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生物技术实验室开放运行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介绍了江苏科技大学生物技术实验室开放运行模式,在开放实验室建设中提高实验设备的利用率、培养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方面实现创新的思路以及在建设过程中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2.
陈立岩  姜大伟  蔡赟 《科技信息》2010,(31):I0092-I0092,I0037
实验室开放是高等学校培养创新人才、实现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科研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阐述了实验室开放项目中采取多形式开放实验室的有效机制,探讨了以机械创新设计竞赛为纽带的创新能力培养的实验室开放方法。  相似文献   

3.
开放科研实验室 培养生物工程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科研实验室是从事探索性研究、技术交流、产品研发的重要场所,是新知识、新技术的重要产地,也是创新思想与创新精神的摇篮。分析了高校科研实验室参与本科创新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科研实验室融入本科教学,构建科研教学有机结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从科研实验室开放、管理运行机制、高水平、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及开放实验室运行保障等方面提高科研实验室功效,培养学生创新及实践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4.
针对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存在的宣传、教师指导、学生参与和实施过程中的诸多问题,提出了意见建议和解决办法.其中所提出的跨界合作法融合不同专业的教师资源、学生团队、教学场地和设备,共同完成电专业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并依托该项目逐步参与各级各类大学生创新比赛、成果展.该方法通过首届常州工学院大学生创新训练成果展的实施,结果表明该方法拓宽了学生的专业视野、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投身科研的积极性、实现教师教学和科研的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5.
开放实验室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目前,很多高校都已建立了开放实验室,但没有真正的实现对学生的开放。通过对实验室教学目的开放、教学内容开放、教学方式开放、教学管理体制开放、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开放五个方面来进行探讨,力争实现开放实验室的完全开放。给予教师和学生最大的自由空间,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肖玲  何峰 《科技信息》2009,(16):39-39
开放型实验室是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其意义在于让学生在掌握有关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海洋学院以组织本科学生参加"挑战杯"竞赛、本科生科研作品立项等科技创新活动为契机,改革实验室管理模式,面向本科学生开放,开展科研创新实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科研素质。本文阐述了开放实验室的意义,并对开放型实验室的管理模式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7.
以创新性实验计划为契机加强测控专业开放式实验室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注重自主性、探索性、过程性、协作性和学科性。在完成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过程中,结合测控专业的特点,从学校现有条件出发,探索如何建设和管理测控专业开放实验室,为学生和教师构建开放共享和水平较高的教学科研基础平台。开发实验室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实现资源共享与个性化教育,注重创新能力培养,避免重复建设。开放实验室的主要模式有各部门实验室仪器共享、实验时间开放和实验内容开放等。  相似文献   

8.
开放实验室在促进学生科技竞赛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放实验室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基地。文章分析了高校实验室开放的必要性,介绍了河南工业大学过程控制实验室面向本科生开设开放实验的积极探索与有益实践。具体阐述该实验室的开放模式、实施办法及其在促进大学生科技竞赛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实践证明,开放实验室是学校培养创新人才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开放实验室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室开放能够为学生提供自主实验、个性化学习的实验环境,是培养学生实践创新、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为了提高实验设备的使用和管理效率,开发了基于Struts+Spring+Hibernate技术的开放实验室管理系统,实现了网上辅助教学和网络化、智能化管理.  相似文献   

10.
高校实验室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基地,搞好实验室开放是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客观要求。文中通过对实验室开放中存在的学生参与度不足的问题进行分析,设计和搭建了开放实验室网络论坛。利用该网络论坛向学生全面展示实验室资源,建立师生互动的学习交流平台,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的自主性与参与性,提高实验室开放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