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陕西著名作家贾平凹的长篇小说《浮躁》与其英译本Turbulence的对比分析,探讨了英汉数字的语言表达方式及其文化内涵的异同,总结归纳了汉语"一……一……"句的不同英译策略与技巧.为英汉翻译研究、翻译教学和翻译实践中数字的翻译寻求理论依据和方法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诗》中的"洵……且……"结构表示的是一种并列关系,其中"洵"为音节助词,加强语气,无实义。  相似文献   

3.
“是……的”句 ,是句子的谓语部分带有“是……的”这种形式的结构。“是……的”句的歧义分为判断句和描写句的歧义 ,判断句和叙述句的歧义。  相似文献   

4.
“是……的”结构 ,是由动词“是” +结构助词“的”构成。作者从句法语义平面出发 ,对“是……的”结构进入句法平面后句子的语义范畴、语义关系进行了剖析 ,力求得出一个较为科学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在口语中,“A不A……”式中的A可以是动词、判断动词、助动词、趋向动词、形容词,也可以是介词。在这种句式里,介词同其他类词的用法是基本一致的,但介词后面必须带宾语。到底要重复哪一个词,要受语义制约,受询问焦点或语气轻重制约。介词的这种用法未见于书面语,本文认为,这是一种超前于书面语的口语现象。  相似文献   

6.
重点考察状位(充当状语)的“在……下”格式中动词的使用情况。从纸质书面语料获得这类动词就有170多个,这类动词绝大多数都是行为动词,非行为动词只占少数;许多动词之所以出人意料地出现在格式中,其原因主要可从表意的明确性和表达形式的简洁性两个方面来解释;对于从网上搜索获得的许多动词进入格式的现象,就目前看,由于存在不同程度的可接受度的问题,因此。应该采取慎重而又宽容的态度。  相似文献   

7.
将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现代信息论思想与我国古人老子、王弼关于“象”、“言”、“意”关系之论述相结合,提出了“达意”与“得意”的概念。“达意”是就非原母语译的释而言的,其前提是译对原评议的理解;翻译的最终目的不是将原翻译,而是要让译的读领会原作所传达的信息,即“得意”。所以“达意”是对译的要求,而“得意”则是对译读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如何在汉译英中保留汉语当中的文化形象,此问题一直困扰着译者。“同化”这种翻译方法在汉译英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译者应力求保持汉语的原貌,也就是要尽量传译“中国特征”,具体说,就是要尽量表达中文原作的文化特色、语言形式及异常写作手法。“同化法”也要注意限度,实在行不通,还要利用英语特有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9.
翻译理论是用来指导翻译实践的,而翻译理论中的“二律背反”现象,使翻译实践无所适从。通过对翻译理论中几个典型的“二律背反”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翻译理论中“二律背反”现象的出现是翻译领域的某一方面出现转机的前奏。  相似文献   

10.
孔李茜 《科技信息》2011,(18):I0135-I0135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有时会遇到教材编排错误的情况。本文从一部教材中出现的错误“以……为根据”着手,从汉语语言学方面详细分析了错误产生的原因,并指出对外汉语教材的编排中汉语语言学本体研究的重要性,希望能引以为戒。  相似文献   

11.
本文作者从“约定俗成”定义、范围的界定开始,在人名、地名、书名及其它方面列举了英汉翻译中的一些“约定俗成”的现太,并对这些现象进行了细致探讨和分析研究,进而指出我们在翻译实在中应该高度重视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12.
《尚书》是我国最早且最难通读的一部历史文献。由于书中文字歧异和通假字多,偏词偏义多,词语古僻,词义古奥等,增加了翻译难度,文章仅就《尚书》英译本中“惟”字的不同的语法作用和词义做一探究。  相似文献   

13.
14.
“是……的”结构,是由动词“是” 结构助词“的”构成。作从句法语义平面出发,对“是……的”结构进入句法平面后句子的语义范畴、语义关系进行了剖析,力求得出一个较为科学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方位词"左"、"右"在我们生日生活中用得很频繁。除了基本意义外,它们还包含一些特殊的意义。本文介绍了它们的基本义及其翻译,探讨了它们的特定文化含义及其翻译,并指出直译和意译是两种最主要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三原色(红、黄、蓝是颜料的三原色)作为基本色,在荚汉颜色词翻译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对英汉“三原色”色彩词文化内涵的比较,可正确把握色彩词在两种社会文化语境里所表现出的内涵意义,并对其内涵加以深入的理解,对于更准确的表达思想,更深一层地了解英语国家相关的文化知识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纪录片作为影视作品的一种,通过图像和声音向人们客观和真实地展现了人类生存的外部自然环境、人类社会历史和人类对自身命运的认识和反思。纪录片翻译属于影视作品翻译的一种,除具有一般影视作品翻译的特征外,还具有其独特的文化属性。文章拟从翻译文化效应视角,以《美丽中国》为例,探求基于不同文化背景纪录片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于涛 《科技信息》2013,(25):170-171
信息多媒体时代让人们更容易接触到外国影视作品。字幕对于传播信息,欣赏作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字幕翻译也日渐成为研究对象。本文将斯坦纳的翻译四步骤理论运用于热播美剧《斯巴达克斯》的字幕翻译研究。其浅谈译者在片源选择时的信赖,再创原片的侵入,以及翻译过程的吸收与补偿,所体现出的体现的主体性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鸦片战争后,面对国难,大批有识之士进行了洋务运动、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和辛亥革命等试图改变时局,但均遭失败。清末民初,一批受传统教育的知识分子在清政府留学政策的支持下,纷纷远渡重洋或求学日本,学习西学来实现"文学救国"的梦想。周作人在留日早期和鲁迅合译了俄罗斯、波兰、捷克和匈牙利等国家文学作品,后来转向了日本文学和希腊神话作品的翻译。文章从"翻译文化效应"研究的视角,将周作人文化翻译实践置于其所处的社会文化语境中,分析周作人在文本选择、翻译策略和翻译思想等嬗变的社会文化动因。  相似文献   

20.
文学作品翻译的理想境界是“化境”,本文从“内”与“外”,也即形式与内容两个方面,并结合优秀翻译工作者应具备的三个素质,谈如何碹以“化境”。以形象生动的例子论证了文学作品的翻译应求神似而非单纯的形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