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临汾段汾河水质的分析结果显示,临汾段汾河在1993年至2008年的16年间水质呈不断下降的趋势:四项指标中BOD5增加了2.417,COD增加了2.379,DO增加了2.703,NH3N增加了1.108,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临汾段汾河的污染程度在不断加重;临汾段汾河水质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沿岸市县经济迅速发展,工业化指数增高,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增大所致.  相似文献   

2.
断层传播褶皱是前陆盆地中发育的一种重要构造样武,往往出现在冲断构造带的前缘隐伏前锋带.断层传播褶皱、断层转折褶皱与滑脱褶皱共同构成了断层相关褶皱的三种基本类型,是重要的油气圈闭构造.通过对莲花山地区地震剖面的构造精细解释,结合野外剖面调查、钻井倾角测井资料分析,发现川西盆地南段莲花山构造为-发育在古隆起背景上的、具反转性质的断层传播褶皱.此褶皱走向为北东向,剖面上表现为北西翼缓、南东翼陡的不对称箱状背斜.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随着太原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逐渐扩大,人口增多,太原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加,沿岸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入河道导致汾河太原段的生态环境受到污染.为了探究汾河太原段沉积物中污染情况,在2018年对汾河太原段7个区域沉积物中不同形态氮、铜、铝含量以及脲酶、蛋白酶活性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汾河太原段沉积物各季节总氮含量...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全球范围内当前已知的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层型候选剖面中最优秀的云南晋宁梅树村剖面的最新研究材料。认为该剖面小歪头山段与下伏白岩哨段岩性甚为接近,两者应予合并。梅树村阶进一步划分出来的各亚组合带不能成立。许多材料都说明白岩哨段顶部和大海段顶部均有短期沉积间断。梅树村剖面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点选择在“B”点,也即Anabarites trisulcatus组合带与Paragloborilus subglobosus组合带分界点上最合适。  相似文献   

5.
在距今5.4亿年的寒武纪之前,地球上的动物化石很少,仅有3~5个门类,而且大部分为软躯体,所以它们形成化石多为印痕,也称遗迹化本文作者体,所以它们形成化石多为印痕,也称遗迹化石。由于很难保存,所以世界上发现的地点较少。尽管在化石群中也发现具骨针的海绵等带骨骼的动物化石,但数量极少,而且对它们的归属也颇有争议。但到了寒武纪,最早期动物化石门类、属种骤然大增,带骨骼、带壳的化石数量也急剧增多,而且由于化石易于保存,在世界上的分布也迅速扩大,与寒武纪前的化石群相比真有天壤之别,故称其为“寒武纪生物大爆…  相似文献   

6.
汾河太原段水质现状及变化情况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汾河太原段水质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汾河太原段的水质污染严重,在其9个监测断面中,小店桥和温南社断面的水质污染最为严重,主要污染物为5日生化需氧量、氨氮和高锰酸盐;采用综合指数法对2007年汾河太原段枯水期、平水期及丰水期内的水质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表明汾河太原段上游段水质最好,中游段水质次之,下游段水质最差,且滩上桥、寨上水文站和温南社断面在河流解冻期时污染明显加重;在此基础上,针对各河段的水污染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黔北桐梓红花园剖面是华南扬子台地经典的奥陶系剖面之一,其中的湄潭组下部泥页岩段产出大量的腕足类化石。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形态分析显示:红花园剖面湄潭组下部的腕足类化石共有27属,其中以正形贝类Sinorthis的丰度最高,为湄潭组下段腕足动物中的优势类型。此外,Paralenorthis,Desmorthis,Xinanorthis等也比较常见,同为早奥陶世扬子台地近岸浅水环境下Sinorthis动物群的共生腕足分子。通过与黔中乌当地区湄潭组下段的腕足动物组合进行多样性比较,结果显示:桐梓红花园剖面的腕足动物,无论是化石丰度还是形态分异度,都明显高于贵阳乌当地区。两地之间湄潭组沉积环境的差异和研究程度的不同可能是腕足动物化石面貌不一样的主要原因。红花园剖面湄潭组下部腕足动物的多样性迅速增加,为研究华南早奥陶世腕足动物演化史上首次辐射事件提供了新的证据,也为探讨该地质时期黔中古陆南、北缘近岸环境下腕足动物的地理区系划分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8.
简要分析了干旱半干旱环境背景控制下发育的湿地所具有的高生产力、生物物种多样性、水陆生态系统过渡性、生态脆弱性等基本特征;以汾河太原段湿地系统为对象,结合较有限的历史资料,调查、对比、分析了该河流湿地系统的现状;揭示了汾河太原段湿地系统退化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汾河太原段湿地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9.
国内新闻     
杭州发现深水壳相动物化石群近日在浙江余杭镇安乐山"现身"的直径只有3~5mm的化石,经鉴定被确认为是距今5.1亿~4.38亿年的奥陶纪向距今4.38亿~4.1亿年的志留纪演化时期的腕足动物化石,这是当时活跃在地球上的深水壳相动物的主要种群,也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唯一的深水壳相动物化石群。该化石由浙江地质调查院  相似文献   

10.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北侧发育一套杂色砂砾岩系,被称为恰布林组。前人经常将它与第三纪秋乌组相混,对其时代归属也颇多争议。由于它可能保存着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演化的重要信息,因此,在遥感地质研究和野外工作基础上,选择了典型剖面,实测结果由下至上可建立三个岩性段:江庆则段、德日段和屯穷段,其沉积环境为辫状河-扇三角洲。尤为重要的是,屯穷段所夹粉砂质灰岩中发现腹足类化石Katosirasp.,根据其时代并结合区域地质将恰布林组时代归为早中侏罗世。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汾河太原段水环境污染对人体产生的健康危害风险,依据2001—2010年的水质监测数据,采用美国环保局(US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方法,对汾河太原段主要污染物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汾河太原段中化学致癌物Cr6+所致健康危害的潜在年风险值一直高于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推荐的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且Cr6+>As,应将Cr6+作为首要控制指标;与非致癌物相比,汾河太原段中化学致癌物为优先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12.
广州西北郊上泥盆统植物化石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文所描述的植物化石是分别在广州西北郊龙尾岗、大沙村、沙水岗和牛岗等处发现的。早在1930年哈安姆曾对这一地区的地质进行初步调查,并认为这一地区的地层的地质时代为二叠纪。笔者在1958年把这些地层改属于中石炭世。其后,各部门的地质队亦继续在这一地区进行调查研究,并分别提出泥盆纪、泥盆石炭纪和早石炭世等地质时代。由于均未发现化石,上述的各种地质时代仅是推论而已。直到1962年,这一地区的地层所含的化石才被中山大学地质地理系的学生发现。这一地区所产的植物化石相当丰富。但动物化石则较少,而且保存不完全,在地层时代的鉴定上不起什么作用。本文描述的植物化石有下列属种: Leptophloeum rhombicum Dawson Cyclostigma kiltorkense Haughton Sublepidodendron mirabile(Nathorst) ef. Sublepidodendron mirabile(Nathorst) Lepidodendron sp. nov. Lepidostrobus sp. nov. Lepidophyllum sp. Sphenopteris sp. 在这些植物化石中,Leptophloeum rhombicum和Cyclostigma kiltorkense是晚泥盆世的标准化石。Sublepidodendron mirabile的时代由早泥盆世到晚石炭世。它们是我国晚泥盆世陆相地层最常见的植物化石。因此含这些植物化石的地层可以和中国其他地区含同样化石的地层相比较。现在成问题的是沙水岗和牛岗等地质剖面。这些剖面含Lepidodendron, Lepidostrobus,Lepidophyllum和Sphenopteris。如果单从植物化石来考虑,这些剖面的地质时代应属于早石炭世。但有两种情况值得注意:(1)和龙尾岗和大沙村的剖面一样,它们的岩性亦以红色岩层为主;(2)从地理位置上看,它们的层位和产Leptophloeum rhombicum的龙尾岗的孰高孰低不易判断。因此现将沙水岗和牛岗等剖面暂定为泥盆石炭纪。  相似文献   

13.
当前,对于河流阶地的研究工作不断深入.阶地不仅是新构造运动的一种表现,还是研究古地理环境的重要佐证和气候变迁的映象.发育于山西裂谷带的汾河,曾经切穿紫金山、中条山直入黄河,而现代汾河则象一个反向的“C”字,形状怪异.所以,汾河及其周围地貌引起许多专家学者青睐.作为汾河下游的临汾盆地更为地学工作者所重视。  相似文献   

14.
在剖面测制基础上,讨论了北羌塘盆地南部双湖托拉木地区侏罗系索瓦组的岩性组合特征和沉积环境,将索瓦组细分为四个岩性段.根据实测剖面古生物化石的地层分布及组合特征,新建两个生物组合带,即双壳Myopholas multicostata-Protocardia stricklandi-Chlamys (Radulopecten) vagans组合带和珊瑚Stylomilia michelini-Pseudocoenia hexaphyllia 组合带.根据生物组合带的时限及区域地层对比,将索瓦组归于上侏罗统,大致相当于牛津阶-基默里奇阶.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07年江苏海岸潮滩剖面高程测量资料和潮流、波浪、泥沙模拟结果,对比分析不同岸段剖面形态特征及其与潮流动力、波浪动力及泥沙供给的响应关系。研究发现:江苏海岸潮流主导的潮滩剖面往往呈现上凸形,随着泥沙供应量的增加,潮滩剖面进一步发展为斜坡形与上凸形组合和双凸形;稳定泥沙供给条件下,潮差越大、剖面坡度越陡;若泥沙供应量越大,潮滩则越平缓。江苏海岸波浪主导且缺乏泥沙供给的潮滩剖面呈下凹形或斜坡形,滩面坡度随波高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6.
以川西北地区剑阁县上寺乡猫儿塘二叠系标准剖面为例,通过野外剖面观察、岩石薄片、铸体薄片和微体古生物化石薄片观察鉴定等方法,从宏观到微观将岩性特征与古生物特征相结合,并对比周边其他二叠系剖面特征,剖析了二叠系主要地层界线及区域差别,提出了川西北地区二叠系划分标准及地层划分标志。猫儿塘剖面自下而上划分为中统梁山组、栖霞组及茅口组,上统吴家坪组及大隆组,与下伏地层上石炭统黄龙组假整合接触,与上覆地层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整合接触。根据有孔虫化石的分布,自下而上划分出3个有孔虫带:StaffellaNankinella带、Neoschwagerina带和Neoschwagerina craticulifera带,分别对应于早二叠世空谷阶下部、空谷阶上部和中二叠世罗德阶、沃德阶。发现了华南二叠纪标准分子Hayasakaia和Ipciphyllum,分别对应于早二叠世空谷阶和中二叠世卡匹敦阶。在大隆组中识别出长兴期2个菊石生物带:Penglaites带及Pleuronodoceras带。认为依据猫儿塘二叠系标准剖面建立各层位划分标准及划分标志是可靠的,与前人及其他剖面具有可比性,仅二叠系底界线及栖霞组-茅口组界线仍需要深入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7.
在汾河下游第四纪地质剖面观察的基础上,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洪洞三交河左木剖面,利用沉积物相变方法,对沉积物进行分析.认为汾河下游三万年以来环境有四次大的变化,其中后两次变化,时间分别为8Ka-2.5KaB.P和2.5Ka以来,共有5次小的波动,由此推测,今后百年内气候继续变暖,波动周期为30a-40a.  相似文献   

18.
张亮  崔振昂 《河南科学》2019,37(11):1833-1840
利用RTK和单波束测深仪对广西北海海域开展海底地形重复对比测量,进行海岸带侵蚀淤积监测,并在监测剖面上进行表层沉积物取样,获取沉积物粒度参数.高程测量结果表明,GXSY3监测剖面冬季潮间带高潮位滩面略有侵蚀,低潮位滩面及附近水下斜坡略有淤积,剖面北部处于侵蚀状态,监测剖面中部和南部有淤积趋势;GXSY4监测剖面西南部侵蚀,东北部处于淤积状态.沉积物粒度结果显示,GXSY3监测剖面冬季潮间带沉积物粒度变粗,潮下带北部的沉积物粒度变细,表现为粉砂组分较夏季有所增加、砂组分趋于减少,剖面南部较夏季粉砂组分减少、砂组分趋于增加;冬季GXSY4剖面潮间带组分含量基本不变,部分区域发生粒度变粗;潮下带砂组分含量降低,粉砂组分增加,粉砂组分增加,沉积物变细.监测剖面侵蚀淤积的因素主要与泥沙供给、水动力条件等季节变化有关,GXSY4组剖面还和航道疏浚密切相关.研究发现,利用CORS基站进行无验潮模式海岸带侵蚀淤积地质环境监测,数据具有较高可信度,具有较强适用性,提高工作效率,避免架设基站的繁琐,可以在以后调查和监测项目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对华南地区贵州罗甸大文剖面早三叠世早期的凝块石进行了系统的沉积学描述,区分出斑状、层状、枝状和网状4种中型构造。凝块石所具有的沉积构造特征和岩石学统计数据表明其形成于潮下带沉积环境,其中,斑状和层状中型构造的凝块石形成于能量较低的深潮下带,而枝状和网状中型构造的凝块石形成于能量较高的浅潮下带。18个向上变浅的沉积旋回显示Hindeodus parvus带内部海平面逐渐降低;Isarcicellastaeschei带和I.isarcica带早期,海平面降到最低,之后海平面开始升高。通过与其他地区二叠–三叠系界线剖面的海平面变化情况对比发现,全球普遍存在二叠–三叠纪之交的海平面下降,而大文剖面早三叠世早期的H.parvus带、I.staeschei带和I.isarcica带的海平面变化情况在古特提斯洋范围内可以广泛对比,可能主要受到全球海平面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1997年以来围绕太原市区汾河段开展的一系列工程是太原建城后规模最大的市政建设工程。针对太原城市现有市局阳刚之气较重的状况,指出在汾河园设计布局上应强调营造柔和之美,而进提出了太原汾河园总体布局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