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浙江大学在产学研实践中创造了市校合作构建平台,以一个首席专家示范一个基地、带动一个产业,以高校技术为依托构建农技推广新体系的“浙大模式”。高校科技如何更好地支撑新农村建设,浙江大学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仲夏7月,龙泉“浙大热”持续升温。  相似文献   

2.
公益性农技推广体系的发展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发展靠科技,科技推广靠体系。我国承担农技推广工作主体的公益性农技推广体系却发展到了"线断、网破、人散"的局面。为了顺利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必须大力发展公益性农技推广体系。通过调查表明,农户强烈需求先进农业技术,这为重新重视发展公益性农技推广体系提供了现实依据。在对公益性农技推广体系市场化运营做了可行性探究的基础上,提出了3种发展公益性农技推广体系的路径,即政府主导型农技推广体系的构建;公益性农技推广体系的市场化运营;农业院校和科研单位主导的农技推广。  相似文献   

3.
构建凉山民族地区新型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对凉山民族地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现状的分析,结合在两个彝族聚居县实施部、省级科技入户试点工程和在全州数万农户中开展农业科技入户的实践研究,提出了构建以农业科技示范户为新生力量的新型农技推广体系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朱福礼 《遵义科技》2005,33(1):32-34
县、乡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是国家在基层的农技推广体系,它直接面向农民、农村和农业,从事最基层的农技推广工作。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的不断深入,对基层农技干部的业务技能、服务水平要求越来越高。为了全面准确地掌握我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现状,探索加强和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机制,结合县、乡事业单位人事体制改革,特对我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如何加强全县农技服务体系建设提出建议,供有关部门和领导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5.
近年,引导和鼓励高等院校成为公益性农业科技推广的重要力量是我国农业、农村政策的焦点。立足于我国目前的政府农业科技推广模式及运行的框架体系,将大学作为新的研究主体构建出一个更大而完整的系统,设计出大学农业科技推广模式运行的框架体系,充分激发各社会主体支持农业科技,进行农技推广的热情,走好以农业科技推广和应用的“最后一公里”,实现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6.
在国内外科技协同创新研究的基础上,从要素构成、主体功能定位、关系分析3个方面构建农业科技协同创新动力要素体系,并分析协同一体化、服务型推广、契约型合作、系统性中介4种农业科技协同创新运行模式,提出拓宽科技交流渠道、完善政策制度保障、促进技术推广及应用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农业科技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推动力,如何将农业科技转化为能够被普通农民接受的现实生产力,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勉县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粗浅的探讨,并提出改进意见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凉山民族地区农技推广体系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分析,要建立健全民族地区农技推广体系,必须努力提高农民与推广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强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业信息网络,实施优惠政策,努力充实民族地区农技推广队伍,建立农技推广组织的良性运行机制,依法加强农技推广投入,奠定民族地区农技推广事业的发展后劲,不断改革和优化农技推广方法,坚持典型引路,积极发展“公司 农户”的推广模式,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2011计划”以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为载体,旨在打破高等学校内部创新主体之间,以及高等学校与外部创新主体之间存在的协同创新壁垒,支撑我国的国家创新体系。剖析协同创新中心这一新型高校创新组织的绩效结构及绩效评估的侧重点,构建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绩效评估体系,以显性产出绩效、显性协同绩效、隐性绩效潜力为三个构面,客观全面地体现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的创新产出水平,中心成员之间的创新协同水平,以及协同机制体制改革和资源共享水平,可以为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的绩效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当前新建本科院校和独立学院向应用型高校转型的过程中,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关键,针对这类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结合广西部分地方高校协同创新培养应用型经济与管理类专业人才的实践,提出经管类专业协同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五个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校内教学协同创新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校地协同创新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校企协同创新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校校协同创新模式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国际合作协同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高校实验室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平台,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高校实验室创新培养模式进行量化评估,并结合相关领域专家意见,构建了高校实验室创新培养模式评价体系。最后,结合某高校实验室培养成效检测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验证了所建立的层次分析评价体系的有效性。所提出的评价体系有助于高校实验室进行自我诊断,从而完善和优化实验室培养模式,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加快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高校集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功能于一身,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创新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农村经济发展对全社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全省6000多万人的小康离不开4千万农民的小康.农业发展离不开农业科技推广,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已成为农业生产与农业科技结合的主要载体.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深化农业科技推广体制和供销社改革,形成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明确了目标.因此,做好农技推广工作,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已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4.
高校作为农业科技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在促进乡村振兴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高校农学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着重课堂教学,轻校外实践的现象。文章分析了乡村振兴中“高校—基地”农业科技人才协同培养的合作政策、合作模式,以及价值和意义,从6个方面提出“高校—基地”农业科技人才协同培养模式的构建策略,以及协同培养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安徽省不断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切实解决农业生产一线科技力量薄弱和部分农技推广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充分调动了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农技推广服务,加速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但随着政府机构改革的深入,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如安徽省濉溪县1999年实施的乡镇机构改革,把农技、畜牧、水产、农机合并成立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使一部分人围绕"中心"工作,搞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另一部分人进入市场,创办农业科技示范场,领办经济实体,开拓农业技术推广新路.尽管新组建的乡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在完成国家赋予的公益性职能的同时,顺应新形势,勇于开拓,善于实践,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发挥技术专长,开展有偿服务,走自我发展之路,一定程序上增强了农业技术推广活力和实力.但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一些需要尽快加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欧洲国家基本都建立了全国性高校科研评价制度,并不断改革与完善,形成了一些共同特点和主要趋势。结合当前我国科技体制改革任务和高校科研评价的现状与主要问题,建议尽快建立规范化、专业化、独立性的外部评价机构,逐步向第三方评价制度转变;加快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分类评价体系,构建合理的成果质量与影响力评价标准形成同行评价与计量指标相互补充的评价方法,逐步引入利益相关者评价。  相似文献   

17.
普通高校往往农业科技成果的产出较多,但成果转化率不高,其原因就在于缺乏连接科研与推广的“桥梁“.本文通过对“农业科技示范园“运作模式的分析,提出了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园是普通高校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手段,创新农业科技示范园的运作模式、完善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功能,能有效的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速度,提高高校的科研和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8.
陈嫩华 《杭州科技》2001,22(1):27-28
把农业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科教兴农的重要内容,是县级农技推广部门的主要工作职责。在家庭联产承包经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农民增收难度越来越大的新形势下,如何使农业科技尽快地、高效地转化为增加农民收入的动力,这是农技推广工作者必须要解决的一大科题。浙江省临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建立于1984年,1992年10月被全国农技推广总站评为“农业社会化服务先进集体”。从1996年开始,为了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努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按照“深化改革,创建全国一流中心”的新思路,在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  相似文献   

19.
高校在农业科技体系创新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以高校为依托,已探索出多种有效的农业科技推广模式。清华大学的实践表明,高校现有的服务模式仍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亟需整合内部资源,制定长期服务规划,联合地方及企业,共同建设服务农村发展的跨校、跨区域的资源整合和共享平台。  相似文献   

20.
多年来,我市各级农技推广部门认真贯彻党的科技路线、政策、实施科技兴榆战略,农技推广事业有了长足发展。推广体系逐步健全,队伍不断壮大,据统计截止2006年,全市拥有市级推广机构7个、县级推广机构65个,乡镇推广机构287个,共有在职职工2895人,村级专职农技员2153人,科技示范户197200户,基本形成覆盖全市的四级农技推广服务网络。广大农技人员在农业技术推广、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农村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