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鳞副泥鳅和泥鳅性周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2.
泥鳅和大鳞副泥鳅酯酶同工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分析了泥鳅和大鳞副泥鳅的性腺、脑、肾、肝和心脏五种组织的酯酶同工酶。结果表明 :在不同器官中酯酶同工酶存在明显的组织特异性 ;比较泥鳅和大鳞副泥鳅酯酶同工酶它们的酶谱相似外 ,在它们的各个相应组织之间也显示出差异 ,表明酯酶同工酶在泥鳅种内具有一定的差异。这对于探讨泥鳅不同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将是一个很有用的手段。本文认为肝脏是研究泥鳅与大鳞副泥鳅种群生化遗传结果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3.
对江苏邵伯湖区的野生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和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肌肉中的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含量和脂肪酸组成进行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两者肌肉中的水分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泥鳅肌肉中的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大鳞副泥鳅(P<0.05),而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大鳞副泥鳅(P<0.05);泥鳅肌肉中的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半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大鳞副泥鳅(P<0.05);泥鳅肌肉中饱和脂肪酸比例显著低于大鳞副泥鳅(P<0.05),而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长链多饱和脂肪酸、n-3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n-6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的含量,以及∑n-6/∑n-3比值均显著高于大鳞副泥鳅(P<0.05)。对肌肉蛋白质和脂肪品质进行评价,发现泥鳅比大鳞副泥鳅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4.
利用PCR-测序技术,对山东省南四湖的泥鳅与大鳞副泥鳅CO I(线粒体氧化酶)基因约900 bp的片段进行测序和分析。这些CO I基因片段的碱基平均含量AT为55.5%,GC为44.5%;序列同源性分析发现,泥鳅和大鳞副泥鳅种内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012和0.001,都小于0.02,与其他鱼类的种间遗传距离都大于0.02。利用种间遗传距离构建系统树表明,泥鳅和大鳞副泥鳅样本各自成支,两支的关系比其他鱼种要近,这与形态学分类结果一致,说明该CO I基因序列可以作为DNA条形码用于物种的鉴定。  相似文献   

5.
豫北地区大鳞副泥鳅胚胎发育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泥鳅和大鳞副泥鳅的养殖热潮正在全国范围内兴起,优良新品种的培育早已经为养殖者所期待.胚胎发育过程特征的研究是进行新品种培育的基础工作.对产自豫北地区的大鳞副泥鳅的胚胎发育过程进行了连续观察,对其各个胚胎时期的发育特征和持续时间进行了记录.结果表明从受精卵到出膜共划分为6个阶段和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期、肌节期、尾芽期、胚动期、出膜前期、孵出期、眼黑色素期等10个连续的典型时期,在23℃时胚胎发育历时共24 h 20 min.  相似文献   

6.
泥鳅和大鳞副泥鳅性腺细胞H-Y抗原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雄性小鼠脾细胞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获得了高滴度的抗H-Y抗原抗体.在此基础上,利用细胞毒性实验,对泥鳅和大鳞副泥鳅的性腺细胞进行了H-Y抗原的检测.结果表明,泥鳅中雌雄性腺细胞均含有H-Y抗原;大鳞副泥鳅中,H-Y抗原仅存在于雌性性腺细胞中,提示其为ZZ/ZW型性别决定.  相似文献   

7.
泥鳅和大鳞副泥鳅性腺细胞H-Y抗原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雄性小鼠脾细胞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获得了高滴度的抗H-Y抗原抗体.在此基础上,利用细胞毒性实验,对泥鳅和大鳞副泥鳅的性腺细胞进行了H-Y抗原的检测.结果表明,泥鳅中雌雄性腺细胞均含有H-Y抗原;大鳞副泥鳅中,H-Y抗原仅存在于雌性性腺细胞中,提示其为ZZ/ZW型性别决定.  相似文献   

8.
通过人工繁殖技术获得大鳞副泥鳅幼体,采用石蜡显微切片技术对幼体性腺发生、分化的组织学特征进行了系统观察.结果表明大鳞副泥鳅是在出膜后14 d出现了未分化性腺,卵巢分化始于25日龄,到45日龄分化完全;精巢则是分化于30日龄,于75日龄分化为I期精巢.卵巢分化早于精巢.从性腺分化开始,将要发育为卵巢的性腺还表现为体积快速增大,向体腔中间靠拢,横截面变宽,而将要发育为精巢的性腺则呈两端尖中间稍突的梭形,增生并不明显,这些特征可能与雌雄性腺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分化速度有关,可以作为大鳞副泥鳅性腺早期分化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9.
人工诱导四倍体大鳞副泥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热休克诱导方法研究了抑制第1次卵裂诱发四倍体大鳞副泥鳅的最佳条件。在受精后37min左右,采用40.5℃热水处理4.5min,不但能导致较高的四倍化率,而且胚胎存活率相当高,表明热休克是诱导多倍化的有效方法,需用设备简单,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10.
以Ag-NORs为指标,研究了长时间饥饿和再投喂对泥鳅和大鳞副泥鳅肝、肾和脾组织细胞核转录活性的影响.把试验动物置于水族箱中,0~28 d不投喂任何食物;29~35 d恢复食物的投喂.分别于0、7、14、21、28、29、30和35 d取出5尾测定其肝、肾、脾组织细胞核中Ag-NORs颗粒数目变化.结果表明:在长时间饥饿情况下,Ag-NORs数目减少,表明泥鳅和大鳞副泥鳅的生理活动逐渐趋于减缓.恢复投喂后,三种组织中Ag-NORs数迅速恢复.第1 d,肝和肾组织中Ag-NORs数就恢复到与起始值相近的水平;在第2 d,Ag-NORs数目平均值大于起始值;在第7 d恢复正常.在脾组织中Ag-NORs数恢复较缓慢.  相似文献   

11.
两种乳化剂对大鳞副泥鳅胚胎,鱼苗的亚慢性毒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参照瑞典制订的欧洲国家标准法的鱼类胚胎-鱼苗毒性测定技术,进行了农乳2201及吐温-80两种常用乳化剂对大鳞副泥鳅胚胎-鱼苗阶段毒性实验。结果表明,鱼苗比鱼卵对这两种乳化剂更敏感,农乳2201对鱼苗的最低影响浓度(LOEC)为0.14mg/L,最高无影响浓度(NOEC)为0.07mg/L,而吐温-80则分别为50、25mg/L。与由经验公式推算的结果相比较,差别比较大,尽管在鱼类毒性试验中通常要求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氯苯及取代酚对大鳞副泥鳅鱼苗的急性毒性及其定量结构-活性关系,由正辛醇/水的分配系数所表达的疏水性参数(P)与泥鳅鱼苗的急性毒性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取代酚的相关系数r^2=0.9196,氯酚的r^2=0.9786,因此,用人工催产的鱼苗可以用作研究QSAR的材料。  相似文献   

13.
吉林省鳞伞属的六个国内新记录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
在不同水硬度下铜对草鱼、鲢和大鳞泥鳅的急性毒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实验以草鱼、鲢和大鳞泥鳅的鱼苗为材料,测定了水硬度对铜的急性毒性的影响,水硬度在255、141、37和14mg/L(以 CaCO_3计)时铜对草鱼的48小时 LC_(50)分别是519、354、91和76μg/L,96小时 LC_(50)则分别为460、307、67和39μg/L.在同样的硬度条件下,对鲢的48小时 LC_(50)是452、393、71和40μg/L,96小时 LC_(50)分别为452、296、41和31μg/L.大鲢泥鳅鱼苗在硬度260、137、36和10μg/L(以 CaCO_3计)条件下,铜的48小时 LC_(50)为369、305、1113和67μg/L,而96小时 LC_(50)则分别是226、135、67和18μg/L.铜的急性毒性和水硬度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列方程来描述:草鱼 ln96小时■_(50)=1.1345+0.9051ln 硬度 r=0.99ln96小时■_(50)=2.2118+0.7220ln 硬度 r=0.97鲢 ln96小时■_(50)=0.4564+1.0207ln 硬度 r=0.97ln96小时■_(50)=1.1371+0.9232ln 硬度 r=0.98大鳞泥鳅ln96小时■_(50)=1.2823+0.7506ln 硬度 r=0.99ln96小时■_(50)=2.8635+0.5563ln 硬度 r=0.99  相似文献   

15.
利用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的方法,对0~50日龄(Days after hatching,DAH)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消化系统胚后发育进行显微观察和研究。结果显示:大鳞副泥鳅初孵仔鱼口咽腔封闭,消化道为一条封闭的柱形直管;3 DAH仔鱼卵黄囊体积明显减小,肠道前端开始膨大;4 DAH时,仔鱼开口摄食,口咽腔可见味蕾和杯状细胞,消化道迅速发育,食道结构开始分化为前后两部;5 DAH时,卵黄囊基本耗尽,肝脏呈网状结构,肝血窦出现;7 DAH时,仔鱼的口咽腔味蕾和粘液细胞大量增加,肝脏出现脂肪空泡;15 DAH后,食道前后段结构差异显著,后段呈“I”形状;20 DAH时,食道粘液细胞丰富,肠道、肝脏和胰脏发育逐渐完成;50 DAH幼鱼前肠粘膜褶皱结构复杂,粘液细胞丰富,中肠到后肠毛细血管逐渐丰富,管壁也逐渐变薄,形成明显的消化区与呼吸区。研究认为20 DAH后大鳞副泥鳅消化系统逐渐发育完善;10~20 DAH为肠道呼吸功能形成期,肠道呼吸功能的形成与之生存在静水低氧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6.
参照瑞典制订的欧洲国家标准法的鱼类胚胎-鱼苗毒性测定技术,进行了农乳2201及吐温-80两种常用乳化剂对大鳞副泥鳅胚胎-鱼苗阶段毒性实验。结果表明,鱼苗比鱼卵对这两种乳化剂更敏感。农乳2201对鱼苗的最低影响浓度(LOEC)为0.14mg/L,最高无影响浓度(NOEC)为0.07mg/L,而吐温-80则分别为50、25mg/L.与由经验公式推算的结果相比较,差别比较大。尽管在鱼类毒性试验中通常要求溶剂及乳化剂不得超过0.1mg/L,但这个浓度对农乳2201来说仍有亚慢性效应。此外,由于浓度的吐温-80对饥饿状态的鱼苗有延长存活时间作用,故在使用欧洲国家标准法进行试验时,不适合使用这种乳化剂.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氯苄及取代酚对大鳞副泥鳅鱼苗的急性毒性及其定量结构—活性关系。由正辛醇/水的分配系数所表达的疏水性参数(p)与泥鳅鱼苗的急性毒性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取代酚的相关系数r2=0.9196,氯酚的r2=0.9786,因此,用人工催产的鱼苗可以用作研究QSAR的材料。  相似文献   

18.
泥鳅     
正昨天,爸爸买了一些泥鳅,他在桶里加了一些水,把泥鳅养了起来。我仔细观察,发现泥鳅的背上是麻黑色的,腹部是深黄色的,长着一个尖溜溜的头,一条长长的尾巴,样子很古怪。平时,它们总是懒洋洋地趴在水底睡觉,只要  相似文献   

19.
以离子液体1-十二烷基-3-甲基氯化咪唑([C12mim]Cl)为诱变剂,以大鳞副泥鳅为受试动物,采用急性毒性、遗传毒性及生理毒性试验,研究了离子液体[C12mim]Cl对水生生物的生物毒性作用.急性实验表明:[C12mim]Cl对大鳞副泥鳅有明显的毒性,其对大鳞副泥鳅24 h和48 h的LC50分别为45.83和36.82 mg·L-1,48 h的Sc为7.13 mg·L-1;微核实验表明:染毒后,随着时间和[C12mim]Cl浓度的增加,大鳞副泥鳅红细胞的微核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升高;生化实验表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在同一浓度不同时间的处理组中,两酶的活性是先降低后升高.在同一时间不同浓度的处理组中,两酶随处理浓度的升高,活性降低.[C12mim]Cl对大鳞副泥鳅具有显著的遗传毒性和生化毒性效应.  相似文献   

20.
为扩充水生生物的毒性试验材料,用人工催产的方法在不同的季节获得大鳞副泥鳅鱼苗,并用苯、氯笨、酚、氯酚对其进行静止式急性毒性试验,48小时苯,氯苯,1.3-二氯苯,1.4-二氯苯及六氮苯的LC_(50)值分别为156.7、12.27、4.95及2.07mg/L.酚、3-氯酚,2.4-二氯酚的毒性分别为36.5、14.22.78及0.1mg/L,与其它鱼类现有毒性试验资料比较,其敏感性基本相似,在全年中可代替其它鱼类进行急性毒性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