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缺磷胁迫下马尾松和杉木苗根系有机酸的分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溶液培养的方法研究了缺磷胁迫下不同种源马尾松和杉木苗木根系有机酸的分泌.结果表明:缺磷胁迫下杉木和马尾松苗木根系有机酸的分泌量显著增加,在P0(KH2PO4,0 mmol/L)、P1(KH2PO4,0.03 mmol/L)和P2(KH2PO4,0.09 mmol/L)3种缺磷水平下,马尾松根系有机酸的平均分泌量分别比正常供磷P3(KH2PO4,0.5 mmol/L)时提高328.6%、267.9%和126.4%,其中浙江马尾松根系分泌有机酸最多;浙江杉木根系有机酸分泌量分别比正常供磷时提高325.0%、150.0%和50.0%.缺磷胁迫下,不同种源的杉木和马尾松增加分泌有机酸的种类不同,浙江马尾松主要增加分泌草酸、酒石酸、柠檬酸和苹果酸,广西马尾松主要增加分泌草酸和酒石酸,贵州马尾松主要增加分泌酒石酸、草酸和苹果酸;杉木主要增加分泌草酸和酒石酸.  相似文献   

2.
低磷胁迫下杉木无性系根系形态及养分利用响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不同杉木无性系苗木在低磷胁迫下的根系形态和养分利用特征,为提高杉木养分利用效率的遗传改良提供参考。【方法】以5个杉木无性系组培苗为材料,采用土壤盆栽实验,设置缺磷(PO, KH2PO4 0 mmol/L)和正常供磷(PN, KH2PO4 1.0 mmol/L)两种改良Hoagland营养液进行浇灌处理,培养60 d后测定其生物量(根、茎、叶)、根系形态参数及其养分(磷、氮、钾、钙、镁)累积量和利用效率。【结果】①随施磷水平的变化,杉木无性系的干物质质量和根系形态指标显示出极显著的基因型效应差异。②缺磷处理使杉木无性系的根、茎、叶和整株干物质质量分别减少20.06%、20.68%、14.07%和16.78%,根冠比则增加,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总根体积分别增加17.31%、17.69%、24.77%,根平均直径减少8.22%,细根比例显著提高。③缺磷使杉木无性系整株磷累积量减少17.91%,而磷利用效率呈上升趋势,同时磷在根系中的含量降低16.35%,但茎、叶中的含量在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缺磷还使整株对钾的累积量减少27.58%,钙和氮分别减少18.56%和14.95%,镁减少12.85%。④经主成分分析发现,杉木无性系植株的粗根长、细根长、根冠比、根干物质质量与低磷胁迫响应密切; 回归分析显示,细根量对植株的磷吸收量有显著正向效应。【结论】杉木无性系根系形态指标随施磷水平变化呈极显著的基因型效应差异,缺磷胁迫使苗木地上部干物质质量减少,根平均直径减少,细根比例增大,根冠比增大,根系趋向于磷高效吸收的根构型转变,进而提高对低磷胁迫的遗传适应性。  相似文献   

3.
以珍珠岩作基质固体培养六种不同基因型玉米自交系材料,设置025mol/L KH2PO4全磷(对照)、10μmol/L KH2PO4(低磷)、1μmol/L KH2PO4(极低磷)三种处理,于四叶一心时测定叶绿素含量、SOD活性、POD活性以及MDA含量的变化.各自交系在低磷和极低磷胁迫时,叶绿素含量都升高.缺磷时不同自交系的根和叶的SOD及POD的变化趋势不一致:自交系04099和04417叶片和根系的SOD和POD活性与对照相比均增加;04065叶片和根系的SOD活性比对照升高,但是POD活性比对照降低;04419在两个缺磷水平处理下叶片和根系的SOD活性较对照下降,叶片的POD活性较对照上升,但根系的下降;04242经两个缺磷水平处理后叶片和根系的SOD活性下降,叶片POD活性在低磷处理下上升,极低磷时下降,根系POD活性降低;04088SOD活性变化与04242相同,但是低磷和极低磷下的叶片POD活性比对照增加,根系POD活性在低磷条件下降低,极低磷下上升,玉米的膜脂过氧化程度在缺磷处理时发生改变,低磷和极低磷处理时所有自交系的叶片和根系MDA含量也发生不了同程度的变化,综合分析,初步判断自交系04099和04065是耐低磷胁迫能力较高的材料,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为了确定闽楠苗木的适宜施磷量,测定了8个水平施磷(0、7.5、15、22.5、30、40、60、90 mg/株)处理下闽楠苗木的生长特性和叶片养分状况。结果表明:(1)随着磷素供应水平的升高,闽楠苗高和总生物量均呈先升高后稳定的趋势,而地径呈增长—稳定—降低的趋势,拐点磷素供应量为22.5 mg/株;(2)随着磷素供应量的增加,闽楠苗木叶片氮和磷含量呈升高趋势,而钾含量先升高后降低; 当供磷量大于22.5 mg/株时,生物量未发生显著变化,说明此时植株对氮磷钾为奢侈消耗;(3)闽楠苗木叶片氮磷钾的临界含量分别为16.04、1.36和21.93 g/kg,最适含量范围分别为16.04~27.45、1.36~3.01和21.93~36.40 g/kg。综合分析认为,对闽楠苗木的最适施磷量为22.5~30.0 mg/株。  相似文献   

5.
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单因子实验和正交实验,研究了不同氮(N)、磷(P)、铁(Fe)和硅(Si)的营养盐及其质量浓度对直链藻生长速率的影响.氮元素的营养盐为:硫酸铵(NH4)2SO4、硝酸钠(NaNO3)和尿素(NH2)2CO,氮质量浓度分别为0,10,20,30,40,50,60 mg·L-1;磷元素的营养盐为:磷酸二氢钾(KH2PO4)和磷酸二氢钠(NaH2PO4),磷质量浓度分别为0,0.5,1,2,3,4,5 mg·L-1;铁元素的营养盐为:硫酸亚铁(FeSO4)和柠檬酸铁(FeC6H5O7),铁质量浓度分别为0,0.02,0.05,0.1,0.2,0.3,0.4,0.5 mg·L-1;硅元素的营养盐为:硅酸钠(Na2SiO3),硅质量浓度分别为0,5,10,15,20,25,30,35,40 mg·L-1.单因子的实验结果表明:对直链藻生长速率(K值)影响最大的营养元素分别为:N,P,Fe,Si,其对应的最佳营养盐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20~40 mg·L-1;0.5~1 mg·L-1;0.02~0.05 mg·L-1;10~20 mg·L-1.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培养直链藻的最佳营养盐[(NH2)2CO,KH2PO4,FeC6H5O7,Na2SiO3]质量浓度配比为30∶0.5∶0.05∶10.  相似文献   

6.
通过研究不同种类碳源、氮源以及不同浓度的麸皮、葡萄糖、KH2PO4和MgSO4·7H2O对桑黄菌丝生长速度及生长势的影响,采用多因子正交试验确定了培养桑黄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在10 g/L葡萄糖、30 g/L麸皮、1.0 g/L KH2PO4、1.0 g/L MgSO4·7H2O,温度26℃和培养时间为12 d的条件下,桑黄菌丝生长速度最大,生长势最好.  相似文献   

7.
研究以云麻7号和巴马火麻为试验材料,利用水培法研究不同供磷(PO43-)水平(0.02、0.10、0.50、8.00 mmol/L和16.00 mmol/L)对工业大麻植株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供磷水平下,云麻7号的最适磷浓度是0.50 mmol/L,巴马火麻的最适磷浓度为8.00 mmol/L,两个大麻品种的磷耐受程度差异较大.磷浓度过低或过高都会造成磷胁迫,导致大麻植株生长受限甚至死亡.与最适磷浓度相比,磷水平增高或降低,大麻的株高、茎粗和鲜重均明显降低.同时,磷水平过高或过低,大麻叶片的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及过氧化物酶活性升高;而根冠比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则随磷浓度升高而降低.以上研究结果为探明磷对大麻植株生长的影响以及磷高效工业大麻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不同磷浓度和曝气方式对淡水藻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室内模拟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磷浓度的水体中不同曝气条件对藻类生长的影响.试验设置低磷(LP,0.02 mg/L),中磷(MP,0.10 mg/L)和高磷(HP,1.65 mg/L)3个水平,每种浓度下分别设置不曝气、昼间曝气和夜间曝气3个处理工况.结果显示:外源性磷的增加对藻类的增殖有促进作用,而过高的磷含量的输入(TP=1.65 mg/L),并没有更好地促进藻类的生长;曝气对藻类的生长有着不同的影响,在中磷和高磷中昼间曝气可以加快藻类的生长周期,在低磷中昼间曝气对藻类生长周期的影响不大,而夜间曝气对藻类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mg/kg浓度苦楝叶提取物处理的对杉木种子各发芽指标促进作用最明显,接着为50 mg/kg或200 mg/kg浓度处理的;萃取参数2和3条件下以200 mg/kg浓度提取物处理的促进作用最强,接着为50 mg/kg或100 mg/kg浓度处理的.  相似文献   

10.
文章采用响应曲面法(RSM)对蛹虫草液体发酵培养基成分葡萄糖、酵母粉、KH2PO4和MgSO4进行优化,并采用多元二次回归方程拟合4种因素与虫草素产量之间的函数关系。通过响应面回归分析,确定了培养基中4因素的最佳质量浓度分别为:葡萄糖30.16g/L,酵母粉10.00g/L,KH2PO42.040g/L,MgSO41.460g/L。在该条件下,响应面模型预测的虫草素产量为63.69mg/L,最佳培养基条件下的验证试验结果为64.15mg/L,与模型的预测值基本一致,表明模型可较好地预测虫草素的产量。  相似文献   

11.
摘要: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和超临界流体萃取法,研究了苦楝叶提取物对杉木的化感作用。生物检测结果显示,与酒精对照相比:萃取参数1、4和7等条件苦楝叶提取物对杉木种子绝对发芽率、绝对发芽势、胚根长、胚轴长、鲜重和干重等发芽指标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萃取参数2和3等条件苦楝叶提取对除胚根和胚轴外的各发芽指标起促进作用,萃取参数5条件苦楝叶提取物对除鲜重和干重外的各发芽指标起促进作用,萃取参数6条件苦楝叶提取物对除胚根和鲜重外的各发芽指标起促进作用,而萃取参数8条件苦楝叶提取物仅对绝对发芽势起促进作用。同一参数条件三种浓度相比:萃取参数1、4、5和7条件下以100mg/kg浓度苦楝叶提取物处理的对杉木种子各发芽指标促进作用最明显,接着为50mg/kg或200mg/kg浓度处理的;萃取参数2和3条件下以200mg/kg浓度提取物处理的促进作用最强,接着为50mg/kg或100mg/kg浓度处理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间伐保留密度和施用不同比例N、P肥对杉木中龄林生长和材种结构的影响。【方法】在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9年生立地指数22的杉木人工林中设置9块标准地,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进行间伐和施肥的配套试验,间伐保留密度为1 200、1 500和2 250株/hm2,N肥施用量为0、100、200 g/株,P肥施用量为0、250、500 g/株,连续观测4 a。【结果】不同间伐密度和N、P肥施用量对杉木树高生长影响不显著,不同间伐保留密度对杉木林平均胸径增长有较大影响,最小密度与最大密度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N肥施用量和P肥施用量对杉木林平均胸径增长影响较小,不同N、P肥施用量间差异不显著。不同间伐保留密度间平均单株材积增量存在显著差异,N、P肥施用量对平均单株材积增量影响较小。不同密度林分间蓄积量增量并不显著,但较高水平N、P肥施用量能促进林分蓄积量增量显著提高。低间伐保留密度显著影响杉木大径材出材量,而1 200株/hm2保留密度下大径材出材量最高,1 500和2 250株/hm2保留密度下能够获得较高的中径材出材量。高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不同强度遮阴条件下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幼苗生长、生物量积累与分配,以及不同器官碳(C)、氮(N)、磷(P)积累、分配及化学计量特征的差异,探讨杉木幼苗在不同遮阴条件下的C、N、P元素积累及分配的响应策略,揭示遮阴处理对杉木幼苗C、N、P元素变化规律的影响,为杉木苗木繁育、林分光照环境调控管理等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当年生杉木幼苗为研究对象,通过人工遮阴方式设置5个遮阴梯度,即0%(对照,不遮阴)、遮阴强度40%(透光率60%)、60%(透光率40%)、85%(透光率15%)和95%(透光率5%),持续观测1 a。试验结束后测定幼苗株高与地径增量、各器官生物量、根冠比、各器官C、N、P含量、积累量,并分析C、N、P化学计量特征(以C/N、C/P,N/P表示元素质量比)等指标。【结果】①随遮阴强度的增大,杉木幼苗株高增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而地径增量则显著降低(P<0.05)。根、茎、叶及总生物量、根生物量占比和根冠比降低,茎、叶生物量比增大;②根、茎、叶中及总的C、N、P积累量随遮阴强度的增大而降低。随着遮阴强度的增大,杉木地上部分(茎和叶)C和N分配比例增加,而地下部分(根)C和N分配比例则降低。③杉木幼苗C/N和C/P变化趋势相同,随着遮阴强度的增大先增加后减少。杉木幼苗各器官N/P低于14,表明杉木幼苗在不同遮阴下的生长受到N限制。【结论】杉木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对不同遮阴强度响应有差异,主要表现在随着遮阴强度的增加,株高生长加快,地径粗生长减缓,生物量分配倾向于地上部分,幼苗由“矮粗”逐渐转变为“细高”。但是过度遮阴不利于杉木幼苗的生长,导致幼苗生物量积累减少,C、N、P积累量降低。  相似文献   

14.
15.
不同岩性上马尾松、杉木生长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并通过方差分析,对6类不同岩性发育的土体上11年生马尾松、杉木生长和生物量研究,以揭示岩性-土壤与马尾松、杉木生产力的关系,为系统培育马尾松、杉木速生丰产林奠定基础。研究结果表明:6类不同岩性发育的土体对马尾松、杉木的高、胸径生长及单株生物量效应影响不同,但有类似的变化规律,即高生长和单株生物量均为长石石英砂岩>玄武岩>石英砂岩>变余砂岩>第四纪红色黏土>煤系硅质砂页岩,胸径生长为长石石英砂岩>玄武岩>石英砂岩>变余砂岩>煤系硅质砂页岩>第四纪红色黏土,马尾松的生长略好于杉木;马尾松、杉木各自的高生长、胸径生长以及去皮干、干皮、叶、根、和全株的生物量差异极显著(P<0.01),带皮枝的生物量差异显著(P<0.05),而在两树种之间则均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杉木多世代连栽的土壤水分和养分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在南平溪后安曹下的杂木林、1代、2代及3代杉木人工林中设立标准地,对杉木林取代杂木林后及随杉林多代连栽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杉木林取代杂木林及连续栽植代数的增加,土壤保水和供水能力下降,土壤大部分全量部分全量养分含量减少,土壤供肥和保肥能力下降,导致杉木林分生产力下降,这是杉木连栽后衰退的重要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17.
杉木是南方集体林区的主要树种,是我国重要的森林资源,但受区域气候、土壤条件影响,不同地域杉木林的生长状况存在较大差异.利用第8次全国森林资源一类清查福建省杉木林样地数据,随机选择有代表性的179个杉木林样地,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和Richards生长方程模型,比较中心产区、一般产区和边缘产区杉木人工林的生长差异.结果表明:中心产区杉木林与其他产区杉木林胸径、树高生长差异大,体现在中心产区杉木的胸径和树高结构优于一般产区和边缘产区.采用Richards生长方程拟合的不同产区模型符合实际情况,中心产区Richards生长方程参数A=28.539 6,k=0.019 7,即中心产区杉木林的理论最大树高和生长速率大于其他产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