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利用野外地质剖面、关键钻井剖面和区域地质资料,在地层划分对比和构造格局研究基础上,运用沉积相分析的方法,探讨了东北地区早二叠世岩相古地理特征,将早二叠世分为阿瑟尔期-亚丁斯克期、空谷期两个编图单元进行岩相古地理编图,恢复了东北地区早二叠世的岩相古地理面貌。研究表明,早二叠世东北地区主要发育半深海沉积体系、浅海陆棚沉积体系、碳酸盐台地沉积体系、无障壁海岸沉积体系、障壁海岸沉积体系及河流沉积体系;阿瑟尔期-亚丁斯克期存在漠河古陆、松辽古陆、佳木斯古陆及华北北缘高地四个古陆,物源区碎屑物质供应充分,研究区为浅海、海陆交互及河流沉积区,周边古陆的格局;至空谷期,松辽古陆消失,研究区为浅海-半深海沉积,周边古陆的格局。  相似文献   

2.
利用野外地质剖面、关键钻井剖面和区域地质资料,在地层划分对比和构造格局研究基础上,系统分析了东北地区中二叠世的构造岩相古地理面貌,将中二叠世作为一个单元进行岩相古地理编图,恢复了东北地区中二叠世的岩相古地理特征。研究表明,中二叠世东北地区主要发育深海-半深海沉积体系、浅海陆棚沉积体系、台地沉积体系、障壁海岸沉积体系以及扇三角洲沉积体系。早二叠世空谷期漠河古陆、佳木斯古陆和华北北缘高地在中二叠世依旧存在,研究区呈主体浅海-半深海沉积,周边古陆的格局。  相似文献   

3.
利用野外地质剖面、关键钻井剖面和区域地质资料,在地层划分与对比、构造格局以及早石炭世研究的基础上,从点—线—面的沉积相分析入手,将晚石炭世的巴什基尔期—格舍尔期作为一个编图单元进行岩相古地理编图,恢复了东北地区晚石炭世的岩相古地理面貌。研究表明,东北地区晚石炭世主要发育浅海陆棚沉积体系、台地沉积体系、障壁海岸沉积体系、河流沉积体系及湖泊沉积体系;研究区存在漠河及佳木斯两个主要的古陆区,物源区碎屑物质供应丰富,其余地区以海相沉积为主,仅北侧黑河-松辽地区和东部饶河地区尚存河流相沉积区。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融合近年来东北地区地层精细划分和对比、构造演化的新认识,形成了一套更加精细的岩相古地理图。  相似文献   

4.
利用野外实测剖面和区域地质资料,在地层划分和对比、构造格局研究以及早中泥盆世研究基础上,从点—线—面的沉积相分析入手,将晚泥盆世的弗拉斯期和法门期作为一个编图单元进行岩相古地理编图,恢复了东北地区晚泥盆世的岩相古地理面貌。研究表明,晚泥盆世东北地区主要发育浅海陆棚沉积体系(浅海陆棚相)、无障壁海岸沉积体系(滨海相)、三角洲沉积体系(三角洲相)、碳酸盐台地沉积体系(局限台地、开阔台地相、台缘斜坡相)和障壁海岸沉积体系(潟湖、潮坪相);存在额尔古纳和松辽两个主要古陆区,其余地区以滨、浅海相沉积为主。黑龙江小河里河、内蒙古卧都河地区发育三角洲相沉积;苏尼特左旗西南部受到海侵影响,海侵方向由西向东,发育滨海相沉积;沿贺根山-扎兰屯一线仍为陆间洋盆俯冲形成的蛇绿混杂岩带。  相似文献   

5.
鄂尔多斯盆地晚古生代三角洲沉积体系平面展布特征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利用钻井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晚古生代三角洲沉积体系进行详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晚古生代沉积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晚石炭世本溪期——早二叠世太原期,系海相三角洲沉积体系发育时期;第二阶段为早二叠世山西期——晚二叠世石千蜂期,系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广泛发育时期。两类不同的三角洲沉积体系在发育的背景、相带构成、砂体类型等方面均有差异。在上述基础上系统讨论了研究区晚古生代三角洲沉积体系平面展布特征,为该区下一步的油气勘探提供更为准确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6.
利用野外实测剖面资料和区域地质资料,在地层划分对比和构造格局研究的基础上,从点—线—面的沉积相分析入手,将早石炭世分为杜内期、维宪期—谢尔普霍夫期两个编图单元进行岩相古地理编图,恢复了东北地区早石炭世的岩相古地理面貌。研究表明,早石炭世东北地区主要发育台地沉积体系(其中,碳酸盐台地沉积体系主要在杜内期发育)、浅海陆棚沉积体系、障壁海岸沉积体系及河流沉积体系。研究区存在佳木斯、漠河和松辽三个主要的古陆区。杜内期,研究区可分为两个海区,北部称加格达奇—海拉尔海区,南部为东西向的锡林浩特—吉林海区;维宪期,研究区南部的兴安海槽呈一东西向狭窄的海域,海侵方向自东向西,一直可达内蒙古赤峰、敖汉旗一带,仍保持杜内期海域的特征;谢尔普霍夫期,研究区内大兴安岭强烈隆升,北部全部隆起,海域消失。  相似文献   

7.
利用野外实测剖面资料和区域地质资料,在地层划分、对比和构造格局研究的基础上,从点-线-面的沉积相分析入手,将早泥盆世分为洛霍考夫期-布拉格期、埃姆斯期两个编图单元进行岩相古地理编图,恢复了东北地区早泥盆世的岩相古地理面貌。研究表明,早泥盆世东北地区主要发育浅海陆棚、碳酸盐台地、无障壁海岸和海岛环境沉积体系;存在额尔古纳和松辽两个主要的古陆区,其余地区以浅海相沉积为主,仅在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哈诺敖包一带为滨海沼泽相沉积;沿贺根山-扎兰屯一线为陆间洋盆俯冲形成的蛇绿混杂岩带;岩相带在南部地区的华北北缘台地相呈东西向展布,此带以北的大部地区多呈北东向展布。  相似文献   

8.
重庆石柱中上二叠统沉积特征与层序地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重庆石柱地区中上二叠统碳酸盐岩发育.在野外实测及室内微观研究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该区的沉积特征,并进行层序地层分析.结果表明,重庆石柱中上二叠统发育于滨岸、碳酸盐缓坡、碳酸盐台地和台盆四种沉积环境中,其中滨岸发育于吴家坪组底部,碳酸盐缓坡发育于吴家坪组中下部,碳酸盐台地发育于茅口组和长兴组,台盆发育于茅口组上部和吴家坪组的中上部.研究区中二叠统茅口组-上二叠统长兴组可划分为8个三级层序,其底界面类型多为Ⅱ型层序界面,多缺少SMST体系域;受东吴运动的影响,PSQ4底界面为Ⅰ型层序界面,为升隆侵蚀不整合界面,并发育了LST体系域.研究区台盆相的发育受控于华南大陆板块内部强烈的板内裂谷(裂陷)作用,其边缘为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块.  相似文献   

9.
探讨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地区奥陶系马家沟组上组合沉积微相类型、特征以及展布规律。通过对典型钻井岩心和野外剖面进行岩石类型、结构构造的研究,对研究区的沉积微相进行识别,研究其发育特征,再现其时空分布规律。结合各单井相分析,系统编制各层系的岩相古地理图件;在相分析和古地理研究基础上,开展岩相古地理演化过程分析,揭示沉积古地理演化规律。结果表明马家沟组上组合主要发育泥云坪微相、灰云坪微相、膏云坪微相和含膏云坪微相。从马五_4沉积期到马五_1沉积期相对海平面逐渐降低,而海平面的降低控制了沉积微相的发育和空间展布。  相似文献   

10.
利用野外实测剖面资料和区域地质资料,在地层划分、对比和构造格局研究基础上,从点-线-面的沉积相分析入手,将中泥盆世分为艾费尔期、吉维特期两个编图单元,进行岩相古地理编图,恢复了东北地区中泥盆世的岩相古地理面貌。研究表明,中泥盆世东北地区艾费尔期沉积环境多为浅海陆棚相碎屑岩沉积及碳酸盐岩台地相沉积;佳木斯-松嫩微板块部分地区及额尔古纳-兴安微板块为古陆;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哈诺敖包一带为滨海沼泽相沉积。吉维特期出现大规模海退,主要表现为:研究区南部沿西拉木伦缝合带一线未见沉积;延寿县马鞍山福兴屯一带发育福兴屯组湖相沉积;兴安海区西南段东乌珠穆沁旗一带的塔尔巴格特组表现为进积-加积型层序,由艾费尔期泥鳅河组浅海沉积过渡为滨海沉积为主。  相似文献   

11.
 通过钻井、露头、地震等资料分析,对四川盆地北部地区二三叠系沉积相进行详细研究,识别出碳酸盐岩台地、碳酸盐岩缓坡两大沉积体系,指出研究区二三叠系沉积具有典型的从碳酸盐岩缓坡演化为碳酸盐岩镶边台地沉积的演化过程,中二叠统栖霞组、茅口组及上二叠统吴家坪组发育碳酸盐岩缓坡沉积,上二叠统长兴组过渡为碳酸盐岩镶边台地,飞仙关组沉积末期全区演化为均一化台地。研究成果对本区油气勘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滇东-黔西南泥盆纪时位于古特提斯洋东缘,构造格局可划分为特提斯洋板块的哀牢山大洋裂谷系,扬子板块的滇东南-黔南被动陆缘裂谷系和滇东北-黔南陆内裂谷系三个构造单元。三裂谷系中发育有三个性质和内部结构不同的沉积盆地。盆地中晚古生代沉积建造和火山活动受盆内同沉积断裂拉张和走滑控制,在每一盆地中泥盆纪沉积相展布格局和岩相古地理演化与裂谷系中同沉积断裂活动相对应。  相似文献   

13.
二叠纪时期,是塔里木盆地由海相沉积转为陆相沉积的关键时期,该时期盆地地质构造及沉积体系发生重大变化。前人对于塔里木盆地特定层组的研究较少,多以综合分析二叠纪层序格架为主,,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上二叠统沙井子组为研究目标,通过测井、岩心、露头等证据资料,分析其地震属性特征,确定沙井子组沉积体系为三角洲一湖泊沉积体系,为典型陆相沉积,而非前人所言的陆相一海陆过渡相沉积。总结水下分流河道、席状砂、砂坝等特定沉积体地震发射特征,绘制沉积相展布,确定了东北一西南向的海退及物源供给方向,指出了优质储层的发育环境。  相似文献   

14.
黔南拗陷二叠系发育良好,沉积分异明显,具有重要的油气地质意义。运用与露头层序地层学有关理论和研究方法,在详细的沉积学研究和精细的地层划分对比基础上,将黔南地区二叠系隆林阶至长兴阶划分为2个不完整的超层序及12个三级层序,并进行了层序对比。以超层序体系域为编图单元系统编制了二叠系各期的层序岩相古地理图,并结合海平面变化、构造运动及碳酸盐生长特征等因素探讨了古地理的演化,认为台盆相带内的深水欠补偿沉积是良好的烃源岩,台地内部高能浅滩及台地边缘高能礁滩组合为有利储层发育相带。  相似文献   

15.
 贵州桐梓松坎二叠系剖面是华南二叠系的一条代表性剖面,自下而上依次可以分为栖霞组、茅口组、龙潭组和长兴组,总厚度为484.02m.野外实测和室内研究表明:剖面岩石类型较为单调,主要为石灰岩和页岩,以及少量的白云岩和硅岩.石灰岩进一步可以分为生屑石灰岩、生屑质石灰岩、含生屑石灰岩、泥(粉)晶石灰岩和眼球状石灰岩.眼球状石灰岩主要分布于栖霞组下部和茅口组中下部,为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共同作用的产物,与上升流关系密切.白云岩主要为呈斑块状分布的石灰质白云岩,主要分布于栖霞组和茅口组,其可能为石灰岩经埋藏白云化作用而形成.硅岩可分为结核状、团块状、条带状硅岩和层状硅岩两种类型;二者皆为交代成因.通过岩性、古生物、沉积构造、地球化学等相标志的分析,划分出了滨岸和碳酸盐岩开阔台地两种沉积环境,其中碳酸盐岩开阔台地内局部出现浅滩环境.沉积演化表明,该地区二叠纪发生了两次较大的海进、海退旋回,第一次海侵始于中二叠世栖霞初期,结束于茅口末期;第二次海侵始于晚二叠世龙潭初期,直至长兴期末结束.  相似文献   

16.
以冀中富油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工区内地震资料、岩心资料、测录井资料的研究,将陆相箕状断陷湖盆按盆缘类型划分为高盆缘型和低盆缘型两种;并且对廊固、霸县及饶阳三个凹陷各个时期的盆缘类型进行了判定。在整个Es3-Es4发育时期,廊固凹陷大部分时期属于高盆缘类型,霸县凹陷既有高盆缘型也有低盆缘型的特征,饶阳凹陷均为低盆缘型。在此基础上,对不同凹陷相同构造带的沉积特征进行了对比。对比发现,高盆缘型陆相箕状断陷湖盆陡坡带主要发育粗粒的近岸水下扇,中央洼槽带半深湖-深湖沉积范围广阔并发育湖底扇;低盆缘型陆相箕状断陷湖盆陡坡带主要发育较细粒的扇三角洲,中央洼槽带发育规模较小的滨浅湖;二者之间缓坡带沉积特征没有太大差异,都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最后分析得出箕状断陷湖盆沉积特征差异性主要受构造活动等因素控制。  相似文献   

17.
川西前陆盆地须家河组沉积相及岩相古地理演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是油气勘探的重点层位.依据新的地层划分方案、大量钻井、露头及岩芯资料,结合区域地质特征,详细研究了须家河组沉积相、岩相古地理特征及其演化.结果表明:研究区内主要发育了冲积扇、湖相三角洲、湖泊、海相三角洲、滨岸和海湾六种主要的沉积相类型;古地理演化经历了由海相环境-海陆过渡相环境-陆相环境的转变;在须四早期,受安县运动的影响,龙门山褶皱成山,使研究区与阿坝海域完全隔绝,整个四川盆地真正进入了陆相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