信道衰落测试系统在室、内外实验数据的分析,得到信道衰落模型的各个参数,确定无线传感器网络室内信道衰落模型。实验证明此衰落模型在实际网络的节点部署和节点定位中的作用优于其他无线信道衰落模型。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荧光法的类 Stern-Volmer 方程,采用紫外光谱和循环伏安法等实验手段,初步研究和探讨了真丝上染料光褪色机理和真丝的化学成份对染料光褪色的影响.发现染料光褪色与构成真丝的氨基酸种类有关.构成真丝的十八种氨基酸中的色氨酸和它的黄变产物能显著加速染料光褪色,酪氨酸和它的黄变产物也有促进染料光褪色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相关瑞利信道仿真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无线通信系统的仿真中,相关瑞利衰落信道扮演着重要的作用.一种基于对一系列统计独立的标准高斯随机过程进行线性变换,得到具有一定相关特性的瑞利衰落信道的仿真模型被提出.仿真结果及复杂度分析表明,由于本文提出的仿真模型采用了选代算法,因此相对于传统的相关瑞利信道仿真模型,该模型具有准确,复杂度低,易实现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一种分布式MIMO信道模型,其中包含了路径损耗、相关阴影衰落与相关小尺度衰落,并通过Monte Carlo仿真,比较分析了相关小尺度衰落和相关阴影衰落对分布式MIMO信道容量的影响,并研究了空间阴影衰落相关条件下分布式MIMO信道容量空间分布的特点.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分布式MIMO信道模型能够有效降低小尺度衰落相关性和阴影衰落相关性的影响.图7,参11.  相似文献   

15.
Rice衰落信道的统计特性分析与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Rice衰落信道的仿真模型,讨论了Rice衰落信道的统计特性,推导了电平交叉率(LCR)和平均衰落延时(ADF)的理论表达式,然后利用仿真模型对各种统计特性进行仿真和分析,并与理论分析结果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6.
移动无线信道传输特性的仿真对移动通信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小尺度衰落仿真又是其中的重点和难点。针对多普勒频移和无线信道的随机性,讨论了基于Rayleigh衰落的无线信道的小尺度模型,并运用数字信号处理方法,在频域给出了多普勒滤波仿真小尺度信道衰落的方法、频率选择性信道的仿真模型和仿真曲线。该方法较好地模拟了信号载波频率和通信终端移动速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无线信道特性及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介绍无线信道的基本概念和特性,并且通过自定义的MATLAB环境下的M文件对无线信道的典型例子-平稳衰落信道进行仿真.在仿真过程中,我们主要是对幅度服从莱斯分布和瑞利分布的衰落信道进行仿真.最后,我们对数字调制后的信号如移相键控(PSK)信号通过莱斯衰落信道时的性能进行仿真,并得到相应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8.
小尺度衰落信道的建模和仿真是信道建模的重点和难点所在.本文在阐述了对小尺度衰弱信道的建模思想以后,说明了瑞利衰弱仿真器的实现是衰弱信道仿真的关键.然后文章从目前比较流行的三种实现瑞利衰弱仿真器的方法入手,依次讨论了这三种方法的原理、实现手段以及各自的优劣性.然后对每一种方法利用数学工具Matlab做出了仿真.根据仿真结果分析了每一种瑞利衰弱仿真器的特点及需要改进之处.  相似文献   

19.
平流层通信衰落信道的统计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假设阴影衰落对接收信号直射分量的影响符合对数正态分布、多径衰落对接收信号的干扰符合瑞利分布的情况下 ,给出了接收信号包络变化的电平通过率和平均衰落持续时间的表达式 .利用数值分析方法给出了轻阴影、重阴影和混合阴影衰落环境下 ,平流层通信衰落信道接收信号包络的概率密度分布、电平通过率和平均衰落持续时间的数值 .对于当前没有平流层通信实测数据时进行平流层通信系统性能仿真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基于AR模型的平坦衰落信道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线信道大多处于复杂的传播环境中,研究复杂环境下的信道仿真是进一步研究空时信号处理技术的基础。本文实现了复杂传播环境下平坦衰落信道的AR模型仿真。在研究接收信号(含直射和方向性散射)复包络二阶统计特性的基础上,采用AR模型对信道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基于AR模型的平坦衰落信道的仿真结果与理论曲线匹配度高,而且AR模型求解简便,适用于复杂环境下的信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