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功能翻译理论体系下的文本类型论、目的论三大法则和翻译要求对于湖南风味特产的口译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指导作用。湖南风味特产口译的目的旨在通过导游的介绍,使外国游客了解湖南风味特产,了解湖湘文化,促进中外交流。基于该目的,导游翻译应把握其兼有信息和诱导功能的综合特征,在翻译过程中以具体的翻译要求为指导,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覃美绒 《科技咨询导报》2007,(15):184-184,186
结合导游口译的特点,从英语语言文化关系的角度探讨了英语导游口译的语言技巧;吸引游客的致欢迎词的技巧;形象、多样、类比的景点解说技巧;符合英语国家文化价值观的交谈技巧。  相似文献   

3.
口译是不同文化之间进行交流的媒介,口译的过程就是一个跨文化交际的过程.文化空缺和文化干扰增加了口译的难度,对译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译员应该充分了解口译的文化功能,适当运用变通手段尽可能地减少文化冲突带来的冷场、误解等.  相似文献   

4.
以生态翻译学理论为视角,从口译原则、口译特殊语境等方面了解口译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翻译传播行为有其必须遵循的"自我适应机制"的特点,这是造成口译活动艰巨性的主要原因。因此,采用有效合理的口译方法对培养口译员过硬职业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浅谈日语导游口译的语言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导游口译的特点,从日本语言文化关系的角度探讨了日语导游口译的语言技巧:吸引游客的自我介绍技巧;形象、多样、类比的景点解说技巧;符合日本文化价值观的交谈技巧。  相似文献   

6.
口译包括连续翻译和同声传译。与笔译相比,口译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六点:(一)口译要求迅速,要当场立即收效。(二)口译的标准为“准确、迅速、通顺”。(三)口译时应注意讲话者的意图和听者反应。(四)口译时表达方式比较灵活。(五)口译时接触面较广。(六)口译效果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7.
王云杰 《科技信息》2007,(33):207-207,213
准确把握口译中的理解原则及翻译原则,是英语口译工作者提高口译能力、增强在实践中的应变能力的基础。根据口译的特点,结合口译实践经验,作者提出了英译汉和汉译英时的理解及翻译原则。  相似文献   

8.
讨论了导游翻译课程的内容设置和教学模式,外语导游必须具备的口语表达能力、翻译能力和跨文化交际意识以及导游翻译课程教学应包括的语言应用和汉译外知识。  相似文献   

9.
鉴于当前的英语教学不能够有效满足企业部分工作岗位对口译能力的要求和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的需要,我院开设商务英语口译课程已成为必然趋势。通过与商务活动相关的口译训练可以帮助学生获取商务活动中必要的交流能力、心理素质、翻译等各项技能。本文就商务英语口译选修课开设的必要性问题以及相关措施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吉尔翻译序列模式指出,翻译过程包括理解和重组两个阶段,两个阶段要顺利进行,译员需调动知识储备,还要获取新知识。会议口译准备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口译的成败。受翻译序列模式启发,本文在知识获取层面提出会议口译准备策略。  相似文献   

11.
通过系统的文献调研,对2004—2010年间期刊(主要以外语类为主)发表的公示语翻译研究方面的文章进行了综述,从翻译理论研究、文本类型研究、错误分析与对策、翻译方法探索等方面,总结了中国公示语翻译研究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并对该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及研究重点进行了探讨,以期为今后的公示语翻译研究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2.
林译小说是林纾的主要文学业绩,也是其文学活动中最受重视的一部分。在翻译活动中,译者有着多重身份:译者,读者,作者。林纾作为不懂外语的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充当读者和作者的身份。结合文学批评中的接受美学理论,以林纾的读者身份为切入点,从读者的主体地位和读者与文本的视域融合两个方面来探讨译者的读者身份对译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奈达的“动态对应”理论的关照下,论述了中国古诗的可译性。动态翻译注重接受者的反应,旨在使译文对接受者产生与原文对其接受者一样的反应。奈达承认诗歌翻译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他认为关键是保持原著的“风格和精神”。简要介绍中国古诗英译的可译与不可译的矛盾;接着通过对一些中国古诗的研读,肯定了中国古诗的可译性并提出了解决方法如风格的移植、音韵的移植、文化的移植等。同时指出动态对应理论有其局限性,因此翻译中国古诗并无一定的方法或原则,关键是保持原诗的精神。  相似文献   

14.
美国的尤金·奈达博士(Dr.Eugene A. Nida)的动态等值论(Dynamic Equivalence)被许多学者推崇为评判译文质量优劣的标准以及翻译所追求的最终目标.在运用奈达的"动态等值"论来指导文学翻译时,应注意的问题是,译文如果要准确传递原文信息就要充分体现原作者的美学意图,这样才能使译文受众获得和原文受众基本一致的感觉.  相似文献   

15.
传统解释学是一种客观主义解释学。它认为文本意义的确定性,解释者必须消除并超越其自身的前理解历史性,才可以达到对源语文本客观准确的理解。这种观点和传统"忠实"的翻译原则相一致。当代解释学强调解释者的前理解、历史视阈在理解中的作用,它认为文本的意义是不确定的。以此为基础,一些译论者质疑翻译的"忠实"原则。在翻译中,源语文本中作者本意和文本本意是相对确定的,译者的阐发、创造是有限度的,夸大文本意义的不确定性、夸大译者的作用会导致随意翻译。  相似文献   

16.
清末,随着岳州、长沙相继开埠,殖民主义这把“利刃”刺进了湖南的“胸膛”,使湖南迅速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产业投资结构极不合理,“洋船”垄断了湖南航运业,对外贸易的畸形性特征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7.
纽马克的文本功能理论,将文本类型分成“表达型文本”、“信息型文本”和“呼唤型文本”三大类,并针对其交际功能提出“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两种翻译方法.通过纽马克的文本功能理论对翻译的启示,探究其与翻译目的、翻译标准及翻译策略之间的紧密联系,并结合旅游文本英译例文,论证文本功能对翻译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8.
徐丹  陈月红 《科技信息》2009,(19):164-164
近十年来格式塔美学在中国的翻译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介绍了格式塔美学理论及其在翻译中的应用价值,并以夏济安翻译的“西敏大寺”这篇散文为例.解释了格式塔再造中篇章结构调整上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图里的翻译规范论是翻译研究学派的重要理论,为翻译研究带来了新的视角。译者从译前准备到翻译活动结束一直受到源语以及译语文化规范的制约。文章从预规范、元规范以及操作规范三个方面针对林语堂翻译活动的文本选择、文化取向以及翻译策略进行分析,提出林语堂的翻译活动受其教育背景、社会环境以及文化差异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