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研竞争力作为高校的核心竞争力,支撑和推动双一流建设进程.基于InCites和ESI数据库,以甘肃省入选ESI排名的高水平建设大学为研究对象,从科研生产力、科研影响力、科研创新力、科研发展力4个一级指标和13个二级指标构建高校科研竞争力指标体系,客观分析了甘肃省高校科研发展状况及与世界其他ESI机构之间的发展差距,为甘肃省双一流建设提供客观的数据支持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
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已经进入了"关键时期",本文运用CiteSpace软件对相关主题进行分析得出,目前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定位、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对象主体、世界一流大学的构成要素、世界一流大学的评价标准及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的等方面;关于研究的前沿则逐渐从西方标准的"研究型大学""学科建设"等主题转向"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发展"等更加关注中国高等教育本身的主题上。同时,关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有待改善。  相似文献   

3.
提高我国大学综合竞争实力,需要将核心竞争力与水平竞争力相结合。世界一流大学在科研和管理体现出的水平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为我国大学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外交甚至军事方面,中国都在大踏步地缩小与美国之间的差距。在科学领域,中国也在取得进展,进步的速度让人吃惊。英国皇家学会认为,中国2013年的科研论文发表数量将超过美国,这着实让世界大吃一惊。实际上,来自政府的必须得到学术成果的巨大压力正在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中国科研机构和大学的很多科研成果还远达不到优秀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为了准确了解中国内地自然科学的发展情况,根据英国自然出版集团的自然指数数据库,运用加权分数式计量法(WFC),分别研究了国家、科研机构、高校、合作机构、学科5个方面的增长速度,结果显示在2015年自然指数排名前10强国家(机构)中,中国和中国科学院分别是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和科研机构;在全球大学/合作机构排名前100中,中国的高校有12个,中国的合作机构有7个;在学科方面,我国4个学科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其中化学增长最快。我国科研实力发展速度很快,但与美国等其他发达国家差距仍然较大,中国科研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6.
财经剪贴     
中国内地竞争力排名升幅全球第一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5月11日公布了一年一度的《国际竞争力年度报告》。在各经济体竞争力排名中,中国内地的排名大幅上升,从去年的第31位跃居到第19位,成为排名上升最快的经济体。印度排名的上升幅度仅次于中国内地,从去年的第39位升至第29位;俄罗斯排名与去年一样,列第54位。中国香港依然保持了去年排名第二的位置,而中国台湾的排名则从第11位下降到第18位。美国依然占据排行榜首位。《国际竞争力年度报告》自1989年起每年发布一次,内容涉及基础设施建设、企业效率、经济表现以及政府效率等四大类指标。美…  相似文献   

7.
正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发布了《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2013—2014),《大理学院学报》再次荣登2013年核心期刊排行榜,排名较2012年上升了19位。此次评价沿用得分排序和划分等级相结合的方法,延续了《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2011—2012)中对中国学术期刊的分类分级排行,提供国内外目前最重要的中国学术期刊分类分级排行榜。在分一级学科和学报类型的学术期刊评价中,既按照各期刊的各指标综  相似文献   

8.
《华东科技》2011,(5):10-11
在经济、外交甚至军事方面,中国都在大踏步地缩小与美国之间的差距。在科学领域,中国也在取得进展,进步的速度让人吃惊。英国皇家学会认为,中国2013年的科研论文发表数量将超过美国,这着实让世界大吃一惊。实际上,来自政府的“必须得到学术成果”的巨大压力正在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中国科研机构和大学的很多科研成果还远达不到优秀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2003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之一为中国高等教育评价体系问题的研究.这一问题触及到一些基本理念:大学文化的本质是什么?怎样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大学文化中的科学与人文之间的关系对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有什么影响?笔者从大学发展史的视角对这一问题进行思考,认为近代科技革命引起科学与人文的分离,形成"两种文化";新时期科学与人文走向整合是现代化运动发展的一种文化需求,是文化现代化的必然发展趋势.现代大学文化的历史使命之一就是修复、整合科学与人文之间的裂痕,促进科学与人文的交融发展,这也是中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一个不可或缺的文化背景.中国文化的强项、优势是人文文化;弱项、不足是科学.因此在大学里贯彻"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不仅要扬长(人文)补短(科学),更要注重二者的互补融合.当前中国高等教育最大的缺失就是人文精神的缺失.因此,高等教育评价体系的理论探讨更应注意人文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10.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动力是培育和提升大学的核心竞争力。中国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内涵、特征、形成路径和成长机制,最终体现在大学与大学之间、大学校内之间、大学与政府之间和大学与社会之间的竞争,也是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突破口和方向。  相似文献   

11.
企业竞争力评价正在成为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手段。客观科学的评价企业竞争力有助于企业持续发展。本文选取了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五大指标,收集2010-2012年的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得出江西省上市公司2012年和2011年企业竞争力的综合得分排名,将两年的排名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2.
《大理学院学报》再次荣登核心期刊排行榜,排名上升19位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最近发布了《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2013-2014),《大理学院学报》再次荣登2013年核心期刊排行榜,排名较2012年上升了19位。此次评价沿用得分排序和划分等级相结合的方法,延续了《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2011-2012)中对中国学术期刊的分类分级排行,提供国内外目前最重要的中国学术期刊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网络计量学的研究进展与实践,探讨了《世界大学网络排行榜》网站建设目的,论述了网络排行榜所用的搜索引擎、评价指标和权重等。  相似文献   

14.
《大理学院学报》再次荣登核心期刊排行榜,排名上升19位 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最近发布了《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2013—2014),《大理学院学报》再次荣登2013年核心期刊排行榜,排名较2012年上升了19位。 此次评价沿用得分排序和划分等级相结合的方法,延续了《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2011—2012)中对中国学术期刊的分类分级排行,提供国内外目前最重要的中国学术期刊分类分级排行榜。在分一级学科和学报类型的学术期刊评价中,既按照各期刊的各指标综合得分排名,又将排序期刊分为A^+、A、A^-、B^+、B、C6个等级,以增加评价结果表示的合理性和充分性。  相似文献   

15.
1997年的世界竞争力报告中,我国科学与技术国际竞争力,在46个参加比较的国家和地区中,由1996年度排名为第28位上升至第20位。但是,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科技竞争力水平差距仍然十分明显,更明显低于美国、日本、德国、法国、加拿大和英国的水平,也明显低于瑞士、芬兰、爱尔兰、挪威、荷兰、比利时等欧洲工业化国家的水平。就是同亚洲和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比(包括俄罗斯在内),从总体上看,也只能居中等水平。不少指标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存在的最大差距是管理制度的差距,我国的大学要达到世界一流水平,首先要有一流的管理制度。剖析了大学管理制度的概念,阐述了大学管理制度的不同功能,并指出了在大学管理制度的制定与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科学管理研究》2016,(6):113-116
在国家建设科技创新强国的战略背景下,对于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进行比较分析的意义显得尤为突出。分析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的创建条件,包括创新人才、创新资金和创新的服务体系。在此基础上建立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的评价指标体系,包含5个一级指标和13个二级指标,并对全球城市创新能力进行测度和排名。对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的发展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对我国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的建设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科技期刊是传播科研成果、交流科学思想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其数量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与一个国家科研实力、科技竞争力和话语权密切相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科研水平的提高,年发表的SCI论文数量已位居世界第二,约占全球年发表SCI论文总数的1/3,对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中国主办的国际化科技期刊数量少、国际影响力有限,与科技发展的水平并不相称、难以支撑和引领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此外,中国科研评价体系还不十分完善,导致了大量优秀论文发表于国外科技期刊。据《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19)》显示,截至2018年底,中国科技期刊数量为4973种,但在《JCR期刊引用报告》中中国主办的SCI期刊仅有241种,与美国(3052种)和英国(2001种)等国家存在数量级上的差距,且中国每年有超过90%的SCI论文发表于国外期刊。创办一批中国主办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一流期刊刻不容缓,是增强国家科技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9.
一流大学建设必须高度重视科学创新、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国际化发展和文化传承等5个方面的问题。美国的经验表明,经费保障、共同治理和学术自由是世界一流大学养成的必要条件。《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从灵活机动的管理制度和协同合作的保障机制等顶层设计上为"双一流"建设提供了可能性,但仍然存在诸多现实困境。从内部治理改革入手,规范决策与民主监督机制,是当前中国大学治理改革以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切入点。完善学术休假制度,也是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的策略之一。在评价学视角下,"双一流"建设应有中国特色、国际标准和动态支持机制,要关注评价主体的价值与话语权、对学科发展评价的片面导向和地方院校发展的结构性失衡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8月4日至10日,第二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在北京举行,"如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成为130多位中外校长议论的焦点。 近些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很快,目前,全国已有高等教育机构2000多所,在校学生2500万。中国的大学教育正从精英教育迈向大众教育,公众对高等教育的心理预期已经从"上大学"演变为"上好大学"、"上一流大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