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了解上海、江苏实验大鼠和小鼠绿脓杆菌的感染状况及血清型分布情况。方法 2013年7月—2015年5月,从上海、江苏59个实验动物设施采集实验大鼠和小鼠的回盲部内容物进行绿脓杆菌分离、细菌形态、生化特性、16S rRNA基因序列和血清型分析。结果从20个设施分离到67株绿脓杆菌,生化鉴定和PCR试验结果均符合绿脓杆菌特征。血清型分析显示E型(17株,占25.4%)和B型(14株,占20.9%)为主要血清型。结论本地区实验大鼠和小鼠存在绿脓杆菌感染,血清型分布较分散,无明显的流行特征。  相似文献   

2.
实验动物饮水是实验动物饲养中关键步骤,水的质量是保证实验动物饲养环境安全的重要环节,因此,结合实验动物生产实际,研发一种实用新型的实验动物饮用水除菌供给装置,使实验动物饮水除菌效果能达到无菌标准。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实验动物饮水是参照人的饮用水的标准,清洁级以上实验动物饮用水须经过消毒灭菌处理,所以实验动物的饮水的质量好坏与人的饮用水的标准息息相关。人饮水中的有害物质不仅损害了人类的健康^[1]也损害了实验动物的健康,降低了动物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间接损害了人类的健康。  相似文献   

4.
环境设施是实验动物的基本生存条件,它的良好与否直接影响到实验动物质量和动物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实验动物环境设施的标准化则是保证实验动物质量和动物实验结果的根本前提。为了贯彻国家实验动物质量管理法规,提高实验动物质量,促进我省实验动物科技发展,受河南省科技厅委托,按照国家标准GB/T14925-2001,对我省实验动物环境设施屏障环境静态条件下进行检测。1材料与方法1·1被检设施河南省实验动物质量监督检测站通过计量认证后,2004年共计检测了12个单位的屏障系统。1·2检测方法按国家标准《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GB/T14925-2…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SPF级实验动物中绿脓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感染现状和规律,为防止绿脓杆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参照国家标准,对SPF级小鼠、大鼠、豚鼠和兔进行检测。结果在2008~2011年中检测的SPF级动物中,PA感染的阳性率为8.9%(267/2988);不同动物感染率无显著差异;不同时间(不同年份和不同季度)PA阳性检出率无显著差异;其中,免疫缺陷动物的PA阳性检出率为32.5%明显高于免疫功能正常动物的7.6%;PA检出率随着送检单位和动物数量的增加逐年升高;不同动物群体间感染率相当,且保持稳定。结论北京地区SPF级实验动物中PA检出率较高,应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对高等医学院校实验动物设施状况、人员配置、服务内容和管理现状进行调查。方法 设计调查表,对国内 10 所高等医学院校实验动物中心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学校规模、设施状况、人员配置及经费来源、服务内容、管理模式等方面。结果 40% 高等医学院校的动物设施不能满足需求; 在设施运行经费来源方面,50%实验动物中心的经费来源于拨款和消耗自筹; 服务内容已从传统的动物饲养向实验辅助、委托试验发展,80% 实验 动物中心能提供病理技术服务,70% 实验动物中心能制作转基因动物; 所有调查的实验动物中心都要求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并取得证书; 在实验管理方面,80% 实验动物中心是针对 PI 团队进行统一管理。结论 高等医学院校实验动物中心服务内容和管理水平较高,但相关硬件设施建设方面仍需加强。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的要求进行实验动物设施环境检测,提高工作效率,节约人力成本。方法 设计一款便携式实验动物设施环境检测移动平台,用以进行环境检测。该平台可以通过调节高度、宽度和长度在实验动物设施内选取检测点。结果 该平台可以很好地在各种设施内应用,避免操作人员选点的系统误差。结论 该平台应用前景广泛,但便捷性还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模拟现实环境,对国家药物安全评价监测中心可能使用的4种处理动物饮水的储存时间-菌落进行监测,为该中心的实验动物饮水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将4种水样存放在模拟现实环境下,每周分别取样接种血平皿进行细菌培养,为控制样品传递可能造成的污染,取样及接种操作安排在临近储存环境的设备中进行。结果高压灭菌管道自来水连续5周未检测到细菌,高压灭菌过滤水连续8周未检测到细菌;新鲜未高压灭菌管道自来水及过滤水水样细菌检出阳性,其中新鲜自来水存放1周后每毫升水样中菌落单位超过100个,新鲜过滤水存放1周后每毫升水样中菌落单位平均34个(范围:29~37 cfu/mL)。结论高压灭菌水储存5周满足无菌要求,可提供给清洁级以上动物饮用;未经高压灭菌过滤水储存1周内可满足国标要求,可供普通级动物使用,但接取新鲜水样将更加安全;新鲜管道自来水满足国标要求,可供普通级动物使用,但建议不要储存过夜饮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和建立实验动物及环境样品绿脓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快速、准确的鉴定方法。方法分别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分析系统和常规生化方法对绿脓杆菌参考菌株、绿脓杆菌分离株和恶臭假单胞菌分离株进行鉴定试验,并比较不同鉴别培养基的鉴定效果。结果可以用PIA琼脂培养基/CFC琼脂培养基和乙酰胺琼脂培养基为鉴定培养基,采用以氧化酶、明胶液化和42℃生长试验为主的常规鉴定方法,也可采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直接鉴定绿脓杆菌或将其用于常规鉴定结果的确认。结论 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适于绿脓杆菌快速、准确的鉴定或用于对常规鉴定结果的确认。  相似文献   

10.
实验动物细菌检测中的生物安全必须得到有效地控制与预防,才能确保实验动物细菌质量检测工作的顺利 进行。从“选择合适的操作技术、防散设备和设施;检测工作中的生物安全的有效处理措施;实验室主管在生物安 全保障中的作用”这三大方面进行分析,阐明了实验动物细菌检测中生物安全得到有效控制与预防的必需措施与 重要性,进而实验动物细菌质量控制就有了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1.
实验动物饮用水的质量是关系到实验动物健康、福利和试验数据可靠与否的重要条件。实验动物饮用水纯化过程主要有颗粒过滤法、活性炭过滤法、反渗透法,以及去离子化,经过氯化作用、酸化作用和紫外线照射等处理后,可以进一步将水中的细菌等微生物数量降至最低,从而为实验动物提供合格的饮用水。  相似文献   

12.
实验动物的饮水质量与动物的健康密切相关,进而对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产生一定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实验 动物生产和使用单位开始采用自动饮水系统,但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如终端水容易污染等等。该饮水系统彻底解 决了自动饮水系统终端容易污染的难题,提高了制水机纯水的质量。更进一步满足了实验动物饮水的要求,应用前 景广阔。  相似文献   

13.
应用伊维菌素驱杀实验动物体内外寄生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驱杀实验动物体内外寄生虫的药物。方法将携带鼠癣螨雄性小鼠随机分为3组,雌鼠也随机分为3组;将携带鼠隐匿管状线虫卵雄性小鼠随机分为3组,雌鼠也随机分为3组。通过3周饮用浓度分别为0.1%、0.5%和1.0%的伊维菌素来观察驱杀效果。结果 3个浓度的伊维菌素对实验动物鼠癣螨和鼠隐匿管状线虫均有较好的驱杀效果。结论伊维菌素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驱杀实验动物体内外寄生虫的药物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实验动物饮用水直接影响着实验动物健康,也是确保实验数据准确可靠的前提。传统的实验动物供水是由人工操作完成的,既浪费人力和时间,又浪费水资源。因此,研发一种实用新型啮齿类动物自动供水系统的饮水嘴,可以避免由于清洗和放置饮水瓶造成的时间和人力浪费,做到供水方便,结构简单,同时节约水量。  相似文献   

15.
人畜饮水工程是当前农村水利工程的重点,结合娄烦县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实际,系统总结了工程设计的步骤,包括需水量计算、水源选择及工程设计,同时进行了供水成本核算与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 废气处理设备工艺对环境的影响。 方法 通过对水喷淋吸收法、光氧化、低温等离子分解法和水喷淋加药法吸收分解的实验与分析,找出实验动物设施废气处理的设备最佳方案,通过检测进入和排出设备气体中氨、硫化氢、臭气浓度对比,筛选出最有效的除臭方法。 结果 通过测试表明,除臭喷淋水投加次氯酸钠或采用光氧化等离子除臭,排放的气体中氨、硫化氢、臭气浓度均优于《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 GB 14554—93) ,且经济可行。结论 采用喷淋水中投入次氯酸钠方法或采用光氧化等离子除臭与水喷淋除臭组合,均可满足动物设施排风除臭的需求,从经济和技术角度可行。 可减少实验动物设施排风中臭气的含量,有效地解决设施周边臭气的问题,高效、节能,可以在实验动物设施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四种实验动物垫料物理性状及动物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松木刨花、枫木刨花、稻草、纸皮4种材料的物理性状及动物适应性进行比较,以寻找更有利于动物生长、发育、繁殖的新型实验动物垫料。方法通过吸水试验、干燥快慢试验、升温试验、降温试验及动物适应性观察,比较了松木刨花、枫木刨花、稻草、纸皮4种垫料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结果枫木刨花保温性能好,有利于动物环境的保持;而且具有来源广、价格低、易保存等优点,可以作为产业化推广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