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言符号任意性和象似性的辨证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自组织理论和原型理论对语言符号任意性和象似性的关系进行分析,指出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象似性的关系是辨证的,两者看似相对,实则相辅,它们存在于一个整体之中。对语言符号任意性和象似性辨证关系的认识,在英语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论语言符号的三重性——任意性、理据性与象似性的统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言的符号性是语言本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语言的符号性问题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本文拟就语言的符号性问题进行一些探索。我们认为语言符号具有三重性-任意性、理据性和象似性。语言符号是任意性、理据性与象似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象似性原则是指语言的形式和它所代表的事物之间存在一种象似性,这种象似性直接映照所表现的意义、概念、和经验结构。该原则包括顺序象似性原则,距离象似性原则,数量象似性原则,标记象似性原则等。本文以顺序象似性原则为基础,列举该原则在英汉两种语言中语言层面、语用层面和篇章层面中的体现,以揭示顺序象似原则在语言符号中的普遍与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4.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象似性是语言学界长期争论的一个问题,争论的焦点集中在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否存在,以及它与象似性的矛盾关系如何界定,本文从语言事实和语言理论两个方面论证了二者之间的关系,指出了语言符号既有任意性,又有象似性,二者都是可以论证的,同时存在,互相补充,而并非非此即彼的。  相似文献   

5.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象似性一直是语言学界争论不休的问题。鉴于当前的研究呈现一边倒的趋势,认为象似性应替代任意性成为语言符号的本质特性。本文认为:象似性和任意性应是辨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象似性一直是语言学界争论不休的问题。鉴于当前的研究呈现一边倒的趋势,认为象似性应替代任意性成为语言符号的本质特性。本文认为:象似性和任意性应是辨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周永平 《科技信息》2007,(36):136-137
唯名论与唯实论之争由来已久,从古希腊时期一直延续至今,今天有关语言符号任意性和象似性之争就是这两种观点的延续。哲学家、符号学家以及语言学家都对此有着浓厚的兴趣。本文简要介绍语言符号象似性的背景、定义及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对国内目前的象似性研究作出评述,指出其中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8.
马荣 《科技信息》2011,(31):158-158,177
索绪尔认为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是能指和所指的结合体。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不可论证的。语言符号的象似性是对索绪尔的任意性原则的挑战。本文通过分析指出任意性是语言符号不可动摇的原则,象似性只能是置于任意性这一根本原则之下的补充,而不可能代替任意性。  相似文献   

9.
苏艳 《韶关学院学报》2011,32(9):153-155
距离象似性是指语言成分之间的形式距离对应于它们之间的概念距离。英语委婉语在句法、篇章和语用三个层面均体现了距离象似性。句法层面的距离象似性主要体现在动词过去时的运用,转移否定和使用间接使役动词;语篇层面表现为间接式语篇布局的运用;语用层面体现为话语的长度象似于交际双方的社会距离。距离象似性为我们理解和掌握英语委婉语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10.
认知语言学重视语言象似性研究,却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自然语言符号存在先天的局限性(如符号量质、组构方式等),若用该工具进行象似性描写,必大打折扣。为了弥补这些不足,必须采取相应补救策略:自救(自身调节能力)和他救(非语言符号与认知),以期最大限度地临摹客观世界与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1.
语言象似性是语言相对于任意性的另一个基本特征,在过去几十年一直为语言学界所关注,现在已经成为认知语言学研究的重点。本文通过对语言象似性的概念及其基本类型的介绍以及象似性与任意性的关系的介绍,来了解语言的另一基本特征,也就是象似性。  相似文献   

12.
象似性体现了语言与思维的关系。人类的思维具有普遍性的一面,但英汉民族长期生活在不同的地域和历史环境中,各自对世界的认识也存在差异。在观察、认识事物时,往往会采用不同的视角,得到不同的效果,这些认识的差异反应到各自的语言中,表现为象似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马小慧 《科技信息》2010,(35):J0237-J0238
象似性作为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在国内外语言学界受到重要关注,语言学家们对其进行了详尽的探讨、研究,近来,国内外学者又将象似性理论用于文体分析和文学欣赏研究,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本文在此基础运用认知语言学的象似性理论对诗歌这一题材进行文体分析,能够更准确地理解诗歌的特殊安排,帮助我们更深地理解作者的意图。  相似文献   

14.
象似性广泛存在于语言符号的语音、语形或结构之中.运用象似性的相关理论,以<暮光之城>为语料,将小说中的省略号划分为引文内与引文外两个维度,对省略号的象似性进行剖析.研究发现,引文内主要运用数量象似性,同时也伴随使用标记象似性与语义象似性;引文外则以语义象似性为主,同时使用标记象似性及数量象似性.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以来,语言任意论在语言学界始终占据着不可动摇的主导地位。然而,语言并非是绝对任意的,它存在着明显的象似性特征。语言的象似性是指语言符号在音、形或结构上与其所指之间存在映照性相似的现象。翻译的象似性则是指目标语在音、形、句法功能及篇章层次上与源语之间存在映照性相似的现象。英语委婉语是一种很常见的语言现象,也是一种认知现象,从顺序象似性、数量象似性、距离象似性3个方面来探究英语委婉语的汉译,必将促进人们对于英语委婉语的认知研究和翻译研究。  相似文献   

16.
政治性演讲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文体形式。传统的分析方法总是把这些成功演讲的文体效果归结为排比、重复、比喻等修辞手法的灵活使用。而本文试图从语言符号的数量象似性角度,阐述这些修辞手法之所以能取得较好的文体效果的原因是由于合理地使用了数量象似性原则。  相似文献   

17.
索绪尔提出的"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排除了语言的非有机组成部分———声音和文字后,从语言的本质上做出的论述。语言符号中的"能指"符号,即音响形象,是一种既非声音,也非文字的非物质的心理印迹,任意性原理正是在这一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对概念和音响形象的关系的描述,它是存在于语言符号内部的。而"象似性"是对语言符号内部和外部之间关系的描述,它普遍存在于语法层。因此,从此意义上讲,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值得肯定的。同时,象似性既不是对任意性的挑战,也不是对任意性的有力补充,二者各自存在,互为独立。  相似文献   

18.
语言与现实同构,刻意重复所致的各种修辞格就是其典型体现之一.基于“现实-认知-语言”这一认知原则,辅以象似性中的距离象似性、顺序象似性、数量象似性、标记象似性、句式象似性等,来就因重复而产生的回文、花园路径、夸张、排比、连珠、双关等手法的产出和理解进行认知语用阐释,能更好佐证言语确实与现实同构.  相似文献   

19.
赵春彦 《科技信息》2007,(3):122-123
引言语言是任意的还是有理据的一直以来是哲学界、语言学界、符号学界等领域争论的话题,唯名论和唯实论、自然论和规约论以及现在的任意性和象似性之间的对立就是这个问题的不同表现。面对这个问题索绪尔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即语言符号是任意的。任意性是索绪尔语言学理论的一个核心概念,他的整个理论就是建立在任意性原则的基础上的,并把任意性作为语言符号的第一原则。这一原则在20世纪占据了统治的地位,但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任意性原则的地位受到了质疑,尤其是随着以体验哲学为基础的认知语言学的不断发展,语言符号的象似性研究又渐渐地走…  相似文献   

20.
自从索绪尔 ( 1916)提出语言符号任意性原则以来 ,国内外一些语言学家先后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语言符号具有非任意性 (象似性 ) ,即语言形式和意义之间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是有理据的。笔者认为语言符号的非任意性比任意性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