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大思政课”是新时代高校为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创新实践。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是我国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指导思想。在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视角下,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大思政课”的价值本源;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大思政课”的本质要求;将新时代道德教育有机融入智、体、美和劳动教育,打造高质量专业课程,强化健康责任与体育精神,用好传统文化资源与红色资源,构建“大思政”格局下的合力育人体系是“大思政课”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2.
艺术院校的思政课,在艺术院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艺术院校思政课育人作用的发挥,从本质而言,取决于思政课教学效果的好坏,取决于思政课建设和育人环境的优劣,经过多年教育教学实践的总结,通过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改进第二课堂建设、不断挖掘艺术资源的德育因素等途径,进一步提升思政课育人功能的发挥,不断增强艺术院校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  相似文献   

3.
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具有开创性个性的人,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业、冒险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管理技能。但是,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创新创业教育还存在许多不足,阻碍着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本文对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就创新创业教育导向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整体设计改革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大思政课”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基本遵循,有助于推动思政课教学达到新高度、新境界。讲好“大思政课”,用科学理论培养人,应确保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讲清、讲活思政课程。同时,通过社会实践,厚植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引导学生立鸿鹄之志成为时代有作为的新人。  相似文献   

5.
高校思政课是当代大学生的必修课程,思政课教师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指导学生成人成才过程中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必须具备更好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高校需要高度重视思政课教师的实践培训工作,通过实践培训,改善思政课授课现状,切实有效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承担着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思政课则主要担负着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任。但目前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如何更好地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真正发挥思政课的思想阵地作用,这是当前思政课的当务之急。当前思政课教学改革已经在大规模的推行,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虽然思政课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效果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思考和实践,以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思政课教师基于思政课教材体系,围绕思政课教学内容,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根据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目标和要求,通过开放性多边互动方式,有目的有计划地改造学生主观世界,优化学生主体能力的教学活动。当前思政课实践教学在体系建设中存在定位不准,教学内容和目标缺乏顶层设计,考评体系不科学,缺乏长效保障机制等问题。构建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需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新理念,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目标体系,整体相融的教学内容体系,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载体,健全完善、科学系统的综合评价体系,利于形成合力的条件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8.
高职思政课建构“知行合一”实践教学体系不仅是当代高职院校思政课教育的题中之义,更是高职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当前,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忽视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形式化严重、实践教学缺乏软硬件支撑等问题,高职院校应积极采取改革思政课教学理念、丰富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完善软硬件建设、进一步规范思政课实践教学策略等措施,建构“知行合一”的实践教学体系,全面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葛丹丹 《科技信息》2009,(3):201-201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马克思对于人的本质的科学论断,是对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扬弃和发展。本文将要着重讨论的是马克思与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异同及其异同,并进一步揭示马克思人的本质观理论的继承和超越。  相似文献   

10.
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如何贯彻"贴近学生"的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国琴 《科技信息》2008,(9):171-172
本文认为,(一)了解学生思想特点是贴近学生讲好思政课的基础;(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贴近学生讲好思政课的前提;(三)鲜活的教学内容、灵活的教学方法是贴近学生讲好思政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解决目前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不受重视的最佳办法就是发挥思政课自身优势,开展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从教学内容贴近社会现实和学生思想实际以及教学方式突出学生的互动性这两方面对思政课以人为本的教学进行了探讨,以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张敏华 《科技信息》2010,(32):86-86
科学发展观是具有全局意义的战略性指导思想,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上,也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三进”工作,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高校思政课教师应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实际和需求出发,立足于学生的长远发展,选择好并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以便提高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实效,使思政课成为真正受学生欢迎,能使学生受益终身的课程。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人本质理论是在对唯心主义、旧唯物主义以及它们的不同表现形式的批判中生成的。根据不同时期批判对象的特性,马克思依次揭示了寓于批判对象中的人本质的内涵。在次第展开的革命的批判中,马克思人本质理论逐渐完善,并且最终在批判中创立了唯物史观,使人本质理论在唯物史观的照耀下形成了完整而科学的形态。马克思从确立人的自由本质,到批判人本质的不同异化形式,最终揭示社会关系既是人本质的表现形式同时又是人本质的异化,其人本质理论的批判经历了一个"正"、"反""、合"的逻辑过程。批判是马克思人本质理论的生成方式,并且仍然是当下马克思主义发展与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  相似文献   

14.
随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思想政治理论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性.社会制度作为一种重要的思政课课程资源已经越来越受到思政课教师的关注,其在思政课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因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从本质上是指向社会实践和指导社会生活的,其教学活动离不开社会的制度环境,同时社会制度规范和塑造大学生的行为,也在促进思政课教学目标和育人目标的实现.合理利用社会制度这一课程资源将有利于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苏学会 《科技信息》2012,(18):19-19
适应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思政课实践教学融入学生专业实习实训是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本文对高职思政课"双基地"实践教学模式建设的意义、基本原则和具体的运行机制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6.
高校思政课教学是高校思政工作重要的部分,关系着国家高等教育的未来,但目前仍存在着知识碎片化、学生积极性不高、课程安排与学生认知水平不符等问题。应借鉴布鲁纳的结构化教育理论加快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进程,包括加强思政课基础理论教学、建立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结构等,以实现高校思政教学内容创新,形成高校思政教育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担负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任务,思政课则主要负责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但目前多种因素促使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堂教学效果并不佳,如何更好地提高思政课的实效,真正发挥思政课堂的思想阵地作用,这是当前思政课的当务之急。该院思政课教师根据该院学生的实际,从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实践性教学环节和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着手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8.
唐玲 《科技信息》2009,(6):58-59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是马克思人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和重要内容。由于马克思在不同的时期对人的本质有不同的表述,学术界对马克思人的本质论的理解也有不同。对此,我们应该深入马克思的原著,结合他当时的写作背景从整体上找出不同历史阶段关于人的本质观的内部联系,从而更完整更全面地理解马克思的人的本质观。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从“现实的人”出发,深刻揭示了人的本质。他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劳动是人的本质活动。但是,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认识也是有一个过程的。如今党中央在现代化建设中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其中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深刻把握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解对于更好的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骆素莹  李钟 《科技资讯》2013,(33):196-196
思政课是高职生的必修课,在引领高职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正确理解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面,担负着重要责任,但长期以来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却差强人意,本文意从思政课与学生专业相结合方面探讨如何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