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新时期长江防洪治水的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防洪需要科学的治水思想、先进的工程技术和充足的资金投入。当前,长江防洪急需的是科学的治水思想,而创新思想的产生首先需要理念的更新。本文提出需转变的观念为:对洪水与洪灾的认识,应变“视洪水是灾害”为“视洪水为资源”,变“视水如虎”为“视水如友”;关于人、水、地关系,应变“人水对抗”为“人水协调”,变“以土为本”、“以粮为纲”、“与水争地”为“给洪水让地”、“以土地换和平”,变“征服自然”为“与自然和谐”;关于堤防,应变“堤防万能”为“堤防有限”;关于蓄洪区建设,应变“蓄洪垦殖区”为“蓄洪垦殖养殖区”;对水旱灾害的防治.应变“防洪抗旱”为“防洪防旱”;对于泥沙,应变“泥沙之害”为“泥沙资源”。  相似文献   

2.
我国河流中防洪发电对水库运用上的矛盾,有一部份是由於以在计算防洪时采用设计洪 水的流量过程线所造成。本文中提出利用防洪“计算累积曲线”及发电“计算累积曲线”来 进行防洪发电水库的计算.并叙述了决定符合於计算保证率的计算累积曲线的方法。指出用 “计算累积曲线”进行计算,可以更合理地使用防洪一发电水库。并根据技经比较的原则, 介绍和用“计算累积曲线”来决定防洪一发电水库最有利的容积的方法,指出多年调节水库 计算中的特点,以及根据此最後容积决定坝高的原则。最後作者并指出,本文中所提的原则 基本上亦可适用於其他多元利用的水库。  相似文献   

3.
根据长江洪水特征和长江中下游防洪要求,对长江上游干、支流水库群如何配合三峡水库解决长江中下游防洪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蓄泄兼施,先泄后蓄,能泄则泄,该蓄则蓄”的水库群调度原则.主要是充分利用河道的宣泄能力,减少干支流水库群拦蓄腰、基流水量,使防洪库容在关键的洪峰流量出现过程中,发挥拦洪削峰作用,提高防洪库容有效系数,为长江中下游防洪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4.
历史资料和现代记录均清楚地表明,长江中游旱灾的发生频次和灾情与洪灾基本相当,中下游地区既是水灾的高发区,又是旱灾高发区.旱灾和洪灾多以2a为周期交替出现,常常是水旱同年.旱灾不但分布范围广,且延续时间长,其灾害损失不容忽视.20世纪中后期,长江中游水旱灾害呈明显的加剧趋势,其原因主要与生态环境变差,蓄洪空间减少和水利工程长期存在的重防洪、轻防旱等有关.建议:(1)转变传统的“防洪抗旱”观念为“防洪防旱”;(2)以20世纪60年代初期为参照,建立防洪防旱并举的河、渠、湖、塘网络系统;(3)扩大湖泊蓄水能力;(4)建立农田深沟深塘排蓄水系统.  相似文献   

5.
森林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浪护堤、救生保安,对于防洪抗洪具有重要意义。有“洪水走廊”这称的江苏省水患频繁,应通过大力植树造林、建设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加强资源保护、增加科技投入建设防洪减灾生态保安体系。  相似文献   

6.
赵启光 《科技信息》2008,(21):323-323
黄河下游自1986年以来,出现了历史上少见的枯水行河。黄河口20年来由于连续中小枯水系列引起河床逐年淤积抬高,主河槽萎缩,河道行洪能力降低,形成了“槽高、滩低、堤根洼”的二级悬河,对防洪的影响甚大。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黄河口河道变化对防洪的诸多不利影响,同时,对改善河道现状,进行河道整治及防洪抢险等方面的措施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所谓“治黄”,系指黄河下游的治理;“防洪”系指防御黄河洪水的危害。本文的主旨,在于综述古今中外治黄学说,借以提高对黄河的认识:说明单纯的防洪不是治理黄河之道,妥善处理与利用黄河泥沙水流的特性才能根治和利用黄河,同时也就免除了洪水的威胁。二、治黄的历史 1.大禹治河我国人民与黄河作斗争,已有四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公元前2286年,大禹担负  相似文献   

8.
“数字地球”对邢台市予以了空前的挑战,也为邢台跳出“经济夹缝”区予以了难得的机遇。抢抓机遇,推出虚拟的“数字邢台”,将对我市招商引资、环境保护、防汛防洪、工业和商服业选址等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小河流及小型水库(以下简称“两小”)在临沧市乃至全国分布广泛,数量大,由于历史及社会等原因,防洪标准都较低,病险多,灾害损失严重,是我们防洪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两小”的安全不仅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且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重大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0.
蒙江“2002.7”暴雨洪水,给沿江两岸造成了严重的洪涝灾害.该文通过对“2002.7”暴雨洪水的成因、雨洪特点、暴雨洪水过程、洪水组成、洪水等级等分析,概括暴雨洪水的特点,进一步探索蒙江洪水特性及洪灾的成因,提出该流域防洪减灾措施.  相似文献   

11.
园博园是个水中园。总占地面积676.0ha,其中陆域为296.0ha、水域为380.0ha,主要建筑物的设防高程为1.8m,次要建筑物为1.4m,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原拟在杏集海堤下修建5条宽6.5m、高5.56m有压排洪隧洞的杏林湾防洪排涝工程,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用于确保“园博园”防洪安全,因与厦门公铁大轿建设施工有冲突,暂缓建设。  相似文献   

12.
1998年我国长江、嫩江流域遭遇特大洪水,促使广大水利工作者进行思考。笔者认为,必须加大水利建设力度,变被动抗洪为主动防洪,努力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适当提高防洪标准;加固加高堤防;兴建必要的水库;整治河道,加强分蓄洪区的建设;加强水土保持;重视城市防洪;加强科研,提高防洪抢险的技术含量;保证水利工程稳定的投入;加强江河防洪体系的动态管理(详见“增强忧患意识,变被动抗洪为主动防洪”,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院刊第2卷第2期,1998年10月)。笔者在此再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供有关方面参考。一、治水的…  相似文献   

13.
淮河"75·8"洪水垮坝的主要原因分析及经验教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水文专业的角度提出,淮河“75·8”洪水垮坝的主要原因不是防洪标准偏低,而是水库设计洪水的数值偏小;垮坝的主要教训是:①在科学技术上不能一边倒,要兼容并蓄,见好就学;②大幅度提高防洪标准既浪费国家巨额资金且留有后遗症,因而并不可取;③学习外国经验不能生搬硬套,一定要结合中国实际;④重要土石坝必须设“太平门”(非常溢洪道),以便在遭遇非常洪水时采取非常溢洪措施。  相似文献   

14.
毛新宪  毛宁 《科技信息》2012,(31):484-484
虽然小浪底水库已建成投入运用,黄河大堤进行了多次加高,但黄河下游的防洪形势依然严峻。黄河下游“二级悬河”的局面,是不利的水沙条件与边界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不仅能使河道整治工程失去作用,也对防洪和滩区群众生命财产构成了极大威胁。提出了适时进行调水调沙、淤筑相对地下河、主槽疏浚、加强河口治理等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黄河水利工程是黄河防洪的重要基础设施,黄河基层水管单位具体负责黄河水利工程的管理运行,是保证黄河防洪安全和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重要依托。水管体制改革后,黄河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公司按照与水管单位签订的合同要求,依照“管理规范、养护精细”的精细化养护标准,狠抓工程日常管理,强化维修养护专项施工,全面完成了各项维修养护任务,确保了养护经费的安全、规范、有效使用。  相似文献   

16.
洮水水库工程位于茶陵县口水支流沔水末端,是口水流域防洪体系中的骨干水利枢纽,洮水水库工程是以防洪、发电为主。兼顾灌溉、养殖、城市供水、旅游为一体的大Ⅱ型水库。洮水水库工程项目部狠抓安全施工,几年来,建设工程自开工至今没有发生任何重大事故。安全管理众人称赞,真是“安全就是速度,安全就是效益”。  相似文献   

17.
知识窗     
森林的防洪作用 今年汛期,我国东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了自1954年以来最大的洪涝灾害,影响和损失都是巨大的。洪涝灾害的形成与气候异常(主要是降水分布异常)、海水水位偏高、水利设防等级不够等多种看似客观的因素有关,但不可否认,我国洪涝灾害之所以年年发生(地区、程度有所不同),一个最主要原因,是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的破坏,尤其是上游地区对树木的滥砍滥伐,直接削弱了森林的防洪作用,使得在雨水偏多的年景,森林无法显示出它的“英雄本色”。 森林的防洪作用是首先表现在它  相似文献   

18.
鄱阳湖控制工程防洪作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敦银 《江西科学》2003,21(3):239-243
长江三峡工程建成及鄱阳湖区退田还湖工程完成后,若遇1954年型洪水,要控制湖口站水位22.50m,湖口附近地区的分洪量仍在95.7亿m^3以上,远大于原规划分洪量50亿m^3;若按规划分洪量50亿m^3控制,湖口站的最高洪水位将达23.07m,超过湖口站防洪水位22.50m,湖口附近长江干流和鄱阳湖区的防洪形势仍然十分严峻,说明兴建鄱阳湖控制工程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以充分发挥鄱阳湖对长江洪水调蓄功能为前提,拟定了“江湖两利”的防洪运行原则。1954、1995、1998年等各种典型大洪水的防洪计算表明,鄱阳湖控制工程建成后可使鄱阳湖内湖最高水位控制在21.50m以下,使长江湖口站水位不超过其防洪水位22.50m,并能解决湖口附近地区1954年洪水的超额分洪量问题,对于长江中下游和鄱阳湖区均有较大的防洪作用,可实现江湖两利的防洪目标,且具有发电、供水、血防、航运、水产、改善生态环境等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王巧娟 《甘肃科技》2012,28(14):42-43,6
通过对岷河宕昌县“76.7”暴雨洪水和“2000.5.31”暴雨洪水特点的分析,阐述了岷河流域雨量集中、历时短、强度大、笼罩面积小的暴雨特性,和峰值大、涨落急剧、洪量集中的洪水特性,分析了岷河流域山洪泥石流易发生的原因,提出了岷河流域暴雨洪水及泥石流防治的对策,为当地防洪减灾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城市水利的发展,许多大、中型城市越来越重视对城市河道的兴建,投入了大量的资金,通过综合整治,提高了城.市的防洪、排水、排污、通航等能力,改善了城市环境。并以“生态景观”为中心思想,结合我国河道的实际情况,从水利工程以及环境景观方面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和规划设计,全面提高防洪、排水能力,营造城市水系景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对城市水利的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