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无线通信中,由于Turbo卷积码存在错误平层,在BER要求比较低时,一般采用Turbo乘积码(TPC).基于Turbo乘积码,探讨了其增强型方案(eTPC),并给出eTPC迭代译码算法.在AWGN信道下进行性能仿真,结果表明,eTPC随着迭代次数的增加,性能曲线收敛;在码率较高的情况下,eTPC比TPC编码增益高出近1 dB.  相似文献   

2.
为满足超短波高速数传系统性能要求,将QPSK调制方式与Turbo乘积码相结合,借助自适应均衡技术消除多径干扰的影响,并将接收机分为DFE均衡器和TPC译码器两部分。基于MATLAB仿真平台,构建超短波高速数传系统仿真模型,对典型场景下的系统传输性能进行了仿真及分析。仿真结果表明,Turbo乘积码在中高码率下仍能获得较大的编码增益,基于Turbo乘积码的超短波高速数传系统可获得良好的传输性能。  相似文献   

3.
在介绍了FEC和ARQ技术的优缺点及分析了Turbo码迭代译码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应用于ARQ系统中的Turbo码新型迭代译码方案,在不增加译码复杂度的前提下,首发帧和重发帧交替迭代,充分利用两帧的信息。在AWGN信道和相干瑞利信道下的仿真结果表明,新方案能显著改善译码性能。  相似文献   

4.
 非对称Z信道是一种传输单向出错的无记忆信道。针对这种信道,对Turbo码迭代译码的最大后验概率(MAP)译码算法进行了分析和推导,得出了相应的译码算法。在此基础上,对Turbo码性能进行了仿真,对仿真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作了论述。结果表明,利用此译码算法,Turbo码在Z信道上可以获得很好的误比特率(BER)性能。  相似文献   

5.
Turbo均衡的提出是为了消除无线通信信道中的ISI干扰,它是把均衡和迭代译码相结合的技术。该文重点对一种低复杂度的基于MMSE的Turbo均衡进行探讨,同时研究此方法应用于两种不同Pmakis信道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随着比特信噪比的增大系统误码性能改善明显;多次迭代也能改善系统误码性能,但迭代到一定次数时系统误码性能改善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在GSM系统里,由于带宽限制、多径传输、多普勒效应等因素的存在给信道中造成了不可避免的符号间干扰,从而给接收端的正确译码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介绍了一项新技术——Turbo检测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地减轻ISI。这种检测方式是一种在可选频信道中的传输将“Turbo原理”应用于迭代均衡技术和译码技术的新型检测技术。主要讨论了如何将Turbo检测技术应用于GSM系统的可行性6可以看到,在GSM系统中使用Turbo检测技术可以获得更好的系统性能,并能够满足第2代移动通信系统进一步发展的各种需求。  相似文献   

7.
从降低带比特交织的Turbo接收机复杂度的角度对其结构进行了讨论,通过对各组成部分外信息转移的研究,提出将Turbo接收机分阶段实现的方案,即开始使用带均衡器的接收机,然后使用迭代译码的比特交织编码调制系统.该方案可以减少环路,降低实现复杂度,同时减小系统时延.给出切换这两种接收机的准则后,对给定的系统在典型的符号间和干扰信道下进行了性能仿真,对比常用的Turbo接收机,迭代5次后,性能下降不到0.1dB,迭代10次后,两者性能非常接近,这表明所给方案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在GSM系统里,由于带宽限制、多径传榆、多普勒效应等因素的存在给信道中造成了不可避免的符号间干扰,从而给接收端的正确译码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介绍了一项新技术一Turbo检测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地减轻ISI。这种检测方式是一种在可选频信道中的传榆将“Turbo原理”应用于迭代均衡技术和译码技术的新型检测技术。主要讨论了如何将Turbo检测技术应用于GSM系统的可行性。可以看到,在GSM系统中使用Turbo检测技术可以获得更好的系统性能,并能够满足第2代移动通信系统进一步发展的各种需求。  相似文献   

9.
将比特交织和调制分集引入到Turbo乘积编码调制中,提出一种具有良好抗衰落性能的编码调制机制。分析了该机制的误比特率性能,导出了适合迭代译码的软输入软输出(SISO)度量算法,给出了一种简单有效的星座旋转角度设计方法。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Turbo乘积编码调制相比,该机制在瑞利衰落条件下可获得2.5dB以上的编码增益。为Turbo乘积码和高效调制结合应用于无线通信系统提价节良好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0.
Turbo码在瑞利慢衰落信道中的性能仿真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瑞利衰落信道的编码信道模型,给出与这些模型相对应的仿真方法.然后针对充分交织瑞利平坦慢衰落信道,在未知信道状态信息的情况下,对Turbo码的译码算法Log—MAP进行修正,并进一步对影响Turbo码性能的主要参数:迭代次数、交织器长度、编码效率、分量编码器结构进行仿真与分析,得出的仿真结果可以指导实际无线信道中设计合理的通信Turbo码。  相似文献   

11.
浅海水声信道中Turbo码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复杂多变、强多途和大起伏的浅海水声信道,本文建立了包括时变衰落、多途和加性干扰在内的信道仿真模型及Turbo码编/译码结构.通过计算机仿真,研究了浅海水声信道中的Turbo码性能及Turbo码性能随多途效应、衰落率和信道交织器等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水声通信可接受的信噪比范围内(10~20 dB),Turbo码具有良好的性能(误比特率小于10-4);浅海水声信道中,Turbo码性能随多途路径数的增加而下降;Turbo码性能随衰落率的减小而略有下降;浅海水声信道中,信道交织器可改善Turbo码性能,并弥补由于衰落率不同而造成的性能差异.  相似文献   

12.
为了降低Turbo码的译码时延,这里从Turbo码迭代译码过程作为一非线性动态系统的观点出发,提出了一种有效的迭代译码停止判据,仿真结果表明这种停止判决方法减少了Turbo码译码的平均迭代次数,同时译码性能没有降低.  相似文献   

13.
Introduction In a band-limited digital communication system such as for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 the transmitted digital symbols will be distorted by the equivalent base-band linear finite impulse response channel, which intro- duces intersymbol interfer…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把Turbo码迭代译码过程模型化为一个非线性动态系统,研究了Turbo码迭代译码过程中不动点的收敛性问题。  相似文献   

15.
提出一种在瑞利衰落信道下基于PSAM(pilot symbol assisted modulation)技术的Turbo系统载波相位恢复方法.该方法利用PSAM技术引入的导频信号对瑞利衰落信道进行估计,并结合联合Turbo译码和相偏恢复方法对载波相位进行恢复.仿真结果显示该方法以较小的系统开销,对瑞利衰落信道下Turbo系统载波相位进行较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出一种在M IMO衰落信道下的低复杂度的接收结构。方法通过交织器和解交织器将SISO的均衡器和译码器以及M IMO信道估计器级联起来,进行未知信道条件下迭代均衡译码。结果采用次优的基于最小均方误差均衡算法和Max-Log-MAP译码算法,使系统复杂度大大降低。结论不但可以消除M IMO信道中的码间干扰和多径干扰,而且大大降低系统的复杂度。  相似文献   

17.
乘积码的一种新的迭代译码算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乘积码是利用线性分组码实现长码的典范,能纠正大量的随机错误和突发错误,当以Turbo码的思想实现乘积码的迭代译码时,可获得很高的编码增益.针对乘积码提出一种新的迭代译码算法,该算法的反馈方式有别于Turbo码的传统迭代译码,是通过输出软信息与接收软信息进行线性叠加来实现的,此时子译码器的候选码字个数将大为降低,同时译码输出也无须做复杂的LLR计算,直接映射为由-1, 1组成的软输出矩阵,从而在牺牲较小性能的情况下很大程度地降低了译码复杂度.  相似文献   

18.
提出一种用于慢衰落信道上的实用自适应Turbo编码调制方案.该自适应方案在所有衰落域中使用相同的、由码率可变Turbo编码器和速率、功率可变多阶正交幅度(MQAM)调制器组成的Turbo编码调制器,具有较低的实现复杂度.给出了满足各种系统约束条件下的优化设计,并通过系统仿真验证其性能.结果表明,同时自适应调整Turbo编码调制器的速率和传输功率可以达到距Shannon容量限仅2.5dB的优异性能。  相似文献   

19.
针对二进制分组turbo码提出了一种加快译码速度的软判决译码算法-自适应门限Chase译码算法(ATC).该算法以迭代Chase算法为基础,根据传输系统编码方案和信道条件联合确定Chase算法中不可靠比特数,从而可以减少测试序列的数目,并利用外信息的三角函数代替迭代译码时的归一化因子,以达到降低软判决译码复杂度的目的;与迭代Chase译码算法相比,该算法可在译码复杂性和译码性能之间达到平衡.仿真结果表明:ATC算法能在保持turbo码的译码性能基础上,提高译码速度,降低译码复杂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