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GIS支持的孢粉信息管理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孢粉信息是研究环境演变的信息,它具有时间属性,性质属性和空间属性,其空间特征为GIS技术在孢粉信息管理方面的应用提供了基础,本文在孢粉基础数据库的基础上,结合GIS与数据库技术,初步建立了孢粉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图形属性数据的双向查询,为相关科研,应用部门和个人管理,获取孢粉信息提供了便利和一个较友好的工作平台,同时也为研究工作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石羊河流域空气传播孢粉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确定风长距离搬运的孢粉对干旱区尾闾型湖泊沉积物孢粉谱的贡献率,对干旱区典型的小流域--石羊河流域空气中的孢粉进行了分析.石羊河流域云杉树盛花期时,3个样点8个空气样孢粉分析显示,空气样孢粉组合与取样点植被状况大致相当,孢粉组合的空间变化基本上受现代植被分布状况控制,影响空气样孢粉谱和孢粉浓度的因素主要是取样时间和地点.在一定的范围内,干旱区风搬运孢粉的能力很强,可大量地搬运孢粉;但风长距离搬运孢粉的能力有限,超过一定距离,风搬运的孢粉数量还是很小的,风搬运的流域上游森林带的孢粉对中下游地区空气样孢粉谱的贡献率很小.  相似文献   

3.
孢粉双十编码分类鉴定系统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探讨了应用编码分类方法对分散的现代和第四纪孢子花粉进行鉴定的可能性及其原理.介绍了孢粉双十编码分类鉴定系统的编码原则、规范及编排、使用方法和它的应用范围、效果和优点.  相似文献   

4.
孢粉在刑事侦查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孢粉作为一种生物物证,具有尺寸小、形态特殊、可通过多种媒介传播、抵抗各种腐蚀、长时间保存等诸多特征,因此将孢粉作为一种微量物证运用于法庭科学,在刑事侦查与案件侦破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孢粉作为刑事证据具有隐蔽性、稳定性、可检验性、广泛性的特性,孢粉物证的提取要由精通孢粉学的专业人员进行,可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超薄切片技术进行检验。由于缺乏相关专业人员和仪器及不重视孢粉物证的提取,我国孢粉物证检验还处于应用的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5.
陕西关中黄土地层中第一层古土壤的孢粉组合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通过陕西省武功尚家坡和蓝田段家坡两个黄土剖面中的第一层古土壤不同发生层段的孢粉分析,发现古土壤粘化层为孢粉稀少带,淋溶层为孢粉相对丰富带。枫杨(Pterocarya)、山毛榉(Fagus)、石松(Lycopodium)以及大量环纹藻(Concentric-ystes)等孢子和花粉在淋溶层中的存在,证明关中地区第一层古土壤形成时期(距今约10~11万年)的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温度14~16℃,年平均降水量在800mm以上。  相似文献   

6.
南海东部深海沉积物中孢粉与古环境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南海东部294站深海柱状剖面高分辨孢粉、藻类的研究,将294站从下至上划分为7个孢粉组合带,依次为:Ⅰ带:Dacrydium-Pinus-Lithocarpus-Quercus(带绿)-Cyathea-Polypoldiace;Ⅱ带:Castanopsis-Lithocarpus-Dacrydium-Quercus(常绿)-Pinus-Polypodiace;Ⅲ带:Quercus(常绿)-Castanopsis-Podocarpus-Polypodiaceae;Ⅳ带:Polypodiaceae-Cyathea-Pteris-Pinus-Gramineae;Ⅴ带:Quercus(常绿)-Podocarpus-Lithocarpus-Cyathea-Polypodiaceae;Ⅵ带:Pinus-Quercus(常绿)-Palmae-Mangrove pollen-Gramineae;Ⅶ带:Dacrydium-Palmae-Mangrove Pollen-Pinus-Cyperaceae-Cyathea.并相应恢复了南海东部地区12万年以来5个植被、气候演替阶段,依次为:炎热、湿润的热带季雨林——暖热而稍干的热带北缘半常绿季雨林——炎热、湿润的热带季雨林——暖热而稍干的热带北缘半常绿季雨林——炎热、湿润的热带季雨林。结合氧同位素测年资料,对294站地层时代划分作了讨论,为南海古气候、古环境演变研究提供了科学的证据。  相似文献   

7.
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泥石流沉积成为晚更新世小江流域主要的沉积类型[1].本文对小江流域东川蒋家沟泥得坪台地晚更新世泥石流沉积剖面进行了孢粉研究,发现剖面沉积环境中的花粉组合主要以木本为主,其中以草本含量为主的样品,也是以喜湿的花粉类型为主,反映了泥石流爆发时期气候温暖潮湿的特点.在植被茂密降雨量丰富的地区发生高频率的泥石流,主要原因是该区处在构造活动强烈的地震带,有丰富的碎屑物质,所处地形陡峭,为泥得坪台地泥石流的爆发提供了外应力条件.  相似文献   

8.
根据所采集的孢粉化石,论述了山西繁峙古近系末期的孢粉植物群特征。建立了三个孢粉组合:(1)Betulaceoipollenites-Taxodiaeceaepolllenites组合;(2)Piceaepollenites-Tsugaepollenites组合;(3)Osmundacidites-Betulaceoipollenites组合。前两个组合反映了早渐新世的植物群面貌;后一个组合则反映的是渐新世中晚期的植物群面貌。反映了在始新世末期到渐新世气候变凉的历程。  相似文献   

9.
第四纪以来,天目山是否存在过冰川,笔者进行了实地考察,并进行了室内孢粉分析。门口剖面红色亚粘土砾石层以Quercus—Castanea—Rhus一legumino-sae为主的孢粉组合,为温暖的阔叶落叶林带。“之江层”的紫红色一黄灰色砂砾层岩则为Pinus—Quercus—Juglans—leguminofae为主的孢粉组合,反映温暖的针阔叶林。  相似文献   

10.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两个菜薹品种的二倍体、四倍体和八倍体材料的花粉进行了观察,并依据G.Erdtman的方法对花粉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和比较。结果表明:菜薹花粉为长椭圆形,具三沟,沟长几乎达两极。倍性间花粉大小差异明显,随倍性提高,花粉变大,P/E值减小,这一特征可作为快速鉴定植物倍性的一个可靠指标。花粉外壁均为典型的网状雕纹,网眼密度具品种特征,紫菜薹显著高于绿菜薹,但两者均以四倍体的密度最低,二倍体和八倍体间无明显差异。花粉活力以四倍体最高,但花粉的整齐度随倍性的提高而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1.
河北阜城地区晚第四纪孢粉组合及其古植被和古气候演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阜城地区阜101孔孢粉研究,划分出三个孢粉组合带,从孢粉组合特征清楚地反映出阜城地区自晚第四纪以来古植被、古气候的三个演替阶段。自下而上依次是:1.晚更新世是以松、冷杉、云杉为建群种的针、阔叶混交林-草原,此时气候冷而稍干。2.全新世中期是以松、栎、榆、桦占优势的针、阔叶混交林,为温暖、湿润的气候。3.全新世晚期是以蒿、藜、松和桦为主的疏林-草原,此时气候温凉、略干与现代相近。  相似文献   

12.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两个菜薹品种的二倍体,四倍体和八倍体材料的花粉进行了观察,并依据G.Erdtrman的方法对花粉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和比较。结果表明:菜薹花粉为长椭圆形,具三沟,沟长几乎达两极。倍性间花粉大小差异明显,随倍性提高,花粉变大,P/E值减小,这一特征可作为快速鉴定植物倍性的一个可靠指标。花粉外壁均为典型的网状雕纹,网眼密度具品种特征,紫菜薹显著高于绿菜薹,但两者均以四倍体的密度最  相似文献   

13.
山西临汾盆地晚新生代环境演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山西南部临汾盆地一些露头剖面的观察,通过对LK10孔钻孔剖面的岩性,粘土矿物、地球化学、孢粉等古环境标志的综合分析,探讨了临汾盆地自上新世至晚更新世时期的环境演变。  相似文献   

14.
河南登封县颍阳新石器时代遗址主要属于仰韶文化中,晚期。通过遗址剖面堆积物样品的孢粉分析植硅石分析,获得了有关先人生活时期的古环境和文化信息,那时的气候有过多次小的波动,人类已开始了较大规模的农业生产活动,如种植水稻。  相似文献   

15.
笔者到庐山对一些有争议的堆积物进行了实地观察研究和室内孢粉分析工作,结果:1、姑塘“鄱阳期冰碛层”绛色泥砾、孢粉组合为Keteleeria—Pinus—larix—Tilia属于暖温带针阔叶林。2、长岭头“庐山期冰碛层”孢粉组合为larix—Pinus—Tsuga—Juglans,属于湿热的亚热带针阔叶林。从“冰碛层”的孢粉组合所反映的古气候属于温暖甚至湿热的气候条件下的沉积物。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 LK10钻孔113个样品用古地磁、岩性,岩矿和地球化学方法划分了地层后,又进行了孢粉研究,共分为11个孢粉带,根据分析结果,作出了本区晚新生代植被演替与气候分期表.较好地反映了临侯盆地古气候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17.
本文孢粉组合是从合肥地区城建施工单位工程钻孔中获得。根据,木本、草本、和蕨类植物在钻孔剖面中的变化规律,分两个孢粉组合带。 第一组合带,木本植物占17.62%,乔木层中的落叶阔叶层片以栎、榆、桦为主要树种,针叶层片中以松属,油杉属为优势树种,蕨类植物与草本植物计占15—70%,以蕨类中的卷柏,紫萁,水龙骨及草本类的禾本科,菊科,蒿属,十字花科为草木本层中的主要成分,低洼的地沼水域中繁殖大量环纹藻。 第二组合带的第一亚组合,木本植物的属种明显下降,其含量则上升为38—94%乔木层非常单调,松属几乎独占了贫脊的山岗坡地,蕨类植物踪迹稀少,禾本科、毛莨科、蒿属,豆科等草本层散生于河谷岸边及低矮的坡地。 第二亚组合,木本植物占27—56%,乔木层中:针叶层片内以松属,油杉属为建群主要树种,落叶阔叶层片只占3.3—9.0%,栎、柳、胡桃、枫杨、榆、漆树等均有一定含量。蕨类和草本植物占2.5—14 5%,蕨类植物类型较少,水龙骨为植被中的常见物种,草本类以禾本科,毛莨科,蒿属为主,其它属种出现不多,这个阶段草本层仍不大兴旺。 以上两个组合带中末发现冷杉,云杉的踪影,桦属含量极低,植被反映为温湿或温凉的气候,因此两个组合不可能为晚冰期,其地层时代应晚于晚更新世,这样可确认合肥地区为全新世晚期,  相似文献   

18.
这个孢粉组合是从安徽宿县朱仙庄钻孔岩心中获得的。组合特征:是裸子植物花粉占绝对优势,蕨类孢子含量很低。主要属种如下;小克拉梭粉,环圈克拉梭粉拟克拉梭克拉梭粉,网纹克拉梭粉,典型拟苏铁粉,整洁拟苏铁粉,亚颗粒拟苏铁粉,厚坦拟罗汉松粉,昆士兰拟罗汉松粉,松粉属,微细云杉粉,扁平云衫粉,有边四字粉,长方四字粉,不显四字粉,校形麻黄粉,圆形麻黄粉,无口器粉,小桫椤孢海金砂孢等。孢粉组合特征反映的地层时代属于晚侏罗世。  相似文献   

19.
通过时莱芜煤田二叠纪孢粉组合的分析研究,建立了本区二叠纪三个孢粉组合带,即1。Gulisporiles-Sinulatisporites组合;2.Florinites-CranulatiSporites组合,3.Patellisporitesmeisha-nemsis-Vesicasplrafusiformis-Virtreisporites组合。该三个孢粉组合分别反映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及上石盒子组的孢粉组合面貌。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