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合成了稀土土离子(La^3+,Nd^3+,Eu^3+,Gd^3+,Tb^3+,Er^3+)与吡啶乙酸内盐(C5H5N^+CH2CO^-2,pyb)及,2,2‘-联吡啶的三元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等测试手术,确定配合物的组成为RE2(bpy)5(pyb)4(ClO4)6.5H2O。测定了Eu^3+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属三斜晶系。  相似文献   

2.
应用原位红外光谱的方法,在反应现场条件下,研究了促进型甲酸甲酯(MF)氢解制甲醇铜铬催化剂上的化学吸附物种,结果表明,在MF氢解反应条件下,工作态催化剂上主要的及附物种和反应中间物种是CH3O-CHO...H-O(a)(1751,2730,1455cm^-1),CH3O-CHO...Cu^+(a),(1654,2730,1455cm^-1),CH3O-CHO...Cr^3+(a)(1552,273  相似文献   

3.
改进了复杂反应系统代数结构中的表现矩阵,扩大了其适用范围。并计算出Belousov-Zhabotinskii振荡反应体系中的独立反应,得到了一组新的结果。3CH2(COOH)2+ 2H+ + 2BrO-2 2BrCH(COOH)2+ 4H2O+ 3CO2 8Br2CHCOOH+ 4H2O3Br2CHCOOH+ 6CH2(COOH)2+ 2H++ 2BrO-3 。  相似文献   

4.
在自组装的量热装置中,同步记录了KBrO3-CH2(COOH)21-H2SO4-Ce(NO3)3体系的热动和电位振荡曲线。实验结果表明,在[Ce^4+]/[Ce^3+]呈周期变化的同时,伴随吸热和放热过程交替进行。实验结果与按FKN机理理论分析一致,吸热效应主要与Br2O4离解为BrO2有关,放热效应则与丙二酸的溴代及溴代产物的氧化胶有关。本工作成功地将量热计用于动态热热信号检测,为研究振荡反应建  相似文献   

5.
掺杂金属离子对α—FeOOH的形态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TEM、HREM、DTA和XRD等表征方法,研究了掺杂Ni^2+、Cr^3+、La^3+和Ce^3+四种金属阳离子对α-FeOOH粒子形态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掺杂Ni^2+和Cr^3+可明显提高α-FeOOH粒子的轴比,而掺杂La^3+和Ce^3+则不能;Ni^2+、La^3+和Ce^3+亦可抑制α-FeOOH枝叉的形成。研制发现,杂质离子改变了铁黄表面和本体结构,且提高铁黄粒子轴比  相似文献   

6.
青岛西北地区矿泉水的水化学特征与形成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青岛西北部橄榄安粗岩系分布区饮用天然矿物洋水形成的水文地质条件及水化学特征。指出:作为水岩反应的结果体现,其主要化学成份,Ca^2+,Mg^2+与Sr^2+间构成明显的成份正相关,而K^+,Ca^2+,Mg^2+,HCO^-3与H2SiO3间构成负相关,Sr^2+与H2SiO3间亦呈负相关,并对矿泉水形成的影响因素和机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用密度泛函方法的LDA和NL/LDA优化分子片试HFe(CO)5^+和Mn(DCO)^-5的几何结构3,并计算了Fe(CO)5的NL/LDA亲子亲合能,其来751.6kJ.mol^-1,介于文献报道的HCN和NH3的质子亲合能之间,解释了Fr(CO)5容易从H2CN^+中得到了质子而难以由NH^+4夺得质子的实验事实。  相似文献   

8.
报道了自合成的3种含Ln^3+的二聚物晶体Nd2(CH3COO)4(ONO2)2(C12H8N2)2(A),Sm2(C6H5COO)6(C12H8N2)2(B),Eu2(C6H5COO)6(C12H8N2)2(C)的UV-VIS-NIR光谱数据,依据Ln^3+能级图以及相应光谱项和选律,对各谱带进行了分析指认,并与Ln^3+离子和简单化合物Ln(NO3).6H2HO光谱的对比,讨论了配位场对二聚物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次报道了缺位K10H5「Ln(VW10O37)2」XH2O(Ln=La^2+、Ce^3+、Dr^3+、Nd^3+、Sm^3+、Eu^3+、Gd^3+、Tb^3+、Dy^3+、Yb^3+)10余种配合物的合成方法,元素分析与理论值相符,利用IR、UV、XRD和TG-DTA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配合物的热解性质研究表明,其分解温度为400-450℃,还研究了配合物在水溶液中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探讨Ba^2+离子搀杂对(Ca0.5Sr0.5)5(PO4)3Cl:Eu^2+和(Ca0.4Sr0.6)5(PO4)3Cl:Eu^2+量子发光效率的影响,当用Ba^2+离子代替Ca^2+或Sr^2+离子进入晶体时,Eu^2+离子的发光特性发生改变;发射峰的峰值降低;热猝灭的温度升高,并采用位型坐村理论给予解释。根据晶体的结构特征,对占据两个不等当晶体学位置的Eu^2+离子发光中心之间的能量传递进行  相似文献   

11.
为了考察壳聚糖(CTS)对重金属离子铬(VI)的螯合性能,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壳聚糖螯合铬(VI)的机理进行了研究,测定了不同c(Cr6+)/c(-NH3+)浓度比下壳聚糖-铬(Ⅵ)螯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确定了螯合物的配位比并计算了稳定常数。结果表明:壳聚糖对铬(VI)具有螯合作用,在不同壳聚糖氨根配体浓度下,当c(Cr6+)/c(-NH3+)≥0.5时,螯合反应达到平衡;壳聚糖中主要配体-NH2基团与铬(VI)按物质的量比2:1形成螯合物,壳聚糖铬(VI)螯合物的稳定常数为1.212×108。通过实验考察了壳聚糖用量、体系pH值对壳聚糖螯合铬(Ⅵ)离子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壳聚糖用量为0.15 g·L-1,反应酸碱度为pH=4的弱酸环境时,铬(VI)离子去除率可达到87.5%。  相似文献   

12.
电镀、制革、采矿行业在作业过程中向环境中排放的铬给土壤造成了严重的污染,铬在环境中主要以三价和六价存在,而其中六价铬的毒性远远高于三价铬的毒性。在不同的Cr(VI)初始浓度、高铁酸钾投加量、震荡时间以及pH等条件下,研究高铁酸钾的加入对土壤中Cr(VI)去除效果及其对吸附行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高铁的投加量为400mg. kg-1时、震荡时间为8h、pH为9-10时吸附效果达到最佳。绘制在不同的投加量下的吸附等温线,并用langmuir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分别进行拟合,拟合的相关度比较好,结果显示随着投加量的增加,土壤的最大吸附量在增加,而且吸附能力越来越强。而吸附动力学满足二级动力学模型,表明吸附过程为多层吸附。此研究为铬污染土壤的修复和固定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铬在土壤及其组分中的吸附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火焰原子吸收法跟踪,对三价铬离子在暗棕壤及其组分中的吸附行为进行研究,表明8 h暗棕壤对铬的吸附可达平衡。选择Freundlich方程对吸附实验的数据进行拟合,可见暗棕壤、胡敏酸、矿物质三者之间对铬的吸附量的关系为胡敏酸>暗棕壤>矿物质,在实验条件下胡敏酸对铬的吸附属于线性分配吸附,其余属于非线性分配吸附。研究了pH值对暗棕壤吸附铬的影响。pH值小于7.0时,暗棕壤对铬的吸附量随着pH值的增大而增加;pH值大于7.0时,三价铬离子完全以氢氧化物的形式沉淀于吸附质上,故此条件下暗棕壤对铬的吸附量不受pH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正> 制革厂铬鞣废液的处理是人们一直关注和努力解决的一个问题。有些厂采用加碱沉淀、经板框压滤机过滤、再将滤饼用硫酸酸化处理后回用于生产过程。这样在控制 pH 值为8.5~9.5条件下可以保证排放液中六价铬的含量不超过0.5毫克/升,符合排放标准。但是由于氢氧化铬是一种胶体沉淀物,其等电点的 pH 值为5,在产生氢氧化铬(以下简称铬泥)沉淀的 pH 条件下,胶体颗粒带负电。因此铬泥中除夹含有大量油脂、蛋白质等有机物以外,必然还吸附溶液中存在的大量阳离子及阴离子。铬泥中的这些有机物和吸附的无机物很难用洗涤的办法除去,难以保证铬鞣液的理想成分,一般只能用于鞣制低档产品用革,并且会为多次  相似文献   

15.
铬电沉积过程及H2SO4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铬镀液(CrO_3/H_2SO_4=250/2.5Wt.)中,电流扫描实验结果表明,铬在玻璃碳电极上沉积需要成核过电位;而在铜电极上不需要成核过电位,其晶核由电极表面氧化膜(CuO CrOH)还原生成的金属Cr提供。铬电沉积前后,CrO_3还原机理不同,H_2SO_4 的作用也不同,沉积前,H_2SO_4的作用主要是活化电极表面,促使CrO_3还原,同时还使表面氧化膜溶解。沉积后,H_2SO_4 则起着保持电极表面附近阴极膜相对稳定的作用,还可能与 Cr(Ⅳ)形成易还原的配合物。  相似文献   

16.
为了以三价铬替代镀锌层钝化溶液中的六价铬,实现镀锌工艺的清洁生产,利用中性盐雾实验(NSS)、Tafel曲线和扫描电镜对镀锌层三价铬和六价铬钝化膜的耐腐蚀性能、电化学行为、耐高温性能和表面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NSS实验结果表明,三价铬钝化膜的耐腐蚀性能高于六价铬钝化膜,NSS时间可达84 h;Tafel曲线表明,三价铬钝化膜的腐蚀速率低于六价铬钝化膜,耐高温性能则高于六价铬钝化膜;SEM照片显示,三价铬钝化膜的表面形貌为致密结构,高温处理后膜层变化不大,而六价铬钝化膜表面为疏松的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17.
铬对黄瓜幼苗的毒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丁选-3号黄瓜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六价铬处理液对黄瓜幼苗的形态指标以及对根系活力、SOD活性、MDA含量等各项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以含Cr6 浓度为0、5、10、20、40、80 mg/L的1/2MS营养液对黄瓜进行处理,发现黄瓜的株高受到一定的抑制,根的生长受到抑制。通过测定生理生化指标发现,随着Cr6 的增加,根系活力逐渐下降,后来又出现了小幅度的回升;SOD活性随着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升高,但却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降低;MDA的含量则随着Cr6 的增加逐渐增加。结果表明,Cr6 对黄瓜产生了一定的毒害作用,导致体内保护酶活性受到抑制,膜系统受到伤害,从而影响黄瓜正常生长,且这种毒害随着Cr6 浓度的增加而加重。  相似文献   

18.
以某工业场地的铬污染土为研究对象,选用工业废渣(CGB)为固化剂,对铬污染土进行安全修复。通过含水率试验、pH试验、强度试验、浸出试验研究了工业废渣固化稳定后铬污染土的环境安全特性,并以相同掺量的普通硅酸盐水泥(OPC)做参照。结果表明:CGB固化稳定后的铬污染土具有较好的环境安全特性,而OPC固化稳定后的铬污染土仍具有较高的环境风险。虽然OPC固化稳定后的铬污染土的含水率、pH和抗压强度略优于CGB固化稳定后的铬污染土,但OPC固化稳定后的铬污染土浸出浓度仍高于我国危险废弃物鉴别标准(GB/T5085.3-2007)的限值,而当掺量为20%的CGM固化稳定后的铬污染土即可满足我国危险废弃物鉴别标准(GB/T5085.3-2007)。形态提取结果表明:CGM固化稳定后的铬污染土化学稳定性高于OPC固化稳定后的铬污染土,CGB主要将Cr从弱酸态转为可氧化态,而OPC主要将Cr从弱酸态转为可还原态。  相似文献   

19.
Three electrokinetic(EK) experiments were designed to study the remediation efficiency of Cr(Ⅲ) by EK-oxidation method and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complexes and p H buffer solution in EK-oxidation process. Sediments Cr(Ⅲ) can be oxidized into Cr(Ⅵ) effectively by KMn O4, but the oxidation efficiency is not proportional to the dose of oxidant, and chemical oxidation process leads to a bit lower buffering capacity of the sediment. Compared with the simple EK remediation, the removal efficiency of total Cr in the sediments increased 32.6% by EK-oxidation method, and the concentrations of total chromium in the sediment showed increasing trend from the cathode to the anode after EK-oxidation treatment. The p H control and KMn O4 improved the removal of Cr(Ⅵ) and total Cr from the sediments. Due to stronger complexation action of citric acid with Cr(Ⅲ) in sediments, citric acid in the catholyte obviously increased the removal rate of total Cr in sediments. Finally, the removal rate of total Cr from sediments reached 60.9% by adding complex and controlling the p H of cathode and anode pond solution on EK-oxidation processes.  相似文献   

20.
采用活化法制备土霉素菌渣活性炭(菌渣炭),并用于处理低浓度含铬废水。经过组分测定可以看出土霉素菌渣含有较高的挥发分,灰分含量较低;元素分析中C、O元素的含量较高,表明土霉素菌渣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菌体蛋白;BET测得菌渣炭的比表面积、孔容和孔径都较大,通过扫描电镜可观察出菌渣炭具有较多的微孔和中孔,有利于对Cr(VI)定的吸附。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在初始Cr(VI)浓度为2mg/L时菌渣炭对Cr(VI)的最佳吸附pH、吸附剂投加量、吸附时间分别为4、0.5g/L、 50min, Cr(VI)的最高去除率为96.2%。热力学和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菌渣炭对Cr(VI)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菌渣炭的饱和吸附量为17.93 mg/g,对Cr(VI)的吸附速率与吸附剂上未被占据的吸附位点的平方成正比。用1mol/L的HCl对菌渣炭进行洗脱再生,经过4次循环实验Cr(VI)的去除率为77.1%,剩余溶液中Cr(VI)浓度为0.459 mg/L,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0.5 mg/L,菌渣炭的饱和吸附量为2.018 mg/g,表明菌渣炭的再生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