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提出水库库周区土地极限人口承载力分析方法,即从确保水库库周区恢复自我发展能力的角度出发,结合水库库周区的特点,依据库周区自然资源状况、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长期发展战略,以人均纯收入为土地极限承载力预测分析主要定量分析指标,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法、时间序列趋势外推法、频率曲线、3次样条插值法对投入产出、收入目标和人口增长进行综合预测,建立数学模型,计算土地生产潜力.以沅陵县五强溪库区为例,分析2011水平年各村土地极限人口承载力.  相似文献   

2.
李志明 《广东科技》2012,21(9):90-91
郁江老口航运枢纽工程是一座径流式水电站,水库淹没基本不出河槽,具有典型的径流式电站水库淹没代表性,建设征地移民生产安置规划方式根据水库淹没特点,以剩余资源情况为基础,结合影响被征地农民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确定主要生产恢复项目和标准,分析库区现状生产生活水平后,提出生产开发措施。以老口航运枢纽为例,根据水库淹没影响耕地的数量和比例情况,分析后提出影响老口库区被征地农民的主要经济指标是人均耕地面积和人均年纯收入,以人均耕地面积确定库区生产安置标准,用恢复人均年纯收入来提出生产安置方式,科学合理的阐述水库建设征地移民生产安置规划理念,该分析论证方法可为其它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3.
人力资本投资决定人力资本积累,人力资本积累决定农民收入增长速度。文章采用安徽省1993—2009年时间序列数据,以农村劳动力教育年限、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民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和农民工资性收入为变量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教育年限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民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和农民工资性收入提高有显著正效应。文章提出提高提升安徽省农村人力资本水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于水平层状场地自振频率的一致质量剪切质点系法基本原理,考虑传统剪切质点系法刚性半空间假设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引入半无限单元,发展和建立可考虑半空间弹性的改进剪切质点系法.以改进剪切质点系法分析传统半空间刚性假设对场地自振频率计算结果的影响.分析表明,半空间刚性假设引起的计算误差随着剪模比、覆盖层厚度及半无限单元衰减系数的增大而减小.对于一般实际场地,在剪模比和覆盖层厚度不是很小的情况下,采用传统刚性假设剪切质点系法计算场地自振频率亦可获得比较满意的精度.  相似文献   

5.
以和田地区于田县2006到2010年各乡镇的人口和人均纯收入为基础,运用基尼系数法探讨了于田县各乡镇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及收入分配状况。根据绘制洛伦兹曲线和所计算的基尼系数来分析各乡镇的经济差异性,2006到2010年于田县各乡镇人均纯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计算结果分别为0.36701,0.34203,0.34666,0.35889,0.34923。这表明最近五年期间于田县各乡镇人均纯收入的基尼系数在0.3~0.4之间,属于相对合理均匀型,人均纯收入分配总体上相对均衡。  相似文献   

6.
水库移民是水电建设中不可回避的问题,而农村移民安置是水库移民的重点和难点.农村移民安置分生产安置与搬迁安置两方面,其中生产安置是农村移民安置的核心.生产安置的基础是计算生产安置人口,即确定生产安置任务.而生产安置人口的计算,既有很强的政策性,又有较强的技术性,计算是否科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水库移民工作能否顺利实施.根据不同水库淹没区存在的土地资源类型,结合不同地区移民工作的实践,提出了基于折算耕地的生产安置人口计算方法,并通过一个工程实例说明了其理由.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丹江口水库河南省外迁农村移民搬迁前后生产生活条件、收入条件的调研,移民的耕作条件、生产设施、房屋、居住环境均得到了较大改善,收入水平也逐步提高,已安置移民总体达到了规划目标。但移民安置后生产生活尚属恢复期,需要及时解决移民安置后潜在的风险与问题,加强移民产业扶持,培育主导产业;加强技能培训,提升移民自身发展能力;加大帮扶力度,形成发展合力,从而使移民收入水平达到当地农村居民水平。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时间序列分析的基本方法为视角,考察了城乡收入差距。首先根据城乡收入数据,计算出两个收入的比值和差值,利用散点图将其描述出来。然后利用相关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城乡收入及其差值和比值建立ARIMA模型,检验城乡收入是否以共同趋势变动。  相似文献   

9.
选取2003~2012年可比价的人均GDP为研究对象,采用灰色系统理论GM(1,1)模型、回归分析以及Nich的方法,定量分析了山东省区域经济的时空演变趋势和山东省总体、各市之间以及城乡居民之间区域经济的差异及其变动的情况,为山东省未来宏观经济发展策略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得出结论:(1)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经济水平在不断的提高,增长速度较快;(2)山东省各地市人均GDP的相对发展速度差别较大;(3)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收入差异有扩大趋势.  相似文献   

10.
基于县域单元的山东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时空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山东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统计数据,将2000年以来山东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划分为三个阶段,通过计算基尼系数、空间自相关分析探索各阶段的时空分异特征.研究表明山东省各县市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呈现空间正相关,并且表现出东部沿海地区"高-高"集聚,鲁西地区"低-低"集聚的空间分布格局.最后,针对提高山东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从思想观念、收入来源以及政策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民族地区城乡收入差异程度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民族八省区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余期望系数、恩格尔系数为主要指标,采用2000年至2009年的统计数据,对八省区之间和八省区内部的城乡收入差异程度进行分析,结合人均GDP的年均增长率和产业结构以及相关的政策和实际情况,给出造成我国民族八省区城乡收入差异的因素分析.  相似文献   

12.
利用类层次分析模型对居民刚性消费支出进行研究,发现中低收入阶层的经济负担日益加重,现行个人所得税的改革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趋势.同时采用统计分析法对个人所得税与人均GDP的关系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发现个人所得税的收入与国内人均生产总值有密切的联系,并影响人均GDP增长;相反,人均GDP的总量和增长速度也影响着个税收入的发展.又应用协整原理,对人均GDP和人均消费两变量建立经济计量模型,从而确定CPI与GDP的关系,并计算出个人所得税每年增长率,然后利用几何平均值求出个人所得税的历年平均增长率.最后通过滑动增长模型求得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并利用非线性拟合预测模型和Lo-gistic模型预测出2009~2018年的个税起征点.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河南省三个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平原村210个农户的实地调查,对比分析了经济发展水平对农户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农户的人力资本投资、文化教育服务投资、兼业程度、信贷发育程度与农户人均纯收入呈正相关关系;在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农区,农产品商品率对农户经济收入的贡献呈负面影响,且程度较弱.指出,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对农户行为有重要影响;加强农村市场化信息建设、扩大就业范围、合理引导农户投资对农村可持续发展起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4.
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农村经济收入是衡量农村经济收益的两个重要指标。以山西省临汾市隰县2001—2008年各乡镇农民人均收入和农村经济收入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隰县农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和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农村经济总收入之间的关系,为隰县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俱乐部趋同”逐渐成为区域经济增长趋同研究的重点.先根据2003-2013年湖南省及各市州人均GDP、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城镇化率3个统计指标对15个研究对象进行聚类区域分组,分出3类经济水平带;再采用方差分解方法分别计算了2003-2013年湖南省各地区的总差异、带间差异与带内差异.结果表明,湖南省各地区的人均GDP地区差异在变大,经济增长趋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地区差异在变大,收入增长趋异;城镇化率的地区差异先变大后变小,城市化率增长先趋异后趋同.从3个经济带的方差分析结果看,人均GDP、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分析不能实证湖南省经济带内存在显著的“俱乐部趋同”现象,城镇化率分析能说明经济带内存在“俱乐部趋同”现象.  相似文献   

16.
文章根据《新疆统计年鉴》中1990~2010年的数据,通过多元回归的方法从经济发展、农村收入结构、产业结构、政策体制、资源因素等五个方面对新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进行实证分析。以城乡收入差距比作为被解释变量,选取了8个解释变量,分别是人均GDP、城乡二元对比系数、农村家庭经营收入占家庭纯收入的比重、第二三产业所占比重、财政支农比重、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人均播种面积、城乡教育水平等。得出各个因素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大小:农村经营性收入占纯收入的比重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最大、财政支农比重排第二位、城乡二元对比系数排第三位、人均播种面积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尝试用非参数回归方法研究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的关系,应用非参数局部多项式估计方法对广西1980年~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克服了传统线性回归模型在讨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关系的不足。实证结果表明非参数回归方法优于线性回归方法.  相似文献   

18.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6,(5):107-114
农村劳动力供给优化和底层创新是农村层面供给侧改革的核心,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而农民收入结构、增收途径及三大产业的发展趋势又间接反映劳动力供给和底层创新.基于此,文章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影响皖北地区2008—2014年农民增收的收入结构、产业结构等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三大产业中,第二产业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灰色关联度最大,第一产业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灰色关联度仍超过第三产业;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组成部分看,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灰色关联度较大,而财产性收入、自主性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灰色关联度虽然较小,但其近两年的灰色关联系数已接近或超过0.8,预示着财产性收入、自主性收入将逐渐成为农民增收的新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