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0世纪50、60年代中国作家的精神核体是政治激情与艺术追求的融合体。当代中国作家一方面从一开始就或自主或被动地接受到来自政治层面的规约,另一方面新政权的浪漫构想也实实在在地鼓舞了部分作家。时代要求作家作出政治选择,但作家作为有着独立精神向往的个体又时时得听从艺术的召唤。于是,回旋在艺术和意识形态之间便成为20世纪50...  相似文献   

2.
鲁迅是中国最早提出“纯文学”这个概念的作家之一。但是,鲁迅却不是一个通常意义上的纯文学作家。与政治的密切关系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特点。政治是文学不可回避的内容。但是,文学/政治的二元的对立是近代建构的结果。艺术自主性是为了对抗资产阶级的世俗现代性。而文学的重新政治化是左翼为了引进新的无产阶级大众政治而开辟的一个新的重要维度。但是,“纯文学”的建构可以是不同的维度。今天,我们对于政治和文学关系的重新认识首先就是要从这种政治/文学的结构中解放出来。  相似文献   

3.
鲁迅个体生命的精神价值及艺术创作,构成了目前中国最具魅力的人文景观,深深地影响了中国当代通俗文学,他激发了当代通俗作家洞察世事、把握真实的充沛灵感,当代通俗作家以开放的艺术眼光和胸襟在继承鲁迅的基础上,创造了充分体现时代精神的通俗文学。  相似文献   

4.
文学与政治的纠缠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特点,这个时期的作家的政治意识比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表现得自觉、强烈和鲜明。1931年频繁发生的政治事件给当时的左翼作家在政治情绪和政治心理上以巨大影响,并对他们创作的转变起到了重大促进作用。1931年的茅盾经历了实际的政治实践,也从政治心理上重新调整了自己作为政治工作者和文学工作者的身份及价值观念的定位,这对其以后的政治活动和文学活动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为通过社会革命建立一个现代的国家政治制度提供了良好机遇,从这一生存环境和文学审美观念出发,中国现代作家的三种选择具有代表性:一是以鲁迅等为代表的自觉将自身的文学活动与时代意识形态主题相联的作家,执着于或启蒙、或救亡、或启蒙与救亡并重,自觉回应一日千里的转折时代对文学责任的义务的呼求,对中国现代意识形态主流建设乃至社会革命都做了巨大贡献;一是以前期创造社作家等为代表的执着于“为艺术”的人们,人们尽管深恶中国现代黑暗的社会现实,但反对文学的功利性,执着于文学之“美”、“纯”的追求,这类作家的创作不但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的艺术殿堂,而且也无悖于作家的“职业”要求,何况其中还有一个发展转化的问题,所以,对此应予基本肯定;第三种选择是一种有愧于“作家”称号的选择,如周作人等人在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的“叛卖”、“附逆”,除铨等出于某种政治与商业利益,置基本的道德与人格于不顾的文学游戏者。  相似文献   

6.
1942年后的丁玲,面临着一个两难选择:坚守艺术,自身遭厄运;坚守政治,文学遭厄运。作为作家,无论丁玲如何选择,结局都是悲剧。对这一独特的文学现象加以诠释,会有利于我们认清一个时代的悲剧。  相似文献   

7.
一大批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大师,到了1949年名的"中国当代文学"阶段再也没有能够创作出与他们身份相称的作品,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探寻这一文学历史的"断裂"现象,说明作家社会事雾繁忙,无暇顾及文学;时代政治原则惟一,无法自由创造;文化心态失重,无谓销蚀自我.  相似文献   

8.
“神与物游”,是中国古代美学家们对形象思维特征的生动概括;作家创作过程中对“艺术视点”的有效控制,是西方现代叙事学的一个重要命题.我省著名青年作家吉成在自已的小说创作中,将中西古今的美学思想融为一体,在神与物游的焦点上透视现代人的种种生存本象,通过多向复合的叙事笔调,深刻展示典型人物的内心情态与人格精神.其成功的小说艺术范例,标志着作家创作的成熟,对当代叙事艺术将产生积极、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文革"结束后,外国文学译介工作开始复苏,各类外国文学期刊成为译介欧美现当代文学作品的重要阵地,编辑与译者在审慎处理文学与政治关系的同时也将一大批艺术成就卓越的作家、作品介绍给广大的中国读者。  相似文献   

10.
近百年来,中国对萧伯纳的接受和研究是一个耐人寻味的文化现象。在1949年之前的近30年间,萧伯纳被赋予了多重身份。新文化运动时期,萧伯纳作为具有批判意识的思想家和社会问题剧作家被介绍到中国,曾经对中国社会的思想启蒙和话剧发展产生过显著的影响;1933年的萧伯纳访华事件在知识界和新闻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引发了译介和研究萧伯纳的热潮,他又被冠以政治评论家、社会主义者、预言家、幽默家等多个头衔。模糊的身份定位从客观上影响了中国戏剧界对萧伯纳戏剧艺术的学习和借鉴。文章梳理了1949年之前中国知识界对萧伯纳的译介和研究情况,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1.
由于受现代中国社会矛盾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作家对这种阶段性特征的认识等因素制约,中国新文学反帝主题的萌芽生长、兴衰起伏也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1930年代的反帝抗日文学,经由革命文学的倡导时期到"九.一八"、"一.二八"事变的爆发、再到东北作家群的兴起,不断拓展和深化,最终上升为中国现代文学占主导地位的文学创作之一。民族独立与阶级解放主题的交叉融合、不同政治倾向的作家的共同民族情感的艺术表达,构成了1930年代反帝抗日文学的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师陀是个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和艺术魅力的作家,他的短篇小说有着鲜明的个人风格,重新审视这位作家的小说创作,我们仍会感到扑面而来的堪称恒久的艺术魅力,并从中体悟到20世纪或一类中国作家艰难的心路历程和历史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经梳理发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元代少数民族散曲研究在50-70年代受特殊政治气候影响形成沉寂期,从80年代开始,伴随着学术观念的更新以及文献资料的丰富,研究有了更大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作家群体的建构、散曲文献的整理、研究内容的拓展、研究模式的转变等四个向度上的推进。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案头化研究倾向非常严重,以及最近几年“炒冷饭”式的重复研究较多等。  相似文献   

14.
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政治优势,在新时期仍具有不可替代的现实价值。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重要资源支撑,是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保证,是推动经济改革的助力器,是实现社会整合和民族凝聚的基石。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有利于党执政权威的增强及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5.
作家个性体验分为两个层面:一是作家时代个性体验,一是个体个性体验。时代个性体验主要由时代大环境所决定。个体个性体验主要由作家性别、性格、家庭和生活经历所决定。时代个性体验对文学创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文学作品第一层面即文本层面的体裁方面和第三层面即精神层面的作家精神追求、哲学理想方面;个体个性体验主要表现在文学作品第一层面即语言选择、谋篇布局方面和第二层面即语义层面的人物形象和意境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美国女作家西尔维亚·普拉斯所著<钟形罩>的分析,探讨了作品所表现的深刻思想和那个时代知识女性所面临的困境与压力,揭示了当时知识女性精神追求与社会环境的冲突,也尝试寻找作者死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作者基于汉字基本笔画起收笔中蕴含丰富的个人特征的设想,提出以手写汉字基本笔画为研究对象,抽取其中起收笔特征,形成特征空间,求得鉴定对象在特征空间中的分布,并计算它与辞书中各书写者之间的广义距离,从而实现笔迹鉴定.该研究选用10位书写者,4种基本笔画,每种基本笔画采用10个样本进行实验.结果证实此方法完全克服了以往笔迹鉴定研究中结体依存性带来的不足,只需对少数基本笔画的研究就对全体汉字有效,进一步验证了基于基本笔画的笔迹鉴定研究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在穆时英的部分小说里出现了"pierrot"(丑角)的角色。在"pierrot"身上,表现了作家对个人存在的思考:都市人在高度物质文明的享受之下,精神上却是寂寞和孤独的。他们寻找不到精神的信仰和存在的意义。也就是说他们占据了物质之有的同时却发现了意义之无。但是他没有像西方存在主义作家那样将之上升到哲学的高度,而是选择了逃避。因此这种思考是模糊的、零乱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