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叶嘉莹对古典诗词及中华文化研究的成就和传播贡献是学界有目共睹的事实。但何以成就如此杰出成就和贡献之根本原因尚有深入探究的巨大空间,这对全面提升古典诗词研究整体水平,了解文学与文化原创性人才之培养规律,以及从根本上强化中华文化复兴的软实力,均属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2.
澳门海洋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东西文化交汇、中葡文化融汇,构成澳门海洋文化的一大特色。澳门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经济文化特区”,使澳门海洋文化在中华文化中,具有双向辐射的特殊作用。中国的历史文化名人对澳门海洋文化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澳门海洋文化必将在新世纪的中华文化发展中,发挥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李清华 《科技信息》2009,(19):168-168
任璧莲的《典型的美国佬》荣获1991年度“纽约时报年度图书奖”并入围“美国全国图书评论奖”。作为美国最伟大的移民小说之一,该作品在华散研究中具有典范的意义。笔者将从散居批评角度出发,阐释该作品中美国华散对中华文化的坚守:在美国的漂浮散居之旅中他们饱尝种族歧视,备受流离之苦,因而心系中华,顽强抗击美国主流文化的同化,坚持在其母国文化的精髓:家庭主义中寻求慰藉,寻找归属感,谱写其对中华文化的眷恋。  相似文献   

4.
情系中华文化泽被士林学子──田家炳先生捐资助学记略香港著名实业家田家炳先生,出生于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一个书香世家,对中华文化情有独钟,在他的商旅生涯中,从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把儒家的道德精华与西方现代化的经营管理思想相结合,以“诚”、“...  相似文献   

5.
以数字出版高质量发展为契机,中华文化对外传播迎来诸多新机遇。在数字化背景下,多主体协同、多品类聚力、全域化政策布局共构形成数字出版高质量发展的复合逻辑,为中华文化对外传播提供了有效的动力支撑;数字版权保护机制滞后、数字文化爆款产品缺乏、贸易壁垒限制等,是目前中华文化对外传播面临的现实困境,制约对外传播成效。基于此,数字出版应紧抓数字化、移动化、智能化的发展契机,从版权保护、品牌打造、国际交流及技术应用等层面切入,回应和解决中华文化走向海外面临的重点难点议题,服务和赋能中华文化高质量对外传播,推动中华文化对外传播提质增效扩容。  相似文献   

6.
“韬光养晦”是中华文化的政治外交智慧,“对无立国”则是军事智慧,都是中华文化传统的瑰宝。奥运的巨大成功,中国在国际上的声望大大提高,既体现改革开放30年巨大成就,也体现邓小平提出的韬光养晦政策的成功,亦是中华文化军事思想“对无立国”谋略的运用得当。  相似文献   

7.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很多古诗中包含有科学知识,现略举几例,以引起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相似文献   

8.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国人常以此而骄傲和自豪.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授学生以中华文化之精粹——“元典”,传承焜昱之中华文化,是高中语文教学的第一要务.本文旨在阐释“元典”的内涵,“元典”教学的实施方法及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顾颉刚先生(1893—1980)是现代学术史上的大家,在古史研究、地理学、民俗学等方面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对民间信仰的研究也同时贯穿在上述研究中,他把神话与史料、实地调查所得相结合,把民间信仰纳入到中国思想史、文化史的框架中,目的是把握民众的思想,从中找到中华文化之根,唤醒民众参与到救亡图存运动中来。  相似文献   

10.
李勇锋 《科技智囊》2008,(10):78-78
在北京奥运会期间举行的海峡两岸共建中华和平龙活动仪式上,中国记协常务副主席、2008北京国际新闻中心主任翟惠生同志提出,要创造像奥运五环标志那样具有感染力的中华和平龙形象。我认为,这是一个很有见地的论断,也是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和台湾中华文化艺术基金会在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建设中华和平龙应当执行的标准。这个标准将推动中华文化与奥运精神的对接和通融,将推动我们永远高扬中华文化与奥运精神所一致倡导的“和平友谊进步”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1.
中华文化传统在政治、经济、科技、军事、学术、文艺各方面均有好表现。中华文化传统被专制主义扭曲了。理学家把讲求血族生命功利的哲学扭曲为讲求封建统治阶级政治功利的哲学。近现当代学人未细察,对中华文化传统有所误释。误释的关键失着是奉西方哲学为极则,硬用西方话语检察中华的易学、儒学和道家学说。摆脱误释,弘扬中华文化传统,我们将获得一种独特的走现代化之路的灵气。  相似文献   

12.
吉祥概念和吉祥语在中华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有关于此的研究与探讨却较为少见。本文通过分析吉祥语的特点及其在口译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实说、释说、点说、借说、压说五种口译策略。  相似文献   

13.
文化是体现出一个社会或一个社会群体本质力量的活动方式与活动成果,文化最典型的表现是其时代性、民族性和地域性。对于中国而言,不论是民族的还是区域的文化,由于相通的内容和共同的运行规律而具有同一性,共同构成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内部的民族、地域文化发展形式和程度不同.使文化形态具有多样性的特点。这种多样性是促进中华文化进步的动力。  相似文献   

14.
本书在跨文化迁移与异质文化传播研究中,提出了一个观点:"异质文化的融入是重大文化创新的重要条件和途径。"在这个观点的统摄下,又设置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与异质文化融入"这样一个命题。在这个命题中提出"汉唐融入了有活力的异质文化","唐代以后中华文化所融汇的有活力的异质  相似文献   

15.
周铁农 《科技智囊》2008,(10):76-77
在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由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和台湾中华文化艺术基金会共同发起和主办的海峡两岸共建中华和平龙活动已正式开展。这次活动的重要特点是,海峡两岸同胞共同确定了“和谐共生团结合力”是中华龙文化的精神内涵并共同确定以这一精神内涵指导中华和平龙的创意和设计征集工作。这对于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素质,推动海峡两岸同胞的文化交流和沟通,推动中华文化与奥运精神的深层结合,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极强的统一性和连续性。台湾地区的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分支 ,它从来就不是独立的。在与“台独”势力进行政治和军事斗争的同时 ,也要与“台独”文化作斗争。以中华文化为基础实现两岸统一 ,可以跨越目前的政治障碍 ,也可以有力地打击“台独” ,更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中华文化的腾飞。  相似文献   

17.
在中华文化中,龙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在距今7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龙的标识就渗透在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  相似文献   

18.
探讨不同文化中不同民族的谚语,实际上就是对不同文化的经验结晶和智慧闪光进行研究。这种研究,不仅让我们更深入地领会两种语言的奥秘,而且帮助我们了解两个民族文化的异同,从而让我们从新的角度了解中华文化,弘扬中华文化。因此我们不仅研究谚语本身,而且把谚语当作窥探文化的窗口,研究两种民族文化。基于此,下面本文将对汉英谚语从概念、源流以及社会功用等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中华文化自信何以可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自信是文化自觉的根本保障,是文化自强的重要前提。深入研究文化自信及其前提性问题是当前相关研究的重要任务。中华民族高度的文化自觉、历史绵延中生成的开放包容品质、中国道路的国际关注、大众文化的发展道路等,为中华文化自信提供了基本前提、内在依据、时代因素和保护性措施,进而使得中华文化自信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尝试通过问卷调查、个人访谈以及数据分析等方法,以上海高校志愿者为典型,梳理国际志愿者传播中华文化行为的概况与模式。鸟瞰国际视野下中华文化传播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生态状况,并以传播主体——上海高校志愿者为中心。通过合理的问题设置、科学的评分标准、客观的数据分析。从志愿者培训、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传播等环节逐个寻查与梳理,尝试建构国际志愿者传播中华文化行为的培养模式。洞察以志愿者为能量点的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现状,发现志愿者传播中华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清晰认识近年来志愿者传播中华文化的较大成就,同时指出存在问题与提升空间,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