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基于CFD的中高比转速离心泵叶轮的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了一元理论和二元理论有势流动规律2种设计方法,对中高比转速离心泵叶轮进行水力设计.采用Flu-ent数值模拟,分别计算叶轮叶片的轴面速度和速度矩,通过分析叶片的轴面速度分布曲线和速度矩分布曲线,验证基于一元理论的叶片轴面速度并非沿过水断面均匀分布,二元理论有势流动设计方法可以设计出叶片内大部分流体满足轴面流动为有势流动的叶轮,但是设计方法尚不成熟.通过CFD计算可以得到泵的特性曲线,采用一元理论设计的叶轮的水力性能好于采用二元理论设计的叶轮,在用二元理论进行叶轮的水力设计中,速度矩分布规律曲线的选取对叶轮的水力性能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2.
针对学习速度较慢且收敛性差的优化算法,提出用学习速度快且逼近能力强的径向基神经网络与遗传算法相结合的设计方法提高离心泵叶轮的效率.通过拉丁超立方试验设计方法对叶片出口安放角、出口宽度及包角进行设计.选取效率及扬程最优为优化目标,建立影响因素与优化目标之间的代理模型,运用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寻优,得到最优的叶片参数.取优化后的叶片参数进行CFX数值模拟计算,优化后的叶轮在相同工况下效率与扬程分别提高了3.87%和4.25%,且优化后叶轮内部流场更均匀,水利损失较小,可对泵性能的提高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3.
离心泵的效率主要由叶轮的水力模型决定,叶轮的圆盘摩擦损失与叶轮外径的5次方成正比,减小叶轮的外径就成为提高泵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文中根据实际使用叶轮的参数,用理论和经验相结合的方法改进原有叶轮叶片的各几何参数,并进行优化组合,同时计算了叶轮出口外径为最小值时叶轮的出口安放角,使叶轮的效率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4.
以超低比转速离心泵水力模型M23-12.5为研究对象,借助流体动力计算的数值模拟方法,采用RNGk-ε湍流模型封闭时均N-S方程组,在保证叶轮叶片数不变的前提下,通过改变影响叶轮流道扩散度的两个重要因素,即叶片包角和叶片出口排挤系数,来比较分析不同叶轮流道扩散度对超低比转速离心泵外特性参数和内部流场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叶片包角的增大和叶片出口排挤系数减小(叶片厚度变大)都会减小叶轮流道的扩散度,从而减小离心泵的轴功率,提高效率.过大的叶片包角会增大液体与叶片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大摩擦损失,使得轴功率增大,效率降低.该结论将为超低比转速离心泵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用自建的电泵泵级试验台对广泛使用的D82型电泵泵级进行了能量平衡试验。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减小水力损失、增大单级扬程、提高电泵泵级效率的途径。根据三元叶轮的结构形状设计理论对D82型电泵叶轮进行了改型设计,改型设计后的叶轮,其水力性能的各个参数都有所改善,叶片角减小而叶片包角增大,延长了叶片间的流道,能提高单级扬程。  相似文献   

6.
在叶片的进、出口安放角都已经确定的情况下,提出一种确定叶片包角的新方法.分别确定a、b、c三条流线的包角取值范围,求其取值范围的交集,根据不同轴面的安放角和叶片包角的关系确定叶片包角的具体取值.根据该方法进行叶轮设计得到叶轮的水力模型,通过模拟试验验证,证明新方法的可靠性和实用性.新方法可以确定叶片包角的具体取值,改变叶轮水力设计对叶片包角按经验取值的弊端,提高叶轮水力设计的效率.  相似文献   

7.
选择了叶轮叶片出口安放角、叶片进口冲角、叶轮出口宽度及导叶进口宽度这4个几何因素,按中心组合试验方法,设计了30组方案.通过FLUENT软件,对冲压井泵的全流场进行数值模拟,获得了额定工况下30组方案的效率.采用四元二次回归方程拟合四因素与效率值之间的函数关系,通过求解回归方程以寻求最优几何参数组合.利用DesignExpert6.0.5软件对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得到二次回归响应面图.由图中发现:在给定的范围内,叶轮出口宽度对效率的影响最为显著,表现为等值线最密;导叶进口宽度与叶轮叶片出口安放角次之;叶轮叶片进口冲角对效率的影响最小,表现不显著.通过样机试制及试验,发现在设计工况下采用两级全流场的数值模拟值与试验值相当接近,误差在2%以内,验证了数值模计算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叶片进口安放角对液力透平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叶片进口安放角对液力透平性能影响规律认识不足的问题,架设一开式液力透平实验台,对一单级蜗壳式液力透平进行实验研究.采用结构化网格技术对该液力透平进行全流场数值计算与分析,将数值结果与实验结果相结合,验证数值计算的准确性.对不同进口安放角的叶轮进行数值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叶片进口安放角的增加,液力透平小流量工况的效率有所下降,大流量工况的效率有所增加;透平的扬程和轴功率随着进口安放角的增加而增加;叶轮内部的功率损失是透平内部主要的功率损失;当叶片安放角增加时,小流量工况的功率损失有所增加,大流量工况下的功率损失有所减小;大流量工况下随着叶轮进口安放角的增加,进口液流冲角逐渐减小,因此,透平在大流量工况下功率损失减小,效率提高.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液力透平的效率,设计了前弯和后弯2种叶片弯曲形式的叶轮,利用实验、理论和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对离心泵做透平的水力性能进行了研究.分别对后弯式叶轮泵工况、透平工况和前弯式叶轮液力透平工况3种情况的水力性能进行了分析,得到泵工况和2种液力透平工况下外特性曲线的差别,并分析了液力透平各过流部件内部功率损失分布.研究结果表明:泵作透平的外特性曲线与泵的不同,Q-H曲线随流量增加而逐渐增加;2种叶轮形式的液力透平对比中,前弯形叶轮在最高效率点的流量、扬程、轴功率和效率分别比后弯形叶轮高;前弯形叶轮高效点以及高效点之后的流量效率曲线高于后弯形叶轮的流量效率曲线,流量扬程曲线低于后弯形叶轮的流量扬程曲线,2种形式的叶轮轴功率相差不大.液力透平各过流部件功率损失分布表明,前弯形叶轮内部的功率损失的减小是液力透平效率提高的主要原因;对比2种叶片弯曲形状液力透平的流量和扬程系数可知,前弯式叶轮的流量系数和扬程系数均大于同尺寸后弯式叶轮的,因此前弯叶轮更适合于液力透平工况运行.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以泵的能量损失最小为目标函数 ,以叶轮叶片出口宽度、出口角、直径为设计变量的泵叶轮的优化设计模型及优化计算方法 通过优化 ,获得了满足一定扬程和流量的最优参数组合  相似文献   

11.
陆空平台兼具旋翼无人机和无人车的特点,对各种室内外复杂作业环境均有较佳的适应性,但不同作业环境对旋翼的升力、悬停效率等气动性能的需求并不一致,单一叶型难以满足这种差异化需求. 针对此问题,基于类函数/形函数方法,以伯恩斯坦多项式对翼型弦长、扭转角和旋翼前缘位置沿径向的分布进行了参数化表述,实现原旋翼叶型的三维参数建模重构,随后采用数值方法进行了关键叶型参数对气动性能的敏感性分析. 计算结果表明,翼尖附近的弦长和扭转角对气动性能影响较大,且弦长和扭转角间存在明显的交互效应. 据此以升力和品质因子为目标,对原旋翼叶型进行了多目标优化设计并进行了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高升力叶型的旋翼升力系数提高了13.2%,高品质因子叶型的旋翼品质因子提高了37.8%,基于伯恩斯坦多项式与类函数/形函数方法结合的叶型三维参数化优化方法,能够有效提升旋翼升力或品质因子等气动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12.
采用了倾扭复合成型的设计方案,对国产热电机组CC25的低压末两级进行了优化设计。首先以准三维通流计算为基准,对进出口的几何参数进行了调整,兼顾了设计工况和变工况下的气动性能要求,提高了级组的总体运行效率。叶型型线设计采用三次B样条控制成型、径向叠加的方法,按照进出口汽流角的变化规律进行径向扭曲,最终获得三维扭叶片。进一步对静叶片进行斜置,提高了级的流动性能。结果表明:采用合理的静、动叶匹配可有效地减少攻角损失;对静叶进行合理的斜置和扭曲,对动叶采用合理的扭曲规律,可控制反动度的分布,有效减少根部/顶部的次流损失以及减弱流动分离,减少余速损失,改型后CC25机组低压末两级的内效率提高了6.6%。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一种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用于在给定叶片表面速度分布条件下,求解离心压缩机扩压器叶片形线的逆命题设计,所使用的神经网络具有4层前馈网络结构,在扩压器叶栅基本结构尺寸(如进出口直径,进出口安装角,高度,叶片数等)由气动计算公式确定后,人为均构造一定数量的叶片形状,通过现有CFD分析程序,对其表面速度进行分析计算,将由此得到的叶片速度分布和叶片形状作为样本,采用标准BP算法对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实际平  相似文献   

14.
设计可调斜流泵叶片,除了要求轴面速度分布规律合理和绘型方法的正确外,正确处理各个几何参数和它们之间的关系,也是叶轮叶片设计中的重要问题.1.可调斜流泵的轮毂比和叶片轴倾斜角a.轮毂比.可调斜流泵叶轮的轮毂比d_h/D与比转数n_s有关,轮毂比随比转数增加而减小.为了使叶轮内液体绕叶片流动所产生旋涡损失最小,设计叶轮叶片时,必须使翼型绕流每一流线的环量相等,也就是叶片各流线的出口速度环量相等.在轮毂处,由于直径d_h小,圆周速度小,要保证翼型绕流环量满足设计所需要的值,必须大大地增加叶片角,这样使叶片的弯曲度急剧增加,或者把叶片做得很长.但是过分增加叶片角,或叶片过  相似文献   

15.
混流水轮机转轮叶片最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计及叶厚、有限叶片数影响及来流有旋的全三维设计理论及最优化技术中的单纯型法寻优,用SWIFT法将反映包角、叶片流速及流动分离等约束的等式和不等式约束条件计入目标函数,以Vθr的分布为优化参数进行混流式水轮机转轮最优化设计的初步尝试。给出了理论、方法及算例,其中包括分别按汽蚀性能优化和按损失最小优化及多目标优化的结果。其中损失计入叶片正、背面及上冠下环的沿程损失和叶片进口撞击损失、出口扩散损失。  相似文献   

16.
搅拌桨内部三元流动计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计算叶轮机械内部三元流动的任定准正交面法略加个性后,用于计算搅拌桨内部的流动。计算所得的桨叶排出流的三维速度分布与实验结果大体一致。计算结果表明,不同转速下的桨叶排出流的无因次轴向速度分布是重合的,桨叶直径,叶片安放角,盘面比,轮毂比对桨叶排出流的速度分布的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非均匀桨结合后掠桨尖的旋翼厚度噪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普通直升机存在噪声大的问题,分析了一种将桨叶间距非均匀与桨尖后掠二者相结合的旋翼的厚度噪声。通过FW-H方程的Formulation1A公式计算了该旋翼在不同桨叶间距和桨尖后掠角情况下的厚度噪声。计算结果表明,在桨盘平面内距离桨毂中心3m处,桨尖后掠角度为80°时的厚度噪声约比无后掠的普通旋翼的厚度噪声降低3dB,采用将非均匀桨与桨尖后掠二者相结合的旋翼可以在降低厚度噪声的同时明显减小特征线谱的幅值,此外还可明显改变旋翼在桨盘平面内的指向性。  相似文献   

18.
从搅拌桨的力与力矩平衡这两个基本方程出发,推导出轴流桨功率准数、流量准数与搅拌釜内能耗分配的理论计算式,并计算了桨叶的叶片安放角、盘面比、叶片形状、翼型、叶片的相对厚度、轮毂比对桨叶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A more accurate calibration and measurement technique with a single wire velocity measuring instrument is used to study the unsteady velocity between the rotors of a counter-rotating axial fan, and some special concluding remarks of unsteady effects were obtained. The unsteady potential influence of the downstream rotor is a dominant factor; the wake disturbance of the upstream rotor is less important. The radial velocity is mainly affected by the vortex strength of the secondary flow at the upstream blade tip and hub region.These results are important for elucidating the mechanism of unsteady flow in a counter-rotating axial compressing syst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