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核子内味道分离的夸克自旋分布的研究是核子自旋结构研究的重要前沿课题之一,也是RHIC自旋物理研究的重要核心课题.通过对极化质子-质子反应中W玻色子自旋不对称的测量, RHIC首次对■和■海夸克的自旋分布■和■给出了高精度限制,发现了■在0.05x0.25区间内是正向极化的,并显示核子内海夸克自旋结构存在同位旋不对称,即■ ■,首次清楚地揭示出自旋分布的同位旋不对称与非极化时符号相反.同时, RHIC还通过对极化质子-质子反应中■超子极化转移的测量,对反奇异海夸克■的螺旋度分布■以及横向极化度进行了研究.s  相似文献   

2.
利用夸克-双夸克模型和优势碎裂函数,描述在横向极化部分子分布函数研究中的重要分析量Collins moment。在HERMES实验中,非极化正负电子束在横向极化氢靶上进行半单举深度非弹性散射,会产生正负π介子;通过理论模型计算,并针对HERMES实验的动力学参量范围(0.023相似文献   

3.
Λ超核结构     
简要回顾了Λ超核结构研究的实验和理论研究进展,并介绍了超子-核子相互作用和对单Λ超核的描述,以及奇特Λ超核现象的最新研究成果,包括超核的巨中子晕、超子晕等。  相似文献   

4.
第18届超相对论性核-核碰撞国际会议(夸克物质2005),1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Ultra-Relativistic Nucleus-Nucleus Collisions(Quark Matter 2005),于2005年8月4~9日在匈牙利的首都布达佩斯举行。参加本届会议的代表来自50多个国家的研究单位和大学,共有600多位从事粒子物理、核物理、天体物理、加速器物理、电子学技术、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实验和理论研究的科学家或技术人员。华中师范大学粒子物理研究所蔡勖教授,受聘为该国际会议的国际顾问委员会的成员,应邀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5.
∧超核结构     
简要回顾了∧超核结构研究的实验和理论研究进展,并介绍了超子-核子相互作用和对单∧超核的描述,以及奇特∧超核现象的最新研究成果,包括超核的巨中子晕、超子晕等.  相似文献   

6.
在国际自旋物理委员会的支持下,第10届高能自旋物理同际研讨会(X—th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High Energy Spin Physics)于2003年9月16~20日在俄罗斯札布纳联合核研究所召开。会议中联合核研究所主办,来自美国、德同、意大利、法国、捷克、俄罗斯、日本、中国等十几个国家的100多名物理学家参加了大会。国际上从事自旋物理实验研究的各实验合作组、及从事理论研究的各主要课题组都派代表参加了大会,以各种方式介绍了各自的研究成果。该系列国际研讨会是国际自旋物理委员会发起并资助的唯一一个国际系列研讨会,会议主要议题由国际自旋物理委员会的专家根据自旋物理发展现状亲自选定,世界各地在此领域工作的科学家汇聚一堂,介绍了各自的研究进展,报告了最新实验结果,并报告和讨论了新的实验规划。2003年会议日程5天,会议组织委员会已由提交的报告中挑选出80多个为口头学术报告,涵盖了当前高能自旋物理界最热门的九大议题。  相似文献   

7.
本书是第五届手征动力学:理论与实验国际研讨会会议文集。这届研讨会于2006年9月18日~22日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教堂山举行,主办单位是杜克大学和三角大学核实验室。它属于一个系列的国际研讨会,会议的主要目的是为从事手征动力学相关的研究人员提供一个机会,从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讨论最重要的新进展,并探讨最有发展前途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8.
利用手征SU(3)夸克模型,采用共振群方法得到((≡))-N作用相互非定域位以及((≡))超子与10(≡)He壳心核的相互作用势,并利用其计算4(≡)He、8(≡)He、11(≡)B的基态结合能.计算结果表明利用手征SU(3)夸克模型能得到与实验相近的结果.同时本文也对(≡)超核结合能的性质做了初步研究,以进一步加深对重子-重子相互作用的了解.  相似文献   

9.
利用手征SU(3)夸克模型,采用共振群方法得到((≡))-N作用相互非定域位以及((≡))超子与10(≡)He壳心核的相互作用势,并利用其计算4(≡)He、8(≡)He、11(≡)B的基态结合能.计算结果表明利用手征SU(3)夸克模型能得到与实验相近的结果.同时本文也对(≡)超核结合能的性质做了初步研究,以进一步加深对重子-重子相互作用的了解.  相似文献   

10.
奇异粒子虽然早在五十年代初即被人们所发现,而且经过西岛(Nighima)和盖尔曼(Gell-Manm)等人的分析研究,引进了奇异数概念,并作出了强相互作用下的奇异数守恒定律.但究竟什么是奇异数?奇异数守恒和不守恒的物理实质究竟是什么?当时都是完全不清楚的.到1956年,坡田昌一提出强子的pnΛ模型时,才首次使奇异数有了个明确的物理概念.1965年坡田模型发展为层子模型后,奇异数的携带者便由Λ超子改换为S层子(夸克),但由于自由层子至今尚未发现,层子是否真正存在的问题并未真正解决,所以奇异数又随着变成了一个完全抽象的概念. 为了在现有实验的基础上给奇异数下一个明确的定义,本文对奇异粒子的衰变反应进行了分析和综合,提出强子的pnπ结构,用π介子代替坡田模型中的Λ超子,不仅使奇异数又重新获得了具体而明确的物理概念,而且使坡田模型在重子结构问题上遇到的的困难得到了克服.另外本文还对奇异数守恒和不守恒的问题从物理实质上进行了分析.从而澄清了一些混乱模糊的概念.  相似文献   

11.
利用强子物质的相对论平均场理论和夸克物质的有效质量口袋模型, 研究流夸克质量的选取对混合星性质的影响. 结果表明, 随着流夸克质量的增大, 强子\|夸克相变使密度变大, 超子种类变多, 混合相区域的状态方程变硬, 中子星的最大质量及半径变大. 当奇异流夸克质量由90 MeV增到200 MeV时, 混合星最大质量由1.4 M⊙增至1.63 M⊙(M⊙=1.99×1030kg为太阳质量), 半径由10.24 km增至11.64 km.   相似文献   

12.
中子星中超子的出现以及超子的比例对中子星的性质具有重要影响,不同的核子相互作用模型如何影响中子星中的超子是一个重要物理问题.从相对论平均场理论出发,选取不同核子耦合参数,计算了中子星中超子的数密度,发现不同类核子耦合参数对中子星中超子出现和中子星向超子星转变的转变密度有不同影响,而且核子相互作用的σ介子势和ω介子势影响显著,而ρ介子势影响较小.这些结果对大质量中子星性质的理论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奇异夸克物质是量子色动力学预言的一种新型物质,由数量大致相同的u,d,s夸克和少量的电子组成.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Witten和Bodmer等人推测奇异夸克物质可能是强相互作用的真正基态.如果这个推测成立,那么必然存在由奇异夸克物质组成的集团结构,如奇异子和奇异星等.本文介绍奇异夸克物质的研究背景,在此基础之上,探讨奇异子和奇异星理论研究和实验探索的进展.为了更准确地描述奇异夸克物质集团的性质,本文应用夸克集团统一模型研究了从奇异子到奇异星各类不同大小的奇异夸克物质集团.发现奇异夸克物质集团的平均重子能量随重子数的增大而减小,并且其夸克核心部分的比电荷比之前理论计算得到的数值大.在核心表面处,还存在带负电粒子的一个电势阱,有可能为奇异夸克物质的探测提供新的线索.对于旋转的奇异星,由带电夸克核心转动所产生的磁场接近于脉冲星的磁场强度.  相似文献   

14.
在RMFT和MIT口袋模型的框架内研究了超子-超子(YY)相互作用强度对中子星物质内强子-夸克相变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子星内强子-夸克相变与YY相互作用强度是有关联的.弱YY相互作用使得中子星内更容易发生强子-夸克相变.强YY相互作用则使得中子星内超子含量增多.温度升高,YY相互作用强度的影响会减弱.  相似文献   

15.
对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重新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当前实验研究结果不断地给基本粒子标准模型提出疑难,揭示轻子、夸克存在亚结构的迹象,例如EMC效应预示轻核与重核之间存在差异,pp碰撞单举截面分布在横能ET>200 GeV时与QCD计算发生较大偏差,发现了反轻子-夸克共振事例,先后发现了夸克的味变中性流和轻子的味变中性流,轻子的"反常量"等等.这些实验迹象都迫使我们有必要及时对基本粒子标准模型进行一番全面、系统的审视.  相似文献   

16.
依据多Λ超核在高能重离子碰撞或天体物理中实现的可能性,以Ca为例,用相对论连续谱Hartree-Bogoliubov理论研究了系统的基态性质,包括每重子结合能、重子均方根半径和超核物质半径以及单粒子能谱等。研究表明,随着超子数目的增加,超核的每重子结合能和超子均方根半径变化趋势平缓,在5100ΛCa等一些超核内超子2s1/2和1d5/2能级排列有明显的反转,丰质子区和总核子数不变的多Λ钙超核滴线所对应的最大超子数分别为6和22。  相似文献   

17.
依据多Λ超核在高能重离子碰撞或天体物理中实现的可能性,以Ca为例,用相对论连续谱Hartree-Bogoliubov理论研究了系统的基态性质,包括每重子结合能、重子均方根半径和超核物质半径以及单粒子能谱等。研究表明,随着超子数目的增加,超核的每重子结合能和超子均方根半径变化趋势平缓,在1500ΛCa等一些超核内超子2s1/2和1d5/2能级排列有明显的反转,丰质子区和总核子数不变的多Λ钙超核滴线所对应的最大超子数分别为6和22。  相似文献   

18.
2003年日本的Spfing-8实验组宣布找到了五夸克态存在的第一个实验证据。这一消息在粒子物理实验和理论家中间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掀起了五夸克研究的空前热潮。2004年7月-20-23日由Spring-8所在的日本大阪大学举办了“Pentaquark 04”国际专题研讨会。会议共收到了64篇报告,126位代表就这种奇物重子态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19.
本人在2008年3月15-28日期间访问了LPSC。LPSC是法国国家核物理及粒子物理研究院(IN2P3)的—个分支机构。位于格勒诺贝尔,主要从事粒子物理、宇宙学的研究。在ATLAS实验中,LPSC参加了量能器的研制工作,目前正在进行ATLAS实验的模拟数据的分析研究,在自叩夸克物理以及带电Higgs粒子的寻找和测量方面,已经取得在国际同行中的领先地位。2007年山东大学与LPSC在中法粒子物理实验室(FCPPL)的框架下建立合作关系,合作开展ATLAS物理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20.
标准模型在过去20年中经历了大量的实验检验,已被人们所接受。Weinberg角(或称弱角)是标准模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物理量,它的精确值对于检验标准模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02年,NuTeV实验组报道了他们测量到的Weinberg角的值与在其它电弱过程中测量到的该角的值不同。这一反常现象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无论能否在标淮模型的解释这种现象,对粒子物理都将是一个推进。为了解释这种反常现象,本文在标准模型的框架下,推导了核子海中奇异-反奇异夸克分布不对称对Paschos-Wolfenstein关系的修正,并计算了光推介子-重子波动模型和手征夸克模型下,奇异-反奇异夸克分布的不对称性,考查了这种不对称性对Weinberg角测量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核子海中奇异-反奇异夸克分布的不对称性所引起的修正,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NuTeV测量到的Weinberg角的值与标准模型预言值之间的差异,可以作为NuTeV反常现象的一种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