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以聚乙二醇为引发剂,以Al-Salen为催化剂,催化己内酯的开环聚合,研究了时间、温度及单体与引发剂的比例对产率和分子量的影响。采用红外、GPC和DSC等手段对聚合物结构和热性能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要得到分子量较高的三嵌段共聚物,最佳聚合条件为:聚合时间17h,聚合温度180℃,单体与引发剂的质量比为20:1;要得到较高产率的三嵌段聚合物,最佳聚合条件为:聚合时间14h,聚合温度140℃,单体与引发剂的质量比为24:1。  相似文献   

2.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制备嵌段共聚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法嵌段共聚物的合成进行了全面的综述。ATRP法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可分为三种方法:将ATRP得到的聚合物分离后作为大分子引发剂,引发第二单体的ATRP;端官能团聚合物末端化学改性后引入ATRP引发剂官能团,而后作为大分子引发剂引发第二单体的ATRP;其它活性聚合方法得到的活性聚合物链用带有官能团的化合物封端后作为大分子引发剂引发第二单体的ATRP。  相似文献   

3.
报道一种基团转移聚合新引发剂-苄硫基三甲基硅烷,并对其制备方法进行改进,实现了一步合成且得率较高。新引发剂贮存稳定性好且有较高的引发活性,能引发丙烯腈暴聚,以也使丙烯酸酯类单体在高得率下快速聚合,但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速度较慢。率也较低,还用新引发剂合成了二元嵌段共聚物及A-B-C型三元嵌段共聚物。探讨了新发剂引发各类单体基团转移聚合的机理。并将新引发剂与最常用基团转移聚合引发剂进行活性比较。  相似文献   

4.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以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等为单体,加入乳化剂、引发剂、链转移剂合成了液体可剥离胶。考察了单体配比、乳化剂、聚合温度、聚合反应时间等因素对聚合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含亲水羟基丙烯酸酯单体的乳液聚合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反应温度、乳化剂用量、引发剂用量和羟基单体用量对含亲水羟基丙烯酸酯单体乳液聚合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和引发剂用量对含有亲水单体的丙烯酸酯乳液聚合影响较大,较理想的反应温度在75℃以上,聚合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62.3 kJ/mol;乳化剂或引发剂用量增加,乳液聚合速率加快,单体转化率提高,聚合速率Rp对乳化剂浓度[S]的关系为Rp∝0.436[S],对引发剂浓度[I]的关系为Rp∝1.57[I];含有亲水单体时,乳液聚合有一定的引发诱导期,其用量对初期单体转化率影响不大,而最终转化率随用量的增加而提高,聚合速率与亲水单体浓度[OH]的关系为Rp∝-0.13[OH].  相似文献   

6.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以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等为单体,加入乳化剂、引发剂、链转移剂合成了液体可剥离胶。考察了单体配比、乳化剂、聚合温度、聚合反应时间等因素对聚合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以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等为单体,加入乳化剂、引发剂、链转移剂合成了液体可剥离胶.考察了单体配比、乳化剂、聚合温度、聚合反应时间等因素对聚合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以丙烯酸为单体,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异丙醇为链转移剂和移热剂,合成了低分子量聚丙烯酸铵.研究了引发剂用量、链转移剂用量及聚合反应温度等因素对聚合产物分子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以二苯甲酮为光引发剂,通过光引发聚合制备淀粉-丙烯酸丁酯接枝共聚物。分别用红外光谱和偏光显微镜表征了接枝共聚物的化学结构和形态结构,考察反应时间、引发剂用量和单体用量对接枝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夺氢型光引发剂能有效地提高单体的接枝率和接枝效率,但随着引发剂用量和单体用量的增加,接枝效率会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10.
以高锰酸钾为引发剂,采用膨胀计法,对十二烷基硫酸钠与乳化剂OP协同稳定的甲基丙烯酸甲酯O/W型微乳液体系的聚合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引发剂种类、反应温度、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及AA/MMA质量比对微乳液单体转化率及聚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油溶性的偶氮二异丁腈,水溶性的高锰酸钾和过硫酸钾引发微乳液聚合的速率较快且转化率较高;反应温度升高,聚合速率及最终转化率先增加后减小,35℃以上聚合时的表观活化能为-82.7kJ/mol;高锰酸钾浓度增大,聚合速率及最终转化率逐步增至最大值并趋于稳定;随单体浓度以及AA/MMA质量比的增加,聚合速率及最终转化率存在峰值;此外,条件适宜可以观察到比较明显的恒速期.  相似文献   

11.
以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1,1-二苯基乙烯(DPE)为添加剂,对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自由基聚合过程进行了研究,并通过GPC、1H-NMR、ESI-MS表征了PMMA大分子的结构。结果表明,在DPE存在下,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具备可控聚合的特征:聚合物分子量随单体转化率增加而增加,分子量分布较窄;DPE用量越大,相同时间下单体转化率越低;相同单体转化率下,DPE用量越大,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越低。PMMA大分子主要结构为一个DPE端基的链自由基和一个PMMA链自由基间偶合终止生成的含有一个DPE单元的特征结构。  相似文献   

12.
通过无皂乳液聚合制备了纳米碳酸钙/聚苯乙烯复合粒子,研究了单体用量对单体转化率和包覆率的影响。利用TGA、TEM、SEM、分光光度计等仪器分析了复合粒子的包覆率、结构形态及其在甲苯中的分散性和稳定性。结果表明:在适当的单体用量下,苯乙烯能以较高转化率聚合并包覆于纳米CaCO3表面;改性后的纳米CaCO3复合粒子在甲苯中的分散性和稳定性良好。将复合粒子分散于苯乙烯中原位合成纳米碳酸钙/聚苯乙烯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的冲击性能比纯聚苯乙烯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3.
淀粉接枝共聚高级水性树脂的合成及其性质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以玉米淀粉和丙烯基单体为主要原料,对淀粉接枝共聚高吸水性树脂进行中性一步法合成,优化合成反应路径。根据自由基聚合反应机理,在引发剂及交联剂作用下淀粉与丙烯基单体进行接枝共聚反应,定性及定量地分析反应物溶液pH值、反应温度、引发剂用量以及单体与淀粉的配比等因素对高吸水性树脂吸水性能的影响,从而找出最佳反应条件。同时采用量子化学ab initio UHF方法在6-31G基组水平上对两类淀粉链段自由基模型进行几何优化,分析体系的净电荷、前线分子轨道分布规律,以及自由基的稳定性和反应性特征,揭示接枝共聚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4.
将活性开环易位聚合得到的聚降冰片烯所带的茂钛取代环丁烷末端基转变成烷氧基茂钛,然后在AlEtCl2助催剂存在下催化乙烯与丙烯配位共聚合,合成出聚降冰片烯聚(乙烯co丙烯)两嵌段共聚物.考察了铝钛比、聚合温度和单体配比对乙丙共聚合的影响,并通过溶剂萃取及13CNMR分析对聚合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约36%的活性聚降冰片烯有效地转换并在助催剂AlEtCl2存在下使乙丙共聚合形成嵌段共聚物.低的聚合温度和铝钛比以及高的乙烯单体比有利于增加乙丙共聚物中形成嵌段共聚物比例  相似文献   

15.
反相乳液聚合制备DMDAAC/AM阳离子型共聚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方法,在氧化 还原引发体系下,制备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丙烯酰胺(AM)阳离子型共聚物。研究了乳化剂种类、配比和分散介质对体系稳定性的影响,以及乳化剂配比、单体摩尔比、单体浓度和EDTA量对产物特性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采用Span80与阳离子型乳化剂复合,石油醚为分散介质,亲水亲油值HLB值在5.96以下时,反相乳液体系稳定。聚合物的特性黏度随单体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当单体达到一定浓度后,产物的特性黏度开始下降。同时体系中EDTA用量增加或单体摩尔比中DMDAAC量增加,产物的特性黏度下降。  相似文献   

16.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等为原料,采用乳液聚合法合成了弱溶剂墨水打印涂层用粘合剂.考察了交联剂种类及用量、致孔剂用量、单体质量比对吸墨性能及其它应用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当w(交联剂二乙烯基苯)=4%,w(致孔剂乙酸乙酯)=30%,m(硬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m(软单体丙烯酸丁酯)=1∶2时,合成的粘合剂具有较好的应用性能.  相似文献   

17.
以4-氰基苄溴(CBB)为引发剂、Fe Cl3·6H2O/PPh3络合体系为催化剂、VC为还原剂实现了对苯乙烯(St)的电子活化再生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GET ATRP)。研究表明,聚合过程中单体转化随反应时间增加而线性增长、数均分子量随单体转化率提高而线性增长、得到的聚合物分子量分布指数(PDI)在1.07~1.31之间。为进一步研究取代基团对聚合的影响,选用了4-甲基苄溴(MBB)为引发剂作了对比研究,所得聚合物的结构用核磁氢谱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8.
核壳结构含氟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预乳化-半连续滴加法合成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丙烯酸丁酯(BA)为核,以含氟单体和前二者进行复配预乳化滴加聚合得到具有核壳结构的氟丙乳液.研究了乳化剂用量及配比、交联单体(HEMA)用量、含氟单体用量对核壳聚合过程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含氟单体用量的增加,乳胶膜的耐水性、热稳定性以及耐溶剂性都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9.
采用浸渍法制备二氧化硅负载磷钨酸催化剂,催化β-蒎烯阳离子聚合合成β-萜烯树脂.运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比表面积和孔径测定、核磁共振氢谱和凝胶渗透色谱等测试技术对催化剂和聚合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磷钨酸的负载量、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原料浓度等因素对产物收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催化剂负载量为60%,用量为0.6g,反应温度为-20℃,反应时间为1h,β-蒎烯的用量为3 ml,1,2-二氯乙烷用量溶剂为7ml时,β-蒎烯树脂收率可达84.8%,数均分子量在1200左右,分子量分布指数为1.72.  相似文献   

20.
乳液型丙烯酸酯复合胶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采用预乳化和半连续法乳液聚合工艺,合成了一种水乳型丙烯酸酯复合胶。探讨了反应温度、引发剂用量、单体配比、功能性单体的用量等因素对复合胶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