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Tb3+和Gd3+掺杂的纳米TiO2薄膜的制备及发光性能与发光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钛酸正丁酯[Ti(OBu)4]为前驱体, 采用溶胶 凝胶法制备Tb3+和Gd3+共掺杂的纳米TiO2发光薄膜, 并探讨了Gd3+对Tb3+的增敏作用机理. 通过X射线衍射(XRD)、 TG/DTA综合热分析仪、 傅里叶变换红外仪(FTIR)、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光致发光(PL)光谱分别对不同制备条件下的TiO2薄膜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TiO2薄膜具有一定的择优取向, 晶相为锐钛矿相, 形成了良好有序的晶体结构, 且样品粒径分布均匀, 颗粒大小约为15 nm; 以230 nm作为激发光, Gd3+的共掺对纳米TiO2发光薄膜中Tb3+的发光有显著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2.
设计合成新的三齿有机配体4-(4’-咔唑-9基-丁基氧)-吡啶-2,6-二甲酸(H2CBODPA),并以此为配体合成配合物Na3Eu(CBODPA)3和Na3Tb(CBODPA)3.通过对有机配体分子结构的调控,稀土Eu3+和Tb3+有机配合物的激发波长明显地向长波长方向移动,与吡啶-2,6-二甲酸配合物的激发波长相比,其有效激发波长向长波长方向移动约70 nm.Na3Eu(CBODPA)3和Na3Tb(CBODPA)3在近紫外光(350 nm)的激发下,分别得到较强的特征红色发光(Eu3+)和特征绿色发光(Tb3+).研究结果对合成长波长激发的稀土有机发光探针提供理论依据和应用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以柠檬酸三钠为络合剂,硝酸镧、硝酸钐、偏钒酸铵为主要原料,采用水热法于180℃反应12 h,制备了一系列La1-xVO4:x Sm3+(x=0,1.0%,1.5%,2.0%,2.5%,3.0%,4.0%)样品。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场发射扫描电镜和荧光光谱对样品的结构、形貌以及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样品为LaVO4的四方相和单斜相混合晶体,其形貌为六面体形和纳米颗粒;在311 nm波长激发下,LaVO4:Sm3+样品的最强发射峰位于602 nm处,对应于Sm3+4G5/26H7/2跃迁,且Sm3+最佳掺杂摩尔浓度为2.0%。  相似文献   

4.
将上转换发光与磁共振成像相结合构建多模态的生物成像材料是目前在肿瘤治疗领域中的一种新趋势.该文通过简单的溶剂热法,以2-溴对苯二甲酸为配体,以Gd(NO3)3·6H2O、Yb(NO3)3·6H2O和Er(NO3)3·6H2O为原料制备了兼具上转换发光与磁性的多功能钆基配位聚合物超微球.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球形貌均一且具有较好的分散性.在激发波长980 nm的近红外光激发下,该配合物呈现出较强的红光发射和稍弱的绿光发射带,它们分别对应于Er3+4F9/24I15/22H11/24I15/24S3/24I15/2的能级跃迁.最后考察了不同实验条件对产物形貌及其发光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用高温固相法制备非稀土掺杂的Li6(La2Ca)Nb2O12∶Mn4+远红色发光荧光粉, 并通过X射线衍射和光谱技术研究荧光粉的晶体结构和发光性质. 结果表明, 在Li6(La2Ca)Nb2O12∶Mn4+的荧光光谱中, 以327,494 nm为中心出现2个宽激发带, 在700 nm远红光区出现Mn4+2Eg4A2g跃迁发射峰, 其活化能ΔE=0.437 eV, 即该荧光粉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利用水热法结合煅烧制备Sc2W3O12:Yb3+/Ho3+荧光粉,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荧光光谱仪对样品进行表征。在980 nm的激光激发下,Sc2W3O12:Yb3+/Ho3+表现出了542、657和752 nm三个特征峰,分别对应于Ho3+5F4/5S2-5I8,5F5-5I85F4/5S2-5I7能级跃迁,分别发射出绿光、红光和弱红光。讨论了荧光粉的上转换发光机理,得出绿色和红色上转...  相似文献   

7.
四方晶系的钼酸盐是有效的自激活发光材料,但常用的制备方法高温固相法会造成产物团聚不均匀等缺点.通过一步水热法制备具有良好结晶性且形貌均一的NaLa(MoO42荧光粉.详细探讨前驱体溶液的酸碱度对晶体结构和形貌的影响.研究表明当pH>3.5后产品均为纯的四方晶相,且在pH=5.5时呈均匀球状.通过调节NaLa(MoO42中Tb3+/Eu3+离子的掺杂浓度,可以获得绿、黄绿、黄和红橙等多种不同颜色的光.能量传递过程主要表现为电偶极-四极相互作用.变温荧光测试数据显示铕铽共掺的NaLa(MoO42具有很好的温度稳定性.以上结果表明,此荧光粉有望成为具有优异性能的多色可调荧光材料.  相似文献   

8.
为开发适合产业化的零维钙钛矿的合成方法,利用超声法制备了Mn2+掺杂的CsPbCl3/Cs4PbCl6复合物(CCM),并讨论了CCM的发光机理.在近紫外激发下,CCM具有明亮的红色发光,发射谱具有3个发射峰,分别位于606 nm(Mn2+)、414 nm(CsPbCl3)和351 nm(Cs4PbCl6).CCM中存在CsPbCl3、Cs4PbCl6对Mn2+的能量传递过程.通过改变前驱物中MnCl2/PbCl2投料比可以调节CCM中Cs4PbCl6对CsPbCl3的钝化,调控CCM中CsPbCl3对Mn2+的能量传递以及Mn2+的红光发射强度.  相似文献   

9.
用高温热分解法制备摩尔分数为18%的Yb和摩尔分数为2%的Er共掺杂α-NaYF4, α-NaLuF4,β-NaYF4,β-NaLuF4和LiYF4氟化物纳米晶, 并用X射线衍射(XRD)、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光致发光光谱表征样品的晶体结构、 形貌和发光性能. 结果表明: 所制备的样品均为纯相; 不同的氟化物纳米晶样品尺寸均匀, 粒径为10~15 nm; 在980 nm近红外激光激发下,所制备的氟化物纳米晶在1 550 nm附近均有下转换发射, 其中β-NaLuF4∶Yb,Er纳米晶在1 550 nm处的发射最强.  相似文献   

10.
利用均相共沉淀法, 通过调节前驱体溶液的pH值和尿素浓度, 经700 ℃烧结后合成一系列Y2O3∶Er3+,Yb3+上转换微纳米晶颗粒. 用X射线衍射(XRD)、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FITR)和荧光光谱对样品的物相结构、 微观形貌和发光性能进行表征, 并分析上转换机理. 实验结果表明: 前驱体溶液中的pH值对Y2O3∶Er3+,Yb3+粒径影响较大, 随着pH值的升高, 粒径明显增大, 样品在绿色(500~600 nm)和红色(650~700 nm)的上转换荧光强度明显增强, 红绿比逐渐减小; 尿素浓度对Y2O3∶Er3+,Yb3+纳米颗粒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1.
用自蔓延燃烧合成(SPCS)技术制备CaAl4O7∶Tb3+和CaAl4O7∶Sm3+两种荧光材料, 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 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FT-IR)、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紫外-可见漫反射谱(UV-Vis DRS)等方法考察两种荧光材料的结构、 形貌及光吸收性质. 结果表明: SPCS技术可显著降低合成温度; 样品的结晶度较好, Tb3+和Sm3+掺杂后, 未改变CaAl4O7的单斜晶系结构与空间群特征, 但使晶格轻微畸变且使其吸收主峰和吸收带边红移; CaAl4O7∶Tb3+和CaAl4O7∶Sm3+分别发射特征绿光和粉红光, 其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均呈较精细的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2.
采用沉淀法合成了直径约100 nm、呈树枝状的Na0.45La3.16W5O20: Re3+(Re = Eu3+,Tb3+)微纳米材料。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SEM) 研究了所制备Na0.45La3.16W5O20:Eu3+、Na0.45La3.16W5O20:Tb3+微纳材料的结构、形貌;采用荧光光谱仪研究了所制备材料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并指明了荧光谱图中波峰和跃迁的对应关系。从材料的色坐标图可以看出,随着Eu3+掺杂浓度的增加,颜色更趋于红色区域,色坐标从(0.6028,0.3215)变化到(0.6424,0.33);随着Tb3+掺杂浓度的增加,颜色更趋于绿色区域,色坐标从(0.303,0.4179)变化到(0.3108,0.5351)。  相似文献   

13.
通过一步水热法制备了含稀土Er的(NH4)2Er5F17/TiO2复合光催化剂,利用稀土元素f 电子的特征跃迁吸收将催化剂的光吸收范围拓展至可见光,通过罗丹明B(RB)染料模拟水中的污染物,对其进行光催化降解,并通过XRD、UV-vis、TEM、EDX-mapping、XPS、PL对催化剂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形成的稀土基化合物(NH4)2Er5F17粒径约为50nm,具有良好的六方型结晶形貌,实现了与商用P25 TiO2的有效复合,稀土Er3+在可见光区522nm、487nm、654nm和800nm处出现的特征吸收峰拓展了复合光催化剂的可见光响应。对不同n(Er)/n(Ti)复合催化剂催化活性的评价表明,当n(Er)/n(Ti)=0.02时,由于(NH4)2Er5F17在TiO2载体上均匀分散,有较强的光吸收,复合光催化剂的电子空穴复合率较低而表现出对RB最高的可见光催化降解活性。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纳米碳酸钙浸渍改性对单根竹纤维表面碳酸钙附着情况、拉伸性能以及竹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的影响,并将改性效果与纳米碳酸钙原位沉积改性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纳米碳酸钙浸渍改性可以使碳酸钙颗粒均匀填充竹纤维表面微孔、褶皱等缺陷部位,附着的碳酸钙颗粒粒径均匀,分散性较好,附着量达到21.39%。经浸渍改性的单根竹纤维力学性能有所提高,拉伸强度、弹性模量、断裂伸长率分别提高了15.98%、22.15%和5.21%,但提高幅度低于原位沉积改性。分别将纳米碳酸钙浸渍、原位沉积改性竹纤维与聚丙烯薄膜制成竹塑复合材料,通过断面形貌观察发现两种改性方法均可改善竹纤维与聚丙烯的界面结合性能,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相应提高,浸渍改性使复合材料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分别提高了6.95%和15.80%,原位沉积改性分别提高18.68%和25.41%。虽然浸渍改性效果低于原位沉积改性,但工艺更简单。  相似文献   

15.
采用水热法合成Mn4+掺杂的SrGe4O9红色荧光粉,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荧光光谱仪(FS)表征荧光粉的晶体结构并分析其荧光性质,利用电子顺磁共振谱(EPR)确定Mn的化学形态.讨论掺杂不同摩尔分数Mn4+对样品发光强度的影响,并比较水热法与固相法制备荧光粉的发光特性.结果表明,SrGe4O9∶Mn4+在423nm激发下发射656nm红光,对应于Mn4+的2E2→4A2跃迁.  相似文献   

16.
为有效地提高聚合物电池器件的光吸收和电荷收集, 进而提高整体器件效率, 采用氧化钼(MoO3)/银纳米粒子(Ag NPs)/氧化钼作为复合阳极缓冲层, 制备了反型聚合物太阳能电池, 并研究了在缓冲层中加入金属纳米颗粒对器件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在MoO3缓冲层中加入1 nm的Ag时, 器件的短路电流密度和光电转换效率都得到了提高, 短路电流密度从9.54 mA/cm2增加到12.83 mA/cm2, 效率从2.14%提高到3.23%。Ag纳米颗粒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作用, 有效地提高了器件的光吸收和电荷收集, 提高了整体器件效率。  相似文献   

17.
合成并用元素分析和单晶X射线衍射表征了一个新的化合物[C(NH2)3]2{[MoO(H2O)C2O4]2(μ-O)2}·2H2O,测定结果表明该化合物中存在金属Mo-Mo键,通过计算知道钼原子是+5价的,两个钼氧八面体是共边连接的,每个钼上有一个螯合的草酸根,而胍作为阳离子存在于晶体中,参与构筑有特色的氢键网络。该化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 a=0.7956(2)nm, b=1.8996(4)nm, c=1.2832(3)nm, β=106.78(3)o, V=1.8568(7)nm3, R1=0.0243, ωR2=0.067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