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蕴藏着丰富而深刻的哲理.笔者通过对这一理论的哲学思考,详细阐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同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的辩证关系;比较充分地论证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唯物史观的新发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石”,唯物辩证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去主义理论的“灵魂”。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同志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创立者,为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为我们留下了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缅怀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学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更增添了对邓小平同志的深切怀念。近读中共中央宣传部编辑出版的《邓小平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深深地体会到邓小于同志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指南,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指针。党在十四届六中全会决定中提出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的重要方针,就是灵活运用邓小平同志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具体体现。只有深入学习邓小平精神文明建设理论,才能科学把握这一方针,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3.
<正>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在这一理论创立过程中,邓小平立足于时代的高度,以独特的风格创造性地运用了,一系列精湛的辩证思维方法。其中,求同存异思维方法独树一帜,闪烁着辩证统一思维的奇光异彩,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思想宝库增添了新的时代内容。“特色理论”离不开“特色方法”,邓小平求同存异思维方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具有深远的方法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邓小平理论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即“什么是社会主义”及“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关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此基础上,邓小平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确立的基本路线,两者构成了系列相互联系的基本观点,体现了邓小平理论哲学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一国两制”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和时代条件①邹绍华“一国两制”,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①这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这一理论的内涵,以及它对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理论成果,对于指导以后的经济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而这一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是与邓小平“南方谈话”分不开的。南方谈话在关键时候消除“左倾”错误疑虑,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继续前行;在关键时候澄清“右倾”错误认识,坚持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同志以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为前提,进一步提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主题的实质,是如何发展中国经济,摆脱贫穷落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问题。而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集中反映了这一要求,因而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  相似文献   

8.
“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是《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和第三卷中反复提到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思想。这是邓小平同志对党的历史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是邓小平同志关于党的建设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正确理解邓小平同志的这一重要观点,对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加强党的建设,对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一、“左”和右都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新时期经济思想内容极其丰富,其基本内容可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经济建设中心”论;“全面开放”论。邓小平新时期经济思想回答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原则问题,解决了多年没有解决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传统社会主义观”与“邓小平社会主义观”的比较,一方面客观地分析了“传统社会主义观”的历史地位及其局限性,另一方面充分肯定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所展示的社会主义观,从而说明:以发展生产力和共同富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观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是对我国基本国情的本质概括。毛泽东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可分为不发达和比较发达两阶段的重要思想,邓小平作为中国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成员参与了这一探索过程。邓小平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继承了毛泽东“两阶段”论的合理因素,并不断创新超越,形成了完整而又具严密逻辑论证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  相似文献   

12.
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命题与邓小平“小康社会”的基本精神与要义有着内在的契合关系,因此,构建和谐社会是邓小平理论的题中之义,解读邓小平和谐社会理论内涵与实现途径、过程特点,对于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邓小平同志坚持和发展了这一思想,尤其是在文革后邓小平极力倡导和主张把这一思想做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此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因此,坚持和发展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邓小平对我党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为了科学地,全面地理解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这一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的研究自然成为重大课题。“拨乱反正”和“历史性飞跃”恐怕是研究这一课题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句之一。但是,我国理论界某些著述对何为拨乱反正,何为历史性飞跃及其二者的关系,在释义上往往界定不清、词义模糊,或者把二者对立起来,或者视为等同。如“共创论”实际上否认了飞跃性,某些飞跃者又否定了继承者,有的干脆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括为几大拨乱反正等等。笔者认为弄清这一问题有助于加深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其主题或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加快发展,尽快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即“发展论”。一、“发展论”是邓小平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观点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在对待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6.
我党一贯重视加强理论建设,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三代领导集体在加强理论建设问题上都有不少真知灼见,尤其是邓小平同志,在中国处于10年“文革”后理论出现“真空”的转折时期,他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提出和创新了一系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观点,对于指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加强党的理论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一、“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两个文明”建设理论是当代中国文艺建设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经济关系是文学关系的基础,人们的文学观念和文学创作是在一定的物质生产关系基础上形成的。而文艺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后,又反过来会以其独特的方式和力量对社会发展起能动作用。邓小平同志继承和发展了这一基本原理,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特定时期出发,结合本国改革开放的实际,提出了“两个文明”建设理论。邓小平说:“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精神文明是从物质文明来的”物质是基础,人民的物质生活好了,精神面貌会大有变化。”“不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我们的革命和建设都不可能胜利”。“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坚持社会主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总结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相结合,同当代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邓小平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新贡献在于:关于“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关于两个文明一起抓理论;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同志在年初视察我国南方时,提出了“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的科学论断。这一论断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的重要内容,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为我们的改革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对于推动改革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持续不断地向前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邓小平同志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做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党的十四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把这一理论正式载入党章,它标志着以邓小平命名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正式确立为党的指导性理论,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具有最高的指导地位,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与行动都要统一到邓小平的理论上来。李鹏同志也指出:十四大有两大重大意义,其中之一是邓小平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为我国长期坚持的一项建设方针.这就向我们全党提出了一项根本的长久的任务,就是要认真学好邓小平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坚持用邓小平的理论武装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