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利用野外实测剖面资料和区域地质资料,在地层划分、对比和构造格局研究的基础上,从点-线-面的沉积相分析入手,将早泥盆世分为洛霍考夫期-布拉格期、埃姆斯期两个编图单元进行岩相古地理编图,恢复了东北地区早泥盆世的岩相古地理面貌。研究表明,早泥盆世东北地区主要发育浅海陆棚、碳酸盐台地、无障壁海岸和海岛环境沉积体系;存在额尔古纳和松辽两个主要的古陆区,其余地区以浅海相沉积为主,仅在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哈诺敖包一带为滨海沼泽相沉积;沿贺根山-扎兰屯一线为陆间洋盆俯冲形成的蛇绿混杂岩带;岩相带在南部地区的华北北缘台地相呈东西向展布,此带以北的大部地区多呈北东向展布。  相似文献   

2.
利用野外地质剖面、关键钻井剖面和区域地质资料,在地层划分与对比、构造格局以及早石炭世研究的基础上,从点—线—面的沉积相分析入手,将晚石炭世的巴什基尔期—格舍尔期作为一个编图单元进行岩相古地理编图,恢复了东北地区晚石炭世的岩相古地理面貌。研究表明,东北地区晚石炭世主要发育浅海陆棚沉积体系、台地沉积体系、障壁海岸沉积体系、河流沉积体系及湖泊沉积体系;研究区存在漠河及佳木斯两个主要的古陆区,物源区碎屑物质供应丰富,其余地区以海相沉积为主,仅北侧黑河-松辽地区和东部饶河地区尚存河流相沉积区。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融合近年来东北地区地层精细划分和对比、构造演化的新认识,形成了一套更加精细的岩相古地理图。  相似文献   

3.
利用野外地质剖面、关键钻井剖面和区域地质资料,在地层划分对比和构造格局研究基础上,运用沉积相分析的方法,探讨了东北地区早二叠世岩相古地理特征,将早二叠世分为阿瑟尔期-亚丁斯克期、空谷期两个编图单元进行岩相古地理编图,恢复了东北地区早二叠世的岩相古地理面貌。研究表明,早二叠世东北地区主要发育半深海沉积体系、浅海陆棚沉积体系、碳酸盐台地沉积体系、无障壁海岸沉积体系、障壁海岸沉积体系及河流沉积体系;阿瑟尔期-亚丁斯克期存在漠河古陆、松辽古陆、佳木斯古陆及华北北缘高地四个古陆,物源区碎屑物质供应充分,研究区为浅海、海陆交互及河流沉积区,周边古陆的格局;至空谷期,松辽古陆消失,研究区为浅海-半深海沉积,周边古陆的格局。  相似文献   

4.
利用野外地质剖面、关键钻井剖面和区域地质资料,在地层划分对比和构造格局研究基础上,系统分析了东北地区中二叠世的构造岩相古地理面貌,将中二叠世作为一个单元进行岩相古地理编图,恢复了东北地区中二叠世的岩相古地理特征。研究表明,中二叠世东北地区主要发育深海-半深海沉积体系、浅海陆棚沉积体系、台地沉积体系、障壁海岸沉积体系以及扇三角洲沉积体系。早二叠世空谷期漠河古陆、佳木斯古陆和华北北缘高地在中二叠世依旧存在,研究区呈主体浅海-半深海沉积,周边古陆的格局。  相似文献   

5.
利用野外实测剖面资料和区域地质资料,在地层划分对比和构造格局研究的基础上,从点—线—面的沉积相分析入手,将早石炭世分为杜内期、维宪期—谢尔普霍夫期两个编图单元进行岩相古地理编图,恢复了东北地区早石炭世的岩相古地理面貌。研究表明,早石炭世东北地区主要发育台地沉积体系(其中,碳酸盐台地沉积体系主要在杜内期发育)、浅海陆棚沉积体系、障壁海岸沉积体系及河流沉积体系。研究区存在佳木斯、漠河和松辽三个主要的古陆区。杜内期,研究区可分为两个海区,北部称加格达奇—海拉尔海区,南部为东西向的锡林浩特—吉林海区;维宪期,研究区南部的兴安海槽呈一东西向狭窄的海域,海侵方向自东向西,一直可达内蒙古赤峰、敖汉旗一带,仍保持杜内期海域的特征;谢尔普霍夫期,研究区内大兴安岭强烈隆升,北部全部隆起,海域消失。  相似文献   

6.
利用野外实测剖面资料和区域地质资料,在地层划分、对比和构造格局研究基础上,从点-线-面的沉积相分析入手,将中泥盆世分为艾费尔期、吉维特期两个编图单元,进行岩相古地理编图,恢复了东北地区中泥盆世的岩相古地理面貌。研究表明,中泥盆世东北地区艾费尔期沉积环境多为浅海陆棚相碎屑岩沉积及碳酸盐岩台地相沉积;佳木斯-松嫩微板块部分地区及额尔古纳-兴安微板块为古陆;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哈诺敖包一带为滨海沼泽相沉积。吉维特期出现大规模海退,主要表现为:研究区南部沿西拉木伦缝合带一线未见沉积;延寿县马鞍山福兴屯一带发育福兴屯组湖相沉积;兴安海区西南段东乌珠穆沁旗一带的塔尔巴格特组表现为进积-加积型层序,由艾费尔期泥鳅河组浅海沉积过渡为滨海沉积为主。  相似文献   

7.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子洲地区上古生界海相沉积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野外观察与室内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子洲地区上古生界海相沉积体系,进而为寻找有利砂体及高产天然气聚集区提供依据.依据研究结果,认为子洲地区上古生界主要发育障壁海岸及浅海陆棚2种沉积体系;在古地理演化过程中,本溪组发育障壁岛-泻湖相;太原组在研究区东部及西南部形成浅海陆棚沉积,在中部和西北部形成潮坪沉积.砂坪及障壁岛虽然分布局限,但发育的砂体物性较好,可以作为天然气储层.  相似文献   

8.
以研究区野外实测地层-沉积剖面为基础,根据岩石学、沉积构造及古生物化石等分析,以确定晚三叠世苟鲁山克措组的沉积体系特征及环境演化。研究结果表明,区内主要发育陆棚、碎屑海岸和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并可进一步划分为浅海陆棚、潮坪、扇三角洲前缘和扇三角洲平原4种亚相。受区域构造演化的控制,苟鲁山克措组沉积期,研究区经历了由海到陆的沉积演化过程,T_3g~1期发育浅海陆棚亚相;T_3g~2期海水开始退出,区内主体为潮坪亚相;T_3g~3期过渡为扇三角洲前缘亚相;T_3g~4—T_3g~5期海水完全退去,区内发育扇三角洲平原亚相。  相似文献   

9.
油气的生成与聚集和沉积相有极为密切的关系,为评价羌塘盆地查郎拉地区中新生界含油气前景,在野外遥感调研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该地区中新生界的沉积环境.其岩石类型主要为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两大类.划分出浅海相、碳酸盐台地相、滨岸相、三角洲相、河口湾相、河流相、冲积扇相七个大相、18 个亚相和若干微相,各时代地层的沉积相表现为:①晚三叠世以大面积海陆过渡相占主导地位,总体形成海退沉积旋回;②中侏罗世浅海相沉积较发育,晚侏罗世以海陆过渡相沉积为主;③白垩纪岩相古地理存在早晚差异,早期为残留海背景下的局限碳酸盐台地沉积,晚期为山麓冲积扇沉积.  相似文献   

10.
成像测井可以精细反映沉积微相类型、裂缝、孔隙类型特征.利用成像测井资料,针对延长气田上古生界沉积特征沉积体系及沉积相特征、成像测井资料与沉积微相的对应关系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延长气田上古生界地层发育水平层理、平行层理以及交错层理,具冲刷-充填层面构造特征,各种层理在成像测井图上都能得到很好地反映;延长气田发育障壁海岸与浅海陆棚、曲流河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等沉积体系类型,成像测井图像上可以识别出层理发育特征、岩石粒序变化、岩性变化等特征,与沉积相的发育特征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1.
四川盆地川西南地区寒武系分布广泛,主要由海相陆源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及其过渡岩类组成。根据钻井、录井和测井等资料以及沉积相标志的综合分析,指出本区寒武纪早期(筇竹寺期和沧浪铺期)发育海相陆源碎屑沉积体系,主要包含陆源碎屑滨岸和浅海陆棚两种沉积相;晚期以发育碳酸盐岩台地沉积体系为特色,主要由碳酸盐潮坪、混积潮坪、半局限~局限海台地相组成。沉积特征和沉积相分布研究表明,区内物源主要来自西侧的康滇古陆,海域总体上表现出西北浅东南深的变化趋势,沉积相带呈北西—南东向错落有序分布。  相似文献   

12.
中国南方在泥盆、石炭纪时,裂陷运动在被动陆缘和陆内产生许多裂陷槽,形成相对于浅水碳酸盐台地的台间斜坡—海槽深水沉积环境。台间海槽可分为继承性深水台间海槽和泥盆纪时发育起来的台间海槽;台缘斜坡分为跌积边缘型和沉积边缘型。文章描述了上述各深水环境相特征。从区域构造背景和海槽分布方向性、分组性、火山活动、断裂差异升降方面论述了斜坡—海槽的构造活动性。斜坡—海槽的深水沉积环境和岩相,提供了油气生成、储集、运移、圈闭、聚集和保存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3.
推覆体的泥盆纪沉积是上扬子被动大陆边缘典型滨浅海补偿沉积。浑水陆源碎屑前滨相与近滨相旋迴沉积,是在不断水进背景下的由西至东的超覆;浑水清水混合沉积,是由陆棚、近滨至泻湖的海退序列充填沉积;进入清水沉积阶段,是平坦的浅水碳酸盐台地沉积。根据沉积梯度计算,水平推覆距离大约为36公里。  相似文献   

14.
临清坳陷下第三系地震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临清坳陷东部勘探程度低的地区进行了研究,综合构造、沉积、测井等理论资料对本区的地震相、沉积相及含油气有利地带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根据地震地层学的划分原则,确立了下第三系超层序及其间的三个层序六个亚层序,并对其特征作了一定的分析和研究。结合沉积理论,把双断式盆地的沉积背景划成了五个地区,在此基础上归纳出了数十种地震相单元。参考了古地理环境,引用了速度、岩性的解释方法研究了沉积相解释,运用测井曲线对沉积相进行了验证;用构造沉积理论分析了沙三段的成因。在此基础上确立了沙四、沙三和沙二层序的沉积相平面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