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踏板力和力变率的离合器操纵舒适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文章针对人们对汽车舒适性要求的提高,从踏板力和行程的角度出发,分析踏板力及力变率对汽车离合器操纵舒适性的影响;通过分析离合器操纵机构,利用操纵过程中异点数量、踏板力与踏板行程线性度以及力变率对操纵舒适性进行评价,并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模型和客观评价标准;最后通过实验数据验证了评价标准的合理性、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游专 《科技信息》2011,(36):26-27
汽车转向系统是影响汽车操纵稳定性、主动安全性和舒适性的关键部件,应用VB、SolidWorks混合编程技巧,通过图形交互手段方便快速地改变汽车EPS系统设计的原始数据和条件,实现对计算过程的引导和控制,方便分析原始数据的改变对系统基本特性的影响。通过汽车EPS系统运动学和动力学仿真,将助力转向过程可视化。  相似文献   

3.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及系统模型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基本功能是利用电机产生助力力矩帮助转向 与传统的转向系统相比该系统结构简单 ,灵活性大 ,能较好地满足汽车转向性能的要求 ;在操纵舒适性、安全性、节能等方面也充分显示了其优越性 阐述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结构和基本工作原理 ,建立了以方向盘转角为输入、转向轴扭矩为输出的线性系统数学模型 ,定量分析了系统参数对转向轻便性、跟踪性的影响 ,并给出了系统控制电路框图  相似文献   

4.
汽车主动悬架控制方法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动控制悬架可使汽车乘坐舒适性和操纵安全性同时得到改善。介绍了国内外汽车主动悬架系统的现状及发展,重点介绍了几种常见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5.
冯俊萍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36):9900-9904,9923
为了研究电动汽车EPS系统控制策略和助力特性等关键技术对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和转向路感的重要性,建立了EPS系统动力学模型和汽车三自由度转向动力学模型。设计了基于曲线型助力特性的EPS系统控制策略。进行了蛇形实验仿真。结果表明:蛇形实验过程中,随着车速的提高,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和路感随之降低;并且曲线型助力特性更具有在转向轻便性和路感之间达到理想的平衡点的优势。对于指导EPS系统的开发、兼顾汽车行驶的轻便性和路感、提高汽车行驶的操纵稳定性和安全性,以及对于电动汽车及其底盘集成控制系统的开发都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汽车领域的广泛应用,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lectric Power Steering,简称EPS)越来越成为目前汽车电子技术研究的热点之一。与传统的转向系统相比,EPS系统结构简单,灵活性大,可以获得理想的操纵稳定性,能动态地适应汽车行驶状况的变化,在操纵舒适性、安全性、环保、节能、易于维修等方面也充分显示了其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汽车线控转向技术发展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线控转向(Steer-By-Wire)是汽车转向系统的最新技术,可以提高汽车操纵稳定性、安全性和舒适性,代表着未来的发展趋势。了解线控转向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性能特点并进行相关分析有利于我们掌握线控转向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8.
汽车转向系能反映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以及操纵稳定性的好坏。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技术能有效改善转向系统对汽车操稳性的影响。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进行分析,构建了数学模型,以输入手力为研究对象,利用MATLAB软件分析了电机助力和扭杆力矩对输入手力的影响与跟踪情况。分析结果表明,电机助力和扭杆力矩对输入手力的响应和跟随特性良好,能有效解决汽车在转向过程中所存在的"轻与灵"的矛盾。  相似文献   

9.
轿车主动空气悬架系统3种方案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满足轿车高的舒适性、操纵稳定性和安全性要求,提出在被动空气悬架的基础上设计一个辅助装置,使其成为主动空气悬架系统. 该装置采用液压与气动相结合的结构,具有调节和抑制车辆俯仰及侧倾运动的作用. 对轿车空气悬架系统建立了3种概念模型,并在相同的输入参数下,通过仿真模型对比计算3种调节方案的主动控制效果. 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液气混合式调节方案的主动空气悬架系统,具有运动速度快、位移精度高等优点,可优先在汽车上使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汽车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悬架、制动等系统可以主动调节作用力,使汽车制动舒适性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回顾了车辆乘坐舒适性问题,重点关注在制动工况下的乘坐舒适性。制动舒适性是指车辆在制动时因车辆纵向动力学变化所引起的驾乘人员的不适。从影响因素、控制结构、研究方法等方面对乘坐舒适性问题进行了综述和对比分析;悬架系统、制动系统是影响乘坐舒适性的关键因素,通过对制动过程的解构得出,频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结合自动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的背景,分析了典型工况下的乘坐舒适性;总结了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最后对乘坐舒适性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