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教师评价体系是一个开放的体系。作为教师评价的下位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地理教师评价不断地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整合现代地理教师评价理论发展的社会需求、地理新课程实践的客观需要以及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诉求,构建现代地理教师评价的内容体系可围绕教师素质(条件)、履职行为(过程)、工作成效(效果)这三大要素群来展开。实践上,地理教师评价的内容体系显然是这三大要素群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2.
汉魏思想转型过程中所出现"才性"对"心性"的扬弃与发展,既是玄学思辨萌生的理论支线,也是其时文艺理论演进的内在肌理。在对人性的解读愈加重视人之个性的基础上,各作家在作品创作中开始强调彰显才能、标榜气质、重视情感要求,同时理论鉴赏中也逐步以作家为中心总结作品的类型与风貌,并以"体性"为突破,进而奠定作家风格说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在东西、凡一平、黄佩华等"相思湖作家群"小说家的作品中,文学地理与空间书写是紧紧缠绕在一起的。东西注重家庭与外界的书写,凡一平注重城市与乡村的书写,黄佩华注重民族与地方的书写,这些空间书写加深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也表征/再现了作家对世界、地方和空间的自我体验。  相似文献   

4.
黄佩华作为桂西北地区的壮族作家,在他的作品中体现出民族的、地方的个性,形成了独特的文学地理世界,这个文学地理世界包括地域性鲜明的风景画卷、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民族风俗画及反映生活时带有的一种特殊的民族眼光。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课程标准如火如荼的实施,其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在这一背景下,我们对地理课堂教学的改革研究显得十分的重要和迫切。如何实施高效地理课堂教学,如何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去创建新的课堂教学实践,以达到培养学生终生发展的能力是当今地理课程、地理教学改革深化的必"遇"之题,本文就针对上面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中学地理教学中,让学生仅仅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一些概念、原理和用途以及一些操作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地理教师需要帮助学生从地理学科发展的前沿角度和学科视野来认识和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性质、内涵,深刻认识和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地理科学中的作用和地位,深入挖掘"地理信息技术应用"教学内容的教育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7.
<正> 1、前期科幻创作若干年来,对郑文光科幻创作的评论大多关注于的"语言风格"、"人物塑造"、科学技术与文学风情的"水乳交融"等表面结构,很少有人涉及作者个人生活侧面与作品之间的关系。虽然象铁璀、董仁威等人的评论中提到过作者的生平,但这些生平和作品之间的联系往往是表面化的。如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和种种个人的苦难之后,他的作品更加成熟。这种事物之间的表面联系的确无法解释作品内在构成方面的变化,更加无法阐明作家作为一个天才加体验者和叙述者在某种文化状态下的尴尬境地与潜意识的心理活动。作为一个在中国科幻文学领域中进行了重大开拓、在半个世纪中作品响誉国内外的重要作家,郑文光的个人生活和文本之间的深度关系,应该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话题。  相似文献   

8.
优秀的文学作品,是由真、善、美等多种审美基因构成的,潜在着以审美为核心的多种社会功能。任何一个作家,他之创作文学作品,目的都在于要寻找知音,通过知音的赏识,充分发挥其作品潜在的功能。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社会功能是不可能由作品本身单方面发挥和实现的,它只是具有实现或发挥的可能性,要使作品的价值、功能得以真正显示、实现、发挥,只有通过读者的鉴赏、接受。而文学鉴赏,正是读者以文学作品为审美对象,对文学作品由观赏、品鉴而产生的审美感受,是一种形象感知与审美理解相统  相似文献   

9.
德性伦理学复兴以来,麦金太尔等现代德性伦理学家共同面对一个最基本的难题:重新阐释德性伦理学的核心概念——德性。作为德性伦理学的重要代表,麦金太尔从德性与实践的关系角度开启他对德性概念的界定。麦金太尔的德性与实践的关系,就逻辑关联层面而言,"实践"是德性的先在概念;就实质关联层面而言,德性是实现"实践"的"内在善"的必要条件。通过对"实践"活动产生的"内在善"和"外在善"的具体对比,德性与二者的关系亦得以呈现。  相似文献   

10.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在现代中国有着迥异的遭遇,其中最具有影响力的四部作品《穷人》、《被侮辱与被损害的》、《死屋手记》和《罪与罚》相比其他作品,更具有"为人生的现实主义"风味,其受欢迎程度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作家以"为人生的现实主义作家"为国人所接受的历史状况。  相似文献   

11.
作家的个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同作品的联系也很复杂。不能仅仅从作家的道德水准来分析其文风的形成。以潘岳为例,他风格的形成根源于他分裂的个性。他庸俗的人生价值观决定了他作品境界的狭窄,而他高雅的审美趣味决定了他作品的精华部分。理解潘岳个性与文风的联系,对于理解西晋文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作为课程的核心目标。为此,本文研究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探究式教学。调查表明,目前地理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仍然是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是老师所提供的外部刺激的被动器,在学习过程中其主动性、积极性较难发挥。本人在研读部分国内外有关探究式教学理论、教育研究法等文献的基础上,阐述了探究式教学理论,针对目前地理课堂教学的弊端,构建了适合地理课堂教学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并进行了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3.
地理标志既是法律制度(知识产权),也是一种特色产业发展制度,其前身就是著名的起源于法国的原产地保护,专门针对区域性特色产品的产地名称保护与质量保护。该制度近年来在国内外特别受到重视,是促进特色产业发展的一项非常有效的制度。贵州省作为一个"欠发达欠开发"的山区,特色产业资源丰富,产业发展优势明显,全省当前正在实施地理标志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本文通过该制度实施的背景分析,分析地理标志与贵州特色产业发展的关联要素。  相似文献   

14.
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的文字作品有《曾巩集》和《隆平集》两书:在这两书中,属于曾巩自用的"文章"一词80见,少数是广义的,多数是狭义的;"文学"一词33见,除特殊个例,皆为"杂文学"概念。相比之下,在曾巩文论中,"文章"的分量和地位比"文学"重得多、高得多。据此,对曾巩这位文章和文学的双创作家,其人文形象,总判断为文学家、散文家,是片面的;认定他主要是文章家,其次是文学家,才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5.
区域地理鲜明地体现了地理学科的区域性特点,是地理学科的基础和重要内容。区域地理差异比较策略让学生在遇到需要解释的地理现象和问题时,遵循一定的原则,通过详细的路径,借鉴已掌握的区域地理特征和区域的地理要素进行比较,帮助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达到知识的灵活应用。以北京版初中地理第七章第一节"日本"为例,策略运用路径可以为:明确比较的地理区域,确定比较的地理因素,搜集定性或定量的地理区域资料,进行地理区域差异的比较,得出区域差异比较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的教学,实际上是文学史教学的延续。其教学过程就是一个"诗史互证"的过程:"以诗证史",重在对于文学史知识的认知与把握;"以史证诗",重在对于文学史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相似文献   

17.
"说课"是一种较高层次的教研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广大教师必备的教学基本功之一,本文主要是以新地理教师在说课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通过个案研究、访谈等方法,客观的分析其原因,从而提出相关的对策,进而为新地理教师的说课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将本体的思想和方法引入到空间信息集成的思路,以解决当前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各种异构问题.研究了地理本体模型的建立和表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面向空间信息集成的地理本体比较方法,其核心思想是从结构和语义两个方面对地理本体中的概念进行比较,其中从结构方面对概念进行比较主要是对概念的名称进行比较,而从语义方面对概念进行比较主要是确定在地理本体中概念之间的语义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一个世纪儿的忏悔》是19世纪初法国浪漫派作家缪塞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一部自传体小说。作品塑造了一个世纪病患者的形象,也是作家自己的写照。缪塞以深刻的忏悔意识剖析自己,剖析客观存在的社会。作品流露出对无法把握人生深深的痛苦和忧郁。本文从忏悔意识的来源,作家所处的社会环境,剖析了作家精神的内在本质。  相似文献   

20.
地理环境与社会政治的内在关系是政治地理研究的核心内容,本文试图从地理环境这个角度来探讨其对国家社会政治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