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9 毫秒
1.
随着移动设备和定位技术的广泛应用,基于位置服务成为研究热点,位置预测是其重要研究内容.基于GPS轨迹数据,对位置预测方法进行研究.Markov模型可以较好地表示时序数据,因此可较好地用于位置建模和预测.在基于Markov建模的位置预测中,1阶Markov模型存在轨迹信息利用不充分、预测准确率低的问题;而多阶Markov模型存在状态空间急剧膨胀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基于混合多步Markov模型的位置预测方法,在将原始GPS轨迹转化为区域轨迹的基础上,对各多步模型进行融合,提出了基于Adaboost框架的各多步模型影响系数的生成方法,在保证状态空间不变的情况下提高了预测准确性.真实数据集上的实验验证了所提位置预测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校园无线网络产生大量用户位置数据,它使掌握用户行为轨迹、预测用户位置成为可能.协同过滤广泛用于预测和推荐系统中,但现有研究存在数据稀疏性和不适用于处理时空数据的缺点.本文提出基于聚类和时间权重的协同过滤位置预测算法.首先利用DBSCAN聚类算法对用户进行聚类,缓解数据稀疏性.然后在簇内计算用户-位置评分矩阵时引入时间权重,使用户近期的位置签到对预测有更大贡献.与传统协同过滤方法相比,该方法准确率提高9.1%,召回率提高5.2%,F1-SCORE提高7%.  相似文献   

3.
研究移动物体时空轨迹局部关键地点时空相似的聚类问题.根据移动物体的运动状态提取轨迹中的有趣地点,利用最小包围盒技术对这些有趣地点进行描述,得到基于有趣地点压缩的轨迹表示形式;然后给出一个时空属性相结合的相似性度量公式,对压缩表示的轨迹进行相似性度量;基于这个相似性度量公式对轨迹进行聚类,聚类方法采用层次聚类法.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能有效地对移动物体时空轨迹进行聚类,由于采用了增量式的轨迹压缩方法,不仅提高了聚类的速度,而且还实现了增量式的轨迹聚类.  相似文献   

4.
面向室内空间的移动轨迹聚类有利于发现室内热点和用户移动模式.针对室内环境在定位技术、距离度量等方面的特殊性,充分考虑室内移动轨迹的空间和语义特征,提出一种基于无线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位置语义的室内移动轨迹聚类方法.该方法对原始轨迹提取特征点,可简化轨迹以降低算法时间复杂度;从空间形状和位置语义2个方面加权计算轨迹相似度,其中,空间相似度通过定义适用于室内三维空间的距离函数来计算,语义相似度计算基于最长公共子序列思想,并引入移动对象在轨迹点的到达时间和停留时间;利用线性表存储轨迹相似度,采用改进的层次聚类方法对移动轨迹进行聚类.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进行室内轨迹聚类并具有较高的效率.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移动用户位置预测的精度,提出了基于并行模式挖掘和路径匹配的移动用户位置预测方法,对传统的FP-GROWTH算法作了并行化处理,优化了节点负载分配方法,在Spark平台下挖掘用户移动频繁模式.改进了基于索引的路径相似度算法,提出基于路径最短距离的相斥度算法,提高了对轨迹数据缺失的适用性.在真实的用户轨迹数据集上实验表明,提出的基于轨迹相斥度预测方法相比马尔可夫模型和卡尔曼滤波模型拥有更高的预测精度,预测精确度平均提升7%左右.  相似文献   

6.
目前大多数的轨迹隐私保护方法对轨迹的形状相似性考虑并不充分,并且容易忽略各轨迹点之间的时序相关性,导致生成的干扰轨迹可用性不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密度聚类算法(density 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 with noise, DBSCAN)的差分隐私轨迹保护机制。首先,使用DBSCAN算法对数据进行聚类分析,降低数据集中噪声点对聚类效果的影响;其次,根据用户活动轨迹点的时序关系,生成位置转移概率矩阵,利用差分隐私的方法确保生成的干扰轨迹点与真实轨迹点具有相似的位置转移概率;最后综合考虑差分隐私预算和弗朗明歇距离(Fréchet distance)对轨迹相似性的影响,选取位置干扰点。通过仿真实验分析,本文的方案在效率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并且生成的干扰轨迹与真实的位置轨迹相比具有较高的形状相似性。  相似文献   

7.
随着车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产生了海量车辆轨迹数据。这些车辆轨迹数据可以通过聚类分析方法挖掘出车辆行驶的潜在规律,从而实现指导车辆出行的目的。提出一种基于密度的车辆轨迹聚类方法,对基于道路形状关键点位置选取的车辆轨迹信息进行重构,并考虑车辆在路网中移动的空间约束,分析聚类结果得到城市道路的交通状况,以此指导车辆出行以避免或减轻车辆拥堵。基于福州市真实的车辆数据对提出的车辆轨迹聚类算法进行验证,并对最后的聚类结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针对车辆轨迹聚类并结合道路网络的方法能够更加真实反映车辆的行为特征。  相似文献   

8.
基于GPS轨迹数据的拥堵路段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真实的GPS轨迹数据,对城市拥堵路段进行预测.在此过程中,摒弃传统的基于交通流预测和拥堵识别的方法,提出一种新的基于拥堵向量和拥堵转移矩阵的拥堵路段预测方法.该方法同时考虑路段拥堵的时间周期性和时空相关性,通过对出租车GPS轨迹数据进行挖掘和训练,建立拥堵向量和拥堵转移矩阵,实现对拥堵路段的预测.真实数据集上的实验验证了所提的拥堵路段预测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现有的成绩预测模型往往过度使用不同类型的属性,导致过于复杂的分数预测方法,或是需要人工参与.为提高学生成绩预测的准确率和可解释性,提出了一种融合模糊聚类和支持向量回归的成绩预测方法.首先引入模糊逻辑来计算隶属度矩阵,根据学生的历史成绩进行聚类,随后对每个聚类簇利用支持向量回归理论对成绩轨迹进行拟合建模.此外,结合学生学习行为等相关属性,对最终的预测结果做调整.在多个基准数据集上进行了实验测试,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随着定位设备的普及以及大规模移动轨迹数据的快速涌现,使得基于移动轨迹的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研究变得越来越热,其中一个有价值的研究方向是从GPS轨迹中抽取路网结构.然而如何有效地从轨迹数据中探测交叉口并进而构造路网却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个基于轨迹点聚类的交叉口探测算法,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路网快速构造方法.实验结果表明,算法能够有效地确定交叉口的位置及数量,且利用探测到的交叉口能够实现路网结构的快速构造.  相似文献   

11.
The existing user’s trajectory prediction methods considered little about the interrelation among users and would fail if the user historical trajectory data were lack. This paper presents a user’s trajectory prediction model and corresponding algorithms by the historical trajectories of users based on the trajectory cluster.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n MDC dataset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has great improvement in efficiency, accuracy, and scalability comparing with the traditional methods, and it also be applied to the situation where user’s historical trajectory data are lacked.  相似文献   

12.
在获取智能手机传感器信号的基础上, 提出一种基于谱聚类和隐Markov模型的日常行为识别算法. 该方法利用智能手机获取的加速度、 地理位置和接受信号强度等数据, 结合谱聚类分析和隐Markov模型学习, 能有效地对用户日常行为进行自动识别. 实验结果表明, 在真实的手机数据集中, 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3.
移动节点位置预测是机会认知网络进行有效数据采集和消息转发的基础,提出了一种基于社会关系的移动节点位置预测算法.该算法基于位置对应用场景进行建模,通过节点的移动规律挖掘节点之间的社会关系.该算法以1阶Markov模型为基础对节点的移动性进行初步预测,然后,利用与其社会关系较强的其他节点位置对该节点的预测结果进行修正.最后,基于UCSD WTD数据集对算法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基于社会关系的移动节点位置预测算法与1阶Markov预测模型相比获得了更好的预测精度,并且算法具有较好的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14.
The service recommendation mechanism as a key enabling technology that provides users with more proactive and personalized service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research topics in mobile social network (MSN). Meanwhile, MSN is susceptible to various types of anonymous information or hacker actions. Trust can reduce the risk of interaction with unknown entities and prevent malicious attacks. In our paper, we present a trust-based service recommendation algorithm in MSN that considers users’ similarity and friends’ familiarity when computing trustworthy neighbors of target users. Firstly, we use the context information and the number of co-rated items to define users’ similarity. Then, motivated by the theory of six degrees of space, the friend familiarity is derived by graph-based method. Thus the proposed methods are further enhanced by considering users’ context in the recommendation phase. Finally, a set of simulations are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accuracy of the algorithm.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riend familiarity and user similarity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recommendation performance, and the friend familiarity contributes more than the user similarity.  相似文献   

15.
针对在线抗议预测技术中忽视用户文本时序差异性及用户间高阶交互拓扑的问题,提出融合时序文本与高阶交互拓扑的在线抗议预测方法.基于自注意力机制建模用户不同时刻交互文本信息对其抗议倾向的影响,构建用户文本表示向量;同时利用邻域节点的相似性,构建二阶相似性保持的用户交互拓扑表示向量;融合用户文本表示向量和交互表示向量预测用户抗议倾向.推特数据集结果表明本方法准确率可达到93.9%,为抗议活动预测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Location privacy has been a serious concern for mobile users who use location-based services provided by third-party providers via mobile networks. Recently, there have been tremendous efforts on developing new anonymity or obfuscation techniques to protect location privacy of mobile users. Though effective in certain scenarios, these existing techniques usually assume that a user has a constant privacy requirement along spatial and/or temporal dimensions, which may be not true in real-life scenarios. In this paper, we introduce a new location privacy problem: Location-aware Location Privacy Protection(L2P2) problem, where users can define dynamic and diverse privacy requirements for different locations. The goal of the L2P2 problem is to find the smallest cloaking area for each location request so that diverse privacy requirements over spatial and/or temporal dimensions are satisfied for each user. In this paper, we formalize two versions of the L2P2 problem, and propose several efficient heuristics to provide such location-aware location privacy protection for mobile users. Through extensive simulations over large synthetic and real-life datasets, we confirm the effectiveness and efficiency of the proposed L2P2 algorithms.  相似文献   

17.
对于行人的再识别研究大多采用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相关方法,在社会治安领域和商业领域内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从信息检索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端到端的深度学习框架,对匿名化的基于位置的服务(LBS)数据进行用户再识别.首先,该框架采用嵌入网络对输入的位置序列及其对应的时间序列进行编码;然后采用递归循环网络对用户每天的历史轨迹进行编码;随后连接注意力机制网络,对需要比较的两条轨迹进行重要权重计算;最后得出其相似度.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计算轨迹之间向量距离的传统方法,此模型考虑了用户的时空位置信息,可以更加准确地计算轨迹序列之间的相似度,在某城市匿名化的LBS数据集上,对不同数量的用户重识别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18.
针对配网大数据应用背景下难以建立用户用电行为刻画模型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聚类和随机矩阵理论的电力用户用电行为刻画方法.首先利用K-means聚类法对海量用户用电特征数据进行分析,根据不同用电模式对用户进行群体划分.然后基于随机矩阵理论建立用户用电行为分析模型,利用各用户群体的经济数据、气候数据及电力价格数据等辨识与用户群体用电量相关联的因素,实现对电力用户用电行为的刻画.最后通过甘肃省武威市电网实际用电数据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为电力精准营销和制定电力需求侧响应策略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