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差异腐蚀方法对各种石英矿物进行处理 ,结果表明 ,去除气液包裹体的效果明显 ,同时还发现 ,通过测定石英颗粒在浸油中的光透过率 ,能够检验石英矿物气液包裹体被去除的程度。这对于深入研究硅石代替水晶技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海拉尔盆地布达特群热流体活动频繁,脉体发育。脉体中发育3种不同类型烃类包裹体,即旱期富CH4气态烃类包裹体、中期液态烃类包裹体、晚期气液两相烃类包裹体。通过对3种烃类包裹体宿卞矿物特征、均一温度测定、宿主矿物化学成分的分析,指出铁白云石脉的形成与岩浆成因及低温热液作用有关,石英脉的形成可能来源于深部流体。早期石英脉中富CH4气态烃类包裹体可能同样来自于深部;中期铁白云石脉中液态烃类包裹体是热事件作用中高温变质水分解并携带了围岩中烃类物质进入裂缝中沉淀而成的;晚期石英脉、铁白云石脉中气液两相烃类包裹体则代表了布达特群油气成藏时油气运移、聚集的结果。结合沉积理藏史和热演化史恢复,认为布达特群成藏时间为60- 105 Ma,即伊敏组沉积初期开始,一直延续到青元岗组。  相似文献   

3.
微波改造沸石环境材料的表征与脱氮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添加不同类型助剂对天然沸石进行微波改造制备环境材料,并研究其对再生水中氨氮的去除效果.研究发现,相同的改造条件下,不同助剂的微波沸石对氨氮的去除效果顺序为:乙酸钠微波沸石Na Cl微波沸石SDS微波沸石CTMAB微波沸石单独微波沸石原沸石.孔径测试结果显示微波沸石的总孔体积、孔径数量、比表面积均有所提高.通过SEM,XRD等手段对微波改造前后的沸石表征,微波改造过程中助剂的加入使沸石颗粒表面松散度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出现了更多的孔道,主衍射峰强度有所减弱,沸石吸附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4.
运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对AOT/异辛烷/水油包水型微乳液中水分子的O-H伸缩振动吸收峰和AOT分子中的羰基、磺酸根伸缩振动吸收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分子的O-H伸缩振动在3050~3750cm  相似文献   

5.
在矿床地质研究基础上,通过对石英、萤石、方解石中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分析,对甘肃省干沙鄂博稀土矿床成矿流体的特征、演化及成矿机理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矿床中发育大量包裹体,按室温下的成分相态特征,将其分为熔体包裹体、流体-熔体包裹体、气液H2O包裹体、气液CO2包裹体、CO2-H2O包裹体和含子矿物的气液H2O包裹体、含子矿物的CO2-H2O包裹体等7种类型.在成矿过程中,包裹体组合从熔体包裹体→流体-熔体包裹体+流体包裹体→流体包裹体的变化,反映了成矿介质经历了从岩浆→岩浆+热液→热液的演化过程.在岩浆-热液成矿期,流体-熔体包裹体大量存在,以及富H2O相CO2-H2O包裹体与富cO2相CO2-H2O包裹体密切共生,表明成矿时曾经发生两次不混溶作用,早期岩浆-热液不混溶作用导致萤石和REE-氟碳酸盐的晶出,而CO2-H2O不混溶作用引起了硫化物的沉淀.  相似文献   

6.
以中温煤焦油沥青为原料,采用浓硫酸和浓硝酸混酸氧化,碱溶酸沉法提纯制备易溶于碱性水溶液的水溶性沥青。以水溶性沥青收率及红外光谱峰强度为指标考察了氧化温度、反应时间、混酸比、液料比等因素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中温煤焦油沥青在氧化温度40℃,反应时间5 h,混酸比(浓硫酸和浓硝酸的体积比)7:3,料液比1 g:20 m L,得到116%产率的水溶性沥青。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Bi系高温超导体低温红外吸收光谱中位于1265cm-1处的红外吸收峰.着重分析了该吸收峰强度的变化特点及其与超导体内部微观结构的联系.分析表明该吸收峰与Cu-O键的伸缩振动有关,该吸收峰的强度随温度的变化与Bi系高温超导体内载流子与声子的耦合作用密切相关.此外,该吸收峰的强度与Bi系高温超导体的超导特性有联系.  相似文献   

8.
微波辐射/活性炭工艺处理高浓度苯酚废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一定量的活性炭与高浓度苯酚废水混合置于微波专用反应器中进行微波辐照,通过改变微波作用时间、微波功率、溶液PH值、苯酚浓度、固(活性炭)液比,研究苯酚废水在活性炭及微波辐射共同作用下的除污效果.结果表明:对苯酚浓度为约1 000 mg/L的废水,在微波功率300 W,固液比1:20,微波辐射30 min的条件下,苯酚的去除率可达85.4% ,较单独的活性炭吸附除苯酚率提高了20.3%.微波辐射/活性炭作用处理苯酚废水的过程可用一级动力学模型较好地描述.机理分析表明,微波辐照对活性炭吸附性能的改善与强化作用是去除苯酚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根据储层中气液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埋藏深度,可以推测包裹体的形成时代,进而厘定主力烃源岩生排烃的主要时期。本文主要通过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中部、南部、北部和西部四口典型井气液包裹体的系统分析,并结合盆地的演化过程,认为四口井虽然在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形成深度上存在明显的差异,但却是同期构造运动的结果。鄂尔多斯盆地中生代是构造变革的关键时期,盆地受周围造山活动的影响,由稳定期逐步转换活化期,构造热事件频繁发生,盆地的烃源岩迅速成熟,进入了生排烃的高峰期。奥陶系储层捕获气液包裹体的时间与构造强烈变革期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0.
运用红外光谱法跟踪由特种接枝聚醚和多异氰酸酯预聚体反应生成的聚氨酯粘合剂的化学反应全过程 ,从而分析出各基团之间的化学反应及其产物随时间变化的定性、定量分析。并对特征基团变化与粘接强度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本文目的在于探讨粘接机理 ,以期得到特征基团的反应对粘接性能的影响。除对基团特征峰进行了指认 ,还利用积分方法对特征峰做定量测定。通过将特征基团吸收峰积分面积比与粘合剂的剥离强度对比 ,得到以特征基团吸收峰积分面积比来判定粘合剂的粘接强度的半定量方法  相似文献   

11.
多级雾化超重力旋转床中气液传质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发的多级雾化超重力旋转床,采用化学吸收的方法测定了其在不同操作条件下的体积传质系数,并根据双膜理论建立了旋转床中气液两相之间的传质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多级雾化超重力旋转床气液两相间的体积传质系数随气液流量的增加而增大.文中还从实验数据中归纳出了液滴内的传质系数方程,指出丝网层的雾化使液滴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高速旋转进入雾化区,由于液滴内循环非常剧烈,从而使多级雾化旋转床的液滴内传质系数较高.  相似文献   

12.
红外光谱法研究油页岩及干酪根的生油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Lorentzian分峰拟合,A-C因子和含100%脂肪链的微晶石蜡为标准物质的方法对油页岩及去矿物油页岩干酪根红外吸收光谱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干酪根中各种烃的成分和含量.结果表明:油页岩及去矿物油页岩中有机质均为Ⅱ型干酪根;去矿物能使支链从干酪根主链上脱落,但去矿物程度不宜过大.随着去矿物程度加深,干酪根脂肪链含量、红外谱图中CH2与CH3吸收峰面积的比值和脂氢/芳氢面积比值先增大,后减小;油页岩经酸碱处理后,干酪根中脂肪链的含量可达到54.06%,CH2与CH3吸收峰面积的比值为7.11,脂氢和芳氢的面积比值为2.73.无机矿物质的去除使干酪根的生油潜力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3.
尕斯库勒第三系油藏是柴达木盆地西南部(柴西南)的主力油藏。从储层成岩序列、流体包裹体等方面分析研究区油气充注期次,并通过荧光光谱和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定量荧光及原油特征等分析柴西南地区储层原油和包裹体的光谱特征及参数,探讨不同期次油气充注对现今油藏形成的贡献程度。结果表明:尕斯E31储层经历碱性—酸性—碱性—弱酸性—碱性的流体演化过程,并发育早期黄色荧光气液烃包裹体和后期蓝色荧光气液烃及伴生气烃包裹体,代表该区经历了28 Ma和8 Ma两期油气成藏阶段;尕斯E31油藏是在古油藏布局的基础上沿后期构造产生的断层输导体系向上调整而形成,是柴西地区油气早成藏,晚期调整,并较好保存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活塞内冷油腔中气液两相流的振荡传热问题,设计并搭建了由柴油机改装的往复振荡实验装置,利用高速摄像技术对内冷油腔实验件中气液两相流的振荡流动过程进行了可视化观测实验,分析在不同转速和液体填充率下实验件中气液两相流在起振阶段和充分振荡阶段的振荡流动形态。结果表明:在起振阶段,气液两相的分界面明显,没有强烈的湍流混合运动,在充分振荡阶段,液体的运动规律及流动形态呈周期性变化;转速主要影响气液两相流的湍流强度,填充率主要影响气液两相流的流动形态。研究结果揭示了内冷油腔中气液两相流的振荡流动规律,可为高强化活塞的结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以鄂尔多斯盆地天环坳陷北部奥陶系含气储层为研究对象,进行天然气成藏期次研究。采用流体包裹体岩相学观察及均一温度测试、气烃包裹体激光拉曼和包裹体碳同位素分析技术,结合埋藏热演化史分析,确定了天然气成藏期次,并根据已有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成藏地质条件,建立了成藏流体演化特征及成藏过程。结果表明,奥陶系含气储层发育早、晚两期烃类包裹体,早期以沥青包裹体和液烃包裹体为主,反映早期原油成藏过程,包裹体均一温度峰值122~142℃对应中侏罗世成藏过程;晚期发育气液烃和气烃包裹体为主,包裹体均一温度峰值154~168℃对应侏罗纪末—早白垩世成藏过程。包裹体气烃成分主要为CH_4,其甲烷碳同位素平均值在-38.84‰,表明包裹体中CH_4来源于早期原油裂解成因气。结合研究区天然气成藏地质特征分析,侏罗纪末-早白垩世为天然气关键成藏期,在天环坳陷斜坡深部及深凹陷区可以形成源自奥陶系气源岩的内幕气藏。  相似文献   

16.
以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区盒8段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流体包裹体的观察、测温、测盐及组分分析等方法,厘定了流体包裹体的产状及气液比,结合埋藏史恢复了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并通过状态方程恢复储层古压力。研究表明,甲烷、饱和烃、CO2包裹体在愈合裂隙与石英加大边中均有发育,气液比随着油气运移距离的增大逐渐降低。石英加大边中油气的捕获时间早于愈合裂隙,两者时间存在重合,为漫长的早白垩世成藏期。天然气在源-储压差驱动下向储集层运移过程中进行压力传递,普遍发育弱超压。  相似文献   

17.
贵州省锦屏县八克金矿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贵州省锦屏县八克金矿流体包裹体以原生包裹体为主,少量次生包裹体。包裹体大小在2-10μm之间,个别大于10μm;以含CO2三相包裹体为主,其次气液两相包裹体,少量纯CO2包裹体;成矿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集中在240℃-300℃,气液两相包裹体平均盐度4.29 wt%NaC l-6.51 wt%NaC l,密度为0.75 g/cm3-0.92 g/cm3,三相包裹体平均盐度:1.91 wt%NaC l-5.11 wt%NaC l,密度为0.62 g/cm3-0.97 g/cm3,得出结论是八克金矿属于低盐度低密度的中温矿床。  相似文献   

18.
安徽某地石英砂的混酸酸浸除铁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盐酸和草酸混合溶液对安徽某地石英砂中杂质铁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酸浸条件对杂质铁的去除效果影响显著,最佳的酸浸工艺为:采用5%的盐酸和8 g/L的草酸组成的溶液作为浸出剂,反应时间为6 h,温度为50℃,液固比为31。通过该酸浸工艺,石英砂中杂质铁的含量降低到0.96×10-6。  相似文献   

19.
在正畸附件粘接过程中,为了减少酸蚀对牙体、牙周的损害,我们在临床上运用了定位酸蚀技术。通过21例患者7个月至24个月的临床观察,未发现一例患者在矫治期间附件周围的牙面有脱钙的白色斑点及龋坏区。提示该方法限制了酸蚀剂的酸蚀范围,易于去除附件周围多余的粘接剂,减少了对牙釉质的损害及对牙龈的刺激  相似文献   

20.
本文应用Perkin-Elmer 577型红外分光光度计实验手段分析了B_4树脂吸附铀酰离子反应机理,初步得到如下结论:第一,B_4-1(2)和B_4-4(2)二种树脂吸铀后,在885 cm~(-1)处均出现明显的UO_2~(2+)特征红外吸收峰,随着B_4树脂吸铀量的增大,该吸收峰面积有规则的增大。第二,二种B_4树脂吸铀后,其芳基一胺和烷基一胺的红外吸收峰强度明显减弱,同时产生新的NH_4~+红外吸收峰。第三,二种B_4树脂吸铀后,它的醚键红外吸收峰消失。以上结论,在国内外尚未见正式文献报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