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对截面形式为TS40和TS61的19根550MPa高强冷弯薄壁型钢帽形截面简支檩条进行受弯试验分析其局部屈曲性能,并采用有限条程序CUFSM对这两种简支檩条局部屈曲应力进行计算分析,计算结果与试验值吻合较好。采用有限条程序对帽形截面受弯构件的翼缘宽厚比、腹板翼缘宽度比、卷边翼缘宽度比、腹板翼缘夹角等参数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腹板翼缘宽度比是影响帽形截面简支檩条受压翼缘局部屈曲稳定系数的重要因素。利用考虑板组相关的我国现行规范《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50018-2002)和英国冷成型薄壁构件设计标准(BS5950-5:1998)对帽形截面简支檩条受压翼缘局部屈曲稳定系数进行计算分析表明:我国规范在腹板翼缘宽度比小于1.5时偏于不安全,大于1.5时偏于保守,而英国规范相对比较安全。在参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考虑板组相关的帽形截面简支檩条受压翼缘弹性局部屈曲稳定系数计算公式,建议公式可供工程设计和修订规范参考。  相似文献   

2.
对于二根形心主惯性轴惯性矩相差较大的非对称截面梁,若其发生斜弯曲,哪怕荷载与截面形心主轴只有较小的偏角,也将对梁的强度、刚度极为不利.本文以角钢为肢件Z形截面格构式檩条的截面设计为例,提出了一种怎样使其发生平面弯曲的截面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3.
轻钢厂房屋面檩条在加铺光伏板后进行荷载验算时通常会出现承载能力不足的问题,对此提出了一种下撑式檩条结构对原有檩条进行加固改造。为研究加固后下撑式檩条结构的受力性能以及提出符合经济性原则的改造加固方案,利用ANSYS建立了下撑式檩条的有限元模型,并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了撑杆长度、撑杆截面、拉条截面和撑杆间距对下撑式檩条结构受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撑杆长度是整体结构受力的主要影响因素,撑杆长度增加,檩条及撑杆应力均会大幅减小,拉条应力则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拉条截面变化对整体结构受力影响较小,随拉条截面直径增加,檩条及撑杆应力曲线保持平缓下降,拉条应力则更为敏感,曲线下降斜率较大;撑杆截面与撑杆间距对整体结构受力影响程度较低。最终,提出了满足改造用钢量最小的改造加固方案,且针对部分常见截面、跨度及设计荷载的屋面檩条,给出了对应的改造方案推荐表以便实际工程快速选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5根钢筋砼矩形截面梁和14根T形截面梁的剪切破坏试验的对比,发现翼缘的变化并未对T形梁的斜截面抗剪承载力产生明显的影响。因此,对《规范》中T形截面梁在集中荷载作用下的抗剪计算方法提出了合理的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5.
L形和T形截面柱正截面承载力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本文根据L形和T形截面钢筋混凝土压弯构件的试验结果,在证明了试件的横截面符合平截面假定之后,采用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的钢筋和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用数值积分法编制程序作非线性分析,由该程序所算得的构件承载力和试验的极限荷载有较好的符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钢筋混凝土T形截面压变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实用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6.
对现有规程没有具体技术规定的Z形柱轴压比限值进行研究.基于平截面假设和异形柱轴压比限值大小偏压界限理论法,利用简便快捷的截面高斯积分计算Z形柱轴压比限值,分析了荷载角、截面尺寸、混凝土强度、配筋率等因素对Z形柱轴压比限值的影响.结论表明:荷载角对Z形柱轴压比限值影响明显,最不利荷载角为135°和315°;在最不利荷载角作用下,轴压比限值随混凝土强度增加有一定提高,轴压比限值随肢长厚比增加略有提高,纵筋配筋率变化对轴压比限值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7.
对在风吸力作用下各种常用规格、跨度的冷弯薄壁檩条进行了大量的稳定承载力分析.分析分两部分:一是对简支C型和Z型冷弯薄壁檩条在风吸力作用下的稳定承载力分析,以确定简支檩条在风吸力作用下的稳定承载力;二是嵌套搭接的Z型冷弯薄壁连续檩条在风吸力作用下的稳定承载力分析,以确定搭接长度、跨数等因素对连续檩条在风吸力作用下稳定承载力的影响.有限元分析结果与《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CECS 102:2002)中风吸力作用下檩条的稳定承载力公式计算结果对比表明,规程中公式计算结果相对保守.据此,本文提出了简支檩条在风吸力作用下稳定承载力的实用计算公式,以及嵌套搭接的Z型连续檩条在风吸力作用下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8.
钢筋混凝土L形柱的耐火极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数值模拟程序RCSSCF,分析了荷载比、柱计算长度、截面尺寸、荷载偏心率、配筋率和荷载角等参数对ISO834标准升温过程作用下钢筋混凝土等肢L形柱耐火极限的影响规律.针对不同荷载比、柱计算长度、截面尺寸、荷载偏心率、配筋率和荷载角共5 400种工况进行了四周受火时钢筋混凝土等肢L形柱的高温反应分析.在此基础上,定量给出了该类构件耐火极限的实用计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荷载角对L形柱耐火极限的影响较大,且影响规律较为复杂;严格控制荷载比是提高L形柱耐火极限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腹板开孔对冷弯薄壁C型钢简支檩条受力性能的影响,选取不同孔洞直径和间距的腹板开孔冷弯薄壁C型钢简支檩条进行有限元受力性能分析,分析腹板开孔冷弯薄壁C型钢简支檩条的刚度、承载力、应力分布和破坏模式,研究孔洞离支座距离、孔径和孔间距对简支檩条受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仅距支座檩条高度(H)以上处开直径不超过檩条高度1/2孔洞时,开孔基本不影响C型钢檩条的受力性能。腹板沿全长均匀开孔会降低檩条的受力性能,随着孔径增大,孔距减少,檩条的受力性能降低,弹塑性阶段越短,屈服荷载、极限荷载明显下降,构件整体刚度下降,位移增大明显。当开孔直径不大于H/3、孔间净距不小于3H时,开孔对檩条极限荷载基本没影响,位移增大不到1.4%。开孔对檩条破坏模式没有影响,均表现为跨中上翼缘屈曲,跨中上、下翼缘应力达到屈服。  相似文献   

10.
T形截面桩框架边节点的抗震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告了五个钢筋混凝土T形截面柱框架节点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结果,分析了梁纵筋的锚固、节点和延性和耗能能力,并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抗剪承载力公式及若干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11.
对蒙皮支撑简支 Z型檩条在风吸力作用下的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 ,并分别按门式刚架规程和澳洲冷弯型钢结构规范计算了檩条在风吸力作用下的稳定承载力。提出了檩条在风吸力作用下的稳定计算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对大跨度、允许空间高度低、跨铁路、并有振动影响的现浇砼整体楼盖,由于火车正常运行需要,其跨中不能搭设垂直支撑。采用重型钢轨作为水平支撑,克服了采用钢桁架空间高度不够的不足,避免了采用钢桁架及型钢制作购置费用高的缺陷,取得了明显的技术与经济效益,得到了安全保证。  相似文献   

13.
农田塑料薄膜(地膜)污染对土壤环境危害很大,覆膜灌溉技术可能会增加其复杂性。本文以新疆为例,依据材料力学试验结果,分析了覆膜灌水技术增加田间地膜回收难度的原因,得出:覆在地膜上的土壤浸水后硬结以及地膜老化使其抗拉强度降低是造成揭膜困难的最主要原因。最后根据这一结论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压型钢板-混凝土粘结成整体的组合楼板共同受力时,特定型号的压型钢板及配筋条件下混凝土组合楼板的抗弯承载能力,依据试验现象分析,确立了简化的破坏模式.对简化破坏模式进行了受力分析,并利用虚功原理推导出组合楼板的抗弯承载力设计表达式,给出了试验采用的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楼板的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研究表明: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楼板的抗弯承载力和压型钢板、配筋相关,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楼板的工程设计应考虑压型钢板、受力钢筋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压型钢板-煤矸石砼组合楼板的力学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工业废料-煤矸石作骨料,采用均匀设计方法设计压型钢板-煤矸石砼组合楼板的试验方案,并进行多因素,多水平的组合楼板的试验研究,分析了组合楼板的弯矩与挠度的关系曲线,弯矩与滑移的关系曲线及组合楼板的受力过程;使压型钢板-煤矸石砼能够应用于实际工程,从而降低建筑物的自重和造价,使自然资源得到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6.
利用黄瓜新泰密刺种子根尖为材料,制作黄瓜中期染色体C显带制片,得到清晰稳定的染色体C显带带纹,在采用常规压片和去壁低渗的制片方法的基础上,对植物染色体显带的制片方法进行了改进。结果显示,利用改良后的方法得到了较多的且清晰稳定的黄瓜中期染色体C显带带纹,其单倍染色体带纹总数为30。结论:染色体制片中的解离、压片、干燥等多个步骤对染色体显带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缩口型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板弯曲刚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缩口型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板的刚度和变形计算方法,对8块缩口型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板和6块缩口型压型钢板-轻骨料混凝土组合板进行了静力性能试验研究,结合试验研究结果对组合板弯曲刚度计算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提出了适用的缩口型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板刚度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8.
基于缩尺比模型的风洞试验不易直接测试细小构件上的风荷载,借助数值风洞技术,通过建立建筑及其屋面檩条的空间模型,精细划分局部网格,获得不同风向角下屋顶敞开式檩条构件的风荷载分布.结果表明,敞开式屋面檩条构件受斜风作用更为不利,同时水平向的切向力比垂直向吸力更为显著,是构件抗风计算中不可忽略的重要部分.屋顶檩条风荷载分布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在屋面的尖角区域最大,因为该区域屋面曲线弧度最大,气流在该位置产生了较强分离对流,从而形成了较强的垂直向风吸力和水平切向力;在屋面的外侧区域风荷载也较大,与建筑边缘区的气流分离直接相关;在屋面的内侧区域明显较小且分布较为均匀.通过增加将檩条底部封闭的气动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小屋面外侧区域檩条极值风荷载20%以上,但对屋面内侧区域的檩条效果不明显,建议将初始檩条底部敞开设计方案优化为在建筑边缘区域檩条底部封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