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光电催化还原CO2在众多减排技术中因其洁净环境友好成为研究热点。通过对比光催化,电催化和光电催化的原理,论证光电催化还原CO2在节能减排领域的应用价值。以Ti,Zr,Fe,Cu为基本元素的4个催化材料体系为研究对象,对同一体系不同催化材料从材料合成方法,合成难易程度,催化效率,选择性和催化能耗等不同方面做出综合比较和评价,并对光电催化还原CO2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采用沉淀法分别以乙醇洗涤和以乙醇洗涤后再以水洗涤氢氧化镍,焙烧制备了不同形貌非负载型镍催化剂,对催化剂进行了X射线衍射(XRD)表征,分析了催化剂暴露的晶面,考察了CO2对该催化剂CH4裂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气氛中引入~8% (vol)的CO2可显著提高Ni-et的甲烷裂解性能,同时也可小幅提高Ni-etwt的甲烷裂解性能,适量CO2的存在可阻止活性较低的非负载型镍的活性位在反应过程中被产物碳包裹,从而有效提高其活性;活性较高的Ni-etwt催化剂不易因被产物碳包裹而失活,使CO2对其裂解活性影响较小;当CO2含量较高(~50%)时,CO2的存在会使更多反应掉的CH4不能全部转化为碳纳米材料和氢气,降低甲烷裂解的选择性,因此,过高含量的CO2不利于催化剂催化甲烷裂解制氢和碳纳米材料。  相似文献   

3.
利用多孔碳(C)的限域作用制备了铌(Nb)氧化物-碳复合载体负载铂(Pt)作为氧还原反应电催化剂.该实验在多孔碳中形成铌氧化物和单质铜(Cu)的混合物(NbOxC@Cu),并以此作为载体,通过金属铜置换铂离子最终形成多孔碳/铌氧化物负载铂催化剂(NbOxC@Pt),并进一步探究了该催化剂对氧还原反应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的NbOxC@Pt催化剂表现出优异的氧还原性能,其半波电位为878 mV,比活性为0.49 m·A·cm-2,明显高于商业Pt/C催化剂.此外,该实验还发现在氢氩混合气中预处理样品可以明显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该实验将新型结构的多孔碳/铌氧化物作为载体应用到电化学实验教学中,能开拓学生对电催化基础材料科学的认知.  相似文献   

4.
利用生物柴油副产物甘油和CO2干重整制取高附加值合成气,关键是高性能催化剂的选择和研究。通过胶体溶液燃烧法制备了CoFe/CeO2催化剂,在固定床反应器中,温度范围650~800 ℃条件下,研究了CO2与甘油干重整过程中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结果表明,胶体溶液燃烧法制备的CoFe/CeO2催化剂具有典型的介孔结构,比表面积为33.4~40.8 m2/g,表现出了活性组分Co-Fe与载体CeO2较强的相互作用。 7CoFeCe显示出了较好的干重整催化性能,750 ℃下甘油转化率达84.8%,CO2转化率达19.9%。随着温度的升高,CO2转化率提高,在800 ℃下,CO2转化率达到了30.3%,表明高温有利于逆水汽变换反应。稳定性实验表明,介孔CoFe/CeO2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干重整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以CO2为代表的温室气体导致的气候效应日益凸显,全球碳减排迫在眉睫。等离子体技术转化CO2具有独特优势,在实现CO2资源化转化方面展现出良好前景。对近几年等离子体资源化CO2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重点介绍了等离子体转化CO2的主要工艺参数和评价指标,归纳了工艺参数、活性物种、背景气体对CO2转化的影响,重点分析了介质阻挡放电(DBD)等离子体协同催化转化CO2的协同效应。最后,针对等离子体协同催化转化CO2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提出了今后的几个重点研究方向:1)进一步揭示等离子体转化CO2的反应机制;2)系统探究等离子体和催化剂协同作用机制;3)实际工程应用中,应关注反应器的工程放大、使用安全风险以及经济效益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以甲基纤维素为原料,改变水热碳化温度得到不同水热产物,随后对其进行化学活化得到多孔碳样品。研究水热温度对多孔碳样品形貌和孔结构的影响,测试了样品在不同压力下的CO2吸附性能。结果表明,水热温度对纤维素基多孔碳的孔结构影响较大。随着水热温度的升高,其比表面积、孔容、微孔比表面积、微孔孔容均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平均孔径则先减小后增大。CO2吸附量也先增加后减小。样品ACe-270在纤维素基多孔碳中吸附性能最优,在温度为25 ℃、压力分别为0.1、0.2、0.3、0.4 MPa的条件下,其CO2吸附量分别为0.65、1.92、3.76、5.23 mmol·g-1。  相似文献   

7.
环境中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导致CO2浓度不断增加,这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开发一种高效廉价的吸附材料至关重要。以甘蔗渣为碳源,尿素为N源,通过碳化和K2CO3活化制备出N掺杂多孔碳。多孔碳的物理化学性质用N2解吸等温线、傅里叶红外光谱、元素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和X射线衍射等方法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该材料具有高度发达的孔隙、较高的N含量和较高的石墨化程度。当尿素与甘蔗渣混合比是2、碳化温度是800℃、K2CO3浸渍比是3时,多孔碳的比表面积高达2 486.67 m2·g-1,同时CO2吸附量高达250.73 mg·g-1。由此可见以廉价的甘蔗渣制备N掺杂的多孔碳用于吸附CO2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填料塔的传质性能,对比研究新型CO2吸收剂,在CY-700型不锈钢规整填料中试吸收和解吸塔内,研究了不同操作条件下乙醇胺(MEA)水溶液吸收CO2的总体积传质系数KGav和捕集率,并对连续捕集CO2工艺的再生能耗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KGav随液体流量的增大而增大,随溶液CO2负载和CO2分压的增大而减小,但是气体流量的增加对KGav有不利影响;中试连续循环运行结果表明,液气比和塔顶溶剂回流量对体系操作循环负载和再生能耗均有较大影响,在目标CO2吸收率≥90%、吸收剂流量为5 L/h、气体流量为0.48 m3/h的操作条件下,捕集CO2再生能耗约为8.5 MJ/kg,循环负载约为0.67 mol/kg。研究结果验证了装置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CY-700填料塔的传质性能较好,为下一阶段探索新型贫水有机胺吸收剂捕集CO2的性能提供重要的对比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9.
以立方体和颗粒状CeO2为载体制备了Ni基催化剂,运用TEM,XRD,N2物理吸附-脱附和H2-TPD等对Ni-CeO2进行了表征,在固定床反应器上评价了其催化CRM反应性能.催化剂回收并采用TG,TEM和拉曼光谱等进行了表征,评价了其烧结和积碳性能.结果表明:较颗粒Ni-CeO2催化剂,具有特殊(200)晶面的立方体 Ni-CeO2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更佳.载体CeO2立方体的形貌和特殊晶面对镍催化剂在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反应性能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水热法合成碳钛复合材料,以碳钛复合材料为载体制备了钴基费-托合成催化剂.采用氮气物理吸附-脱附、原位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2-TP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在固定床反应器上对催化剂的费-托合成催化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利用碳改性二氧化钛可明显影响催化剂的催化活性,由于碳的引入导致催化剂更易于还原,催化剂的分散较好,具有更高的费-托合成活性和重质烃选择性(C5+).  相似文献   

11.
以核壳结构复合而成的催化剂,在催化反应中常表现出较高的整体活性、大的比表面积、优异的择形催化效果和良好的热稳定性.部分催化载体因具有优异的择形效果和结构稳定性,在多元复合核壳催化剂的设计中也占据了一定的地位.本文主要介绍了几种常用催化剂载体(Al_2O_3、SiO_2、ZSM-5)参与复合的核壳催化剂制备与应用的概况.  相似文献   

12.
采用浸渍方法制备不同Cu/Ce原子比的CuO/CeO2催化剂,用于富氢气体中CO优先氧化反应(CO-PROX),考察其在温度变动情况下的催化性能. 利用X射线衍射(XRD)、程序升温还原(TPR)方法对反应前后催化剂样品进行了表征. XRD测试表明,催化反应后的催化剂中有金属Cu0生成. 这与文献结果一致. 与不含CO2的情况比较,当模拟富氢气体中含有CO2时,低温段催化活性明显下降. Cu/Ce原子比为10%的催化剂在温度变动过程中具有较稳定的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13.
Au/CexZr1-xO2催化剂在高浓度CO室温催化氧化中的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柠檬酸溶胶凝胶法制备的铈锆氧化物为载体,采用沉积-沉淀法制备了Au/CexZr1-xO2催化剂.探讨了载体组成、焙烧温度、金担载量对该催化剂催化氧化一氧化碳性能的影响,并对催化剂进行XRD表征,优化了制备条件.结果表明:当载体为Ce0.75Zr0.25O2,焙烧温度为550℃,金担载量为4.7%的催化剂在室温下催化氧化CO的效果最好.该催化剂的优点是具有较强的耐水性;在用量少,一氧化碳浓度高的条件下仍能氧化CO30%~40%左右.  相似文献   

14.
生物质焦油是生物质气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有害副产物,它的存在严重制约了生物质气化技术的发展。利用先进的金属催化剂,将生物质焦油与CO2进行催化重整,获取小分子燃料气体,不仅可将生物质焦油进行转化利用,而且还实现了温室气体的减排,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介绍了CO2催化重整生物质焦油所用的金属催化剂,主要包括Ni基催化剂、碱金属催化剂以及非Ni的其他过渡金属催化剂。总结了各类催化剂的优缺点,并对未来生物质焦油催化重整技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由于其危害大、来源广,因此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热催化氧化技术在催化降解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而催化剂二氧化锰(MnO_2)由于其在室温下相对于其他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处理效果以及易制备等优点而被广泛研究和使用.本文作者着重讲述了催化剂MnO_2的特点、制备工艺、降解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效率的影响因素及其负载方式等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6.
人类工业活动排放的大量CO_2气体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CO_2捕集、封存与利用(CCUS)是实现碳减排和应对全球变暖最有效的技术方向。常用的CO_2捕集技术中,采用有机胺类化学吸收剂的水溶液捕集CO_2面临的主要技术难题是再生能耗高,如何降低能耗将直接关系到CCUS技术的未来走向。相变吸收剂在吸收CO_2时具有优异的吸收特性,而且可分离为液-液或液-固两相,其中一相富集CO_2,在降低能耗方面呈现出较大优势。通过对传统有机胺水溶液脱除CO_2工艺的能耗结构进行分析,综述了CO_2相变吸收体系在碳捕集方面的研究现状,并对相变吸收剂的研究动向和技术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探索相变吸收剂的相变机理,解决其组成和工艺稳定性问题;开展微胶囊、极性摆动等新型吸收剂和耐热酶、固体酸等催化再生技术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当今世界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大家关注的重点问题。随着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过量的CO2被排放到大气中,在工业生产中如何降低CO2的排放量成为了众多研究者所探索的对象。利用固体吸附剂对CO2进行吸附,在众多的减排方式中被认为是一种无腐蚀、无污染、易于操作且吸附性能更高的方式。对含金属元素固体吸附剂的分类、改性方式、吸附原理、吸附效率等不同方面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在常温下对CO2有较高吸附性能的几种改性材料,同时对含金属元素固体吸附剂吸附CO2的研究方向和前景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18.
煤炭是世界上储量最为丰富的化石燃料之一,是制造多孔碳、纳米碳、碳质复合材料和石墨烯的主要原料。燃料电池是一种通过化学反应将化学燃料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它不受卡诺循环限制,具有高效率、高功率密度和环境友好等特点,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但其阴极氧还原反应(cathodic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ORR)动力学非常缓慢,需要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加速其反应。现有的催化剂主要是贵金属Pt,但Pt资源储量少、成本高、稳定性差,限制了燃料电池的商业化应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碳基材料是最有希望替代Pt的催化剂材料。基于此,对近年来煤基多孔碳的制备方法进行了综述,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以煤基活性炭为基体的燃料电池用氧还原电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Spent 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SCR) catalysts are defined as hazardous wastes because of the toxicity of V2O5 to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Recycling of V2O5 and TiO2 from the spent SCR catalysts has strikingly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s as well as economic values. In this work, a “NaOH ​+ ​Na2CO3” system was employed to recycle 99.2% of anatase/rutile TiO2 nanospheres with a nanospherical morphology from the spent SCR catalysts by a simple sintering-leaching process. The observed photo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anatase/rutile TiO2 nanosphere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other TiO2 recovered from the spent SCR catalysts, commercial TiO2, and chemosynthetic TiO2, which can be ascribed to the enhanced separation of photo-excited electron/hole in a direct Z-scheme of anatase/rutile TiO2 homostructures. Additionally, high-purity V2O5 microrods with high H2S removal performance were efficiently prepared by a hydrothermal method in the leaching solution, which is superior to the traditional method including NH4VO3 precipitation and solvent extraction as the present method can recycle vanadate from low-grade filtrate with a 99.6% of recovery rate. This study develops an alternative method for controlling pollution of vanadate to soil and water and recycling of valuable meta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