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6 毫秒
1.
现代文化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以科学为主导的文化.在人类历史上,宗教、伦理、艺术都曾经主宰过某个时代,而自17世纪的科学革命及其所引发的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以来,科学牢固地保持着文化上的主导地位.科学探究的理性和经验方法,业已成为现代社会解决思想分歧的手段;科学共同体的自治规范,是现代公民社会分权自治的楷模.[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彭炳忠 《安徽科技》1999,(11):47-48
20世纪以来,人们对科学的作用,进行了全面而深刻地反思。 反思的结果是,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科学是一种文化,科学活动过程就是创造科学文化的过程。科学精神就是科学文化的深层结构中所涵括的一套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是科学文化的核心结构。它一方面约束科学家的行为,被科学家内在化而形成科学家的科学良心;另一方面,又逐渐地渗入大众的意识深层,被大众内在化并形成大众的科学意识。 从某个特定角度给科学精神下个定义并不困难。然而,  相似文献   

3.
创新闽西文化是新课题,理论探讨必须先行。要明确文化的概念和弄清引起文化变化的原因。要把握文化脉络,明确三种分类:从社会民系分客家文化与闽南支系文化;从纵向时间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从横向空间分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要正确处理文化本身三种关系:两个民系文化特色发展与相互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整合、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整合。要正确处理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政治、经济是骨骼和血肉,文化是灵魂。文化构建要全方位整合,形成系统框架,其根本是在全闽西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构建科学的大众的有特色的闽西文化,使之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复兴中一支既有共性又有特色的区域文化  相似文献   

4.
 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 ,东西方几乎同时使人类文明达到一个新高峰。东方是以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繁荣为标志 ,而西方是以古希腊科学文化的昌盛为特征的。这一现象被一些专家学者称之为“人类文化史上的一大奇观”[1][2].东西方在这一时期所形成的哲学和科学传统对于后来东西方科学技术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是深刻的。西方科学技术在中世纪(公元5世纪至15世纪)沉寂近千年之后 ,重拾古希腊科学精神 ,使近现代科学技术长足发展。而相反 ,尽管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有过自己的辉煌 ,但随后便显得苍白乏力 ,一步步地衰弱了。  相似文献   

5.
东西方科学传统和思维方式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 ,东西方几乎同时使人类文明达到一个新高峰。东方是以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繁荣为标志 ,而西方是以古希腊科学文化的昌盛为特征的。这一现象被一些专家学者称之为“人类文化史上的一大奇观”[1][2]。东西方在这一时期所形成的哲学和科学传统对于后来东西方科学技术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是深刻的。西方科学技术在中世纪(公元5世纪至15世纪)沉寂近千年之后 ,重拾古希腊科学精神 ,使近现代科学技术长足发展。而相反 ,尽管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有过自己的辉煌 ,但随后便显得苍白乏力 ,一步步地衰弱了。为什…  相似文献   

6.
西方科技文化发展至今,赛博科学观成为重要的文化思潮之一。赛博反映了当代人类身体受到现代生物和信息技术的深远影响。赛博科学观的形成顺应科技哲学后实证主义实践转向的趋势,从哲学层面上来看,赛博的出现意味着打破传统的二元论观点,同时意味着一种各异质性要素相互糅合的赛博新本体,与赛博科学观相契合的情境化知识理论强调不同声音、不同视角之间的相互碰撞和交流,为科学客观性的解读提供了一个全新视角。  相似文献   

7.
 科学文化本质上是科学家的生活方式,是科学共同体的生活方式,是围绕科学活动所形成的一套价值体系、思维方式、制度约束、行为准则和社会规范。从科学家对价值理念的坚持和追求、对思维方式的引导、对科研行为的规范、对科技评价的规范、对科研成果应用的规范以及科学共同体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的社会化6个方面论述了科学文化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8.
在人类历史上,16世纪之前,宗教和迷信占据人们思想的主导地位。17世纪,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科学,直到19世纪,一些科学家才开始对宗教表现敌意。面对科学与宗教并存的现实,人类该何去何从?伊安.巴伯的著作《当科学遇到宗教》一书对此文化现象作了细分。  相似文献   

9.
斯诺在1959年提出了著名的“两种文化”,也就是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科学文化在当时显得弱小,在两种文化之间也存在隔膜。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有人认为,现在科学文化已经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全世界大行其道。实际上,面对中国千年的传统文化,面对中国越发强势的官本位,面对中国扭曲和破碎的市场,科学文化不是过分,而是不足。当代中国,有待坚守进而弘扬科学文化,由此方可改造传统文化,推进人文文化,以最终推进中国的改革和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理解科学文化:中国新世纪科普的战略性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要求加强中国公众科学素养的一片呼声中 ,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 ,我国的科学普及不应该仅仅普及科学知识 ,更应该增强科学精神等方面的内容。笔者进一步认为 ,科学普及应该从以往唯科学、唯技术的导向走向以科学与人文相结合为志向 ,重点传播以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为内涵的有整合意义的科学文化 ,从而增强公众的科学素养。在此 ,围绕新世纪促进公众理解科学文化的3个基本问题 ,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一、科学文化的内涵及其社会作用什么是现代意义上的科学文化 ,是中国新世纪推进公众理解科学首先需要辩明的问题。多年来在从…  相似文献   

11.
2003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之一为中国高等教育评价体系问题的研究.这一问题触及到一些基本理念:大学文化的本质是什么?怎样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大学文化中的科学与人文之间的关系对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有什么影响?笔者从大学发展史的视角对这一问题进行思考,认为近代科技革命引起科学与人文的分离,形成"两种文化";新时期科学与人文走向整合是现代化运动发展的一种文化需求,是文化现代化的必然发展趋势.现代大学文化的历史使命之一就是修复、整合科学与人文之间的裂痕,促进科学与人文的交融发展,这也是中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一个不可或缺的文化背景.中国文化的强项、优势是人文文化;弱项、不足是科学.因此在大学里贯彻"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不仅要扬长(人文)补短(科学),更要注重二者的互补融合.当前中国高等教育最大的缺失就是人文精神的缺失.因此,高等教育评价体系的理论探讨更应注意人文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12.
科学学派是科学发展的重要历史现象。从古代的毕达哥拉斯学派,近代的牛顿学派、留卡尔学派,到现代的卢瑟福学派、玻尔学派、巴甫洛夫学派、布尔巴基学派、维纳学派等等,它们的科学贡献是我们所熟知的。科学学派是一种特殊的科学家群体,由于历史上各种具体科学学派的实际形态多种多样,因此人们至今不能形成对于学派概念的统一认识。一般可以把科学学派看成是围绕某种特定的科学思想和方法,以及著名的科学领袖而结成的科学家群体。  相似文献   

13.
“科学计算”(英文为Scientific Computing)主要是处理现代拉技与工程中的大规模、非线性、非均匀性和几何非规则性的巨型问题。计算机和计算方法的发展进步,使科学计算成为第三种科学方法,与科学理论、科学实验形成鼎足三分之势。它不但对现代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水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也开辟了数学理论研究的新局面。这是自伽利略、牛顿以来在科学方法论方面取得的最大进展。  相似文献   

14.
在这里眺望21世纪的科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家科学技术委负会的委托孔下,我国有17O名科学家参加了21世纪初科学发展趋势的研究,其成果形成了一本专著《世纪初科学发展趋势》,这对我国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科学的渊源几乎与人类认识和利用自然的历史共久远,地球上的生物、大气和地圈也在人类活动的参与下不断发展变化,科学地认识、利用和改进自然是一个无穷尽的过程,可以说,未来科学仍将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文明共生。科学始终是人类文化系统中最重要、影响最深远的子系统。本书在融合科学发展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主要采用系统观,把科学作为一个复杂系统,研究在与自然界…  相似文献   

15.
展望21世纪的制造科学初探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现代制造业的发展历程、制造技术、制造系统和生产模式 在当今世界已经出现了 33种先进的制造系统和先进的制造模式 制造科学产生于人类的制造活动 ,随着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技术逐步渗透、融合到制造中才形成了现代的制造科学 这是信息科学、管理科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与机械工程和制造实践的交叉、融汇、相互渗透、发展的结果 同时 ,还阐述了影响现代制造科学的 4个领域 ,还概述了我国制造业的现状以及与国外先进制造业的差距 ,最后展望了 2 1世纪的制造科学 ,提出了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6.
刘振勇 《科技信息》2011,(21):I0415-I0416
领导科学是20世纪30年代诞生的一门新兴学科,也称作现代领导科学。20世纪80年代以来,与信息化、新经济以及全球化浪潮相适应,领导理论研究出现了新的趋势。现代领导科学的发展,为进一步深刻理解领导的本质和职能,探索领导活动的规律,提高领导活动的有效性,提供了很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7.
 科学主导当今的社会,现代的文明可以说就是科学的文明.然而,科学的发展要有科学文化的土壤.中国科学要在世界科学发展中占有一席之地,成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促进力量,就必须认真培育中国科学的"科学文化".  相似文献   

18.
杜威的哲学思想体系里面体现了西方历史文化所特有的科学精神。这种科学精神是受到近现代哲学理性主义和近现代自然实验科学发展的影响而形成,是近代科学实验精神在其哲学思想领域的反映和表现。杜威科学精神包含四个方面:理性精神;求真精神;求实精神;批判和怀疑精神。  相似文献   

19.
设计既与现实生产的制造和运行相联系 ,又与美学和社会伦理道德规范相联系 ,因而成为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统一的微观现实机制和中介环节。在信息时代 ,设计者为了控制硬件结构的非秩序幽灵 ,创造出了一种“非物质文化” ,即“软件形式”。设计的重心已经不再是一种有形的产品 ,而是一套抽象的“关系” ,即无形的、人与机器的语言对话。为此 ,应该更新工业社会关于技术、产品、市场的开发设计等传统观念 ,克服传统的工业设计在“满足人的无限丰富的需要”这一本质层面上的盲区 ,确立包括工业工程设计和社会工程设计相统一的广义设计观念。最后 ,文章分析了现代艺术与现代设计的关系 ,展示了两者日趋融合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正>2014年5月26日北京科学是人类追求真理的事业.自17世纪的科学革命开启现代科学发展的历程以来,人类创造的科学知识体系,科学创造的巨大生产力,以及在科学实践中形成的精神、方法和规范,成为现代文明的基石之一.在知识化、信息化、全球化的当代社会,卓越的科学是推动人类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变革的思想源头,是促进社会繁荣昌盛、引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