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7 毫秒
1.
陈航  张艳  罗新 《科技信息》2010,(10):89-91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生活提出了新的要求,交往问题正在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以两个住区为案例,从街坊式布局、道路交往空间、宅前交往空间、阳台交往空间、邻里意向这几个方面分析,探索交往空间的设计方法,为社区户外空间邻里交往问题的解决找到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对我国城市居住区设计中邻里交往空间进行分析,指出邻里空间缺失对交往造成的影响,倡导营造不同层次的邻里交往空间。  相似文献   

3.
交往需要是当今人们社会生活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邻里之交的沟通交往不仅能够达到感情的互动,而且能够舒缓紧张的生活情绪.居住小区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为重要的生活环境,是人们交流互动的主要物质载体,居住小区的设计,尤其是交往空间设计能够对人们的生活和交往活动产生最为直接的影响.本文就针对居住小区的交往空间设计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适合现代社会的居住小区交往空间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4.
王瑞  宋霞 《甘肃科技》2009,25(15):137-138,97
邻里交往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基本物质和精神需求,城市居住区室外交往空间是居住区居民生活交往的基本空间形式。通过对郑州市现有部分居住区室外交往空间现状的调查分析总结,提出改善郑州市居住区室外交往空间设计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5.
民居中的交往空间是邻里最简单、最基本的联系形式,本文从空间角度探讨清真寺和街道在喀什高台民居中的节点和纽带作用.  相似文献   

6.
高中清  许冠怀 《科技信息》2009,(33):I0294-I0294
住宅小区的环境规划与景观设计的目的是要把居住区的建筑与其周围的树木、花草、水体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创建一个适宜于人们休憩、娱乐和邻里交往的美好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7.
良好的交往空间有利于社区归属感的产生,社区归属感的营造是城市社区建设的核心内容.对典型回汉混居城市——银川进行社区归属感满意度调查,用ArcGIS进行空间表征分析,用层次分析法基于交往空间对银川市社区归属感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银川市归属感强度由大到小为兴庆区、金凤区、西夏区;影响社区归属感的主要因子是运动休闲空间和宅间交流空间,居民社区归属感淡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健身场地、入户门厅等交往空间的缺失.在此基础上,阐明银川市社区交往空间对归属感的影响机理:银川市区位差异明显,环境优美、物业高端的社区归属感愈强;开发商提供传统的交往空间而忽略业主的主观感受,使居民归属感淡化;密集的居住结构,使社区居民关系疏离.  相似文献   

8.
居住区环境设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竺幼兰 《科技资讯》2008,(8):162-162
人是居住区居住空间的主人,文章通过对居住区邻里交往空间、景观绿化设计以及居住区道路铺装设计的探讨,本着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简述居住区生活品质的提升有赖于环境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当今一些城市住宅小区中的环境设计忽略了人的精神及感情追求、社会安定、邻里交往等较高标准的因素,所谓的绿化设计也只是楼下那一片草坪,人们只能站在篱笆外欣赏,而不能走进去,亲近自然,亲近绿色,居住在这里的人们缺乏邻里间的人际交往,感情世界难以沟通,对小区的心理认同感逐渐失去。文章提出通过功能绿地重的设计,建立起连续的生活场景,延续并发展传统邻里生活,体现出住宅小区设计的人性化。  相似文献   

10.
高校公共空间是师生交往与交流的场所,通过聊天交谈、展览、集会、演讲、游戏以及简单的碰面小憩,互换信息、知识和想法,可达到一种双向交流.高等学校作为特殊的城市社区--校园社区,众多的师生人数,丰富的校园生活,决定了大学校园交往的多样性:知识信息交往、娱乐休闲交往、体育交往、社会交往、餐饮交往、网络交往等.由于场所(大学校园)和主体(大学师生)的特殊性,高校公共空间里的交往与普遍意义上的交往相比,具有更为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浅谈人居环境规划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述了人居环境规划设计中应予关注的居住空间,邻里空间,空间序列,生活要求等方面的考虑因素。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城市化的背景之下,芝加哥学派的交往思想透视了城市传播活动中的交往空间、交往者、交往行为、交往思想之间的关联和制约.芝加哥学派把社会有机体的观点作为城市交往思想的基本立足点,认为城市交往发生于城市的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之中.他们重视经验实证的传统,以芝加哥城这座“天然的实验室”来开展城市问题的研究:另一方面,他们本质上都将正在崛起的现代传播媒介看作是恢复或重建交往“共同体“的力量,以纠正工业化、城市化和移民运动带来的破坏.  相似文献   

13.
在生活节奏如此之快的今天,我们所希望的的住区不再是仅仅供人们休息的地方,而是试图营造让人们在生活与工作之余找回自我以及归属感,享受和睦的邻里关系。以汉中滨江的一个住宅区设计为例,整个设计围绕中国民居的精髓"院落"展开,从小区到组团再到单栋住宅,院落以不同的形式表达出来,同时在设计中注重居住者相互交流的空间的设计,从而使邻里之间的关系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4.
高校校园室外交往空间设计研究——以西南大学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高校校园室外交往空间的特征及交往活动的类型,以西南大学为例,在分析西南大学室外交往空间现状的基础上,从空间序列、空间尺度、空间划分、空间节点和空间要素等5个方面探讨了大学校园环境中交往空间的设计.  相似文献   

15.
1.教学中要转换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 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种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在教学中,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织交流、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就是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情境.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传统高校建筑空间的分析,指出高校建筑应注重交往空间的营造,并对交往空间的组织手法做了进一步的探讨和论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开放式住宅区设计在大城市中的应用情况,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实现功能整合,达到资源共享,提高城市公共空间活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并结合相关案例据实分析。结果开放式住宅区设计在现代城市住宅区设计中具有较强的适用性,主要表现在实施的两种发展模式上:一是"传统邻里发展模式"(亦称"TND模式");二是"公交主导发展模式"(亦称"TOD模式")。结论基于新都市主义理念下的开放式住宅区设计可以增强交往空间的人性化,体现更多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8.
随着21世纪小康社会的建设,城镇居民"有房住"等基本需求逐步满足,人们开始寻找理想的居住环境。过去多层单元式住宅的设计更多的关注室内的功能空间,住区环境沉闷和人情冷漠正逐渐住宅区出现千篇一律的面孔以及不注重地域条件、生活习惯和环境质量的建设局面。在住区设计中,创造有利于休闲需要和邻里交往的公共空间环境,已成为住宅区设计面临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9.
新农村的公共空间不同于城市公共空间,其景观规划也有差别,所以在设计方法上应有区别.通过调研已建成的新农村公共空间,分析了新农村公共空间不能满足村民交往行为的原因,提出了新农村公共空间景观规划的方法,并且强调村落公共空间的多样性对村民社会生活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中国城市建设和乡镇城市化的发展,全国大部分的城市和地区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大部分的社区建设都引用“居住小区”的形态模式,以及被称为“现代主义”的规划理念。对这一形态模式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包括交通、社会公平、邻里交往、风格和传统问题等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