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追续权制度的产生因符合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而获得理论合理性基础。同时庞大的艺术职业者群体的社会需求奠定了追续权制度的现实合理性基础。艺术作品与其他一般作品的价值实现形式的差异及其内涵的人身属性进一步揭示了该项制度的制度合理性基础。英美法系国家虽恪守权利穷竭原则,但现实的社会需求又迫使其在司法实践中间接地认可了这项制度,因而可以说追续权制度成为著作权立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追续权是一项特殊的著作权制度,意指美术作品的作者对其作品原件后续转让费的提成权。目前追续权立法已经出现一种国际性的趋势。我国有必要引入追续权制度,也具备了相应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追续权是大陆法系国家著作权体系中的重要权利。本文介绍了追续权的概念、作用及两大法系对该问题的不同态度,并分析造成两大法系之间分歧的原因,提出我国应该建立追续权制度的理由。  相似文献   

4.
著作追续权是对艺术作品后续转让费的提成权,是为平衡作者和艺术商之间的利益冲突而创设的一项法律制度。它符合法的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以民法中的非常损失规则为理论依据,是对著作权中的权利穷竭原则适用的限制。我国立法中尚没有规定追续权制度,为适应我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需要,也为和国际接轨,我国著作权法中有必要增加追续权条款。  相似文献   

5.
在著作权法修订之际,关于追续权入法的呼声日隆。然而,将追续权纳入中国著作权法,尚需解决其执法障碍,即美术作品转让的信息获取问题和权利主张模式,如果这些障碍不解决,即使入法,也缺乏可操作性。理论上的正当性,也需要考虑到实际操作上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2012年,国家版权局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草案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其中首次规定了追续权的内容。而陶瓷艺术作品作为著作权法保护的对象之一具有自身的特殊性。本文以陶瓷艺术作品为探讨对象,从法理学的视角分析研究了追续制度在陶瓷艺术领域建立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及其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7.
著作权人依法所享有的权利包括人身与财产两方面权利。人身权利即与其人身密不可分的没有直接财产内容的权利,财产权利即具有经济利益的权利。著作权人享有的人身权利主要包括:发表权即决定作品是否公之于众的权利。署名权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修改权即修改或者授权他人修改作品的权利。保护作品完整权即保护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权利。著作权人享有的财产权利主要包括:使用权包括著作权人本人使用和许可他人使用。其主要内容有:(1)复制权,即以印刷、复印、临摹、拓印、录音、录像、翻录、翻拍等方式将作品制作一份或者…  相似文献   

8.
在现行法律规范的框架内,同人小说属于侵犯原作者著作权的作品.但就其创作性质和经济影响,同人小说与一般侵权作品又截然不同.法律应从利益平衡的角度出发,协调原作者对作品的著作权和阅读者对作品进行创造性解读与互动的权利.  相似文献   

9.
在现行法律规范的框架内,同人小说属于侵犯原作者著作权的作品。但就其创作性质和经济影响,同人小说与一般侵权作品又截然不同。法律应从利益平衡的角度出发,协调原作者对作品的著作权和阅读者对作品进行创造性解读与互动的权利。  相似文献   

10.
商标权权利限制是对商标权人使用商标权的一种限制,其目的是为了让他人能够在合理的请况下使用商标权人的商标,在这种合理使用商标的请况下,商标权权利限制在保护其他商标权人利益的同时,也通过商标权利限制保障了消费者的安全权利、被告知的权利、选择权、平等服务的权利、请求、起诉等五项权利,保护了商标消费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11.
法定许可是著作权法中重要的权利限制形式,具有平衡作品创作者和传播者、著作权人个体与社会公众之间利益的功能。由于立法技术存在局限、配套机制不够完善、法律救济缺失等原因,我国现行法律框架下的法定许可未能达到预期效果。此次《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对其立法体例、具体内容、付酬机制等方面进行重大调整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分析法定许可正当性基础上,结合我国近年《著作权法》修正案不同皈本,提出了一些建议,旨在促进著作权法律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2.
在网络环境下,信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扩张了著作权人的权利,也产生了著作权人与作品使用人间的新矛盾,要求立法作出变革。信息网络传播权是网络环境下著作权界限扩张的表现,其内容包括数字化权能、上载权能、传输权能和下载权能。信息网络传播权同其他著作权一样应当受到适当限制以平衡保护著作权人的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我国《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在合理确定著作权人与作品使用人间的权利界限方面存在立法缺陷,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3.
研究电影作品属性是对电影作品著作权相关问题进行探讨的基础,是妥善解决电影作品的权利归属和利益分配问题的关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我国《著作权法》第15条的相关规定集中体现了我国对电影作品属性的定位,但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一方面对原作品作者的权利保护不足;另一方面对电影作品作者构成的规定过于僵化。目前,各国对电影作品属性的立法主要存在三种模式。三种模式各有千秋,是我国选择自己的立法模式、同时完善《著作权法》第15条之不足的重要参考依据。我国应抓住《著作权法》再次修订讨论的契机,结合本国实践并借鉴国外的立法经验对电影作品的属性进行系统地规定,并对相关条款做出修改。  相似文献   

14.
袁宏武  宋智容 《科技信息》2008,(30):163-163
本文通过毕加索早期风格与格列柯作品对比,对两者进行逐步分析与比较,旨在寻找毕加索对格列柯诸多继承因素。试图解释相隔几个世纪之久的两位艺术家在共同西班牙情结寻求艺术上的暗合。  相似文献   

15.
我国著作权法过去不承认临摹作品的著作权,修改后的著作权法对临摹的态度仍很模糊。该文从艺术自身的规律出发,结合著作权的取得条件,说明了临摹行为不是复制,临摹作品可以具有独创性,应该构成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品。临摹作品应该具有完全的著作权,但其权利应受到桌些限制。给予临摹作品完整的著作权及适当的利益保护,符合艺术规律,有利于公众和艺术品作者。在立法中应对临摹作品采取更明确和宽容的态度,以促进文化的繁荣。  相似文献   

16.
肖像摄影作品著作权与肖像权的冲突在现实生活中已经出现并逐渐增多,解决该问题已日益受到关注。本文在界定肖像摄影作品的基础上分析了肖像摄影作品著作权与肖像权冲突的原因及其具体形式,有针对性的提出应当适用人格权高于财产权原则、保护在先权原则、利益平衡原则、双重许可原则等来解决权利冲突,以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7.
艺术风格,既是作家、艺术家思想艺术特征的体现,也是一个作家、艺术家作品区别于其他作家、艺术家作品的鲜明标志。黄建新、冯小刚是中国著名的电影导演,他们的作品在思想的追求上具有趋同性,但在叙事方式、叙事结构、幽默方式和表现手法四个方面却存在着差异性。其具体表现为:实在与幻象、平实与离奇、冷峻与调侃和荒诞与游戏。  相似文献   

18.
权利冲突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具有不同法律保护之依据的权利,因权利主体价值利益的差异,以及法律对权利体系规范的不确定性,所导致的权利边界模糊,从而引发权利行使过程中不和谐、矛盾的状态。我们在分析权利冲突产生的原因之后,对权利冲突的解决提出了五个方法:在公权与私权领域以生命权优先为原则;私权领域私权体系规范化原则为前提;个案分析为核心;在充分肯定代表个体利益的权利基础上,坚持代表社会利益的权利适度优先原则;特殊主体权利限制原则。  相似文献   

19.
孙金子 《科技资讯》2014,(31):242-242
多样性是艺术风格的一个重要特点。风格类型是艺术家从大量不同的作品中根据其产生的年代、民族、地域进行比较研究中总结出来的,是对各种不同作品的风格进行归纳、分类,并找出它们艺术情感表达的共同点。这种共性来自不同作品所表现的思想情感和所反映的生活的近视,来自艺术家的素养和表现手法等方面的近视。  相似文献   

20.
合理使用制度对平衡著作权人、作品传播者以及作品使用者三者之间的利益具有重要作用,是对著作权人权利的合理限制,以达到满足社会公众对科学文化的需要,进行进一步创作的目的,有助于繁荣科学文化事业。我国合理使用制度的立法与先进国家有趋同的趋势,但仍有若干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