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9 毫秒
1.
沉积盆地岩性地层圈闭成藏主控因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随着世界油气勘探技术的发展和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在新发现的油气藏中岩性地层油气藏无论是产量还是储量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对这类油藏的理论研究一直是国内外石油地质学家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认为岩性地层圈闭与构造圈闭在成藏条件和成藏机制方面存在一定差别,岩性地层圈闭的形成条件复杂,决定了其成藏主控因素具有自身的特点.提出了岩性地层圈闭成藏“四元主控”观点:即运移通道条件、流体动力条件、储层临界物性特征和砂体封闭条件.这4项主控因素控制和决定了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鄂尔多斯盆地镰刀湾地区长2油藏成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鄂尔多斯盆地镰刀湾地区分析沉积、成岩、构造等圈闭形成条件,结合该区砂体分布和油气分布规律,分析各层段油藏控制因素、分布规律及成岩矿物对油气藏形成的影响。研究镰刀湾地区油气藏类型与沉积相带、成岩环境的关系,确定油藏成藏模式及规律,预测油气富集有利区。分析研究区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上倾致密遮挡油气藏及砂岩尖灭岩性油气藏的形成条件及成因。不同相带上油气藏类型有差异,岩性油气藏主要与成岩作用、砂体分布及岩相变化等地质因素有关;构造-岩性油气藏主要受构造、岩性两个因素控制,有统一的油水界面。  相似文献   

3.
非构造圈闭油气藏对勘探高成熟区挖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针对临南地区的地质特征 ,根据圈闭成因、形态特征将研究区的非构造圈闭分为地层圈闭、岩性圈闭和复合圈闭 3大类 ,通过对其分布和组合形式的分析 ,认为该地区非构造圈闭类型和发育时代受构造控制 .临南地区的非构造圈闭多数具有近油源、易捕集油气成藏的特点 ,加大对其勘探力度 ,对油田增产上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区域地质、地震和钻井资料为基础,研究渤南低凸起北斜坡构造脊的成因模式,结合油气成藏要素分析构造脊与油气的内在联系,为油气勘探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渤南低凸起北斜坡区在古近纪早期,由于洼隆效应形成了盆地基底构造脊;之后在同沉积褶皱作用下形成了盆地盖层构造脊;最后在晚期反转作用下,龙口19-1N浅层构造脊的规模得到强化.渤南低凸起北斜坡区构造脊有利于形成构造圈闭、构造-岩性复合圈闭和构造-地层复合圈闭.同沉积褶皱作用形成的构造脊,其上的砂体比反转作用形成的构造脊更发育;反转作用形成的构造脊比同沉积褶皱作用形成的构造脊油气运移更活跃.圈闭与油气运移的时空匹配关系影响圈闭的有效性.在较早形成的圈闭中寻找油气富集块;在凸起上寻找油气聚集的最终归宿;在构造脊上寻找岩性油气藏、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  相似文献   

5.
以珠江口盆地陆丰凹陷古近系文昌组A-1大中型油田为例,通过剖析其成藏要素和作用,探讨文昌组大中型油田的地质特征与形成条件。研究结果表明:文昌组油气主要分布在文昌组下段,为构造—地层型油气藏;储层主要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岩,物性总体较差,为低孔低渗储层;原油为轻质油、油品好,成熟度Ro适中(Ro=0.73%);深层文昌组油水关系复杂,总体处于正常温压系统;断陷盆地斜坡区的构造背景控制了大面积储盖组合的形成,长期继承性的隆起是油气运移的优势指向区;良好的生烃条件与晚期强充注为大中型油田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油源;广泛分布的"甜点"优质储层与断裂结合形成大面积构造-地层圈闭,为油气聚集提供了场所;稳定的区域盖层保证油气在圈闭范围内大规模成藏,并在后期构造活动中不被破坏,有利于大面积原生轻质油藏保存。  相似文献   

6.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两项科研成果“牛庄洼陷沙二段隐蔽圈闭成因及油气藏分布规律研究”和“济阳坳陷北部馆陶组油气地质与勘探技术”近日通过山东省科学技术厅鉴定。  相似文献   

7.
非构造圈闭油气藏对勘探高成熟区挖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临南地区的地质特征,根据圈闭成因、形态特征将研究区的非构造圈闭分为地层圈闭、岩性圈闭和复合圈闭3大类,通过对其分布和组合形式的分析,认为该地区非构造圈闭类型和发育时代受构造控制。临南地区的非构造圈闭多数具有近油源、易捕集油气成藏的特点,加大对其勘探力度,对油田增产上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准噶尔盆地滴北1井区油气成藏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油气成藏的基本要素对准噶尔盆地滴北1井区油气成藏条件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该井区的油气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滴北1井区主要的烃源岩为石炭系滴水泉组暗色泥岩;该井区储集层发育,共有4套储盖组合;主要为构造圈闭,具有良好的运移和保存条件.该井区共有2期油气成藏过程:一是三叠纪末—中侏罗纪,石炭系烃源岩生成的低熟油气在上部的侏罗系和三叠系地层中聚集形成早期油气藏,但由于后期构造活动,早期形成的油气藏被破坏,油气散失,形成沥青残留物;二是白垩纪—现今,石炭系烃源岩生成的大量成熟—高成熟油气在上部地层中聚集形成现今的油气藏.  相似文献   

9.
宋亦静 《科技资讯》2009,(19):118-118
双台子区块油田为新生界古近系砂岩油气藏,此地段油气藏受构造、岩性控制,单断块自成体系,平面上油气连片;充足的油源配合构造圈闭,可以确保相对低部位圈闭成藏。对双台子背斜周边三维地震资料研究,指出由于本区具备充足的油源条件,主构造翼部相对埋藏深的圈闭一样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湖底扇、辫状沟道砂体易于形成岩性油气藏。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沙一段中部泥岩盖层在油气成藏中的作用,采用地质统计和历史演化的研究方法对大港油田沙一段中部泥岩盖层发育、微观封闭能力及封油气有效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沙一段中部泥岩盖层除北大港潜山构造带的南部局部缺失外,全区分布,是油气聚集与分布的区域性盖层。具有较强-强的封闭能力,在东营组中后期和明化镇组中期分别形成封闭低和中储量丰度油气藏的能力,2个时期均早于沙三段源岩的大量排烃期,在时间上封闭油气是有效的,但其目前尚未进入形成封闭高储量丰度油气藏的时期,只能形成封闭中低储量丰度的油气藏。大部分油气藏沙一段中部泥岩盖层排替压力均大于储层排替压力和油气藏剩余压力之和,在能力上封闭油气是有效的,只有少数油气藏剩余压力大在能力上无法有效封闭油气。沙一段中部泥岩盖层封闭油气有效性决定了其下油气富集但储量丰度不高。  相似文献   

11.
惠民凹陷西部下第三系构造岩相带与油气聚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应用地层分析、构造体系分析和沉积体系分析的综合研究方法,对研究区内下第三系构造岩相带与油气聚集进行了研究。在阐述地层特征、构造体系类型与展布、火山岩岩相及沉积体系分布和演化基础上,总结出五种构造岩相带,指出构造岩相带是油气聚集的基本单元。各构造岩相带的油气藏类型及油气富集条件,取决于其中发育的圈闭因素与储集层的配置。  相似文献   

12.
玛湖凹陷及周缘下二叠统-石炭系发育一系列继承性构造圈闭,埋深普遍超过6000 m,成藏条件优越。通过优选,选择最为有利的达1井背斜作为油气勘探的突破口。石炭系是否发育有效储层,圈闭流体相态及油气成藏模式是什么,是达1井背斜石炭系构造圈闭勘探能否获得成功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在单井资料匮乏的情况下,通过重磁电等资料与已钻井资料标定,认为达1井背斜石炭系发育中基性火山岩风化壳储层,储层物性相对较差;根据玛湖地区烃源岩演化阶段、地震层速度、浅层试油等资料预测达1井背斜为气藏;通过构造演化及烃源岩分析,认为达1井背斜为源边多期不整合侧向运聚成藏。综合储层、流体相态、成藏条件及埋深等因素,分析认为,达1井背斜具备优越的油气成藏条件,有望获得重大突破并发现规模大气田。  相似文献   

13.
曹台变质岩潜山油气的运移与成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岩潜山油藏具有油气成藏的两种特征 ,即外来的油源和裂缝性储集空间 .辽河油田曹台潜山油藏的形成与烃源岩的演化和潜山圈闭的形成演化以及油气的运移密切相关 .在岩心观察与描述的基础上 ,利用薄片观察裂缝充填的方解石碳氧同位素分析 ,结合基岩潜山圈闭的形成与演化过程 ,探讨了辽河大民屯凹陷曹台变质岩潜山的成藏特征 .研究表明 ,潜山西侧凹陷烃源岩于沙二期 (Es2 )成熟供烃 ;潜山圈闭在沙三期末 (Es3 )定型 ,在东营早期 (Ed)成藏 ;边界断层为油气运移提供了良好的通道 ;油气以垂向运移 ,侧向注入的形式运移至潜山圈闭中 ;基岩中发育的裂缝系统为油气的储集空间 ;形成了烃源岩生烃、储集、运移和圈闭演化相互匹配良好的成藏模式 .  相似文献   

14.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隐蔽油气藏形成与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沉积以近物源、多物源的冲积扇—河流—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为特征,岩性横向变化大,各种砂体岩性圈闭十分发育;构造活动强烈且具多期性,形成多种地层、裂缝、复合型隐蔽圈闭以及隐伏的构造圈闭.充足的油源为该区隐蔽油气藏的形成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晚期生烃保证了后期形成的裂缝型隐蔽圈闭也可成藏.分析柴西地区隐蔽油气藏的形成条件,认为柴西地区隐蔽油气藏类型多,分布广,蕴藏储量大,具有相当大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5.
与构造油藏相同,形成隐蔽油藏的基本地质条件主要为生、储、盖、运、圈、保6个方面.在油气成藏的众多条件中,源岩、储层和圈闭是最基本的条件.二连盆地主要发育腾格尔组腾一段和阿尔善组阿四段2套主力烃源岩;阿尔善组阿四段、腾格尔组腾一段和腾二段3套主要储集层以及3套优质盖层.这3个基本成藏条件在不同构造类型的盆地中常形成不同类型的组合模式.二连盆地由于凹陷数量多,类型全,因而生储盖组合模式丰富.根据二连盆地构造、沉积背景的不同,其组合模式可以概括为:①单断型成藏条件组合模式;②构造反转型成藏条件组合模式;③双断型成藏条件组合模式.不同类型的成藏条件组合模式一般具有不同的成藏特点.  相似文献   

16.
乌尔逊-贝尔凹陷是海拉尔盆地中沉积岩最厚、面积最大的2个凹陷,该区油气资源十分丰富,但构造复杂,断裂发育,油气勘探风险较大.针对乌尔逊-贝尔凹陷的油气成藏规律复杂的问题,从烃源岩特征、储层特征、盖层特征及生储盖组合特征、油气运移条件、圈闭特征和油气运聚期次及成藏过程等方面研究该区的油气成藏条件,认为该区暗色泥岩厚度大、横向变化快,以大一段-南屯组最为发育;砂岩和砂砾岩是最重要的储集岩体,浊流沉积和三角洲沉积是发育储集岩体的最重要相带;大一段是该区的区域性盖层,南一段和伊一段构成局部盖层,生储盖组合有下生上储型、自生自储型和上生下储型3种类型,油气主要沿断裂运移到小面积构造圈闭中聚集成藏.预测出有利油气勘探区为苏仁诺尔断裂带、巴彦塔拉构造带、乌南次凹、苏德尔特构造带、呼和诺仁构造带、敖瑙海次凹、贝西次凹和霍多莫尔构造带.  相似文献   

17.
以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西南缘陡坡与青城凸起过渡地区的高青油气田为例,分析了凹陷与凸起边缘地区的油气藏类型及其分布特征。研究区油气藏类型丰富多样,尤以地层圈闭油气藏发育为特征。除砂岩油气藏外,还存在大量火成岩油气藏。不同构造单元的成藏机制、油气藏类型及油气分布特征表现出明显差异,油气主要沿凹陷与凸起之间的高青大断裂富集,呈条带状分布;而远离大断裂,油气的富集程度急剧变差。研究区的油气藏类型及分布特征在渤海湾盆地凹陷边缘地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18.
依据构造圈闭与油气成藏理论 ,试图探明研究区油气聚集带的特征 .利用钻探、地震研究成果 ,对坳陷西南缘的构造类型、圈闭特征、圈闭与油藏关系的研究 ,提出了西南缘主要发育为构造圈闭 ,构造类型有两大类 6亚类 ,海西期和喜山期是构造圈闭和油藏的主要形成时期 .论述了各二级构造单元的圈闭分布与成藏关系 ,提供了有利的圈闭类型和油气勘探区带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