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5 毫秒
1.
正海南省哈方言、润方言、赛方言、美孚方言等黎族地区的制陶技术是黎族人民长时间段的生活实践中留下来的文明印痕,是海南岛黎族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黎族制陶技术历史久远,海南三亚、陵水一带即有拍印几何印纹的陶器遗存,从目前考古发掘材料来看,海南的陶器至少有长达六千多年的历史。目前留存至今日的黎族原始制陶技艺,堪称中国古代原始制陶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2.
达州市的四川话属西南官话成渝片。在市区方言中,有许多用“哈”字来记录的实词和虚词。这个“哈”字有多种读音,可以用作动词、名词、量词、语气词等。基于此,对“哈”字在达州方言中的不同用法做了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3.
在长期的历史生活中,黎族妇女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其服饰和面饰首妆文化、婚俗文化、纹身文化、传统礼节和娱乐文化,以及生产生活民俗,无不浸透着浓郁的民族特色,体现了黎族妇女的民族信仰、审美意识和思想感情,有着十分深厚的民族文化蕴含。  相似文献   

4.
吴晨珠 《科技资讯》2011,(11):245-245
在数千年历史长河中,海南积淀了丰富宝贵的服装文化史,形成了以黎族传统服饰为代表的服饰品牌。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在建设国际旅游岛的背景下,海南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旅游购物的天堂,海南服装产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客观上要求服装设计教育理念应朝着注重人性化、文化内涵的可持续方向发展,更好的引领国际旅游岛形象。  相似文献   

5.
彝族夸恩斯支系有一种共同使用的语言,它是夸恩斯支系的标志。对于彝族诸多支系的语言由于同语源和同放源的关系,统归为一种语言,即彝语。对于诸多支系的语言变体,不论差异大小,前人以地缘关系划分方言,诸如北部方言、西部方言等。但考察各支系的语言情况,地缘关系的性质不突出,而民族支系的社会群体性表现强烈。各支系的语言是各自支系的重要标志,它具有与其他支系不相一致的语音体系、语法结构和相当数量的词汇。民族支系或交错杂居,或各自聚居,各自使用自己的语言,这种现象是以民族支系为特征的,对这样的语言,我们且称之为“支系方言”。彝族各支系之间不论地域、社会发展、服饰、信仰、习俗等情况的不同,共同的族源和意识成为一个民族共同体,支系方言是共同体  相似文献   

6.
现有的黎族古籍文献散藏于各类典籍和世界各地,其典藏体系不够完善,使黎族研究工作步履维艰。探讨了发掘、整理黎族古籍文献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采用Heath-Carter体型法对海南省五指山市黎族的体型特征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抽样法测量607例黎族成人(男性308例,女性299例)的10项体型指标,分别计算了黎族男性和女性的外、中、内三因子值、体型位置均数、身高体重比值.结果显示,黎族男性的平均体型值为3.2-5.3-2.3,属于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女性平均体型值为5.2-5.0-1.7,属于内胚层-中胚层均衡体型.黎族男性身体的肌肉、骨骼均较为发达;女性身体的肌肉和骨骼不如男性发达,但皮下脂肪比男性发达,体态也更加丰满,女性的身高体重比值小于男性的数值,体型位置均数大于男性的数值.黎族男性和女性的内因子和中因子值均随着年龄增长先增加,到了老年又下降;外因子值则始终随着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女性各年龄组的内因子值均高于同年龄组的男性数值,中因子和外因子值均低于同年龄组男性的数值.比较黎族与国内14个南方族群的体型特征,结果证实黎族体型与海南临高人最为接近,与海南汉族也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8.
通过比较中国南方黎族和北方哈萨克族大学生的体质特征,为少数民族地区体育和卫生工作提供参考.对南方黎族和北方哈萨克族大学生的同类体质测试指标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黎族大学生身高(cm)、体重(kg)、肺活量(mL)三项身体形态机能指标显著低于哈萨克族大学生(P0.01);两项身体形态机能派生指标的比较,体重(kg)/身高(cm)×1000指数,黎族大学生显著低于哈萨克族大学生(P0.01),肺活量(mL)/体重(kg)指数,黎族大学生和哈萨克族大学生无显著性差异(P0.05);台阶实验(指数)、坐位体前屈(cm)、立定跳远(cm)三项身体素质指标的比较,黎族男大学生与哈萨克族男大学生立定跳远(cm)成绩无显著性差异(P0.05),黎族女大学生立定跳远成绩显著高于哈萨克族女大学生(P0.01),其他各项身体素质指标比较结果均为黎族大学生显著高于哈萨克族大学生(P0.01).南方黎族大学生与北方哈萨克族大学生各项体质指标的比较结果表明,黎族大学生具有身体形态相对廋小,身体机能耐力相对强,身体素质的柔韧屈伸度大、跳跃灵巧性好的体质特征,哈萨克族大学生具有身体形态较为高大,身体机能耐力相对弱,身体素质的柔韧屈伸度相对小、跳跃能力一般的体质特征.  相似文献   

9.
浅谈黎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秋香 《科技资讯》2010,(6):236-236
黎族是我国人口较多的一个民族,它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灿烂的传统体育文化。但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化和全球化浪潮的影响以及汉族文化的渗透,黎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流失状况严重,许多传统体育项目正面临消失的危险。本文从几个方面对黎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旨在引起大家对黎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视,从而更好地弘扬和丰富黎族传统体育文化。  相似文献   

10.
海南黎族"不落夫家"婚俗是黎族母系社会族外群婚的一种残留。这种婚俗在黎族地区确立了一夫一妻制婚以后仍得以保留并长久地沿袭下来,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早婚传统、"放寮"习俗、传统的婚姻缔结形式以及当地的社会舆论和道德力量的压力等。这种婚俗的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黎族地区一夫一妻制的实行,但这极具爱情色彩的黎族传统风俗,对民族文化的丰富和传承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黎族妇女月经初潮和绝经年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816例14-48岁黎族妇女月经初潮及94例49-60岁黎族妇女绝经年龄情况.黎族妇女平均月经初潮年龄为(15.01±1.51)岁,平均绝经年龄为(48.23±2.34)岁.其中<21岁年龄组平均初潮年龄为(14.02±1.08)岁,>40岁组平均初潮年龄为(15.57±1.65)岁.黎族妇女月经初潮年龄不断提前,月经初潮年龄的迟早与营养、体质、社会环境等有关.  相似文献   

12.
关于黎族妇女文身的说法有很多种,其中最流行的说法是“烙印说”,但不管从历史史籍,还是从实地调查来看,这种说法都是站不住脚的。通过对黎族独特的社会文化、文身习俗,以及文身图案与织锦图案的相似性等方面的研究,我们认为黎族妇女文身实际上是一种象征性的仪式,是用图腾的方式来表示对青蛙和黎族妇女的尊崇。  相似文献   

13.
黎族妇女的文身是黎族母系氏族社会遗留下来的一种古老的习俗,它反映了黎族女性原始的一种审美观念和宗教意识,曾在黎族社会里广泛流行。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文明的发达,这种风俗逐渐消失。然而,文身图案作为一种原始艺术,一种民族文化,是记载人类历史和民族历史的宝贵资料,应当认真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4.
采用盐提取法提取汉族、黎族人群中白细胞的DNA,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核酸酶检测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 1)-4533 G/A多态性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同时用χ2检验进行结果分析.结果表明:在185例汉族和190例黎族人群中,ERCC 1-4533 G/A多态性位点有GG,GA,AA 3种基因型,汉族、黎族3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0.027),178(0.962),2(0.010)和6(0.031),182(0.958),2(0.011),汉族、黎族G和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508,0.492和0.511,0.489.ERCC 1是人类核苷酸切除修复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表达水平与卵巢肿瘤、消化道肿瘤的耐药性有关.海南汉族、黎族人群中ERCC 1-4533 G/A多态性不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110例海南岛黎族、汉族通婚后裔指、掌纹的正常值并与黎族、汉族的指、掌纹比较。总的趋势,后裔在指、掌纹特征遗传上异于汉族而主要表现黎族的遗传特征。  相似文献   

16.
研究南北文化的差异,会有很多深刻的东西提供给我们。这是一个内容十分丰富的课题,内涵极为深广。它可以包括许多分支,如南北艺术、建筑、服饰、风俗、饮食、文学、性格、方言、商业等等差异。本文着重浙江与东北,从饮食方面对南北差异作一管窥。  相似文献   

17.
对早期(1819~1912年)新加坡华人族群的内部关系所进行的考察显示,方言、服饰等虽然是新加坡华人族群内部进行区别和认同的最明显表征符号,为华人族群帮权结构的塑造提供了可资利用的“工具”,但其并不能与所表征的群体建立唯一且确定的联系。新加坡华人族群内部特别是社会底层的互动充满了张力,密切的交流、接触和互动是新加坡华人族群内部关系的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18.
黎族的民间手工艺术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相当高的工艺水平。这些手工艺品,大多是为满足生活之需而制作的家庭用品,但却绚丽多姿,异彩纷呈,充分体现出黎族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丰厚的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9.
黎族古籍文献的基本类型有口碑古籍文献、汉文古籍文献、外文古籍文献和实物古籍文献4类。这些黎族古籍文献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旅游开发及传承教育等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焦作地区方言因历史上的移民原因而深受山西方言影响。近现代在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焦作地区方言已逐渐裂变为“怀庆方言”和“焦作方言”。就目前的语言材料上看,“怀庆方言”仍属“晋语”,而“焦作方言”则日益向河南方言靠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