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使用高压水枪以及连片集中式人工挖掘方式的人为物理干扰在海草区采集滩涂经济动物的行为对海草群落及底栖动物造成的生态影响。【方法】对广西竹林海草床5种生境展开调查和采样:(1)未受人为物理干扰的海草区;(2)未受人为物理干扰的裸滩;(3)刚刚遭受人工挖掘影响的海草区;(4)刚刚遭受高压水枪冲击后的海草区;(5)遭受高压水枪冲击5d后的海草区。计算分析各生境海草群落的覆盖度、直立茎密度和生物量,以及大型底栖动物的栖息密度、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指数。【结果】人为物理干扰短期内显著地降低了海草床的覆盖度、栖息密度和生物量,改变了大型底栖动物的优势种,同时降低了海草床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指数、栖息密度和生物量。【结论】人为物理干扰(高压水枪的使用等)短期内对海草群落和大型底栖动物群落都有较大的负面生态影响,长期的生态效应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建议执法部门加强对滩涂采集经济动物方式的管理,尤其是关于高压水枪的使用问题。  相似文献   

2.
2019年5月、8月和10月对白洋淀流域的淀区、2个上游水库和4条上游河流中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不同季节群落结构变化进行了调查,发现其优势物种均为耐污种.淀区群落结构主要表现出受区域性影响较大,受季节性影响不大的特点,分析其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指数,呈现出淀区南部生物量高于淀区北部,淀区中心生物多样性高于淀区边缘;2个水库生物量与丰度变化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均表现为春季和秋季高于夏季;府河、孝义河和拒马河表现为春季生物量最低,沙河春季生物量最高,在4条河流中春季生物多样性均高于夏、秋季.总之,从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两方面来看,上游河流和水库主要表现为不同季节间差异显著,而不同区域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于2012年4月(春)和8月(夏)对九龙江口南临海域的大型底栖动物进行群落结构研究,同时研究了不同底栖群落的群落特征、稳定性以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调查海域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8门75种,总生物量和总栖息密度的均值分别为4.81g/m2和51.61ind/m2.其大致分为4个群落,其中距离河口最近的群落Ⅰ为主体群落.相同群落的栖息密度和生物多样性指数等群落特征总体呈现出夏季高于春季的特点,相同季节4个群落的栖息密度和生物多样性指数等群落则特征呈现出远岸海域高于沿岸海域的特点.ABC曲线分析显示,调查海域中群落Ⅰ春季明显处于干扰状态中,稳定性较差;而群落Ⅱ、Ⅲ、Ⅳ种类组成较为复杂,稳定性较好.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pH值、溶解氧、水深、总磷和Cu离子浓度等5个环境因子与群落Ⅰ相关性显著.  相似文献   

4.
淀山湖沉水植物恢复重建对底栖动物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9年8月至2010年6月,对上海市淀山湖318国道近岸水域生态带围隔内外的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进行了周年调查.6个站点共采集到底栖动物25种,隶属于3门7纲8目14科,其中围隔内23种,围隔外15种.围隔内外底栖动物年平均密度分别是73.54,91.82 ind/m2,年平均生物量分别为93.71,54.23 g/m2.采用多样性指数对水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围隔内水质好于围隔外,属中营养型污染状态.对围隔内外的理化因子与底栖动物群落特征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围隔内外对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具显著影响的环境因子分别是总磷(TP)、悬浮物(SS).经恢复工程治理后,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有了明显变化,多样性指数有了提高.底栖动物与沉水植物的相关性分析显示,沉水植物生物量与底栖动物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钦州湾秋季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008年10月在钦州湾采集的大型底栖动物定量样品,采用大型多元统计分析软件PRIMER,研究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密度、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情况。结果调查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58种,其中多毛类35种,甲壳动物7种,软体动物10种,棘皮动物2种,其它类群动物4种。底栖动物的群落优势种为蛇杂毛虫(Poecilochaetus serpens)和色斑刺沙蚕(Neanthes maculata),二者累计贡献率达到55.15%。底栖动物的栖息种数、平均生物量和密度以及3个多样性指数的空间分布均形成以S6站为高值中心向周边递减的分布趋势。钦州湾底栖动物群落基本处于稳定状态,但是局部底栖动物群落已受到一定程度的轻微污染扰动。  相似文献   

6.
从2011年12月到2012年5月,分别在喜旱莲子草枯萎期、萌发期和繁盛期调查了七渔河阜阳段喜旱莲子草群落覆盖区和未覆盖区底栖动物群落结构。此次调查共采集到底栖动物12种,主要是一些耐污染的种类,包括环节动物、腹足类、甲壳动物和水生昆虫。在喜旱莲子草覆盖区和未覆盖区,底栖动物平均密度分别为312 ind·m-2和280 ind·m-2,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76 g·m-2和0.6 g·m-2。生物多样性指数值在0.92和1.47之间。由于底栖动物各个类群生活习性不同,喜旱莲子草群落对底栖动物各个类群的影响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7.
根据沿浦湾2014年10月(秋季)、2015年3月(春季)、2016年10月(秋季)和2017年3月(春季)的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调查资料,采用物种多样性指数、G-F多样性指数、ABC曲线等方法分析秋茄种植前后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种植前秋季密度与生物量的分布:低潮带(96.0与119.1)中潮带(66.8与92.3)高潮带(35.6与34.1),种植后高潮带(185.6与278)中潮带(81.6与162.6)低潮带(45.6与77.9);种植后春季密度与生物量的分布:低潮带(64.8与68.8)高潮带(36.0与25.8)中潮带(23.6与16.8),种植后密度中潮带(182.8)高潮带(118.8)低潮带(25.2),生物量高潮带(215.9)中潮带(180.8)低潮带(39.5);物种多样性指数和G-F多样性指数发现群落多样性总体提高;种植后较种植前秋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受到的干扰由严重改善为中度;除中潮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与秋季具相似的特征外,春季高潮带群落受干扰改善较明显,而低潮带群落受干扰改善并不明显。滩涂的海洋生态系统得到较好的改善,建议当地政府及其主管部门增大投入,进一步加强沿浦湾红树林建设,同时加强执法管理,严厉禁止一切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人为开发活动。  相似文献   

8.
2017年5月、7月和10月,在沁河山西段进行大型底栖动物的调查,并采用8个生物指数进行水质评价,分析不同生物指数评价结果与理化因子评价水质类型的差异性。结果表明:(1)共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38种,分属4门7纲17目31科。其中,昆虫纲相对密度占比最大,双壳纲相对生物量占比最大;(2)不同月份优势种组成中,5月纹石蚕、红斑蜉分布较广,7月、10月在沁水县上游河段优势种主要以中华锯齿米虾为主,下游河段主要以河蚬为优势种;(3)沁源县、支流端氏河、丹河采样河段的大型底栖动物密度、生物量较低,安泽县、沁水县、阳城县河段大型底栖动物密度、生物量较高;5月份底栖动物密度、生物量、多样性均高于7月和10月;(4)不同月份ShannonWiener指数和Margalef指数均值为1.0~2.0,按照生物多样性评价标准,沁河山西段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一般;(5)各采样河段3个月份水质类别为Ⅰ~Ⅲ类,地表水水质类别以及生物指数评价结果均显示沁河山西段5月份水环境好于其余两个月,沁水县以上河段以及丹河采样河段水环境较好于其余河段。受采样河段与水环境监测站在时间和位置的差异、物种耐污值的选择以及采样生境等的影响,除Margalef指数外,其余生物指数评价结果准确度均低于50%。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黄河口近岸海域大型底栖生物资源的现状和变化,本研究于2016年8月、11月和2017年5月、8月、11月进行拖网调查。对拖网获得的生物样品进行鉴定,并称重和计数,以获取物种组成、优势物种、生物量和丰度等指标数据。使用优势度计算方法和PRIMER 6.0统计软件对群落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共获得大型底栖动物109种,其中甲壳动物37种,鱼类35种,软体动物34种,棘皮动物2种,其他动物(海葵Actiniaria sp.)1种。在该区域发现优势种19种,其中甲壳动物11种,软体动物4种,鱼类4种。黄河口近海大型底栖动物总平均丰度和总平均生物量分别为0.48ind./m~2、1.44g/m~2,均是软体动物贡献率最高。丰富度指数(D)、均匀度指数(J′)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平均值分别为2.44±0.33、0.88±0.03、3.64±0.08。CLUSTER聚类分析和MDS标序分析表明,在40%相似性水平上,每次调查结果可以分为3—5组,各组之间差异显著。黄河口近海大型底栖动物以小个体的甲壳动物、软体动物及低经济价值的鱼类为主,底栖物种有小型化趋势。黄河口近海底栖群落结构差异较大,总体受污染扰动情况明显。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厦门同安湾下潭尾人工红树林湿地小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于2014年在下潭尾人工红树林湿地5个取样站进行了4个季节小型底栖动物定量取样,共获取了9个小型底栖动物类群,分别为自由生活海洋线虫、底栖桡足类、寡毛类、多毛类、涡虫类、有孔虫类、介形类、双壳类、星虫类,还有少许未定类群.其中,自由生活海洋线虫是优势类群,占总丰度的91.75%.下潭尾人工红树林湿地小型底栖动物平均丰度为(441.3±61.0)ind/(10cm~2),平均生物量为(555.8±104.6)μg/(10cm~2).单变量双因素方差分析(two-way ANOVA)表明:不同季节之间小型底栖动物丰度和生物量有极显著差异;不同取样站之间小型底栖动物丰度无显著差异,生物量有显著差异.小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类群均匀度指数(J′)、多样性指数(H′)和优势度指数(λ)的最高值均出现在光滩取样站.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小型底栖动物的个体数与底温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底盐呈显著负相关;夏、秋两季小型底栖动物的类群数以及夏季小型底栖动物丰度均与底盐呈显著相关.上述结果完善了我国人工红树林湿地小型底栖动物物种和生境多样性资料库,为滨海湿地公园管理、滩涂生态修复和红树林湿地管理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东部地区狼的洞穴生境选择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内蒙古东部草原狼的洞穴生境因子的选择研究,结果表明:对狼洞穴影响的主要因子是人为干扰和水源,其次是隐蔽条件、坡位和坡度,对洞穴的开口方向也有一定的选择,狼洞穴的最适生境是半阴半阳或阴面的陡坡上,隐蔽条件中等以上,洞穴距人为干扰〉1000m,距水源〈1000m。  相似文献   

12.
白马鸡冬季群体栖息地选择的经验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2003年1-4和10-12月考察了四川省稻城县著杰寺、格瓦村、冉子村等地白马鸡(Crossoptilon crossoptilon)群体的栖息地选择.采用样线法进行系统取样或随机取样调查,通过Mann-Whitney U检验判定遇见样方(有白马鸡出现)和未遇样方(无白马鸡出现)间呈显著差异的环境变量,对这些变量进行数据转换(同一类型的变量相互乘积)并以它们为自变量,以白马鸡的出现赋值为1或不出现赋值为0为因变量进行逐步线性回归,结果中保留相关显著的变量(t检验,P<0.05),从而得到白马鸡栖息地选择的经验模型.结果表明:距水源距离、灌木盖度、灌木高度、乔木盖度、乔木高度、乔木胸径和草本盖度等变量在遇见样方与未遇样方间呈显著差异(P<0.05),数据转换后引入的3个新变量亦呈显著差异(P<0.05);回归等式的决定系数较高且回归相关显著(r2=0.832,F=17.125,df=4,P=0.000),各自变量也相关显著(t检验,P<0.05),而灌木盖度、灌木高度、乔木盖度、乔木高度、乔木胸径和草本盖度等变量相关不显著(t检验,P>0.05).在3个乡的考察中对该经验模型进行了验证,采用同样方法进行数据变换,以与经验模型相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进行逐步线性回归,最后根据得到的各变量系数利用经验公式对白马鸡的栖息地选择进行了预测.以0.5为切断点将预测结果转化为0/1二态数据,利用成对样本t检验来验证经验模型的预测准确性.结果表明,在3个不同区域利用经验模型进行回归,回归等式均具有较高的决定系数,并回归显著,各自变量均显著相关(t检验,P<0.05),成对样本t检验均未呈现显著差异(P>0.05),具有较好的预测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2006年3-9月,利用无线电遥测技术和系统搜索法对四川省石棉县栗子坪自然保护区白腹锦鸡雌鸟的繁殖期活动区和栖息地选择进行了研究.对遥测时间超过4个月的3只雌性个体的研究表明:白腹锦鸡雌鸟的繁殖期活动区面积为(31.16±26.02) hm2,核心区面积为(10.06±8.47) hm2;繁殖鸟的活动区在产卵前后有明显变化,算术中心距离超过300 m,未繁殖鸟不明显.白腹锦鸡雌鸟主要选择较稀疏、稍矮、盖度较大、倒木数少的乔木环境和较密而盖度较大的灌木、草本植物的环境.  相似文献   

14.
大丰自然保护区麋鹿驯养保护的生态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丰麋鹿保护区功能区驯养研究结果表明。麋鹿喜欢饲料丰富、林荫遮蔽的生境.随着鹿群数量的增加.应采取扩大有效利用面积、加强轮放饲养、人工补饲等措施和对策。改善生态环境.促进麋鹿种群不断扩大与保护区生态环境的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竹溪县光、温、水等主要气候因子随海拔高度变化的规律,在此基础上结合各种作物和林木的生物学特性,估算出它们在不同高度的生物产量,进而分析得出该山区各种作物和林木的适生地带。  相似文献   

16.
测井资料在钻头选型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测井资料进行钻头选型是一项新技术,可以用来解决目前国内在钻头选型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通过室内实验和现场资料统计,建立了地层岩石声波时差与岩石可钻性的关系模型,利用该模型并结合新疆塔西南巴楚地区的地震、地质、测井及钻井资料进行了钻头的选型,确定了适合该地区的钻头类型,并在现场进行了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乌里雅斯太凹陷砂砾岩油藏具有储层敏感性强、微裂缝发育、隔层应力低、射孔投产后产能低以及压裂后效果相差悬殊等特点。如何准确、定量优选出最具潜力的压裂井层已成为该油藏开发的瓶颈。根据对前期压裂井资料的统计分析,选取了地层系数、孔隙度、含油饱和度等地质参数以及排量、前置液百分数、加砂强度等工程参数作为影响压裂效果的主要因素,建立了压裂井的专家数据库。利用回归分析和BP神经网络对3口待压裂井进行了优选。实践表明,各影响因素与压裂效果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线性回归不能满足优选压裂井的需要;二次回归和神经网络方法的拟合误差为0,预测误差不超过2%,可以满足现场压裂选井选层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点阵地图图像处理过程中阈值的选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像处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如何有效地选取阈值,以便得到二值图像。本文提出一个利用判别分析来选取阈值的方法。并已应用在点阵地图矢量化的工作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张国洲 《武夷科学》2002,18(1):222-229
本文综述了改变害虫生境的不同措施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 ,并对其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设计工作中完善选材目标的实现须要同时满足若干约束条件,其中一些经常相互牵制。而材料手册上一般是以单参数分项列表形式提供各种材料的特性参数的,因此直接用手册上所罗列的数据难以全面地完成优化选材的要求。本文探讨如何实现优化选材的分析原理和实施步骤。按此途径,可以在电子计算机上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