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要进行大尺度采空区衍生动力学灾害的准确预测预报,必须进行煤岩破裂与演化为动力学失稳的定量化实验的前期研究。大柳塔煤矿1^-2煤处于厚风积沙、浅埋深、薄基岩工程与地质环境中,要实现6m厚煤层一次全厚开采,采后形成大范围采空区上覆煤岩破裂并演化为动力学失稳,极易诱发衍生灾害。基于对1^-2煤破裂失稳的声发射相关实验,综合分析煤岩破裂声发射总事件、能率与时间的之间的定量关系,包括加载上升阶段、初始破裂阶段、加速破裂阶段、破裂失稳后能量下降阶段与回弹阶段,这有助于确定合理的失稳前兆判据,以期对开采过程中诱发动力灾害的危险源在线辨识及预警提供定量化预报。  相似文献   

2.
多场耦合下急斜煤层开采三维物理模拟(1)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复杂环境与多场耦合作用下,采空区煤岩体非对称变形诱致局部化失稳并演化为动力灾害.针对于西北强震作用下煤矿采空区(局部化)动力失稳定量预报,以乌鲁木齐矿区急倾斜煤层放顶煤开采为背景,首先系统分析了物理模拟复合材料损伤与破裂的"声-光-电"信号迁移途径与有效可靠的测试方法,继而构建了大型立体地球物理模拟装置与"声-光-电"指标信息测控系统,形成动力灾害源的识别技术和危险性分析技术(平台).这最终为急倾斜厚煤层放顶煤开采技术参数的合理确定、提高灾害识别能力和预测精度以及灾害控制奠定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3.
煤矿冲击地压的发生机理极其复杂,是煤岩体非线性破坏、失稳矿山压力显现的总称。在分析煤岩体破坏机理和采动影响的基础上,应用能量积聚-释放诱发冲击地压的原理设计了煤岩体组合力学模型及模拟煤岩体突出的结构失稳加载试验系统试验,并配制、筛选大变形突出倾向性相似材料等方面进行了组合体结构加载失稳试验,获得了煤岩结构失稳与位移突出的特征。试验表明:组合体试件在加卸载过程中和破坏失稳时表现为稳定态能量积蓄、非稳态释放特征,是应力环境、材料强度与结构等多种因素影响的非线性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4.
中国榆林等地区采用房柱式开采方法后遗留了大量采空区。随着时间推移,因煤岩体长期风化、蠕变而诱发采空区失稳,产生大面积塌陷、飓风以及矿震等严重灾害。因此,查明房采采空区潜在危险源并进行相应治理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了浅埋房采采空区工程地质特征,认为厚表土层薄基岩型房采采空区上覆地层结构分布范围广、危害性大。通过采空区现状调研和EH4大地电磁法勘察技术探明了研究区域内采空区的范围和面积、采空区内积水区以及自然发火区等的分布情况。通过对比分析选取注浆隔离技术进行采空区治理并确定了各项技术参数,预防了采空区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榆神矿区郭家滩井田含煤地层主要为侏罗系延安组,富县组为局部含煤地层。延安组含煤7-25层,平均15层;富县组含煤1-2层;含煤地层具有对比意义的煤层共14层(富县组1层),可采煤层12层。其中主要可采煤层5层,分别为2^-2、3^-1、4^-3、5^-2和5^-3。本文论述了延安组煤层赋存的空间特征,分析了可采煤层赋存范围,对于区域性煤炭工业规划、郭家滩煤矿设计及开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芦岭煤矿煤与瓦斯突出的地质因素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与瓦斯突出是煤矿生产过程中的一种复杂动力灾害现象,其产生的机理复杂,突出要素之间相互关联,具有突发性特征,其中以煤矿瓦斯地质特征对煤与瓦斯突出的影响最关键.通过对煤矿现场资料收集总结与分析,研究了芦岭煤矿瓦斯地质特征及与煤与瓦斯突出的关系,表明矿井瓦斯地质特征、印瓦斯的赋存受地质条件控制,地质构造和构造煤是引发煤与瓦斯突出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7.
针对煤矿机械化水平提高,开采速度加快,引起采空区遗煤增多和面积扩大,使得采空区煤炭自燃隐患更加突出,大面积采空区煤炭自然发火率高、火灾危害大,对其成因和灭火技术的研究有助于最大限度的降低大面积采空区煤炭自燃火灾的危害程度.通过分析国内外学者对煤自燃机理的不同说法,提出了煤自燃过程的3个阶段,即准备阶段、氧化阶段和自燃段,指出煤体要发生自燃必须具备4个条件:根据对煤炭自燃机理的研究,将防治技术措施按其作用机理可分为:灌浆防灭火、均压防灭火、阻化剂防灭火、惰气防灭火等4类.  相似文献   

8.
煤矿地下开采形成的采空区对地表工程和周围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造成沙吉海矿区周围生态脆弱,草场面积缩减。长期废弃的矿井由于不清楚地下开采情况及范围,所以难以进行有效治理。通过长时间大范围的采空区形变特征监测,对于地质灾害预防和治理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7年3月19日—2019年12月22日73幅覆盖沙吉海矿区的Sentinel-1A影像,采用差分干涉测量短基线集时序分析技术(small baseline subset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BAS-InSAR)获取时序地表残余变形,此外通过克里金插值法获取了整个研究区完整的形变信息,监测到研究区平均变形速率在-148.44~38.05 mm/a,最大累积形变量达-1 418.42 mm。分别得到废弃采空区和正在开采矿井工作面的形变特征,正在开采煤矿采空区呈漏斗形变形,废弃采空区沉降呈多点分散形,变化不均匀。经过对沙吉海矿区详细的野外调查,验证了SBAS-InSAR结果的可靠性。最后,结合野外验证结果分析了煤矿采空区围绕沉降中心呈漏斗形演化的过程。研究成果可为老旧采空区治...  相似文献   

9.
自燃是煤矿的主要灾害,采空区自燃直接影响到回采工作面的生产,甚至能够造成严重的恶性事故。遗煤的存在是造成采空区自燃的根源,采空区内遗煤属于颗粒堆积型多孔介质范畴。由于遗煤颗粒形状相似但粒径大小差别巨大,具有分形特征。本文基于分形理论建立了采空区遗煤的粒径质量分布分形维数模型,并从实际的采空区内取煤样进行筛分对粒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计算得出六合煤矿和阜生煤矿的分形维数分别为2.2596和2.0554。分析影响煤自燃的孔隙主要是外部孔隙,对筛分出来的不同粒径的煤进行了外部孔隙率的测定,结合粒径分布的分形维数,对采空区遗煤的孔隙率进行了分析。通过研究粒径分布分形维数来分析采空区内的孔隙率分布,为采空区内孔隙率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针对寸草塔煤矿地质条件与煤的赋存状况,利用相似模拟实验方法并通过理论分析,研究上行开采的可行性.通过研究2-2上采动对上部2-1中底板破坏程度及对2-1中开采的影响范围,为后续的2-1中煤上行开采制定合理的回采方案、安全技术措施等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了在老油田后期开发中更好地寻找剩余油,从油层微构造、断层及断面的封堵性出发,分析了微构造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确定了剩余油分布的有利地区为:(1)正向微构造,包括低部位的正向微构造;(2)断层形成的微构造,包括断层封闭、断层夹持以及断层遮挡的非主流线区形成的微构造。D油藏的实际钻井结果表明:通过微构造确定剩余油的富集区是一种好方法;断层及油层微构造是控制剩余油分布的重要因素;正向油层微构造和断层形成的微构造为剩余油富集区。  相似文献   

12.
在调查分析我国高校图书馆微信服务开展现状的基础上,以南京地区高校为例,详细分析了大学生对高校图书馆微信服务的需求情况,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提升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的营销力度、建立完善的微信服务交流平台、构建丰富的微信内容服务体系、针对性地开展微信服务、提升馆员业务素质与大学生信息素养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We report on our study of the static and dynamic wetting property of hydrophobic surfaces with micro-and dual micro/nano-scale structures.Simulations based on the lattice Boltzmann method showed that the apparent contact angle of water droplets on hy-drophobic surfaces with micro-scale structures increases as solid area decreases,whereas dual micro/nano-scale structures not only increase surface hydrophobicity but also greatly stabilize the Cassie state of droplets.Droplets falling on a superhydrophobic surface distort and,depending of free energy,sometimes bounced on the surface before finally adhering to the surface.These phenomena are in agreement with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s.Simulated results also show that micro/nano-scale surface structures can increase droplet rebound height,which depends on static apparent contact angle.  相似文献   

14.
针对小切深磨削条件下工件表面微结构损伤,理论分析了磨削残余应力与磨削微裂纹之间的关系;运用有限元仿真分析法,获得不同磨削条件下45钢工件表面残余应力的数值及其分布云图,并分析不同磨削深度和冷却条件对其磨削残余应力的影响.最后基于不同的磨削条件,对45钢试件进行磨削试验,通过测量不同试件的表面残余应力,验证仿真结果的正确性;同时,通过观测不同磨削参数下的试件表面SEM图,研究不同磨削表面的微结构损伤.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适当的磨削参数和条件可以有效减少和避免磨削表面微结构损伤.  相似文献   

15.
多孔表面微细结构内的蒸发换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多孔槽道几何参数对多孔表面沸腾换热性能的影响 ,从分析多孔结构内微液膜蒸发和气液两相流的机理出发 ,借鉴微热管的研究方法 ,建立了描述多孔表面沸腾换热的细观动态模型。通过对沸腾起泡点分布的简化处理 ,进行了数值求解 ,计算结果与已有文献的实验数据一致。计算结果还表明 :对于微液膜换热 ,存在最佳液膜厚度 ,使液膜换热热阻最小。利用该模型 ,导出了多孔表面在常用沸腾工质中沸腾换热时的结构优化参数。这一模型对多孔表面微细结构的尺寸优化有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Micro fluid devices using micro bubbles have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for their special advantages.In many cases,the bubbles must be constrained to a certain position so as to grow or shrink under control.In this paper,we discuss the effect of step-shape structures in constraining bubbles against the surface force,which plays a dominant role on the micro scale.We fabricate specimens with a step and electrodes and carry out electrolysis experiments in water to observe bubble growth.We observe the constraining effect of steps as well as failure phenomena.Based on numerical simulations and theoretical analysis,we introduce the critical failure bubble volume and present the analytic solution in a 2-D model.Using step-shape structures is an easy method of constraining bubbles within the critical failure volume.  相似文献   

17.
引入扩展有限元方法,结合现场调研与实测数据,建立均匀受力理想状态和偏载受力不利工况下螺旋道钉扩展有限元模型,通过预设横向、竖向微裂纹以及单条和多条微裂纹工况,分析研究了扣件螺旋道钉的裂纹发展过程.结果表明,由于螺旋道钉的道钉头部和螺杆结合部位存在较大的结构尺寸变化,导致了该处存在较大的应力集中,易萌生微裂纹,并在列车荷载长期作用下裂纹沿着横向扩展、贯通.对比看出,研究结果与实际扣件螺旋道钉的断裂形式相符,表明采用扩展有限元方法能很好地进行扣件螺旋道钉的断裂过程分析.此外,为避免和减少螺旋道钉的断裂发生,分13种工况研究了螺旋道钉肩胛过渡圆弧的设置.研究结果建议,对于T30×155型扣件螺旋道钉应设置1.6 mm半径的过渡圆弧,相对于不设置过渡圆弧,最大应力可减小40%.  相似文献   

18.
微观缩松缺陷的位置分布、体积大小表现出随机性特点,会对材料微观组织和宏观力学性能产生影响. 通过微观组织观测,研究了微观缩松对蠕墨铸铁材料微观组织的影响. 同时,建立了含微观缩松缺陷的三维代表性体积元模型,通过施加周期性边界条件和拉伸位移载荷,研究了微观缩松对蠕墨铸铁材料宏观力学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蠕铁材料微观缩松缺陷周围组织中含有Ce,Mg元素,表明稀土蠕化剂与所研究的蠕墨铸铁的微观缩松的形成有密切联系,增加了材料内部形成微观缩松的倾向. 随着材料内部微观缩松体积分数的增加,材料的宏观等效弹性模量呈线性降低;微观缩松还会造成材料内局部区域的应力集中,易于微小裂纹的萌生及扩展.   相似文献   

19.
从自然到仿生的超疏水纳米界面材料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浸润性是固体表面的重要特征之一,它是由表面的化学组成和微观几何结构决定的。日前我们关于荷叶和水稻叶的研究显示,一种具有较大接触角和较小滚动角的超疏水表面,需要微米和纳米级的结构有机结合形成复合结构,而且表面微观结构的排列方式会影响水滴的运动趋势。通过对水黾腿表面结构的详细研究,得到了超疏水性质与微、纳米结构取向之间的关系。据此,我们已成功制备出了超疏水和超双疏的纳米界面材料,并实现了热响应性和光响应的超疏水与超亲水可逆“开关”材料。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兰州市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发现:兰州市大学生已具有较强的健身意识和体育消费观念,但消费行为的独立性较差,体育消费支出内容还比较单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