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7 毫秒
1.
科尔沁沙地植物叶性状的研究可揭示叶性状受环境驱动及其响应,但当前研究未充分考虑物种进化对叶性状的影响.以科尔沁沙地22种菊科植物为对象,研究比叶面积、叶片体积、叶重比、叶片组织密度、叶片干物质含量等叶片性状的系统发育信号.研究发现比叶面积、叶体积、叶重比、叶组织密度、叶厚度、叶干物质含量的K值(表征系统发育信号)分别为0.727,1.02,0.687,0.881,0.992,0.866.各叶性状系统发育信号均不显著(P0.05).据此认为,科尔沁沙地菊科植物叶性状特征与系统发育关系不大.该研究可为深入理解环境因素与植物进化的相互作用提供参考,为当地植被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植物功能特征与生产力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利用窜外盆栽方法,就8种一年生植物的相对生长率、比叶面积、叶干物质含量、株高、根深和单位叶面积根量等6个功能特征与生物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实验所采用的8个植物种类在株高、相对生长率、叶干物质含量、比叶面积、根深、单位叶面积根量等功能特征方面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因而在生物最生产上也表现出显著差异.相天分析结果表明:植物地上生物量分别与相对生长率、比叶面积、株高和根深等功能特征显著正相关,与叶干物质含量不相关,而与单位叶面积根量负相关.在本实验条件下,相对生长率、比叶面积、株高、根深和单位叶面积根量5个功能特征可被认为是影响人工草地生产力的关键性特征.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质量比例假说,采用植物株高、比叶面积及叶干物质含量三项植物功能性状均值即CWM指数定量估算群落内优势种功能性状对群落生产力的影响.结果显示:(1)在台地中,植物株高与群落生产力呈显著正相关性(R~2=0. 43,P﹤0. 05),植物比叶面积和叶干物质含量与群落生产力无相关性(R~2=0. 02,P﹥0. 05; R~2=0. 00,P﹥0. 05);(2)在坡地中,植物株高、比叶面积和叶干物质含量与群落生产力无相关性(R~2=0. 09,P﹥0. 05; R~2=0. 02,P﹥0. 05; R~2=0. 26,P﹥0. 05).综上所述,"质量比例假说"即优势种功能性状对生产力的作用不仅受地形的影响,还受功能性状类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植物功能性状是连接植物与环境的桥梁,能够客观表达植物对不同生长环境的响应,研究植物功能性状特征及其随坡向的变化规律,对认识不同环境梯度下植物群落的形成过程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以桂林喀斯特石山不同坡向乔、灌木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不同坡向灌丛植物功能性状在营养性状(生长型、生活习性、比叶面积、叶干物质含量、叶片厚度、叶组织密度)和生理性状(叶绿素含量)上的差异,探究喀斯特石山植被对不同坡向微气候生境的适应策略。结果表明:阴坡的灌木和耐阴物种数多于阳坡,比叶面积、叶绿素含量的群落加权平均值为阴坡大于阳坡;阳坡的乔木物种数多于阴坡,叶干物质含量、叶厚度和叶组织密度的群落加权平均值也均为阳坡大于阴坡。植物营养性状(叶片厚度和叶组织密度)为喀斯特石山不同坡向植物群落差异显著的主要功能性状。植物功能性状随坡向的规律性变化,反映了喀斯特石山灌丛群落构建过程中环境对植被的筛选效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叶性状对植物资源获取、光合能力等起重要作用。本研究分析植物通过叶性状的调整以适应不同生长期的生存策略。【方法】以小兴安岭3种典型槭树:花楷槭(Acer ukurunduense)、青楷槭(A.tegmentosum)和五角枫(A.pictum subsp.mono)为研究对象,在展叶期(6月初)、叶稳定期(7月中旬)和叶凋落期(9月初)3个时期分别测定比叶面积、叶干物质含量、叶绿素含量及叶厚4个叶性状,分析叶性状的生长动态以及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在不同生长期,3种槭树的叶性状均发生了显著变异,且随生长期变化存在相似的变异规律,展叶期的叶厚和叶稳定期的叶干物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余两个时期。叶性状间的相关关系随生长期不同发生了显著变化。3种槭树在展叶期选择“快速投资-收益”型策略,在叶稳定期和叶凋落期则偏向于“缓慢投资-收益”型策略。叶性状及其相关性在不同树种间也存在显著差异。【结论】植物可通过叶性状变异及调整叶性状间的相关关系来适应生长期的变化,并最终形成不同的生存策略。  相似文献   

6.
桂林尧山常见植物叶片性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择桂林尧山14种常见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其叶干质量(DW)、叶面积(AR)、叶干物质含量(LDMC)、叶厚度(TH)和比叶面积(SLA)等叶片性状因子,探讨不同植物适应土山生境所表现出的叶性状特征.结果表明:14种常见植物的5个叶性状因子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DW与LDMC、AR、TH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DW与SLA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LDMC与AR、TH、SLA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AR与TH、SLA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TH与SLA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5个叶性状因子中,反映叶片性状权重的大小依次为:AR>LDMC>TH>DW>SLA.与桂林岩溶石山相比,作为土山的桂林尧山生境植物具有相对较小的DW、LDMC、AR、TH和相对较大的SLA,研究结果较好地反映了植物适应土山和石山不同生境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目的 揭示湿地松人工林针叶功能性状间的关系,探讨针叶功能性状对磷添加的响应及对环境养分的适应策略。方法 以12年生湿地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磷元素梯度(P1为25 kg/hm2, P2为50 kg/hm2, P3为100 kg/hm2)和不施磷为对照(CK)共4个处理,分析不同处理下叶长、叶面积和比叶面积等9个形态指标与针叶全氮、全磷和有机碳等养分含量的变化,探讨针叶形态指标与养分含量的相关性。结果①各处理下湿地松针叶各功能性状的变异系数为6.62%~19.77%,其中叶鞘长和比叶面积的变异系数大,均高于19%,有机碳含量变异系数最小,仅为6.61%。②与CK相比,随着施磷浓度的增加,除针叶干物质含量显著降低外(P<0.05),针叶叶面积、比叶面积及养分含量等指标均上升。③湿地松针叶的叶面积和比叶面积与全钾和全磷间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达0.597以上,而针叶干物质含量与全磷、全钾和有机碳含量间表现出显著负相关(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840、-0.639和-0.530。结论①湿地松针叶功能性状均属较弱变异,在特定环境中湿地松针叶功能性状具有较强的内稳性;②磷添加可以影响湿地松针叶的形态特征和养分储量,高浓度磷添加(P3)的效果最明显。③湿地松针叶形态建成与其养分含量相关,养分含量高促进针叶生长代谢、叶面积增加,同时加快干物质含量向其他器官转运,使针叶干物质含量减少。  相似文献   

8.
北京百花山植物叶片性状相互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究植物叶片的功能,选取北京百花山上主要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共30种,分别测定其叶片鲜重(Wf)、干重(Wd)、叶干物质含量(LDMC)、面积(A)、比叶面积(SLA)等5项叶片性状因子.结果表明,SLA与LDMC和Wd都呈负相关;A与Wf和Wd分别呈显著正相关.这些关系分别存在于乔、灌、草三种生长型及所有植物中.  相似文献   

9.
以大岗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16种木本植物(11种常绿,5种落叶)为研究对象,探讨叶面积、比根长、木质部密度、叶氮含量等15个功能性状在种间和种内的变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功能性状的变异程度存在很大差异,比叶面积、比根长及各构件的N、P含量的变异较大(24. 38%~55. 60%),其次是各构件的组织密度(23. 00%~28. 80%),各构件的C含量变异程度最低(9. 29%~11. 00%);不同功能性状的变异来源存在很大差异,结构性状变异主要来源于个体水平(高于50%),而化学性状的变异主要来源于物种水平(高于50%),植物各构件的C含量种间变异高于70%,只有比叶面积、叶N和P含量在生活型水平上有较大变异(29. 94%、14. 74%、63. 09%).植物功能性状的种内变异是普遍存在的,但不同功能性状的种内变异程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植物功能性状将植物与环境的结构、过程与功能有机联系起来,反映了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机制。探究马尾松叶功能性状对林龄和土壤养分的响应,揭示马尾松人工林对喀斯特环境的适应策略,为喀斯特地区更好地营造马尾松人工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黔西北地区14、26、33年生马尾松人工林群落为研究对象,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来分析不同林龄对马尾松叶功能性状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8个叶功能性状中变异系数最小的是有机碳(OC)含量,最大的是比叶面积(SLA),除SLA和叶面积(LA)外,其他叶功能性状均属弱变异;随着林龄的增长,马尾松叶功能性状值(除叶干物质含量外)均呈增长的趋势,各叶功能性状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土壤全磷含量和土壤有机碳含量是影响不同林龄马尾松叶功能性状的主要土壤因子。【结论】不同林龄马尾松叶功能性状的差异表明马尾松针叶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可以通过性状的耦合协调或组合来适应环境。植物功能性状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响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加强长期监测。  相似文献   

11.
在350~2 500nm波长范围内研究了辣椒、水稻和烤烟3种作物的叶片光谱特征.结果表明,依据350~2 500nm波段范围内的叶片光谱反射率曲线,可以容易将水稻从辣椒和烤烟中区别出来;辣椒和烤烟能依据350~759nm以及1 554~1 775nm波段的反射率进行区别.根据蓝边幅值Db,蓝边位置λb,黄边幅值Dy,红边幅值Dr,红边位置λr,绿峰反射率ρg,红谷反射率ρr,比值植被指数RVI,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差值植被指数DVI,绿波段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g和绿波段比值植被指数RVIg12个指标之一或全部可以快速识别水稻;辣椒和烤烟则能依据D_b,λ_r,ρ_g,ρ_r,RVI,NDVIg和RVIg7个指标之一或全部进行识别.这为高光谱技术识别这3种作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对春小麦开花后的不同中位及叶龄叶片在衰老过程中的相关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叶位叶片,在同一生育期内,旗叶的蛋白质含量,叶绿素含量和CAT活性均高于其他叶位叶片,MDA含量和外渗电导率值低于其他叶位叶片,随着叶龄的增加,旗叶的这些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趋势都慢于其他叶位叶片。  相似文献   

13.
以叶面肥1125 3.3 g.kg-1为处理1,叶面肥1125 1.7 g.kg-1,2125 0.45 g.kg-1按1∶1混和为处理2,以清水为对照,实验研究了叶面肥1125和叶面肥1125与2125混用对大樱桃叶片生长发育、果品质量和病害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处理1和处理2能增加叶片的干重、比叶重、SOD活性,降低细菌性穿孔病病情指数,增加单果重、果型指数、果肉厚度、含糖量、酸糖比和Vc含量,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与对照相比,处理1增加了叶面积,降低果实SOD活性;与对照相比,处理2减少叶面积,增加SOD活性,降低果实酸度,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与对照相比,处理1能增加叶绿素a,b含量,降低果实酸度。与对照相比,处理2能增加果肉干重、果实纵径,差异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4.
钢板弹簧吊耳是汽车悬架中的常见零件.根据实际的工作经验总结,对钢板弹簧后吊耳的设计全过程做了论述,从吊耳的受力计算开始,对吊耳销、衬套的相关尺寸给出了设计推荐值,并对衬套的结构和工作方式做了详细的介绍,最后给出了吊耳螺栓力矩的计算方法.该设计方法对固定卷耳的设计也可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15.
研究包心芥菜多糖的提取、分离和纯化技术,并对得到的多糖进行初步的鉴定.经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证明,所得到的包心芥菜多糖WLP-2为纯品,不含蛋白质、核酸,为非淀粉类均一多糖,其相对分子质量为433048.WLP-2完全酸水解后,经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确定其糖基的组成为鼠李糖(Rha)、木糖(Xyl)、阿拉伯糖(Ara)、葡萄糖(Glc)和半乳糖(Gal),摩尔比为3.21∶1.00∶1.66∶1.90∶4.03.  相似文献   

16.
吴辉 《河南科学》2006,24(5):660-662
采用微波消解技术对西红柿叶标准样品(ESP-1)进行前处理,用等离子发射光谱法同时测定西红柿叶标准样品(ESP-1)中铜、锌、铁、锰、铅、镉的含量,结果表明:该方法快速准确,对同时测定植物样品以及其它固体样品中多种金属元素的含量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猕猴桃根、叶、果和土壤中Sr、Zn、Cu、Mn、Pb、Cr的分布特征及根-叶/果-土壤元素含量之间的关系,通过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根、叶、果与土壤中6种元素的含量,利用富集系数法和转运系数法研究了猕猴桃根对土壤中6种元素的吸收能力和根向叶、果的转运能力,考查了元素含量对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的影响.结果 表明:①土壤中6种元素平均含量分别为136(Sr)、47.7(Zn)、80.8(Cu)、442(Mn)、30.8(Pb)、224(Cr)mg/kg,每种元素含量分布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270(Sr)、0.433(Zn)、0.613(Cu)、0.131(Mn)、0.264(Pb)、0.167(Cr);②根部6种元素的平均富集系数(BCF)分别为0.655(Sr)、0.711(Zn)、0.226(Cu)、0.120(Mn)、0.0591(Pb)、0.00190(Cr);③叶和果中6种元素的平均转运系数(translocatin fac-tor,TF)分别为1.30和0.00630(Sr)、5.39和0.570(Zn)、2.24和0.530(Cu)、0.877和0.103(Mn)、0.873和0(Pb)、1.12和2.59(Cr).可见,6种元素在不同采样点土壤中的含量、在根部的富集能力和根向叶、果的转运能力均具有明显的差异.利用种植过程追溯手段,还对TF(Zn)突变值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探究,追踪到过量喷施代森锌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稻叶分段硅同位素组成及硅、钾、钠、钙、镁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稳定性硅同位素在植物体内的组成模式对研究硅生物循环、植物硅积累的机理具有重大意义。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了成熟期水稻叶内硅同位素组成及Si、K、Na、Ca和Mg营养元素的分布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将水稻叶沿长轴按叶鞘、叶片基段、叶片中段和叶片顶段4部分划分后,各段的Si质量分数和δ30Si值都存在显著差异,并呈现从叶下部到上部逐渐增加的一致趋势。在测定的其它营养元素中,只有Ca在水稻叶中的分布与Si类似,K和Na在叶鞘中的质量分数高于叶片,Mg在叶不同部位质量分数没有显著差异。本试验中水稻叶不同部位δ30Si值变化范围是-0.25%~0.23%,超出了目前已知陆生植物样品δ30Si值的变化范围(-0.17%~0.25%)。试验结果显示了水稻叶内硅分布主要受蒸腾作用的影响,硅同位素在叶中的分馏属于同位素动力学分馏。  相似文献   

19.
氮沉降是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以内蒙古呼伦贝尔草甸草原优势种羊草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氮化合物和不同剂量氮添加对羊草叶片叶绿素和叶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硝酸铵和硫酸铵两种氮素化合物对叶绿素和叶氮含量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在两种氮添加均显著增加了羊草叶片叶绿素和叶氮含量,且随着氮浓度的增加,叶绿素和叶氮含量呈单峰模式;在两种化合物添加处理下,羊草叶绿素和叶氮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