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试论高校体育与终身体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国教育家保尔·朗格朗在《终身教育引论》中提到:"如果将学校体育看作无足轻重的事,不重视学校体育,那么,学生进入成年以后,体育活动就不存在了.如果把体育看成学校这一段的事,那么,体育在教育中就变成了'插曲'".这一论断明确提出了终身体育与学校体育的关系以及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依据与目标.可以看出学校体育在终身体育系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高校体育作为我国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确定终身体育思想、实施终身教育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和社会体育的发展,学校体育教育应让每个学生获得接受终生体育的基础;学校体育教育应肩负起变革学校体育,特别是变革高校体育与发展高校体育的双重任务.为此本文拟就高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关系以及对实施终身体育的要求作一探索.  相似文献   

2.
为更好地促进我国高中学校体育的发展,从课程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等方面对当前体育与健康课程现状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该课程存在课程目标边缘化、内容单一化、实施程序化、评价表象化等问题.为此,从治理现代化视角入手,针对性地提出明确目标治理、完善内容治理、优化过程治理、突出评价治理等凸显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特殊育人功能的优化策略,为进一步深化我国高中阶段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学校体育治理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阶段,对实现终身体育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学校体育通过快乐体育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养成积极主动参与体育的习惯;传授体育文化基础知识、技术、技能,培养学生锻炼的方法和体育能力;创造全方位的体育的环境,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学校体育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使学生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4.
杜冬玲 《科技资讯》2009,(9):214-214
学校体育是全民健身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和提高中华民族体质和健康水平的摇篮,是国家体育的基础。学校体育面向终身体育,面向全民健身计划,面向教学的现代化,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本文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论述了全民健身与学校体育的相互关系。并由此提出学校体育是全民健身活动的基础,加强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是实现学校体育向社会化和终身体育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从分析学校体育教学实践课的特点入手探讨"成功体育"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方式,旨在加快体育教学改革的步伐.  相似文献   

6.
浅谈课余体育的功能及其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学校教育是其他教育的一个基础,是培养全面发展人的一个重要手段.课余体育则是实施学校体育的一个重要途径,积极开展课余体育活动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国情决定了城镇化还要走很长的路.城镇化进程中必须统筹城乡规划、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体育作为社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的一个标志,对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在城镇化进程中城乡体育必须协调发展.据此提出:建立覆盖农村的各级政府体育财政制度;优先发展农村体育服务业;加快农村学校体育发展步伐,扩大其对农村体育的辐射作用;开发农村体育人力资源;广泛开展农村体育科学普及工作;建立健全农村体育组织,提高农村体育的组织化程度;加强城乡体育交流,实现城乡体育等值化;实施城市反哺农村体育制度.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统计和综合分析法,围绕重庆市社区体育用地、产业化运作、组织运行形式以及社区体育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调查与分析.认为:应加快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的对策,把现代化社区体育列入重庆市"五年"规划;制定社区体育建设资金筹集的政策;在城镇规划中制定有关社区体育的政策;制定现代化社区体育就业政策;建立社区体育著名品牌.  相似文献   

9.
苏丽娟  李海磊 《科技资讯》2014,(10):162-162
高等职业学院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高职教育,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加快现代化进程的需要.高职院校的发展只强调发展专业技能,忽视体育学科的发展,这是与新时代发展不相适应的.在此基础上,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作为独立的体育教育,应根据自己的特点来谋求新发展与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韩捷  韩成禹  朱含宇  成龙  高飞 《科技信息》2010,(18):I0227-I0227
学校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体育的基础,它的发展同样受经济规律所制约。我国目前正大力进行现代化建设,经济的发展赋予教育以新的历史使命。为完成学校体育所承担的使命,必须分析我国在科学技术进步的条件下,社会进程和经济的发展对学校体育的影响;研究社会主义经济规律在教育和学校体育领域中发生作用的特点以及经济发展为学校体育所能提供的经济水平等问题,这是制定学校体育发展战略目标应当考虑的一个基本因素。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以往的体育教学中 ,较多主张以教师为核心 ,以教学大纲为内容 ,以增强学生运动素质、学习技术并最终增强其体质为主要教学目的 .快乐体育讲求寓教于乐 ,使学生在快乐中达到健体、育心、个性协调发展 ,是实施健康教育最佳途径 .快乐体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措施 ,是学校体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模式 ,为学校体育面向素质教育的改革提供一个新的认识视角 .实现快乐体育有多种途径与方法 .  相似文献   

12.
对高校体育俱乐部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法、调查法及专家访谈法对我国高校开展体育俱乐部的概念、运行模式进行研究,分析了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基本现状,阐述了体育俱乐部开展的益处、体育俱乐部的管理体制以及高校体育社会化的发展趋势,旨在为高校体育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高师体育教育专业术科教学如何与基础教育改革对教师的要求相衔接,采用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通过典型相关分析找出了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能够引发“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师教学行为,再对高师体育教育专业术科教学中该类教师教学行为作为研究指标,指出目前高师体育教育专业术科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探究如何在高师体育教育专业术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法、调查法及专家访谈法对我国高校开展体育俱乐部的概念、运行模式进行研究,分析了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基本现状,阐述了体育俱乐部开展的益处、体育俱乐部的管理体制以及高校体育社会化的发展趋势,旨在为高校体育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中学文化课教师的体育调查研究,发现了高师体育工作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高师体育深化改革的意见.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湖南省独立学院学校体育发展现状,为教育管理和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与改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和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湖南省15所独立学院的学校体育从行政管理、体育教学、课外活动、体育师资、场馆设施等方面进行现状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湖南省多数独立学院体育行政管理实行的三级管理,所有学院均存在体育教学修学年限与课时不足以及教学形式与内容单一等问题,课外体育活动差强人意,体育师资队伍在数量、人事关系、职称结构、学历层次等方面也不够合理;部分独立学院的体育场馆设施还未完成产权分离,生均面积达不到国家基本要求的一半。结论湖南省独立学院学校体育发展现状形势不容乐观,有必要制定出具体而切实可行整改措施和发展规划,为其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出发点,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公共体育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并提出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的对策与建议,进而为深化应用型本科院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完善公共体育课程体系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等方法,从生命教育的视角对高校体育课教学中开展救护技能教育的必要性和实施途径进行研究。认为:生命教育是教育的前提,而基本的生命救护知识是生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堂教学是实施救护教育的最佳途径。可通过加强宣传、救护知识进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加强教师专业知识培训等途径来实施救护教学,以期为我国高校的救护教育起到推广作用。  相似文献   

19.
高校体育的传统教学模式一直是教学的主流模式,以教师为中心,重视知识传授,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能力的培养,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体育教育的实效,值得业界予以关注.借助移动终端的便携性、移动网络的便捷性和移动应用的广泛性等特点,将高校体育教学的室外性和实践性融入到高校体育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中,探讨了高校体育教育的微课化、社交化、翻转化和混合化,并将情境、场景等纳入研究之中,期望增强教学的匹配化和愉悦化.结果证明:利用移动互联网开展高校体育教育,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植入新的功能,促进了高校体育教育的生态化演进,实现了高校体育教育的教学改革和教学创新.  相似文献   

20.
以设计问卷的形式,实地调查了我国普通高校特殊体育教育现状,总结出目前我国普通高校特殊体育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和不足之处.并从和谐社会理念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些关爱性对策及特殊体育教育的发展对策,目的是提高特殊体育教育质量,真正体现出和谐理念下对身体练习障碍学生的关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