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关于古汉语中“所”的用法与词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先秦两汉的书面语言中,“所”是一个用得很广而用法又较为复杂的词。对于“所”的用法与词性,许多古汉语语法论著都有较详细的分析,但其中不无未尽未妥之处。因此还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一“所”最常见的用法之一,是放在多种动词或动词性词组之前,从而构成一个名词性词组(也可称之为“所字结构”)。这个词组的语法功能,完全与名词相当。例如:所宝惟贤。(《尚书·旅獒》)  相似文献   

2.
武振玉 《长春大学学报》2009,19(7):34-36,57
两周金文中的"休"有形容词、动词、名词三种词性。用为形容词时有充当修饰语、单独成句和充当谓语三种句法功能;用为动词时主要表示"赐予"义,可出现于多种句式中;用为名词时表示"恩惠""美德"一类抽象义,是形容词"休"的词性转变。三种用法中,形容词是基本用法,名词和动词为其引申用法。  相似文献   

3.
两周金文中的"休"有形容词、动词、名词三种词性.用为形容词时有充当修饰语、单独成句和充当谓语三种句法功能;用为动词时主要表示"赐予"义,可出现于多种句式中;用为名词时表示"恩惠""美德"一类抽象义,是形容词"体"的词性转变.三种用法中,形容词是基本用法,名词和动词为其引中用法.  相似文献   

4.
古代汉语语法有很多有争论的问题,本文是笔者在古代汉语教学中,对几个问题的肤浅看法,不成系统,故谓之散论。写出来以就教于专家和读者。一、“所”字的用法代词“所”字位于动词前,目前通行的说法是“所”与动词组成所字词组。这个词组是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汉语中,动词或形容词充当主语或宾语,会丧失本身的一些语法特点,而取得名词的一些语法特点。“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把这种名词化的动词、形容词叫做“名物化用法”。另外有些文章把这种临时“变性”叫做“事物化”或“名词化”——不管哪种叫法,总是承认动词或形容词一充当了主语或宾语,就取得了名词的语法特点。但是这种名词化的动词、形容词之所以产生,是因为它们处于主语、宾语的位置而临时“变性”的结果。因此与其说名词,动词的名物化用法(或“事物化”、“名词化”的用法),还不如说句子的主、宾语位置能使非名词的词具有名词的性  相似文献   

6.
达州市的四川话属西南官话成渝片。在市区方言中,有许多用“哈”字来记录的实词和虚词。这个“哈”字有多种读音,可以用作动词、名词、量词、语气词等。基于此,对“哈”字在达州方言中的不同用法做了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7.
在古汉语中,有些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可以按照特定的语言习惯灵活地运用。这种现象可以叫做词的活用。了解这种现象,有助于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在现行部编教材中,指明古汉语中名词有两种用法:“名词用作状语”、“名词用作动词”(见一九七九年六月版高中语文课本第二册第256—257页)。首先,对这两种提法,我有两点想法:  相似文献   

8.
以近代汉语用例的典型代表——《金瓶梅》为考查对象,着力考查“将”字作名词、动词、副词、介词和助词的种种用法,试图为“将”字在近代汉语中的断代描写和词典的编写提供依据参考;最后还简单探讨“将”字的虚化过程。  相似文献   

9.
现代汉语中的“没有”一般认为有两种用法,一种作为“有”的否定式,充当句子的谓语成分,是实义动词;另一种是副词,否定动作或状态已经发生,经常作状语。本文通过大量语料的研究发现“没有”还有一种用法,由动词虚化为副词,又由副词语法化为语气词,经常出现在疑问句末尾,表示疑问语气。  相似文献   

10.
在山东省潍坊地区的方言中,“着”的用法跟普通话有相同之处,但不同之处更多。特殊用法表现在,“着”可以用在动词后边,表示动作的可能;也可以附加在重叠的单音节动词、形容词、名词后边表示状态等。潍坊方言中“着”的分布很广泛,使用频率也相当高。本文以“着”的句法分布为线索,探讨“着”所出现的语义环境,继而概括“着”的语法意义,并讨论相关现象。  相似文献   

11.
王锳同志《关于古汉语中“所”的用法与词性》一文(见一九八二年第一期《贵阳师院学报》),笔者读后很受启发,愿“也谈”己见,就教于王锳同志、读者、方家。题中“古汉语”系泛指文言,是相对现代汉语也即白话说的,不限指先秦两汉的书面语言。“所”的用法与词性,论述限于动词前面的“所”,且偏重于“所”字结构中的“所”,“所”字结构自是论述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汉语里,“洗澡”应该算是动宾结构动词,但按照字典的解释,“澡”本身就有“洗”的意思。“洗”与“澡”既然同样是动词,“洗澡”就应该是“洗东西”的联合结构动词。本该表示“洗东西”的联合结构动词,在现代汉语里为什么成为“洗身子”的动宾结构动词呢?本文拟上溯到“澡”及“洗澡”的原来用法,并将“洗澡”的演变过程做进一步研究。通过早期“澡”的用法,便可了解这个词是表示“洗身子之一部分”的动词,但起码在明代初期之前,这个动词的单独用法便开始转弱了起来,因而在当时的白话小说里几乎看不到“澡”的动词用法了。这种情形使得动词“澡”变成了暗示“洗身子”意思的名词,形成了现代汉语的“洗澡”一词。一、序在学习汉语的初级阶段,作为日本人容易误用的例子,经常提到的是“洗澡”一词。例如,“澡洗完了”便是典型的误用形式。正确的说法必须说成是“洗完了澡”。“洗澡”的“澡”是动词“洗”的宾语。“洗澡”和“帮忙”作为有代表性的离合词,已引起一些专家学者的极大兴趣,发表了不少研究成果。但是,这是把动词按动宾结构进行研究的,作为动宾结构应该怎样使用却并没有提及。在《康熙字典》中,不仅有“澡,洗也”的说法,也有关于“澡”本来用法的解释,它们对“洗澡...  相似文献   

13.
0 引言 0·1 在及物动词前加“被”字“见”字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两种被动表示法。对于这种用法的“被”字和“见”字的词性,《马氏文通》只说它们是加于外动前之字,后来的语法虚词著作及古代汉语教材有的避而不谈,有些谈了,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现在选几种有代表性的说法列表如下: ⅠⅡⅢⅣⅤⅥ“被”动词助动词介词介词助词介词“见”副词助动词词头介词副词助动词 0·2 面对这种分歧局面,我们考虑,如  相似文献   

14.
《水浒传》中的“将”字语义和用法呈多样化,与明末白话小说《三言二拍》和现代汉语中的“将”字用法有不同之处,分析研究这些异同,找寻出“将”字从古代汉语的动词向现代汉语的介词发展演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15.
一《马氏文通·受动字四之二》:“‘可’‘足’两字后动字,概有受动之意。”王泗原先生对马氏之说又有所发明,他说:“古语文,助动词可字但用于动词之被动式,主语为受动者。”又说:“古语文助动词可,表被动。主语为受动者……动词非被动不得用可。”既云“但用”,又谓“非……不得用”,所论非常肯定。中学语文课本的编者又进一步认定“可”为表被动的助动词。如《廉颇蔺相如列传》:“求人可使报秦者”句,课本注:“可使报秦者,可叫他回复秦国的。可,是表被动的助动词,与‘可以’的用法不同。”  相似文献   

16.
现代汉语中的“名动错位”指的是名词占据了本该动词占据的位置,而动词占据了本该名词占据的位置。说“名动错位”是假象是因为名词可以披上隐性谓词的外壳而占据动词的位置,但其名词性根本没变;而动词可以披上名词性外壳而占据名词的位置,但其动词性亦没变。这两种外壳都是客观存在于现代汉语句法中的隐性成分,名词性外壳指的是隐性标句词#,而谓词性外壳指的是隐性的v。  相似文献   

17.
《诗经》中的"以"字出现频率很高,有299次。这些"以"字的用法很丰富,就虚实来说,虚词用法居多,实词较少。就其词性来说,有动词、名词、介词、连词、副词、助词等,各种词类内部按语法功能和结构形式的不同又分很多小类。虚词用法中还存在介词向连词过渡的状态。  相似文献   

18.
“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认知语言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度副词如“很”、“非常”一般的用法是修饰形容词、副词或动词,来加强程度,但是汉语中目前有一种流行趋势,直接用它来修饰名词,我们把它统称为“程度副词+名词”结构。这是一种很有意思,但是又颇有争议的语言现象,许多研究者已经进行了认真研究并提出了一些有益的看法。我们试图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对这一特殊结构做一考察和解释。我们认为,现代汉语中“程度副词+名词”结构能在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内被语言社团使用和认可是因为在特定的语言使用场合下,此结构中的名词转指该名词所涵盖的世界知识意象或意象组合。但这一结构的使用并非没有限制,其存在的语义基础就是名词丰富的内涵意义。某些名词能够进入这一结构是由于在特定的语言发展历史中获得了特定的性状意义或特定的社会文化内涵,通过转喻、凸显等方式表现出来,从而产生现代汉语中“程度副词+名词”这一特殊结构。  相似文献   

19.
“贷す”和“借リる”两个词语,中国人使用上很容易与汉语的“贷す”字和“借リる”字混淆,本文将它们作了比较,指出中日文在词义和用法上的异同,“贷”和“借リる”在日语中的基本用法及“贷す”和“借リる”后续表示授受关系的补助动词“贷す”、“借リる”等的意义和用法。  相似文献   

20.
作为方块汉字的“的”在现代汉语中大致有五种基本用法:一、在名词“目的”和副词“的确”中充当一个语素,读作“dí”;二、构成关联词“……的话”;三,附着在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或其他结构后面,构成名词性短语(如“学校的”他的”“红的”“新来的”等);四、附着在句子末尾,充当语气助词,表示陈述、肯定或强调的语气(如“他会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