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目前采用IEC60870的老设备很多,必须保证使用IEC60870标准的装置在通信上与基于IEC61850新标准的系统的相互兼容.比较了IEC61850与IEC60870两种不同标准体系通信规约的特点,依据变电站通信功能的特点和IEC61850的映射原则,提出了将IEC61850到IEC60870-5-103/104通信规约的映射方法和思路,将采用103/104规约的装置纳入新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通信体系.  相似文献   

2.
IEC61850标准是电力系统自动化领域唯一的全球通用标准,是变电自动化系统的发展最新趋势。同时,IEC61850也是建设智能化变电站的主要技术。因为当时技术条件和硬件系统发展不够成熟,导致了大部分厂商对基于IEC61850的第一代建设的变电站网络结构的设计上存在局限性,进而在后期的工作中频繁地出现网络上的故障问题,因此,我们需要深入研究IEC61850变电站网络频繁中断的原因,同时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本文介绍了IEC61850监控系统的构成,探讨了IEC61850变电站网络频繁中断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系列标准IEC61850及IEC61850推荐的变电站配置专用语言SCL,具体分析了SCL技术所包含的面向对象的自描述功能.在此基础上,用SCL语言完成了一个简单变电站的静态配置,并探讨了如何利用Web浏览器实现对变电站数据的动态显示及远程访问.得出将变电站配置语言SCL与IEC61850统一模型相结合能清楚地描述变电站及其装置配置信息的结论,而且通过SCL文件传送配置信息可以方便地实现变电站配置状况的管理.对于了解当前变电站自动化通信技术发展趋势,研究符合IEC61850标准的变电站通信系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某500kV变电站作为网内首个基于IEC61850的投运变电站,其设备运行工况、运行稳定水平均对网内IEC61850的应用推广有着重要意义。文章对该站基于IEC61850变电站自动化监控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有效评价,对变电站自动化监控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分析并对其间隔层技术进行规范,对将来的变电站设计、施工、验收以及运行维护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数字化变电站的通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智能电子装置的飞速发展,为了实现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的全数字化监控,必须在变电站中使用统一、通用的网络通信标准。本文首先介绍了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通信现状及IEC61850标准,然后给出了基于IEC61850标准的3种信息模型实体构建方案。  相似文献   

6.
文章在介绍IEC61850标准的主要内容和技术特点的基础上,重点讨论基于IEC61850标准的变电站通信系统通信方式。  相似文献   

7.
陈正邦 《广东科技》2011,20(20):164-165
本文介绍了IEC~61850标准体系结构和特点,提出了基于IEC-61850的变电站监控系统建模原则,并以220kV榕东变电站为例介绍了基于IEC-61850的变电站自动化监控系统结构和基本功能,从实例的角度总结了IEC-61850特点及优势,并提出了未米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首先介绍了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协议IEC 61850的背景,接着从信息分层、面向对象的统一建模、数据自描述、抽象通信服务接口四个方面分析了IEC 61850的主要特点,研究了利用IEC 61850对智能电子设备IED建模的方法,并以RSC-902C型光纤纵联距离保护装置为例,进行了逻辑设备逻辑节点-数据对象的具体建模,最后分析了所建模型在变电站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基于IEC 61850标准、智能变电站的设计规范和建设经验,以及常规变电站智能化改造中遇到的问题等因素,文中阐述了以间隔为单位进行信息采集和协议转换的必要性,并详细介绍了面向间隔的IEC 61850网关的设计和实现方法。在设计上,充分考虑了IEC 61850标准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应用的现状,借助可视化配置工具,运用集中采集、统一建模和无缝通信等技术,实现了信息的标准化以及在变电站各应用间的信息共享。在实现上,采用实时数据库、软总线和总线适配器等技术,实现软件功能模块的即插即用,以方便智能变电站系统集成、扩展、升级和维护等实际要求。本文提出的IEC 61850网关对间隔的信息集成、智能变电站一体化信息平台的构建等均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余梅梅 《广东科技》2009,(22):144-146
介绍了IEC61850标准及其在程序化变电站中的应用与推广,IEC61850标准为程序化变电站的实现提供了平台.对变电站程序化操作的基本情况,程序化操作对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的要求进行了分析,结合深圳供电局110kV莲花山变电站改造项目中程序化操作的实施,研究了变电程序化现场实施的系统构成、技术基础等,提出程序化操作将是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微电网作为智能配电网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灵活高效利用新能源的优点,IEC61850通信使得不同制造商制造的电力设备在一个系统中能实现互操作.本文根据IEC61850通信标准数字化变电站被分为变电站层、间隔层及过程层,分析了数字化变电站通信系统的3层结构及含微电网的智能配电网通信结构,研究了含微电网的智能配电网在故障时的信息交互,并对馈线终端单元(FTU)进行信息建模,探讨了IEC61850通信在含微电网的智能配电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基于ARM+DSP的牵引变压器保护测控装置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IEC61850标准的应用和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为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新型智能间隔装置的研制提供了条件。介绍了一种新型变压器保护测控装置,该装置依据IEC61850标准,在完成逻辑节点向IED分配的基础上,采用一体化结构,以ARM和DSP处理器构建了IED硬件平台,并移植了集成有完整TCP/IP协议栈的Linux操作系统作为软件平台,可实现对牵引变电所主变压器的保护、测量、控制、通信等功能,具有可靠性高、智能化程度高、符合标准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电网故障信息处理系统的应用使调度人员可以迅速掌握电网故障时的情况以及继电保护动作行为,及时分析电网事故、迅速作出正确判断并快速恢复系统。在信息采集环节中,为避免规约转换等问题,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采用了新一代通信标准体系IEC61850,从而使不同厂家的产品间实现无缝连接。介绍了故障信息处理系统的结构及功能,并对61850通信体系做了整体的概述。  相似文献   

14.
随着IEC61850标准在变电站的推广,大量采用新标准的继电保护设备逐步投入运行,在提高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同时,也给继电保护测试技术带来了新的挑战.通过对IEC61850标准中对IED通信性能要求和一致性测试的研究,归纳总结从采样值测试、GOOSE测试、基本性能测试以及保护的逻辑测试这四个方面对保护通信和功能进行测试.该测试系统的试验表明,测试系统测试准确,输出接口规范,测试功能齐全,满足数字化保护的检测需求.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电弧炉和电气化铁路两类典型动态负荷的计量影响特性,建立了能够反映动态负荷特性并符合IEC61850协议的m序列离散动态测试信号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Hadamand点积非交叠加权累积电能测量算法,以克服测试信号动态变化对电能测量误差的影响;通过仿真实验得出IEC61850协议量化误差导致的动态电能测量误差,结果表明,在长度为255、511和1023工频周期的m序列离散动态测试信号下测量误差可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16.
为了适应智能变电站的要求,该文设计了一种基于IEC61850协议的智能变电站信息网络,整个系统全部采用光纤作为传输介质.文中分析了系统的组成原理,最后详细介绍了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  相似文献   

17.
ARM嵌入式系统在GIS在线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满足IEC61850标准对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及智能设备提出的互操作性、实时性和稳定性要求,将32b处理器ARM(advancedRISCmachine)及嵌入式操作系统uClinux引入封闭式组合电器(GIS)的在线监测领域。根据GIS在线监测的需要,设计了以太网通信和CAN(controllerareanet-work)总线通信的硬件电路及软件。应用测试结果表明:基于ARM和uClinux中TCP/IP协议栈的以太网通信,可以实现GIS在线监测系统的互操作性,并保证在通信功能上的长期稳定性;以ARM为核心的嵌入式系统硬件,可以保证监测装置的稳定性、实时性和可扩充性。故基于ARM和uClinux的GIS在线监测系统可以满足IEC61850标准对互操作性、稳定性和实时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为实现对环网柜电气连接点的温度在线监测和告警,本文设计了基于声表面波(SAW )的无源无线测温管理系统,重点论述了声表面波无源无线测温原理和告警控制算法。基于RS485标准Modbus协议并通过Epon网络将SAW传感器采集的温度信息准确及时传输至通讯管理机;通讯管理机将温度信息转换为IEC61850信息并运行告警控制算法,监控计算机展示数据。采用高低温箱模拟温度变化和MV1000记录温度,对无源无线测温管理系统进行验证,试验证明,该系统运行稳定可靠,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